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钟商场:丁小平、司马南事件引发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33:21
无论是当教授,还是置疑教授,都说明人们太拿教授当回子事了。为何当回事?世俗社会逼的。因为没有教授头衔,就被冷落。为何人们竭力要出名,因为没名气的人不被重视。与媒体也有关系,谁是教授就找谁,谁出名就捧谁。我看公开话语权大有被垄断的趋势,应该在发掘新人方面下工夫。隐人射精,不如名人放屁,长此以往,何以百家争鸣?
丁小平是北大教授,就能界定他一定有水平吗?他不是北大教授,就可以认为他没有水平吗?是不是教授,就那麽重要吗?要反伪,要鼓励创新,首先要反的就是教授崇拜意识,权威崇拜意识,名人崇拜意识,有这些意识作怪,胆子就会变小,心灵自由就会受限,新锐就容易难产。
    我们只需要有真人崇拜意识,真理崇拜意识。
    人自身及其思想高于一切人为的身外附加之物。
在我看来,教授,只是个称谓,是个帽子,可以取崇,但不能涵盖一切。出类拔萃的教授很多,平庸无为的教授也不少。我以为,教授起码要有学术创新,最好拥有自己创造的一套东西,讲的应该是自己的一套。常规教材是公用资料,精心备课都可以教。我了解小平一些情况,曾在几所大学共同任教,口气太大几乎连我也难以承受,但经多年观察,发现他并不是那种靠倒卖知识破烂混迹的花架子,很注重原创,很有探索精神,也的确有自己的诸多独见,其气魄之宏大,建树之迫切,能出其左者很少。这对于习惯于四平八稳的中国人来说,极具冲击力。在当今急需创新的时代,这样的人即便有些破绽,也应该使他的思想野马继续狂奔于他的学术视野,这于国于民于学,都是有好处的。即使他抛出的是大堆的谬论,只要能激发人们的探索与思考,不也是一种功德吗?有大量学生不仅尊丁小平为教授,还认他为博导,这个现象是值得重视的。假如一个人仅靠吹牛,就能吹来一帮弟子,除非弟子是一群白痴。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做出如是判断:是教授的就比不是教授的任何人都强。
    目前,教授有体制内的,有体制外的。体制内的是被正式“评”上的,被官方加封的,被习惯认可的,享受着所有常规待遇。体制外的教授是被临时聘用的,暂时的,具有打工性质的。很有些象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的差别。其实后者很苦,所谓教授,充其量是拿教授的课时费,不过比副教授每节课多十元钱而已,其他任何待遇都没有。在社会转型尚未到达理想境界的前提下,体制内的被承认,体制外的不被承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认为,前者是真的,后者是假的。但对于国家来说,养一个真教授投入很大,而假教授不用任何投入。我相信,体制改革深化以后,铁杆儿的终生的真教授会逐渐消亡,用人单位聘谁算谁,今天聘你你就是,明天不聘你你就不是,每个人都是NBA 球员。不能评上就一辈子受用无穷,评不上或没机会评乃至放弃评比的人就一辈子倒霉受苦。有人会马上追问,你也可以参加正式评职晋级呀,当个体制内的正规教授不是很好吗?还是你水平低。
    但事情恐怕并非如此简单。有谁能说,所有的评职完全是靠科研成果和教学能力呢?制定规则就没有偏向吗?运作过程就没有毛腻吗?评判者就没有偏向吗?也许,好的一流大学在这点上会比较规范和科学,在大量的省地市县以及劣质院校,评职很可能是一场利益角逐,造伪阴谋,肮脏交易。谁在权势上人际上后台上造伪上有优势,谁就更有可能上线。而且,评的人往往是权势者按自己目的需要选取的“权威”,用来便于实现自己的提前设想,这些评判者比被评判者中的优秀者并不高明到哪里去,往往是有学问没思想,有专业没突破,其“权威”的存在意义,一是做实现领导意图的挡箭牌,二是阻杀新秀猛进的势头,使其尽可能别超过自己,或推迟对自己构成的必然性威胁。我相信,任何一个有水平的正直人,置身于这种被评判的氛围,都会感到心灵痛苦。可以想象,如果高俅指令高衙内去评判林冲,林冲会是何等感受,即使因为水平高而被同情,侥幸上去了,和陆谦之流一块当上了“教授”,虽然终生待遇解决了,但与陆谦这号人的平列痛苦,林冲能忍受吗?也许,林冲宁肯去搞家教,或去打工,也不愿生存在这种无聊的体制之内,因为他不愿意与污浊共处。    在这个世界上,肯于吃亏,甚至是吃大亏的人,还是有的。他们宁肯亏了地位,亏了身份,亏了收入,也不肯亏了心灵。
