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三国剑门关古墓图:解析官员心态失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09:33


  策划导言

  换届之年,有关严肃换届纪律的要求和通报频频见诸媒体。

  7月下旬,江西省于都县委书记胡健勇因严重违反换届纪律受到免职处分。与以往那些因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而惹火烧身的违纪官员有所不同的是,胡健勇的违纪行为属于一种典型的“非理性宣泄”。

  据新华社报道:“经查,2011年4月以来,胡健勇因自己未被列为拟提任副厅级干部人选而心存怨恨,指使李某组织其亲属多人,肆意捏造虚假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匿名书信、知名网站发帖等方式,对赣州市2011年换届工作和有关领导进行造谣诬蔑,造成了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

  作为一个县委书记,胡健勇对于换届纪律的严肃性之所以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关键在于个人主观期望破灭之后,由心存怨恨演化到心态失衡,于是出现一系列“非理性宣泄”行为。用一句东北俗话来形容,这叫“不打鱼搅和水”。

  从今年三季度到明年一季度,是各级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的高峰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某些失意官员心态失衡的高发期。如何警惕并防止部分官员因心态失衡而导致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如何避免心态失衡现象的“群体性蔓延”,不但是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且可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官员心态失衡的常见表现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态失衡是心理失衡的一种持续性表现。一般来说,很多人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都有过程度不同的心态失衡经历。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个性差异,其心态失衡的具体状况也会迥然不同。但就官员群体而言,由于其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失衡诱因的相似性,心态失衡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失意。失意是部分官员心态失衡的最初症状和最低烈度表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官员都希望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进步,直至踏上仕途金字塔的理想台阶。然而,由于不同台阶的职数限制等诸多原因,绝大多数官员又会遭遇到不同类型的“天花板”,如40岁、45岁、50岁、55岁之类的“年龄天花板”,学历、专业、性别、资历之类的“结构天花板”,背景、关系、“有偿提拔”之类的“潜规则天花板” ……无论何种原因使仕途受阻,都可能令一些踌躇满志的官员感到委屈、失落、压抑,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全文]

  官员心态失衡的自述案例

  2008年3月,《人民论坛》杂志曾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其中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官员落马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态失衡。有研究结论表明,心态失衡已经成为一部分官员走向质变的催化剂。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心态失衡时,往往会通过某种方式寻求“补偿”,以求得心理安慰,达到心态平衡。而当官员以错误的思维、错误的方式获得错误的“补偿”时,就会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例一:文强眼见“升官无望”,转而成为“黑保护伞”

  近两年在重庆“打黑”中被牵扯出的文强是个“红与黑”大变脸的典型。

  1992年,37岁的文强就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刑侦。在这一岗位上,他主持破获了多起颇具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比如重庆警匪枪战案、中国第一盗案、抢劫运钞车案、“中国头号悍匪”张君案等,多次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那时,文强在重庆人的心目中是个维护正义、铲除邪恶的英雄。[全文]

  如何看待官员的心态失衡?

  心态是一个人思想、意志、性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讲,心态即精神状态。如果深入探究造成官员心态失衡的症结所在,人们会发现,这其中的原因很像一团乱麻。

  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五篇有关社会心态培育的评论员文章。这说明,社会心态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需要高度关注、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社会心态是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思想观点或认识趋向,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全文]

  调适官员心态还需多管齐下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现在正继续陷入冲突多发的阶段。

  在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官员群体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整体性心态对社会公众的影响非常之大。因而,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就应当对官员心态失衡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通过切实有效的努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积极心态的表率群体和推动力量。

  一些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全文]

 



  《瞭望》:换届党员心态面面观

  “从有参选权的荣誉感,到台上演讲时的责任感,到落选初的失落感,再到现在的平常心,这次参加公推直选,确实为我和广大党员提供了一个学习民主、实践民主的平台,特别是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党内民主的角色变化。”一位在此次换届中落选的基层干部说:“有些老党员鼓励我,好好再干5年,才30岁,下次选举你一定能成功。”

  年初以来,基层各级党委依次展开了换届工作,《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深入到全国多个省份调研发现,在换届这个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中,身处其中的公务员、村支书、大学生村干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等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参与者、体验者,也有着多样的心态。[全文]

  换届选举,考验干部心态

  换届选举,关系到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是对党性和人格的考验,也是对心态的考验。我认为,关键在于要正确对待几个问题。

  要正确对待群众。正确的群众观,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公务人员受人民群众的委托,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没有正确的群众观,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甚至误入歧途。[全文]

  面对换届,干部如何调整心态?

  面对换届,大多数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干部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有的四处活动,跑上级领导,跑有推荐权、选举权的同志;有的挖空心思地把自己装扮成“团结群众的干部”,“联系人民的公仆”,今天征求意见,明天开会谈,后天组织“送温暖”;有的感到提拔无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无视工作纪律,“打麻将、下象棋、玩扑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对职务安排不满意,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极个别的甚至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工作纪律,拉票贿选,行贿买官,违规提拔,突击花钱。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