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鞭图片: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30:16
 内容摘要: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尤其是技工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可以推进专业建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技工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各特色专业设置,为企业和高校产教研一体化搭起了人才培养的平台。

    关键词: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正文:

    一、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尤其是技工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围绕这一推动技工教育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机电学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施经验,并与本市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了多所实训基地,使机电学院的实习教学充满活力,大幅度提高了实习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做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研究和探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途径是责任,也是义务。现结合实习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

    二、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

    近年来,机电行业改革开放,走出低谷,得到了飞跃发展。企业对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无疑为学院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数控、电工、工具钳工、模具钳工各专业的高级工班、技师班分期、分批的在专业教师的率领下来到各企业实训基地,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坚持一线操作,学以致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企业的生产。企业也把很多产品的零部件作为数控、钳工、电工实习素材拿到学院与各教研室研讨,交流工艺方案,形成了产、教、研双向交流、优势互补、互动的良好机制:

    1、学院与企业在人才需求、人才流向、人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之间计划等信息方面建立反馈机制。

    2、企业与学院之间在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培训、技术攻关、设备改造等方面互通有无的交流机制。

    3、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了产、教、研长期合作的调研研究机制。

    三个合作机制极大地推进了学院的教育教学的改革,使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企业发展贴得更近了。健全和完善了各特色专业,如根据企业的反馈意见,传统专业钳工由普钳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发展为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三个更加专业化特色鲜明的专业,基础教学方面充分利用了实训设备、设施,避免了重复投资。在教改方面,实行了“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强化了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突出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增加到企业实训基地的实习内容和时间。使这个专业在结构上更趋合理,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了。

    为了及时反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学院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进行毕业生上岗表现的年度调研,举办不同规模的校企合作研讨会,广泛听取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006年学院开始全面推广实施的各专业“实训教学一体化”就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成果。

    三、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加强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就是要求专业教师无论是教专业理论课的,还是教实习课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两个任职条件,一要成为专业理论课的讲师,二要成为实训、生产的技师,才能胜任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我们机电分院的三大特色专业的教师,面临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机床数控化,光机电一体化,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生产技能又怎么能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呢?

    学院与企业合作,切实加强了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是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双师”素质。二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及科技项目研发和推广工作,在科技研发推广和技术服务中丰富和发展基础理论,提高业务能力。三是有目的地让青年教师承担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施工、设计任务,并承担企业或地方的规划及生产设计任务。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已达73%,部分专业达80%,这是保证机电分院持续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产教结合中,学院聘请了一批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建立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学院兼职教师已占专业课教师与实践课指导教师总数的25.6%。

    三、产学结合,促进实训教学基地建设

    学院坚持把实训教学基地作为打造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平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学院与企业在产学合作中本着“合作共建、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十多家企业签署协议,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企业包括毕捷公司、北京阿尔斯通电气股份公司、航天部二院等。这些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已成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提高实践技能的有力保证。

    在有关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下,学院能够开展实验、实训、演练、模拟仿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训练。对行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尤其是电工和数控专业。实训大楼内设有 4个配置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可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电机调速、电控等机电专业的实验、实训。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以及仪器设备配置除了确保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的开出率和分组率外,还可结合数控专业的发展趋势在技术、材料、设备及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发展,增加了各式加工中心和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大部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在教学总量中占45%以上。

    四、创新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

    1、实施“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拉进了机电分院各特色专业与市场、企业的距离。而“零距离”就是由于争取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订单式服务,在完成必要的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基本技能操作课后,给予学生更多一线岗位适应期和企业选择优秀技能人才的选拔期。期间,学生的技术能力水平展示无遗、企业观察评价选择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更直接更现实了。

    学院坚持从以高教班教学为基础,坚持技师教育为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和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三年制数控、电气控制、钳工类高级技能教育中,用2学年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 1学年集中进行顶岗实训。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是高级钳工或技师,由企业管理,并依据企业岗位标准参与毕业生的岗前实训考核。此模式遵循了高技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学院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普遍采用贴近企业实际的现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讲边练,突出了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目前,学院已经有4个专业采用了这一模式,

    2、与企业合作,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就业工作模式

    学生生产在一线,师傅、班组、车间与学生零距离,他们关心指导学生的操作,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影响学生,他们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成长细节,因此企业在选择技能人才时,特别注重学生的本岗位表现和班组、车间评价。

    学院充分利用在与单位产教合作中建立的密切联系,坚持每年举行多次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不定期召开与中小型企业的供需见面会,同时安排专门人员在全市范围内走访用人单位。以行业对口培训和合作办学为纽带,从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整体情况看,他们普遍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踏实肯干,毕业前每人至少熟悉2个工种的操作技术,并持有岗位资格证书,就业后能够很快胜任2个以上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受到企业的欢迎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五、推行“双证书”制,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贴紧行业,校企互动、产学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三个“对接”,即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技能及素质要求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对接,基本技能训练与企业一线岗位技术对接。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技术比赛,职业鉴定等社会化评价体系,取得技术等级证书。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掌握最新知识、具有创造和应用知识能力的人才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技工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定位依据的,即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一种与社会发展最紧密的教育,技工教育也面临着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技工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们机电分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各特色专业设置,为企业和高校产教研一体化搭起了人才培养的平台。

    参考资料:《现代技工教育》——劳动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