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pp杯子安全吗: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15:51:52
作者:李逢庆 桑新民
摘要: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如何统一战略规划,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与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并进一步推动高校管理体制的数字化、高效能重组,不仅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学领导者的共识,而且成为大学改革深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对CIO体制的历史演变和CIO角色、职责、能力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提出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Abstract: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unified strategic planning, resource developing and sharing, collaboration across borders, and then the digital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have become the priorities for the university leader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CIO in higher education, discusses its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competences and explores the lessons for the practice of IT in ou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主题词:高校信息化,CIO角色,CIO体制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CIO,CIO
随着“985”、“211”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中的网络技术应用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却至今未能彻底改变。在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因此,创建与数字化、全球化背景相适应的大学信息化管理体制,由此统一战略规划,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与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并进一步推动高校管理体制的高效能重组,不仅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学领导者的共识,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正在积累越来越多的成功经验,并成为大学改革深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对CIO体制的历史演变和CIO角色、职责、能力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提出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一、CIO角色与体制的历史演进
CIO( 信息主管) 是英文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的简称, 也译作首席信息官、信息总监。一般来说,所谓CIO是负责处理与组织中的信息技术系统相关的各方面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1】CIO概念的提出者William R.Synnott 和 William H.Gruber这样定义CIO:他是高级行政管理团队的一员;技术和其他信息资源的管理者;IT计划的负责人;新系统发展的负责人;政策发展制定的负责人;机构整体战略计划程序制定的参与者。【2】
1、 国外CIO角色的历史演变
早在1950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企业为更好地处理自动化计算的结果,专门设置标签管理员岗位来监管对数据的处理。【3】微型计算机出现后,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来管理物质资源和资金,并开始设置专门的信息主管来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和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微型计算机和网络的影响,对管理和协调计算及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企业只有从战略高度开发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传统信息管理体制的内容、手段、目标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CIO体制。企业中CIO的职责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满足顾客和公司员工的需求,追求利益最大化。【4】CIO在企业中负责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健全组织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人员、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初始阶段,CIO的担任者一般为信息技术主管,但由于CIO已经从管理网络、硬件扩展到对新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管理,参与决策的层次不断提升,对CIO管理水平、协调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CIO体制也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IO体制的发展不仅源于信息技术的推动和企业信息管理的需求,而且与政府部门信息管理的需求和法律、法规的推动直接相关。20 世纪80年代, 随着IT 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信息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内大量泛滥, 却无专人负责信息资源的管理。美国政府和国会于1980年颁布了《文书削减法》,明确规定了需要建立一个职位来完成信息资源管理任务,经过15年的实践探索,这一法案不断完善,其管理层次和功能也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和各种复杂数据库的出现,对大量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应这一新趋势,1996年颁布了《克林格一科恩法案》,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开始建立CIO管理体制。在这一法案中明确要求各联邦机构任命CIO,履行本法案条款所规定的IT管理任务以及由《文书削减法》规定的信息资源管理任务。为了保证行政机构中的CIO能够胜任相应的岗位职责,《克林格一科恩法案》还规定了CIO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
美国高校中的CIO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数字化、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一些有战略眼光的大学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只有创建与数字化、全球化背景相适应的大学信息化管理体制,统一战略规划,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与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才能提高大学在信息技术新环境中的决策、管理水平,由此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些高校开始借鉴政府、企业的CIO体制推动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高效能重组。到1990年,美国高校约有200名CIO,发展至2000年,美国40%的高校均设立了CIO体制,到2003年,超过69.3%的高校建立了CIO体制。在CIO体制中,CIO直接向大学最高行政领导(CEO)汇报,并参与高校组织管理层的决策,CIO在组织中承担领导信息化战略规划、提供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支持、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信息化政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职责。在图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中CIO的地位和职责,大学CIO体制中一般都设置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和战略规划提供咨询和建议。

2、国内CIO角色发展历程考察
与发达国家CIO体制的发展相比,CIO在中国大陆的出现迟到了近20年。但在信息时代的起跑线上,却在同一条跑道上与发达国家展开了竞争。CIO 这个概念是伴随着互联网高潮进入国人视野的。1996 年5 月, 我国第一次召开由各大部委高级主管参加的“CIO 国际研讨会”; 2003 年11 月, 由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中国信息协会CIO 分会成立大会暨2003 年中国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尤其是在贯彻中央提出“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指引和推动下, 近五年来各种CIO 的会议、论坛、评选、俱乐部纷纷出现, CIO 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过起步发展阶段、系统集成阶段,目前在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学已经开始与发达国家的大学信息化管理同步进入应用集成和信息集成阶段。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跳跃大,与此相伴随的必然是:思想乱、障碍多、漏洞大。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不仅严重存在,而且非常普遍。在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技术和资金,而是来自体制和机制。目前国内明确建立CIO体制的高校虽然只有北京大学等少数几家,但大多数高校都结合我国实际,选择了“信息化建设委员会”领导和管理模式。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2004年报告中显示:我国已设立主管全校信息化建设与规划专门部门的高校,比例已高达82.1%,同时也有13.8%的高校正计划设立此类部门。【5】57在“信息化建设委员会”领导小组模式中,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机构,一般由校长或副校长任组长,其成员来自战略规划室、网络中心等部门。委员会一般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一般为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主任,负责相关决策的具体执行、项目经费的预算以及指导各职能部门的建设,同时该办公室一般统管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部门如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此外,一般都建立了由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负责提供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咨询和建议。
从我国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来看,这一模式能否取得较好成效,两个关键角色及其默契配合非常重要。首先取决于大学校长对大学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取决于担任大学CIO角色的行政主管(副校长、校长助理、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之创造性“执行力”和在大学各部门、院系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从图二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体制的地位和职责,在与图一的比较中,不难看出中美大学CIO体制的异同。这不仅值得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深思,而且需要邀请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比较教育的专家们一起来深入研究、思考。可惜这三类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对话的机会太少了!