    在大学评职称,关键是三条,一是科研成果;二是课时量达标;三是外语过关。所谓科研成果,必须是原创,必须有创新,而且被公开发表,这应该是起码的。而有些下流学者写不出东西,因为满脑子聪明都用到讨宠、巴结有用者、分房、调资、进职、升官等方面,在他们看来,当上室主任比写文章更重要。他们的思想里都是事故,也不可能滋生写文章的冲动。于是,他们从速组织一批同类,把知识破烂重新排列组合,众多人合编一本每人包销若干本的多余教材,有的人只写了几页,除了证明自己有“科研成果”,没有任何大学选用他们的狗屁教材。而这种东西,往往比你在《文汇报》发表一篇独见文章更得分。关于课时量达标,就更容易一些,有特权的从不干学者事情的假学者,只需做几次大量人参加的讲座或报告,按人数、时间一折合课时,比普通教师教一学期的课时量还多。至于外语考试,绝大多数人都是假考,一个人会周围都有了答案,或请人代考,或与监考者串通许以利益等等。总之,真考,十分之一的合格率都没有。也许,这是我看到的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但愿如此。
    他们都是体制内的高级人才,他们的聪明与智慧集中体现于,所能够掠夺到的,几乎没有丢失。其伪精英的架势明显折射出两点:一是强行装潢自己;二是捍卫既得利益。
    这样的教授,虽然是“真”的,但实际上却是假的。他们合力毁坏了社会公正,使大量配做教授的人蒙受了耻辱,被平添了几分疑惑。伪劣教授的存在,实际上对体制内的合格教授们也是一种伤害。
从本质上看,配不配当教授,一是决定于你在学术上是否有独特建树,二是决定于你能否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有效传达。有前者而无后者,应该当研究员;有后者而无前者,是教书匠。在我看来,具备了这两条,不在体制内也是教授;不具备这两条,体制内的也不是教授。是不是教授,在于有无其实,不在于有无其名。虽然,还是有个称谓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就需要有人认可,有人封。为了被认可,为了正名,为了讨封,有多少学人瓜分精力乃至痛苦伤心?老是另有所求,不能扎扎实实做学问,这是能量的浪费呀。能不能松动一些,象把学生从考试中解放出来一样,也把学者从评职称中解放出来,加强一下学者的素质教育呀?
    教授应由谁来封?用人单位封,学生封,才符合市场规则。把你的科研成果拿来,再试讲一下,不就齐了吗?双方认可,成交;有一方不认可,拉倒。真有水平的校长或者学术领班,一下子就会掂量出你到了哪个档次,并给你一个合适的定位。单位封,才能为单位服务,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由学生封,学生封才能为学生服务.谁授权,为谁服务,这是天经地义的.为什麽有些教授不好好为学生服务?就因为教授不是学生授权。讲好讲坏,只有学生最有发言权,但学生却无权选择由谁给自己当老师。说穿了还是制度问题。假如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人民说了算,秦桧的身份地位不是皇帝授权而是人民授权,秦桧就会代表人民意愿处置岳飞,深受人民拥戴的民族英雄岳飞就死不了。服务者必须由服务对象裁决,才符合市场规则,可不可以当教授,应由他的服务对象和受众对象来决定。
    支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评来评去,有何意义?学者少了这一项,可以痛痛快快做学问,一心一意创立新说,然后到社会上寻找被认可或被加封,岂不是又简单有实用,还能让国家节省人力物力才力吗?还能避免评职中的腐败现象吗?
