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别有用心的单身女:北京房价与租房价格背后的简单经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17:45
北京房价背后的简单经济学

2011-09-08 08:38:37

浏览 1982 次 | 评论 3 条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北京房租价格背后的神奇经济学”,主旨是觉得北京房租价格快速上涨似乎超越了表面的供求关系,背后必有某种特殊的原因。我找到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但不确定它解释力有多大,也不清楚还有哪些别的解释。

文章刊登和转载之后,引发了一些评论。不少人说,“北京房价和房租高涨原因很简单,就是大量新增人口不断涌入造成的”。这种说法很普遍,错误也很简单:把经济学上“需求”这个概念搞错了。这应该属于非常好讲清楚的道理,但奇怪的是到现在好像也还没讲清楚,还在以讹传讹。

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不是一种需要或者愿望,而是一种购买力。需求要影响价格,是要拿真金白银出来买的。买不起的话,不管你多想要,也不构成需求,无法影响价格。

这还不够通俗。举个例子说,肉大家都要吃,几天吃不着大家都心慌,但这种普遍的、基本的需要并不会支撑肉价无限上涨。肉价涨到一定程度,许多人尽管还是想吃,但是买不起了,就退出了需求市场,于是肉价就会下跌。

反过来说,如果肉价从20涨到40,从40涨到80,从80又涨到了100,你不能总是用一句话就解释了:“有这么多人要吃啊”。肉价突然涨到100是不能用供需关系来解释的,这多半是价格操纵的结果。

所以说,北京的房价、房租合不合理,关键不在北京有多少人,而在有多少人买得起、租得起。如果买的起、租得起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是想要买、想要租的人越来越多,需求也在萎缩。供给短期不变的话,价格应该下降。

那么,北京人买的起房吗?我没有数据支持,只能靠常识判断。不过很多时候常识比不靠谱的数据更有用。大家手里都有一张工资单,周围亲戚朋友的收入水平也都大概知道。对比一下房价,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买不起房。即使那些前几年买了房的人,放到现在也发现买不起。一个城市的房价,需要一部分市民用一辈子的劳动收入(通过长达30年的贷款)来买,而另一部分市民即便是用一辈子的劳动收入也买不起,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城市的房价脱离了正常需求,因为某种原因扭曲了。

当然,北京房价扭曲的原因是可以解释的。既然有这个价格,就说明还是有一些人买得起。这些人对价格不敏感,3万一平买得起,5万一平也买的起。有的人买一套放在那里高兴,跟买一个古董瓶放在书桌上一样;有的人买来准备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就跟收了很多古董瓶准备拿去卖一样。这个时候,北京的房价就改变了原有的商品属性(居住物),而变成了奢侈品或投资品。不管这种转变合不合情,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和经济风险,但它是合理的,因为在经济学上可以找到解释。

但北京的租房价格近半年快速上涨,一直让我觉得难以解释。我感觉租房价格的上涨已经超出了购买力。就北京主要租房人群(年轻无房者)的收入水平来看,是难以承受均价3250元的月租的。于是,更多人转向了合租,压缩了需求。更要命的是,供给同时还在增加(链家地产:8月租房市场房源增速超过客源增速15%)。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房租却接连猛涨,为什么?背后必然也有某种扭曲性的力量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有一种更有购买力的需求存在。

在实际的租房经历中,我觉得自己发现了这种购买力。在北京租房的,不只是无房者,还有许多有房者。他们因为生活方便的原因,租住一套住宅,并往往把另一套自有住宅出租,以补贴租金。这形成了一种在资本市场上才有的“对倒”机制,使得这些租房者对价格不敏感。这些人租得起很贵的房子,因此在客观上支撑了北京的高房租。

这确实是个蛮神奇的经济现象。但解释力有多大,要看这种租房者有多少。我自身经历中感觉有30%,但没有全面数据。不过这时候仍然可以靠常识。在网络的租房信息中,许多出租者为自己房子打广告都写上周围小学、中学的名字,还有的干脆就自称“学区房”。租房又不带转户口的,还什么“学区房”?但夸张广告的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倒是靠谱。

一谈到房价问题,似乎很纠结,很复杂,大家都有些情绪。其实房价背后的利益诉求很复杂,但是经济原理却很简单。我们先把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了,就会对事态、对彼此多一些理解,许多“神奇”的现象也化为“平凡”的道理。相反,如果还是连“需要”和“需求”都混着说,许多话题就会一直引人迷惑,争议不休。谈到高房价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的城市化理论、人口增长理论、供给不足理论,说的是需要还是需求啊?

 

 

北京租房价格背后的神奇经济学

2011-09-05 18:35:24

浏览 3154 次 | 评论 4 条

刚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北京8月出租房屋的平均租金3250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1%。下面的网友评论自然是各种调侃,各种咒骂,各种伤不起。确实伤不起。在北京租房住的大多都是毕业没几年的小青年。这帮人的工资,四五千一月者为多,怎么租得起3000多一月的房?既然要租房的人租不起,而房租又不像房价,还带游资炒作的,那么是谁在支撑北京的高房租?

