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太太告白图解:走进徽州“进士”村(十三)——乾隆御赐“西复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02:47
                                   乾隆御赐“西复堂”  村中建筑十分精细,著名的有“德意堂”、“西复堂”、“敦瑞堂”和“进复堂”等。据说,“德意堂”是原浙江江山县令洪承栋的家宅,“西复堂”匾额相传为乾隆皇帝所赐,原因是乾隆游江南微服私访时曾受洪家恩惠,回京后遂御赐此匾。此匾送到洪坑后,悬于大厅正堂,洪氏家族日益兴旺,在徽州一带名更旺,威更高。

    每次去洪坑,我都会跟村里的老人们谈些古民居的话题,打听现在保存尚好的民居还有多少。老人们摇摇头,显出一种无奈。国庆节这天,村里一个七十多岁的洪姓老人带我去看了目前尚有人居住的“西复堂”。
    我曾在当地政府出的那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皇帝御赐‘西复堂’和气势恢宏的洪氏祠堂,在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相遇中,人们未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而被当作‘四旧’摧毁殆尽。”事实上,我却在洪坑看见了这座保存相对较好的宅子,只是没有见到乾隆御赐的“西复堂”匾额。
    在有关介绍洪承栋宅的资料中说,宅内有“德意堂”、“西复堂”、“敦瑞堂”和“进复堂”等,其中,“德意堂”是洪承栋的家宅,“西复堂”是乾隆游江南微服私访时,在洪坑曾受到当时洪家的恩惠,回京后遂御赐了洪家这块匾。现在的洪承栋宅位于村子的正中位置,而“西复堂”的位置几乎接近后山,假如过去的“四堂”是相连的宅子,其规模宏大可想而知。
    民间流传说,乾隆爷当时也为洪坑的王家御笔4个“龙廷”。传乾隆在洪坑花了王家不少的钱财,后来一算,连国库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还人家,御赐王家4幅“龙廷”,算是旧帐一笔勾销。“龙廷”被制成大匾分别悬挂在王家祠堂内,不过,现在已见不到王家祠堂了。洪坑有好几个老人跟我说,他们都是亲眼见过“龙廷”匾额的,50年代后期就全被破坏掉了。有一位老人还跟我说,他家目前还收藏着四幅洪坑进士的画像,用鸡血石所画,几百年不褪色。我知道亲睹一眼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所以就没开口,因为老人说,此画只“面世”过两次,什么人见过,我不晓得,也不便问。
    “西复堂”由祖上传下来,现在有四个洪姓堂兄弟所有,现居住着两位兄弟的家人,不过,近年,他们都在边上盖了新房。其中的一位屋主告诉我,四兄弟有两个都在外地做事,并且是做大事的人。一个在武汉的英文图书馆做领导,一个在北京的一家什么公司做老总。老屋里住着的一位老妇人,今年已经93岁,身子骨还挺硬郎,她是“西复堂”洪家辈分最高的一位老人。我看见老人坐在西复堂门前的石鼓上,与村里的老姐妹们谈论着旧事。一位村民告诉我,西复堂厅堂四周的木材至今没有腐烂,全是白果树(银杏)。老妇人进屋后问我,“你拍这些老屋有什么用?”我说,也许过些年它就没有了,所以拍下来以后还能看看。
    “西复堂”的门庭不大,但门庭上方的彩绘至今保存完好。进屋就是门厅,上方有窄窄的天井;客厅左右侧各一间房,上二楼的楼梯在堂前的照壁后,是徽州建筑常见的格调。从宅子外面看,地势比较特别,座东朝西,橱房与正屋不在一条线上,呈四十五度角与正屋相连。老屋的正墙上,清晰地书有洪坑生产队民兵营制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的战略战术”的标语,标语第一行的最后一个字不完整,因为标语有两行,所以,我觉得不会是当年刷标语的时候墙面不够用,应该是接到边上的一座房子,譬如,“敦瑞堂”或者“进复堂”,但现在边上只有一座非常小的房子,看外表,很像是七十年代后的建筑。
    洪坑地处两山夹一坞中,倘若对洪承栋宅的资料描述是真实的,那么“德意堂”、“西复堂”、“敦瑞堂”和“进复堂”可以说是横跨于洪坑的两山之间。假如上洪的“尚书府”那一脉是洪坑“三洪”中的“尚书洪”,那么,由西复堂到花园这一脉,是否是“木匠洪”?
    中秋节我再去“西复堂”的时候,见93岁的老妇人还在帮忙家人晒豆子。她对着我看了一会儿,说,你昨天不是来过了吗?我对老婆婆说,我是前天来的。其实昨天与前天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说明老人家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楚,这样的老人,我觉得就如同洪坑的古建筑,需要重点保护,她们的记忆中一定还装着洪坑的一些旧事。虽说往事如烟,但对于“进士村”洪坑而言,那就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要是有时间陪着这些老人坐一坐,聊一聊洪坑的旧事,那该多好,至少是对洪坑历史的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