二、 CIO角色的内涵分析
CIO角色职责、在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及其角色应具有的能力特征之设定,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体制创新的关键问题。
1、CIO角色的职责分析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创生了CIO体制,国外对此进行了多种视角的深入研究。在对CIO角色及职责变化的研究中,Gibson的研究特别提出和强调了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背景,他将技术发展划分为三个时代:大型机时代(1960-1980年),分布式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7】在大型机时代,CIO的角色是具体功能操作管理员,职责是及时的信息传递和确保操作的正常运行;在分布式时代,CIO的角色是执行团队成员、组织规划者,技术咨询者,技术体系建构者,技术采购者,CIO职责为管理IT组织,修正和制定战略规划,设计部门协作机制,建立标准基础设施等;在网络时代CIO的角色是战略规划,CIO职责是制定新的网络商业模型,在内部网络建立管理程序。【8】目前在CIO的职责定位方面,国内比较有影响的界定是建立组织信息化远景规划;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领导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阐述组织全局范围的信息化策略,如安全等;领导与其他关联机构的信息化合作。【9】由此可见在职责定位上,国内外前沿研究者认识的差距已经不大,但关键在于这种认识的传播、被接受和真正在实践中被采纳,这方面国内显然还任重而道远。
2、CIO角色在组织中的地位分析
CIO在组织中实际地位的高低,是衡量组织信息化水平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外高校中,CIO角色的承担者一般有三种位置:第一种是副校长的助手或者副教务长是CIO,这样的位置很难参与到高校的决策圈中。第二种,副校长是CIO,这种头衔一般是校长委员会水平的位置,他们是IT规划、政策的制定者,管理IT中心组织,同时负责协调校园IT活动。第三种,教务长(美国大学的教务长是常务副校长)或者校长是CIO,这是最高规格的CIO,从整体上推动大学数字化变革的力度也最大。根据美国最权威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2007年做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外高校中独立设置CIO职位(参加学校决策,具有相当于副校级别的权利和责任)的比例为39.30%,副校长具有CIO头衔的比例为16.18%,教务长、校长等具有CIO头衔的比例为6.93%,技术部门主任具有CIO头衔的比例为28.90%,【10】而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2004年报告中显示:53.0%的高校中,负责校园信息化规划的主管人员都是计算机中心或网络的主任;35.7%的高校是由主管副校长来负责,还有6.1%的高校则是由校园信息化规划办公室主任来领导。【5】58可见中国高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国外高校的水平,而CIO角色的地位不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导致信息化建设推进时难度较大。
3、CIO角色的能力特征分析
EDUCAUSE的前身之一CAUSE协会1990年关于CIO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中,73.6%的人认为个人交流技巧占第一位,出色的管理能力占到60.4%,技术能力占52.8%,信息技术远景规划能力占41.5%,谈判和协商一致的能力占37.7%,全球机构视野占26.4%,领导力占18.9%,规划能力占13.2%。【11】而在EDUCAUSE发表于2007年和2008年的调查中,调查者反馈的CIO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素质集中到以下四方面:1)交流能力是一个CIO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CIO在工作中需要和高校中各级各类组织进行深入交流,从学生到教师、从行政人员到高校管理者。他需要说服高校其它信息化相关部门使他们确信,所有信息技术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机构目标,同时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充分调动同级组织以及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最终实现组织目标。2)技术能力要求。在2008年的调查中,超过55%的CIO有技术、商业、教育和行政或者管理学位。此外,还有很大的比例拥有包括舞蹈、音乐、法律和理工科的学位。虽然CIO成功与否与是否出身于技术专业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们认为,CIO还是应该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要求。这些技术能力要求包括:对信息技术如何在组织中具体应用的理解;应用当前的IT资源来满足组织需求的能力;应用新技术来解决当前组织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善于获取IT技术动态的能力。3)政治头脑(political savvy)。Wayne A. Brown认为:政治头脑可能是最难以解释和最难以衡量的CIO特征。政治头脑要求CIO具有同大多数人合作的能力、正确评价面临状况的能力,顺利驾驭这些情况而没有毁坏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周围关系的能力。【12】4)战略业务知识(Strategic business knowledge)。Wayne A. Brown在一份确定高等教育中CIO效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些战略业务知识包括制度制定的知识、理解市场和商业运作程序的能力、熟悉竞争。【13】
三、CIO角色和体制研究的启示
为全面推进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观念更新和体制创新。在这方面,对美国信息化进程中CIO角色和体制的研究,能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提高信息化决策与管理层次
通过上述CIO在组织中地位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国内高校大多是网络中心主任在行使CIO的权利和职责,而网络中心主任虽然能参与和组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许多具体工作,但由于职位属于中层干部,几乎不可能参与到高校的决策中,同时存在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实际困难,而且,高校信息化建设也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需要对高等教育有深刻理解和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更难以履行CIO的全部职责。所以,我们需要更新观念,从战略高度来重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提高信息化决策层次。