几个月来,北京的高房租成了一道困扰我的经济学谜题,因为目前所有关于供需关系的解释似乎都立不住脚。首先,所谓调控以后买房的人不买了,由买转租推高房租的说法,是应该存疑的。因为与此同时卖房的人也卖不出去了,许多房源由卖转租,供给也在增加。哪方面增加的多,数据说了算:8月"北京租房市场房源增速超过客源增速15%”。换句话说,供给比需求增加快,租房价格应该下跌。

其次,说地产中介炒高房租,其作用也是有限。一些地产中介所谓“代理房源”,从房东手里租房,再转租给租户,确实增加了交易成本。可是这笔生意要做成,也要是以租户租得起为前提的。租户付不出这么高的租金,除非中介垫资,房租断然不会如此快速上涨。

因此,不管中介如何揩油,既然涨上来了,必然是有人租得起。那么是不是因为“北漂”们工资上涨,购买力上升?其实,年轻人租不租得起房,是很容易见证的事实。看看身边的年轻人,且不说餐馆里的服务员、快递员、初级工人,就是国家部委的年轻公务员、大型国企或外企的年轻白领、在大学教书的年轻博士,只要没买房,大多数都是两种状态:合租、或者往远了租。现在的趋势是,往远了还要合租。事实很清楚:要是他们租得起,就不会合租。选择合租,就意味着租不起,只租得起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者N个隔断分之一(我见过租在隔断出的次卫生间的同志,致敬!)。

合租的人多了,就像馒头太贵人们吃不起,就只能两个人合吃一个。可是生产的馒头还是那么多,剩下的馒头卖不出去,馒头价格就必然回落。可是北京房租这个让人泣血的大馒头,为什么还在涨价?

我一直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直到最近我在租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才突然若有所悟。我怀疑自己发现了北京高房租背后一种神奇经济学。

我8月底想在北三环附近租一套两居室。这个位置的两居,价格大多在4000元/月偏上,稍微大些的、新些的,从5000元到8000元不等。总之,3250这个均价,是把大兴西瓜棚算在内的价格。

这么贵的房子,我当然是要反复徜徉,反复徘徊,反复惆怅。一个月下来,见识过的房子和房东(中介)也不少。经常我走进那些头顶掉灰的老房子,都忍不住抱怨中介:你又忽悠我吧,这么贵,怎么租得出去!可是往往在我徜徉徘徊惆怅抱怨的时候,那些房子哗地居然就租出去了 ,毫不留情,绝不忽悠。于是又是那个问题:到底是谁在租这么贵的房?

据我的观察,发现爽快租房的主要是两种人。第一种是合租的年轻人。分摊租金毕竟压力没那么大。但之前说过了,这是租不起的自然选择。其结果应该是压缩需求,最终拉低房租。

关键在于第二种人。以我之前租的那套房子为例。我之前租的那套40平米的小一居,在我搬走之后, 租金从2800一下子要到了3700。这个价格一直让我觉得代理中介过于疯狂,一年涨30%,谁会租呢?可总是出乎我的所料,第一个来看房的是个大姐,转了一圈以后,看看房还干净,就拍板租下来了!

这位大姐不是什么女富豪,女富豪也不会跑来租房。她只是普通北京市民,因为女儿要在附近上学,于是决定就近租个小房照顾女儿,同时把家里另外一套房租出去补贴租金。在我一个月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像这样的租客不在少数。他们不是因为没房住而租房,而是因为北京太大、或者太堵、或者教育资源分布太不平衡,而决定把原有住房出租,到工作单位、学校附近就近租房住。我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据目测的感觉,这种租客起码占到整套租赁成交总量的30%以上。

于是,一个神奇的经济学现象诞生了。这些“换房住”的租客,本身并不改变供需关系,因为他们租赁一套住房的同时(增加一份需求),会出租一套住房(增加一份供给)。但是他们有个特点,就是不太在乎价格。租金上涨,出租的那套房租也会上涨,只要收入能把支出补回来,也就无所谓了。

看到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的奇异之处了吗?让我们打个比方来说的更清楚些。一般来说,房租价格不同于房屋价格,是很难投机、操纵和资本市场化的。但是在北京,家住东边的一个A先生把房出租,到西边租套房陪孩子上学;西边的B先生把房租给A先生,然后到东边租了A先生的房,方便上班。于是,这两套房的租金就出现了股价操纵中常见的“对倒”现象!可以从2000涨到4000,再涨到8000,对两边来说都没有关系!

于是我们发现,在北京,再贵的房子都有人租,因为租赁市场居然产生了资本市场的经济现象。不过,跟资本市场的区别是,上面两位先生都不是“庄家”,他们在租金上涨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城市病”的受害者。更惨的是那些被高房租步步逼进卫生间的“蜗居者”们。当然,也有获利者。他们出于利益需求,继续在制造舆论、推高房租,他们才是真正的“庄家”。

作为学者,我希望自己解释了这个现象。可惜的是,我只能解释,无法改变;可慰的是,解释清楚了,才有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