韦应物简卢陟分析:隱密處的靈交(1-5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8:03:02
',1)">
首頁 Home 路加簡介 
Intro 路加雜誌 Monthly 電子報 E-paper 公佈欄 Bulletin   醫療資源 Medical Res 奉獻支持 Donation 路加出版品 publication路加信箱 MailBox 
分類搜尋:
全文搜尋:
● ●
文章主題
如果您可以看到此說明,表示您的瀏覽器設定無法順利閱讀本文章 請至上方的瀏覽器功能表中 工具→網際網路選項打開 選擇隱私頁→將左邊的滑桿移至 "低" 按確定後重新進入醫療資源。 或者可以按 "編輯" 按鈕,將 211.20.140.84 填入網址列,按 "允許" "確定" 按鈕後重新進入醫療資源。謝謝您!
紀錄0 到0 共0 筆
主題: 隱密處的靈交(1-5章)
作者: 路加傳道會彙整,王明道譯
重點: 靈修生活的重要原則
前言:
在朋友家偶然間見到這一本1990年代、薄薄不到120頁而且是一本可至於口袋的小書籍,這本由G. H. Knight著作、晨星出版社出版、王明道弟兄所翻譯的書籍,其中有許多豐富的屬靈教訓。
在每一篇精闢的文章中,深入地指出在隱密之處,用心靈與神相交的果效。本書除了讓我們明白為何今日許多基督徒的屬靈生活是那麼地貧瘠,因而錯過了許多豐盛的生命,同時教導我們如何得著豐盛、勝利的屬靈生活。
王明道弟兄在「譯者序」中指出,若我們能每日應用書中的教訓,落實與神靈修相交的教訓,我們不愁得不著靈界最大的福祉了,而作者著作本書最大的目的,正是期待基督徒能從隱密處的默想與禱告,察覺出更多的喜樂!
在此擷取書中的菁華,期望對許多醫療人員在繁忙的醫務工作中,能有蒙神祝福的靈修生活。
第一章    獨自與神晤對的需要
本書指出:今日教會軟弱、冷淡、世俗化,且許多人自以為中心,同時我們的生活充斥著許多的疾病和憂愁,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正是---基督徒每天與神單獨面對面超過五分鐘的人實在太少了。
現代的人花太多時間處理事務、休閒娛樂,這些奪去了與神相交的時間,心中更因此而缺乏盼望。敬虔的人為了要保有工作能力,會利用更多安靜的時間與神相交,例如馬丁路德在與羅馬教會爭戰的日子,每日有事工、講道、著作、為真理爭辯等各樣繁忙的事,然而每日都先經過三小時的禱告。
古代基督徒錯解與神交通的意義而離世做了隱士,他們不太有熱心出去改變世界;而現代基督徒的信仰,卻幾乎以應付屬世事物為主,包括聚會,一起敬拜、做工,幾乎忽視了要與神的密禱、交通,導致信徒很難離開世界改變自己。
G.H.Knight指出現代的基督徒,服事他人、為他人工作,必導致自己內在的屬靈生命漸漸軟弱,正如同「捨己之田而耕人之田」的原理。書中強調的是:基督徒應當:「轉回來禱告,不是少作工,乃是多靈交;不是減少服事,乃是增加與神安靜晤對的時間。」
在越是繁忙的時候,我們越需要尋求神、靜聽祂,而當我們願意靜下來時才能聽到那在忙碌時我們所聽不到的天上之音。鐘樓的聲音只有在夜深人靜時,全城的人才能聽見見。因此也只有在萬籟俱寂時,我們才能聽到神對我們的啟示。許多神僕也都被帶到曠野無人之處,使他們能聆聽神的聲音。
我們要能承受屬天的福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當安靜,用心靈與神交通。」
第二章    獨自與神晤的時候一切開向世界門必需都關起來
