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 漫画生肉:拯救阅读:“深阅读”濒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19:12

拯救阅读:“深阅读”濒危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 2011-09-08 16:16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相对于纸质书阅读率的连年下跌,数字阅读率却在日益增长。

  拯救阅读

  相对于纸质书阅读率的连年下跌,数字阅读率却在日益增长。

  电子阅读器貌似在拯救阅读,让读书的人多了起来。但是,“读书的人”和“读书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数字阅读的浅层化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对阅读本身造成了伤害。

  数字阅读,容易陷入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这种阅读习惯将致使思维能力弱化,最终导致文化底蕴散失。

  传统认为,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照此而言,阅读的深与浅对一个社会精神气质的形成和走向至关重要。

  要避免数字阅读可能带来的“浅阅读”倾向,将信息化为知识,将碎片化为体系,则需要解决数字出版内容滞后、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等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并且在硬件开发上不断创新,让沉浸式的“深阅读”在电子世界里也能觅到栖身之地。

  身处在知识飞速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手中的书本是什么形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坚持一种深得人类菁华滋养的阅读习惯。读书并非敲门砖,也不是应付日子,而是提高我们生命质量的最佳途径、开发生命资源的最好手段。“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下,弦歌不辍都是活着的最大依靠。”

  “深阅读”濒危

  “无论如何,只要在阅读,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写过这样一篇科幻小说。在2155 年 5 月 17 日,小男孩马琪发现了一本爷爷曾向他描述过的、真正的书。

  “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书上的字全都静立不动,一点儿也不像他们平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书’那样,顺序移动。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马琪感慨着爷爷生活的年代,“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也是这篇科幻小说的名字。

  2155年,那是未来140多年后。不过,如果以当下电子书攻城略地的速度来推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很可能被提前。

  2011年7月底,因租约到期、租金上涨,上海季风书园来福士广场店将关门停业。前不久,有着16年历史的北京著名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已然歇业。尽管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表示书店正在寻找新址重新开业,但疑虑与担心仍扑面而来:实体书店,特别是人文学术书店能否继续“诗意地栖居”?中国国民阅读,需要拯救吗?

  阅读转型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觉得,最近两年,关于阅读的争论似乎少了一些。他记得在2007年前后,关于“浅阅读”“深阅读”的讨论不绝于耳。

  引起学者恐慌的一个背景是,在从1999年第一次到2005年第四次的全国阅读调查中,纸质图书阅读率已经连续4次下跌,从60.4%降至48.7%。这个数字传递出危险的讯号:至少有一半中国人已经不看纸质书了。

  2009年4月,王余光发表了一篇论文《我们不得不面临的时代》,提出我们在面临阅读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阅读转型是从手抄书到雕版印刷;第二次是机械印刷和新式教育的变革;而第三次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媒介,几乎影响了每一位阅读人。

  在文章的末尾,王余光称,“浅阅读、读图与读网是当前阅读的主要特征……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我本人仍然是一位保守主义者”。

  部分学者认为,“浅阅读”是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浅阅读将引向功利性阅读、思维能力弱化,最终导致文化底蕴散失、降低民族素质。而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阅读的思维方式所致。

1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