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竞选州长:惟有“民富”才是真正的“国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02:07
惟有“民富”才是真正的“国富”
http://www.fsnews.com.cn 抚顺新闻网 2011-09-26 10:54:34
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多位专家昨日表示,在关注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要注重财政支出,未来减税是税制改革的目标。(09月20日《东方早报》)
根据官方的科学测算,今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已成定局,这将刷新2010年8万亿的财政收入,也意味着2011年中国将继续荣膺全球第二财政收入经济体已无悬疑。
国家财富蒸蒸日上,民众的幸福指数如何节节攀高?一组反馈两者对比数据令人黯然伤神: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显而易见,国家财税收入速度递增,远高于GDP增幅,更是远高于民众收入增幅。无怪乎坊间喟叹:除了工资不涨别的什么都涨,物价一路飞奔跑得比兔子还快,而工资逡巡不前跑得比乌龟还慢。
国愈富说明经济实力逾强,打造民生政府的支付能力愈强,应对经济危机的抵抗力逾强。然而国富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国富"之归宿点还是"藏富于民",让国民过上健康、富裕、幸福的生活。"国富而民穷"从来不是一个社会得以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如果国富民众收入却不能保证匹配地增长,或者确保财政一多半用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福利,那么不仅会牺牲企业的致富机会,而且导致政府开支分配不公平、不透明,譬如三公消费的居高不下,形象工程此起彼伏。老百姓也会产生分享社会财富的权益剥离感和不公平感。
看来,藏富于民很有现实意义,不仅能激发民间致富心理和创业激情,而且可缩小贫富差距,消化通胀压力,增加国民消费支出的可持续性,同时减轻巨额储备金的管理难度,减少形象工程和三公消费。从长远看,藏富于民是实现全民小康、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同时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藏富于民还可以增加国家的凝聚力、摆脱危机的战斗力。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瑞士,当政府为社会或国家利益而力所不能及时,通过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政府主导开发的任何项目。当亚洲金融危机降临头上时,曾经在政府支持下壮大起来的韩国企业纷纷捐出外汇存款及金银细软以渡国家迅速从危机梦魇中摆脱出来。
藏富于民的方式很多,譬如二次分配向民众派发红包,扩大中间层,积极减税等。特别是培育、丰实、扩大中间层,当前收入分配结构是一种金子塔型,理想的结构应该是橄榄型,也就是中间层壮大,因为只有中间层扩大了,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才能大幅提高并维持稳定。中间层不仅是消费的主体,也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中间层消费量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服务产业人群,并引发水涨船高的增益效应。因此,中间层也是扶助低收入人群的重要力量,是政府的一支看不见的扶贫之手。
另一方面结构性减税,一个科学、合理税负环境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不过这里减税并非无条件的,而是应以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为前提,正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所言:对于小企业、企业的创新活动还要给予税收优惠要尽量减税;但同时也要有结构性增税,最典型的一个是资源税。
古语曰:"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藏富于民才能有助于社会和谐,才能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凝聚人心。如果国库丰盈,老百姓囊中干瘪,这样国富是畸形的、不健康的。还富于民,让民众享受经济发展喜悦,在国富中找到幸福感、归属感,民族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惟有民富才是真正的"国富"。
(杨红兵)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侯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