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场保洁报价:《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33:09

跟风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许多父亲错失学习的机会

2011-06-06 21:50:1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几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她老家某小学,在六一儿童节前送每位家长两本书,一本是我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另一本是作者为“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学校的良苦用意我理解,一所乡镇小学,能拿出一笔钱为家长买书真的很不容易,但这个消息还是又让我恶心了一番。
    “好爸爸”这本书已把我恶心了近两年了,一直没说什么,因为现在跟风盗版书是个社会问题,我既没有能力也不屑于为这些事分散精神。但很多信息让我似乎应该说点什么,朋友告诉的这件事又让我想到这个问题,我想,为了那许许多多家庭的许许多多孩子,为了那些想要学习的父亲们,我还是花一点点时间说一下这件事吧。

一,“好爸爸”这本书是怎样出炉的
   
 我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09年1月上市后,几个月间就冲到畅销榜前列,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我的书的责任编辑,作家出版社的郑建华编辑也名声鹊起,不断收到一些家教书投稿,这其中就接到一个叫东子的作者的投稿,作者自称已出版过数本家教书。但他的稿子郑建华看后,觉得不理想,达不到作家社的出版水平,就退稿了(整个过程有作者东子和郑建华的邮件往来及QQ聊天为证)。结果这本书没用多长时间就在漓江出版社出了,并且从书名到封面等设计方面完全套用和抄袭了我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两本书的封皮: 

    除了封皮,里面的版式设计也完全一样。这样一部达不到出版水平的书,采用这样一种欺骗公众的手段,居然成了畅销书。只能说,出版社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这本书从上市来,很多书店和网站都把这两本书摆到一起销售,有的网站为了多卖钱,进行捆绑销售,结果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畅销,直接带动了这本书的销售。很多不明就里的读者误以为是姊妹篇,往往就一并买了。特别是许多父亲,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买“好妈妈”,直接就买一本“好爸爸”。
    出版社和作者在高兴地点钞票,而想做个好爸爸的读者得到的是什么呢?
 
 

二,“好爸爸”是一个伪概念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就在于它故意把家庭教育分割开来,让公众误以为家庭生活中有一种“妈妈教育”,还另有一种“爸爸教育”。我这样说,可能会有一些人马上提出质疑说,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参与很重要啊——这是没错的。但教育是个“观念”的事情,是个“知识”的事情,难道父母要学习的不是共同的教育知识吗?育人好比种庄稼,所有的农人都应该依科学来种田,男农民和女农民种地有什么区别吗,如果要出科学种田的书,需要给男农民和女农民分别出一本吗?教育也可以和医学类比,男医生和女医生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人,难道会有一套供男医生学习的医学知识,另有一套专供女医生学习的医学知识吗?
     如果说家庭中,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各不相同,需要分开来陈述,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同样会对孩子形成不同角色的教育影响,是否还需要出些 “好爷爷”、“好奶奶”、“好姥姥”、“好姥爷”之类的书?,有的人家中雇了保姆来看孩子,那么也许还该出本“好保姆胜过好老师”?在学校里,有男老师也有女老师,难道教育学也许应该分成“男老师教育学”、“女老师教育学”?
     现代营销技巧中有一个营销策略,就是通过产品功能细分,定位明确的目标消费群体,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促销手段。“好爸爸”这本书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策略。当它感觉自己不能够超越,无法在文本内容和质量上胜出时,就制造假概念,故意钻空子,使家长们误以为既有一种妈妈教育,也有一种爸爸教育,这两种教育是不同的,就像火车铁轨一样并行,所以当妈妈的应该读“好妈妈”,做父亲的应该读“好爸爸”。这本书并不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而是故意制造割裂,拉根绳子为自己圈出一块地盘,然后就想占山为王。
    伪概念之下必然没有真东西,胡萝卜放进锦盒也变不成人参。一部水平低劣的书稿,即使套用了别人的书名和封面、设计,靠骗人和忽悠成了“畅销书”,也不可能给读者带来有价值的东西。

