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片尾曲的打斗片:又一个季羡林?袁隆平是否被拔的太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45:23

又一个季羡林?袁隆平是否被拔的太高?

时间:2011-09-27 08:40:55  来源:  作者:股神老杨

听说杂交稻亩产过了九百公斤了。袁隆平的声望如日中天。但是有些被人为忽略的事实,却无法完全被历史忽略。袁隆平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季羡林。北大的季羡林,是一个研究梵文的学者,却因为写了牛棚杂记之后,得到官方肯定和主流媒体的吹捧,成为国学大师。而真正的学富五车,学术成果卓著的任继愈却因为对毛时代态度的不同评价,而被主流媒体长期冷落。袁隆平是否也有人为拔高之嫌呢?下面一些事实,作者陈列于此,大家见仁见智,以供参考。

杂交稻并不是袁先生的首创

杂交水稻的理论是苏联植物育种家米丘林首创的;对杂交水稻作出最终理论解释的也不是袁隆平:水稻杂交优势的遗传基础等更根本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坦克斯利(StevenTanksley)实验室做出的。在水稻育种界,没有人承认袁发明了杂交水稻:两系杂交制种技术,是湖北农业科学家石明松发明的。袁两次评选院士,因学术界强烈反对不能通过,后来某高层下令强行当选,但只当上工程院士。

杂交是什么高科技吗?

杂交,比方马和驴交配生出骡子,这就是杂交了。马的种类很多,驴的种类也很多,哪一种杂交才符合人类的要求,那就要选育了。植物的种类就更多了。所以,杂交不是什么高科技,只是由于作物的生长期长,培育的过程要很长。袁隆平就是做了这么一件事而已。把方法告诉农民,农民也能做。

杂交稻是文革产物

1964年 袁隆平首次发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1966年袁隆平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1973年三系法杂交水稻首次获得成功。1975 年国内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可见,袁隆平的成功得益于毛泽东时代。在‘万恶’的文革时代,从一个农校教师破格录用为农科所研究员。没有毛泽东时代的高瞻远瞩。哪来的科研成果。袁隆平的成功也并非是袁隆平的个人成就,而是一个时代,众多科研人员的成就。没有袁隆平一样会有杂交稻。

杂交稻的贡献被无限夸大

中国的土地大多数是旱田,小麦和玉米是大部分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水稻以前占我国粮食总和的八分之一,现在虽有增加,也还是几分之一而已。喂饱十几亿中国人很明显是一种夸大。
 

袁隆平的杂交稻是我国唯一的杂交品种吗?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的良种培育工作,在70年代中后期开花结果了。前年的国家科学大奖获得者李振声教授的事迹,也强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李振声教授被称为‘中国小麦之父’,其良种小麦的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一干就是50年。1964年,李振声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直到到 1979年终于取得决定性的突破。李 大 师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当时陕西农村流传着‘要吃面,种小偃’的歌谣。
再来看水稻。北大荒是1958年开始开发的,1961年种植普通水稻没有成功。于是通过杂交培育抗低温的水稻种子,1963年成功的种植了杂交水稻,比袁隆平早15年。他们没有上报成果向国家要奖,因为在此之前,其他地方的农民也是这样做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应该是当年北大荒三江平原的创业者!这些人为中国的粮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他人都不是,袁隆平更不是。

谁是比袁隆平更早的杂交水稻专家?

中国杂交水稻的真正奠基人,南有黄耀祥,北有李贞生。1958 年,广东著名水稻育种家黄耀祥就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矮秆杂交籼稻品种“广场矮”,堪称世界首创。比后来在国际上曾经轰动一时,由设置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66年才育成的、被称为奇迹稻的“IR8号”早了数年。其中“广陆矮4号”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之大,利用时间之长,为矮秆品种之冠。“桂朝2号”在云南省宾川县作中稻种植时,最高亩产达1045.4公斤,创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纪录。(现在袁隆平公司推销的高价超级稻,产量也不过如此。)
李贞生则是吉林省海龙县(梅河口市)河洼公社农民,1967年人工培育杂交水稻成功,是新中国最早培育出杂交粳稻的人,他已经去世20多年了。1968 年,李贞生与海龙县农科站、海龙县五七中学一起培育杂交水稻种子,还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葵花稻等;李贞生培育出的玉米稻其特点是粒大饱满,杆高,抗倒伏,抗病力强,抗旱,高产。在当时能提高百分之15左右的产量。李贞生由于他没有文化,不会写论文,所以他什么荣誉都没得到。
 

为什么只有袁隆平这么红?

答案只有一个——政治正确,贬低毛时代,吹捧改开!是科技界的样板科学家。

 

 

附:创纪录高产?

新华网

【2006年9月7日的报道:《中国创造世界水稻亩产新记录 亩产达1287公斤》(原题如此,读者可按题索骥),该报道称,世界水稻亩产的最新记录7日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诞生:水稻新品种“协优107”经过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现场实打实收亩产达到1287公斤。】报道说,这是科技部组织专家现场验收的。

商务部网站源自昆明市商务局的文章

【《云南省“楚粳28号”水稻刷新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篇发表于2010年9月26日的文章称,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李开斌研究员育成的超级稻品种“楚粳28号”,当年在弥渡县寅街镇头邑村大面积推广种植获得高产。经云南省农业厅科教处委托的专家组验收,其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1002.11公斤,刷新了此前百亩平均亩产988.77公斤的世界纪录。】

这两项“世界纪录”都比湖南的926.6公斤多,关键是,它们也是“百亩平均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