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肌肉僵硬:钟庆的智慧来自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11:14
 在日华人社群的人数有六十万之众了,其中做学问的、爱好写作的、靠卖文为生的人为数不少,每年出版的书籍、发表的文章亦难以数计,但若说到有重大价值的,可能就要寥若晨星。不过,在日华人钟庆博士刚刚推出的《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绝对是一颗晨星,而且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晨星。我个人认为,它的意义是甲午战争以来,所有关于中日现代化进程比较、关于中国发展前途的论述中最重要的一本。它足以和陈天华在大森蹈海前留下的《绝命辞》、戴季陶至今未被超越的《日本论》等著作比肩,随着历史的前行,愈发有资格成为经典。
  此前的八月,我们接待了国内《南方周末》的一个来日记者团,他们的任务是现地采访日本,然后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推出一个特刊。特刊的内容,除了抗战史实回顾之外,也有关于日本近现代化进程的介绍。在半个月的活动中,我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些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媒体的从业者,对日本的理解不但浅薄,而且心中充满莫名的骄傲自大情绪。后来我看到了那份特刊,果然是一塌糊涂的水准,在社论中就有日本“一千多年来属于中国主导的朝贡体系”这种完全违背历史的错误。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没来过日本的,来了日本走马观花一圈的,都对日本有一种无知的轻视和想当然。他们普遍以为,中国经济会保持现有的“增长”,在不远的将来就要令日本黯然失色。事实果真如此么?
  钟庆的《刷盘子,还是读书?》给出了答案:当代中国实际上走错了发展道路,若按照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能否追赶上日本已经没必要再问,或许,能够避免被落下更远就是万幸。
  这是真话,而说真话,需要智慧,还有勇气。
  钟庆的智慧来自哪里?来自对在中日两国长年生活的观察思考,来自对不同观点和现象的兼容并蓄,来自一个跳出庐山的客观视角。这是在日华人的特殊背景所决定的,但并非每个在日华人都能做到。他在日本的这些年,看到了两国发展轨迹的巨大差异,并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会如此”?作为同样的在日华人,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钟庆的这种努力。他总结提出的中国三大缺欠,科学精神、长远眼光、民族精神,可谓一针见血。日本之所以能在一百多年来始终跑在中国前面,就是因为这三方面样样都比我们做得好。最可悲的是,经过无数的血泪挫折,中国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在这个满足于“刷盘子”的时代变本加厉地衰颓。
  我认识的一些在日华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回国和亲友或别人谈论日本,被指责为“帮日本说话”,“汉奸言论”,往往会引起气氛滑向尴尬。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对方对日本缺少了解或印象片面,要么就是沾染了近年愈烈的盲目乐观和民族情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敢于直指日本是中国非的真相,需要很大的勇气。在书中,没有经济学学历的钟庆把批判矛头指向了朱镕基主政时期以来声名大噪的“主流经济学家”张维迎、林毅夫等人,这些学者早已沉沦为某些利益集团、权贵阶层或外国资本的鹰犬,但戳穿他们“皇帝的新衣”,这同样需要相当的胆魄。钟庆的勇气,我想是来自对祖国的真诚而深沉的爱。只有爱自己的祖国,才会对她的命运如此关切,才会抛开畏惧敢于面对怀疑甚至攻讦。
  身为在日华人,把自己知道的真实的日本传达给国内同胞,参照日本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批评,这应当是我们的责任。虽然钟庆说的都是“丑话”,但远胜于无聊的吹捧歌颂。朋友中最可贵的是“诤友”,在日华人也应像钟庆这样做一个“诤民”。
  据说,钟庆的书在国内民间反响还不错,但我们的领导层能不能看到并理解他的声音,令人忧虑。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少数先觉者看到了大堤的裂缝,但他的奔走呼号被当作危言耸听,最后大难临头的时候悔之晚矣。希望钟庆,希望中国,能避免这样的悲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