三,“好爸爸”这本书让许多父亲错失学习的机会
    一本达不到出版水平的书,爸爸们怎么会喜欢看呢!它浪费的不是家长们的二十元钱,而是许多父亲的学习机会。一个父亲失去学习的机会,背后损失的就是孩子的教育。
    父亲和母亲的教育配合很重要,家庭中每个成员对孩子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包括爷爷奶奶,甚至保姆,只有大家都做得正确,孩子才不容易出现问题。盖一间房子需要动用很多工具,但拆一间房子只要一把镐头就够了。家庭教育中,只要有一个破坏者,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做父亲的,由于其性别特点及注意力太多地投注于社会事务,比起妈妈来,本身就和孩子有疏离感,容易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失误,如果不学习,确实是个问题。所以妈妈和爸爸都需要学习。
     我信箱中收到不少妈妈们的来信,为了教育孩子,家里同时买了“好妈妈”和“好爸爸”,她自己把我的书看完了觉得受益匪浅,有很大改变,可丈夫却不愿意看“好爸爸”,有的是即使看了也没什么改变,当妈的眼见丈夫还是乱管孩子,在家教中扮演破坏者角色,不知该如何办,问我如何能改变他们的丈夫。
     对于一个食欲本身就不是十分旺盛的孩子,我们应该想办法给他做出色香味及营养丰富的饭菜,才能让他喜欢吃饭,吃得健康;如果给他提供的是既不好吃又营养匮乏,甚至还含有有害物质的饭菜,他怎么可能有食欲,怎么可能健康呢。
      我并不是说东子的这部作品写的内容是错的,我上当当网在线阅读看了一部分,感觉除了为强调爸爸教育的重要性,故意把母亲及母亲教育贬了一顿这部分做得太过,其余的基本观点大致还行。但这些观点,是你在许多家教书中都可以找到的,大同小异吧。想要让父亲们学习,就如同想要让母亲们学习一样,必须要给他提供具有科学教育理念,同时又有可读性、操作性的作品。家教书前几年声名不佳,就是被一些只能浅浅地讲大道理的书给弄坏了大众阅读胃口。
 
 

四,我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既是写给妈妈们的,也是写给爸爸们的
     很多家长,尤其是一些爸爸们看了我的书后,建议我改书名,把“妈妈”换成“父母”。因为他们看了以后,觉得这本书并不是只写给妈妈的,它对爸爸同样适用。
     我感谢这些读者的建议,但不会改的,因为书名当初起的时候已经斟酌很多了。这本书确实不是单写给妈妈们的,因为它不是一本谈给孩子喂奶的书,它是一本教育学著作,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可以看。最终确定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个名,一是考虑妈妈是家庭教育中的主导角色;二是考虑现在家庭中对儿童能形成影响者众多,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保姆等,他们共同构成儿童世界“家长”的功能,而一个书名总不需要把所有的角色都写上去,所以最后就用“妈妈”这个词指代家长和家庭教育。只是当时没想到会有人钻空子,跟风炮制出“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之类的书。
     简单地说,教育没“爸爸”“妈妈”之分,只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就像医学没有“男医生医学”和“女医生医学”的区别,只有“医学”与“伪医学”的区别一样;也像菜谱不需要区分男厨师菜谱和女厨师菜谱一样。
     如果“好爸爸”这本书中真的是依教育科学来写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单独整出为爸爸们所用的内容,因为任何教育科学都是通行的。如果它所提及的方法对爸爸们来说是可行的,那我可以肯定,它同样对妈妈们也是可用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当爹的和当娘的各自创造出一套只能为自己所用的教子方法。
 

五,罗列一下《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作者东子的出书情况
     作者自己在博客和一些书中说已出版作品二、三十部,现在网上能查到的有这些:

     《最快乐的家教:著名教育家东子家教精华》    2006年10月/漓江出版社
     《花开时谁在流泪:直面大学性心理和性问题》  2006年11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2008年10月/漓江出版社