2、打破部门壁垒,保证信息流动顺畅
目前我国高校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部门众多、职权分散、分离、分割,在传统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的框架中,信息流动不顺畅,难以实现协调、统一的管理职能和权限,更不可能具有战略研究、规划功能。比如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网络教育学院等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如果分属不同的副校长领导,相互之间就很难协调;而各部处、院系涉及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越来越多,靠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就更难协调和推进。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在目前我国高校极其严重,出路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打破部门壁垒,使信息流动畅通,这是提高我国高校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3、建立和完善的CIO人才选拔、培养体系
高校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能够承担CIO职责和使命的优秀CIO人才。一个成功的大学CIO不仅需要具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对高等教育管理和变革的深刻理解,要能看清并善于迎接和捕捉大学数字化变革的挑战和机遇,尤其要善于同其他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并同校外各方面展开交流协作。这样的优秀人才不是目前大学已有的专业所能培养和提供的,因此需要大学领导者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并在大胆使用的同时为其提供各种培养、培训的机会,并逐步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这方面,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追踪和借鉴显然是必要而迫切的。
总之,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快高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杠杆。研究和借鉴CIO角色和体制的成功之道,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理性、有序、健康地向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晨飞. 试析高校信息化进程中的CIO体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4(3):20-23.
[2] William R. Synnott and William H. 1981.Gruber.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1980s[M] .New York: Wiley.
[3] John F. Fisher.CIO Then and Now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CIO role and the IT function[DB/OL]. http://facweb.cs.depaul.edu/jfisher/Documents/Presentations/CIO_Then_and_Now1.doc,2008-10-16/2008-12-27.
[4] Jeffrey P. Lineman .Views of the Top Rising IT Leaders Discuss the CIO Pos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EDUCAUSE QUARTERLY , 2007(1):4-5.
[5] 赵国栋,缪蓉.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2004 年报告[DB/OL]. http://www.et.pku.edu.cn/jiaozhiyuangong/zhaoguodong/xueshuchengguo/2004.pdf/view,2008-10-16/2008-12-10.
[6]张计龙等. 复旦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及实施要点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2(10):12-14.
[7] Gibson, C.F. , Nolan, R.L..Managing the Four Stages of EDP Growth[M].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4: 76-88.
[8] Jeanne W. Ross, David F. Feeny. The Evolving Role of the CIO[DB/OL]. http://web.mit.edu/cisr/working%20papers/cisrwp308.pdf,2008-10-11/2008-12-27.
[9]蒋东兴. 全球化时代大学交流与协作——构建东亚研究型大学间的数字通道研讨会上的报告.2008-12-10/2008-12-11.
[10] Wayne A. Brown. 2007 Higher Education CIO Effectiveness Study[DB/OL]. http://media.govtech.net/pub_images/pcio/Apr_May08/Higher_Ed_CIO.pdf ,2008-10-16/2008-12-28.
[11] James I. Penrod, Michael G. Dolence, and Judith V. Douglas. The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in Higher Education 1990[DB/OL].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PUB3004.pdf,2008-10-09/2008-12-27.
[12] Wayne A. Brown. Portrai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ders In Higher Education:2008 Stud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Roles and Effectiveness.2008-4.
[13] Wayne A. Brown.CIO Effectiveness in Higher Education[J].EDUCAUSE QUARTERLY, 2006(1):48-53.
原载《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