約翰福音20:19記載著:耶穌在復活後的第一個主日晚間在「門都關了」的情況下,顯現出來,站在門徒中間。
約翰福音紀錄了門徒當時是孤苦無依、十分戰兢恐懼,他們嘗試做他們能做的、信所能信的,然而,卻總無法得到主復活的喜樂。直到復活的主靜默奇妙地跨越墓前巨石的攔阻,來到當中賜下平安給他們。他們領悟了世上沒有任何有形、無形的事物可以攔阻神去人們心中,因此使徒們得著了前所未有的喜樂。
今日信徒與神最好的交通,正是在「關上門的時候」,主耶穌囑咐我們關上門、不要像在十字路口上禱告的法利賽人一樣禱告,其更深的意思是:「禱告時,不要急忙,也不要遊心外物,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與時間禱告。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安靜的心靈。」
我們都有過一種經驗就是---我們明明已將屋門關上要禱告了,但是我們的心門卻是敞開的,此時世上的思慮、瑣事、無用的幻想都風起雲湧地湧入我們的心中,使我們無法真正安靜下來禱告。
所謂關上心門應該是:把(1)世界的一切事務、(2)不信的心、(3)敷衍的禱告儀式、(4)與人無益地機械化敬虔、(5)不悔改的心思意念、(6)出於自我的想法等,通通關在心門外。
當我們能把一切的擾累關在門外時,藉著禱告與主靈交必要成為一種最大的福樂!我們更能一次又一次地親身經驗主耶穌復活的晚上顯現在我們的面前:「門都關了,耶穌站在我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註記:親愛的醫療傳道朋友們,書中記載說,儘管我們身在繁冗的工作中,或走在擁擠的街道上,或像婦女照顧啼哭的嬰孩,或像旅人耳邊不斷傳來嘎嘎的車輪聲時,我們依然能進入一種「心靈無比安靜」的狀態享受與神甘美禱告,藉此將禱告奉獻到天上寶座前,我們也能立時得著應允,使我們得著從上面而來的安慰智慧與能力,這唯有靠我們真實的去經驗才能體會。我們可以立即試試看,在繁忙的醫務工作中,抽出時間和思緒來,與神交通。
第三章    當我們預備獨自與基督晤對的時候,他要到我們這裡來
一般人都期待受到熱情的款待,但主耶穌卻常在我們還沒邀請他時就來到我們這,甚至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給我們。然而,難道對於這位榮耀無比的朋友,我們不該用更熱切的心來等候、招待他嗎?
我們確實不常在心中為主預備一個住處,主正是看見我們預備好時才賜下豐盛無比的恩典,而接受恩惠接待他最好的地方,就是我們與他進入密禱之時。
聖經的話是句句真實且不落空。他曾說:「人若愛我…我也要愛他…並且向他顯現。」「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她那裡去,與他同住。」我們的主是這樣一步步地引領我們。我們與神的關係,正可以從四個階段來體會:人並不能滿足於「主耶穌愛我們」(第一階段),而當我們在耶穌愛我們仍感到不足夠時,主耶穌便在遠處或透過別的事物向我們顯現(第二階段)。」然而,主耶穌更樂意「來到我們這」(第三階段),甚至是最終的「主與我們同住」(第四階段)。
讓我們運用想像力思想主耶穌與我們同住的情況:
「祂注意、關心我們所有的事、包括憂苦與喜樂、祂指教我們怎麼處事為人,為我們解決一切困難,並為我們預備一切豐盛的恩典。我們能輕易的從祂那得著聖潔的力量與全能,我們更能感受到無比的平安與聖潔,主耶穌的信德從我們裡面散發出來,更因著他住在我們裡面使各樣的罪惡完全被克服、掃除淨盡,而我們的家,正是天上的縮影!」還有一切比這個更美的福份嗎?