     《初中三年决定孩子的未来》                 2009年0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母亲教育批判》                        2009年0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009年09月/漓江出版社
     《能力:孩子未来的生存之本》与范景海合著   2009年11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                2010年0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快乐:孩子一生的幸福之源》与范景海合著    2010年01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2010年01月/朝华出版社
     《好父母教好富二代》                        2010年01月/中国妇女出版社
     《好爸爸,好孩子》                          2010年05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做个80后好家长——80后新家长的教子手册》  2010年09月/电子工业出版社
     《家有中等生-成绩中等也照样成才》           2010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求求你,表扬我》                          2011年0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好爸妈胜过好老师》                       2011年03月/文汇出版社  
  

     可以看到,作者非常高产,尤其是《好爸爸》“畅销”之后,从2009年9月到2011年3月,一年半18个月的时间出了12本书!
     作者从至少2006年就开始家教书写作,一直默默无闻。“好爸爸”出台后,成为“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家教作家”。

     教育写作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既不可能太多,也不可能太快。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西方最伟大的教育家,如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他们每个人留下的教育学著作都不过两三本;《陶行知全集》总共约六十万字,大约可以出三本书。哪怕到当代,再高产的教育专家,恐怕也难以一个多月出一本书吧。
    我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09年1月份上市后,经过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就呈现出畅销势头。从那时开始,就不断有出版社找到我,希望和我签约出书,并给出高额报酬。我后来和作家社签约后,尽管出版社一再地催促我交稿,但我知道我必须更加慎重地写第二本书,这两年来,我一直在读书,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我要尽量保证我书中的每个观点,每句话都是经得起推敲的,都是建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而不是个人的经验之谈。我说过,我这一生最多只能写三本教育著作,绝不会为了多卖书而去胡乱整些文字来蒙读者,教育写作是不能胡编滥造的。
 
六,《好爸爸》官司败诉,书继续热卖 
     2010年,作家出版社对漓江出版社和作者东子提起诉讼,向出版社及作者提出赔偿要求。此事媒体多有报道。这方面报道,网上都可以查到。但这事最后有些不了了之,因为作家社虽然官司胜了,但损失更大了。法院判决结果是:漓江出版社败诉,不得再套用“好妈妈”一书的封面设计,赔款2万元,作者免予罚款——这就是他们的违法成本,赔偿的两万元既不能补偿作家社为打官司付出的经济损失,更不能补偿他们付出的人力成本。
    由于我国著作权保护方面没有对书名的保护,所以无法判决其修改书名。这样,漓江出版社只是对封面稍作修改,继续党而皇之地卖这本书。现在的封面改成这样子:

     作者在自己的博客中宣称他胜诉了,且新封面加了这样的宣传语:“数月蝉联当当网、西单图书大厦销售冠军。中央电视台等全国逾百家媒体持续关注。各地读者好评如潮。”
    这三句宣传语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数月蝉联当当网、西单图书大厦销售冠军——假的,这本书从未上过这两个排行榜,更不用说是“数月蝉联”。
    中央电视台等全国逾百家媒体持续关注——是关注了,大部分是对官司的报道。这一点,读者可以自己上网搜一下。
    各地读者好评如潮——是不是好评如潮,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吧。

     (当当网评论:http://comm.dangdang.com/review/reviewlist.php?pid=20674616   

      卓越网读者评论:http://www.amazon.cn/product-reviews/B002PBPE62/ref=dp_top_cm_cr_acr_txt?ie=UTF8&showViewpoints=1   )