    诸子百家的时候没人评教授,他们治学多自由,思想多洒脱啊?鬼谷子不是博导,也没人封他当博导,他也不在乎当不当博导,可是,他培养出来的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个个都是惊世骇俗之才,而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也没有博士头衔啊.  真正自信的人,干吗要让别人封呢?孔明当无业草民的时候就自封为管仲乐毅,他封错了吗?我看没有错.从<三国演义>中的表现来看, 管仲乐毅也未必有孔明的本事.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他封错了吗?我看也没有错,在我眼里,他比玉皇大帝有资格,他在不干预他人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自娱自乐自封,有何不可?遗憾, 齐天大圣最后也被歹人耍手段,招安了.最后被另一种势力加封为斗战胜佛,这个斗战胜佛,是体制内的,是真的,被承认的,可那有什麽意思?与其用多年戴紧箍咒换来这麽个被恶俗势力承认的名分,我看远不如在花果山当个假的齐天大圣更合人的真性。
    你爱承认不承认,老子不为你承认不承认而活着,而为自我感觉而活着,老子早已把吃亏转便宜这当子事抛到九霄云外,  又岂在乎当不当教授? 宋江很自信,从不在乎当不当梁山一把手,因为他有实力有底气,无论人事结构如何变化,第一把交椅坐不坐,他都自信,领导水泊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宋江,指导梁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宋江主义.这位老兄本来潇洒,可最终未脱世俗常规的恶性种传,采取种种下三烂手段,也要招安,也要讨封,非要追求被正统被官方认可,被世俗社会承认的无聊境界.结果如何?心伤透了。
    坦率的说,甭说你个小小教授,便是高俅蔡京之流,乃至皇帝都没有经过广大人民的真正授权,连他们自己的身份都不合法,被他们承认的东西还能有多大价值?毛泽东不当元帅,但他比任何元帅还元帅,鲁迅没当过教授,可他比任何教授都教授。齐白石小学五年级,照样当教授。关键得有伯乐。自己就是个二百五,就不可能识得二百六,偶然识得,又怕超了自己,便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假装没看见。
在一个貌似合理实为荒谬、倾向大于公正的机制里,别说一个破教授头衔,便是知府尚书,又何必盲目尊崇?高俅还当国防部长呢,能迷信吗?我确信,荒谬的过程不可能产生科学的结果,肮脏的交易不可能产生纯净的结局.这不是我否定一切,我愿意承认,大多博士是好的,大多数体制内教授是好的,借机会混进的必定是少数。系统学过来的,正规评过来的,一般说来,应该比无此过程的强。但我们也不能只看形式,不看实际,毛泽东填表只能填长沙师范,充其量算个大专生,但他一生都在学,虽然没人发毕业证,职称证,但他应该是博士,应该是多学科的教授、博导。当然,这种出了名的人有的是人“特邀”和“聘请”,关键是把水镜先生这样的隐士请出来,把学历职称都不达标的孔明和他老丈人黄承彦乃至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们请出来,才算高明。有这法眼慧眼吗?有这气魄吗?
    坦率地说,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任何事情,只要不是天然的而是经过了人为的,而这种人为又不具严密科学性和彻底民主性,我就有理由持怀疑态度。至少,我认为愿生态已经被污染了,哪怕是轻微的污染。
    关于丁小平是不是北大教授的争论,我的第一感觉是不舒服。为是不是教授的问题争论不休意义不大。是又怎的,不是又怎的?是虎,显出你的虎性;是龙,现出你的龙性,才是我希望看到的.应该注重谁有没有水平,不要在意谁是不是教授。用实力说话,就够了。
作为司马南,在主题就是谈学术打假的节目里,置疑丁小平北大教授身份,似乎也没打算因此影响节目继续推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与有关人员提前埋伏设下圈套让毫无防备的丁小平来钻,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反伪勇气或扩大凤凰台的影响,并以牺牲丁小平的人格形象为代价,无论怎样往低了说,都算不得美的行为和动机。
    作为丁小平,窃以为没必要避而不答,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是了。便是自封,又当如何?大丈夫敢作敢当,何必闪躲?一个自信可以教几百门课的人,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建树的人,难道还不可以做北大教授吗?只要有底气,别说一个司马南,就是院士齐聚,也当处变不惊,舌战群儒,方显英雄本色。我认为完全可以公开宣称,在下丁小平,在此正式向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正式宣布,本人不是北京大学在册的正规教授,之所以默认这个身份,是因为我认为我够北大教授,让不让当是个问题,能不能当又是个问题,我认为我能当,不信,我愿意接受任何挑战。如若连战连败,我愿意从中央电视台的塔顶跳下去,洗刷个人耻辱,以谢天下苍生。
    为什麽一定得当教授,还是北大的,我就是个学者,我就是个普通公民,不行吗?无须说自己有多大能耐,只须把自己的东西摆出来就行了。王蒙只须是王蒙,当不当文化部长无关紧要,巴金只须是巴金,当不当作协主席也无关紧要,铁凝当了作协主席,便是进了政治局,铁凝仍然是铁凝。电视媒体为什麽一定要介绍身份,就介绍这位是丁某,那位是司马某,不行吗?出身不好就一定没学问吗?身份卑贱就不能登大雅之堂吗?不是教授就不能探讨问题吗?
    我看这些恶俗流毒都应该清除。要让所有人轻松做人,特别是学者。

200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