保羅告訴我們說:「使基督因信住在我們心裡」。基督住在我們心裡遠遠超過我們僅僅「思想基督、效法基督與跟隨基督。」耶穌與我的關係不再像是我們掛在牆上看得到卻不真實的畫,而是一個活潑人住在我們家裡。
主耶穌今日仍然沒有住在我們的心裡有幾個原因:
1.      我們未曾「真正想」接待他來:每當我們接待了主之後,但是我們又會在別的事上侮辱、趨逐他。
2.      我們認為「不配」接待或沒有信心潔淨我們的房子:我們應該了解我們只有在神住進我們的心時,方能使我們的心完全潔淨。
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謙卑的態度禱告:「主啊!求你潔淨我的心,因為我自己不能潔淨它;求你自己保守它,因為我不能自己保守。」這樣他必為我們持守一切。
第四章    獨自與神晤對的模範
在耶穌的禱告生涯中,有兩點成為我們的榜樣:
1.      耶穌是時時刻刻的親近神:我們都是在被俗事煩擾時,才到神面前。但是耶穌是終日親近神,聽父的聲音,然而,耶穌是神卻仍認為自己需要用更久、更安靜的方式與天父交通,更何況是身為人類的我們。
2.      耶穌不是為了認罪悔改而禱告,他禱告是因為耶穌熱愛且也認為有需要禱告:世人禱告的需求常是與自己的惡性交戰、求赦免的禱告,而耶穌沒有犯罪卻也依然需要禱告,靠天父重新得力而能做好許多辛苦不堪的新工作。
我們常誤解耶穌能比我們承受更多的苦因為我們認為祂是神,我們不能忽略耶穌更是完全的人,耶穌也需要憑信心而行,需要被聖靈充滿,需要勝過人共有的灰心與失望、需要知己良友、更需要藉著在隱密處的禱告堅固力量,我們不能忽視耶穌這一切的力量,正是他透過禱告才從天父那得著的!
我們為何需要不斷的禱告?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因為耶穌曾這樣行。我們應該成為常禱告的人,為唯有常禱告的基督徒是得勝的基督徒,是聖潔的基督徒是發光的基督徒,他的一生能長久為主服務,他的心中也充滿主的喜樂。
第五章    獨自與神晤的時候我們升到一個異象的山頂上
主耶穌似乎喜歡以高山、寂靜之處成為他的禱告之處。
我們回憶我們在高山上鳥瞰時,會發現許多外表宏大之物在我們站在高山遠處時,都縮到極微渺小。安靜默禱的時刻正如我們登上山頂,我們正被神高舉超過我們日常所處的世界。在靜默禱告時,有許多屬於錯誤的意念如同鳥瞰被檢視出來,例如野心、計畫、憂慮、工作、煩憂、愁苦、謀算等等,當我們檢視出其中的錯誤,也確實改變時,「登山」則相當具有價值,我能將山頂上所見的異象帶至我們所忙碌的生活中,並幫助邁向成聖。
當主耶穌已意識到十字架的黑影照著他時,因此他上山禱告為要尋求父的安慰與勇氣,接著則變了相,天上的榮光從他身上發出來。當我們長時間的待在世上,會使我的身心靈越像世上的樣式,我們唯有長久與天上父神真實了結合,才可能使我們有天上父神的樣式。
一個經常禱告的人,必要能顯出柔和且屬靈的美麗,而且能在他生活與德行上見證他常在山頂上的禱告,從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他情感的攀升、顯明此人常與神有親密的關係,並在人前自然流露出高尚的生活情操。
若我們希望能更多認識神、領受神所領受的、感覺神所感覺的,並與神有相似的性情,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神相處、更多停留在山上異象的榮耀中。當兩人經常同住在一處,同席飲食、常常彼此談話、並朝夕相處為樂,必定有極為相似的習慣、感受以及生活觀。我們非常需要養成這種與神相交的習慣,這能幫助我更多了解神的慈愛、保守我們不誤解神偶爾對我們隱藏慈愛的心意,並且能幫助我們更像神他自己。
備註: 日期: 2010/4/22
CCMM 2005 Copyright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