     尽管如此,事实上漓江社及作者确实“胜”了,官司失败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卖这本书,很多读者并不了解真相,所以“搭便车”的好处一直在持续,不知要持续多久。
     为此,《羊城晚报》于2010年09月19日发《跟风就是剽窃》的文章。文章说:
跟风写书和出书,实质上就是剽窃。跟风当然是剽窃,而且是性质恶劣为人不齿的剽窃,因为这构成了事实上的侵权,并且他们纯粹是为了一己的名利。然而,目前施行的《著作权法》保护对象并不包括封面、封底、内文版式设计,所以即使被剽窃者将剽窃者告上法庭,也难以顺利维权。《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出版方质疑《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的出版方剽窃,不料反遭对方质疑,导致局外人一头雾水不知孰是孰非,就是例证。
  在法律层面上都难以解决的问题,道德更是无能为力。乃因剽窃者根本就连穿一层道德遮羞布都不肯。他们剽得理直气壮,剽得不亦乐乎。
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写作者和出版社剽窃他人创意?傻子都知道是为名为利。跟风,不用苦心孤诣去构思,不用独辟蹊径去创意,不用花大把银纸去促销,还基本上不用担心“李鬼”卖不动,“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真假?”,不担心被判侵权认罚,“我且剽来,能奈我何?”


七,媒体对跟风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的相关报道(摘选,节选,摘自网络)

 中华读书报2010年1月11日 《作家社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状告两同业》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排行榜上独领风骚的同时,没能逃脱恶意跟风盗版的遭遇。近日,原作出版方作家出版社拿起了法律武器,将漓江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告上法庭,同时向淘宝网等一些图书销售的书店及网站发出律师函,要求将上述涉嫌侵权图书下架。 
     据作家出版社编辑郑建华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自2009年2月份出版以来,已经连续加印21次,销售达80万册,连续6个月蝉联当当网销售排行榜榜首,当前仍然以良好的市场表现高居各类销售排行榜。但是,本书推出市场3个月以后,跟风之作、盗版图书开始大量出现,各种各样的“好妈妈”充斥市场。漓江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从书名、内容到装帧雷同的图书,良莠不齐,令读者难辨真假。
     据介绍,漓江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不仅封面设计完全照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甚至字体、格式和排版都和后者几乎一致。中国商业出版社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集》,从颜色、设计上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几乎相同,只用较小的字标明“全集”。就在作家出版社正在起诉的过程中,吉林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0月份又推出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书名、封面图案、色彩、整体效果、装帧设计、版式安排都完全抄袭模仿作家出版社的图书。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03月11日 《“3?15”图书质量思与忧:要想富东拼西凑出教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自作家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后,两年中销量已超过220万册。借这本书的东风,一大批类似书名的书如雨后春笋般涌向市场。其中比较“醒目”的有《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好故事胜过好老师》、《放学后,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好家庭胜过好学校》、《好妈妈胜过好医生》、《好妈妈教出好作文》、《好爸爸教出好作文》等等,这些书中有些是跟风书,有的则根本就是伪书。
    文艺评论家谢玺璋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当今图书市场的忧虑:“有些书的生产速度之快让人匪夷所思,一个作家一年能出好几本书。出版大繁荣的背后,有多少书是剽窃拼凑而成,有多少书是为了一个噱头、为了炒一个概念突击攒成,又有多少书是搭了畅销书顺风车的跟风书,而内容并无创新价值,这样的重复出版,只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此现象,是出版事业的悲哀。”
 

新京报2011年1月8日 
     生活方式读物的复制也有很多,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意外畅销立刻就有《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依旧上榜,很多朋友愿意相信只要名字是被读者需求的,书的内容反倒成为其次,自然这种看法有点极端,但你不得不相信,有很大一部分读者是因为书名的暗示性才去买的书。
 

中国教育报2011年01月20日 
    2010年来家教类图书逐渐升温,《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走红之后,随后出现了《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好妈妈胜过好医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好妈妈决定女儿的一生》等跟风图书。这类图书往往以包装取胜,但在内容上则趋向于“同质化”,给人们选择和阅读相关图书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中国教育报2011年01月13日《原创教育图书的艰难成长》

     记者曾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浏览新书,发现时下跟风性的作品比比皆是。在家教类图书展架上,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并排摆放的就有《好爸爸胜过好妈妈》、《好爸妈胜过好老师》、《好妈妈也是好老师》、《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等数十种封面设计极其相似的“山寨版”图书。更可笑的是,竟然有7家出版社同时用了《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的书名。这种跟风炒作之风让那些优秀作品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走近读者。 

八、结束语:
    我尊敬每一个对家庭教育理念进行传播和推广的人,所以也尊敬东子对家庭教育所做的工作,相信他的工作也会使一些家长受益。但不能容忍他的“好爸爸”一直依附在我的作品上去销售;更不能容忍这种故意割裂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的行为,这种割裂是在制造思维迷雾,它会让许多父亲失去学习的机会。
     希望出版社及作者自重,踏实下来,认认真真把文本做好了,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家教书,不要再通过投机取巧的办法达到销售的目的。为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想一想家长们。

真心想理解孩子,就一定能理解

2011-05-29 10:53:4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尹老师:

        您好,想到今天要给您写这封信昨晚竟然失眠了。从有了孩子一来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一直不是很如意,自从同事推荐了您的书,又上了你的博客后看到你推荐的书,真是感觉自己又重新成长了一遍。

        前几天看了您推荐的李跃儿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其中讲述了3-4岁的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中的一些心理反应。这一阶段的孩子会越来越重视与朋友的交往,也会在交往中产生一些冲突,冲突之后会让孩子觉得不知所措,孩子会出现许多倒退现象,比如吃手。这使我突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我的孩子翔翔的状态,不停地吃手,没事就抓起衣角吃,晚上经常和我说谁谁谁不好,我不去幼儿园了,他们烦人。当时只是觉得孩子可能在耍赖,并不知道他的这些心理变化,现在真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翔翔是在经历一些他必须经历的事情,正是在成长啊!我也庆幸自己没对孩子吼,批评孩子,也没强行制止他的那些行为,只是用别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昨晚又领孩子在楼下玩,他看到其他大孩子在玩游戏,试了几次无法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有些无奈,站在一边看着,又开始吃手,我没有再制止他,一直等他吃完以后跟我说“妈妈咱们走吧”我才领他走。如果没有接触您的书,接触您推荐的书,我真的会指责孩子“怎么那么不讲卫生,把手放到嘴里”。现在想想真是感到欣慰。

        您的书我看了五六遍了,每遍都有不同感受,昨天又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更加体会了书中的那几句话“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或者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的最多的表达方式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下班回家,走到楼下,看到了翔翔和奶奶也走到楼下,孩子在大哭,奶奶说“又要去人家顺顺家,人家都走了,怎么去啊!”我先把翔翔抱在怀里,找了个地方坐下,什么也没说,只是让翔翔趴在我的怀里哭了个够,慢慢的孩子平静下来了,跟我说“顺顺走了”,我问“今天幼儿园放学你们没一起玩呀?”,“玩了,他妈妈领他走了,去买东西了,我要吃冰激凌”。我突然明白了,一定是顺顺妈领着顺顺买冰棍去了,他也想吃冰棍,所以便想跟着顺顺走。我说“你是想吃冰棍了吗?”“是”“那妈妈领你买冰棍去”“好”。这个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了,孩子也不哭闹了。可是在买冰棍的路上翔翔又向我提出了新的问题“妈妈,顺顺怎么今天不等我就走了呢?我要去他家玩呀。”这两个小家伙基本每天都是在幼儿园放学后玩够了才分别回家,有时经常串门。于是我跟翔翔解释“他今天有事所以不能邀请你去他家了,如果他不去办事我想他会邀请你的。“翔翔大概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是好朋友走的时候却不等着他,大概是担心他的朋友是不是不跟他好了,比较在意这份友谊。接下来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我说:“妈妈小时候也有好朋友,放学了我就问我的朋友,我可以到你家玩吗?朋友有时候会告诉我不行,今天我有事,那妈妈就不能到朋友家玩了;有时候朋友就会说,好呀,来我家玩吧,那妈妈就可以到朋友家玩了”我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遭到拒绝和受到邀请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事情(这个灵感来自于书中您对圆圆在青春期对异性的看法),孩子听完之后明显安静多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的平静。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吃着冰棍往回走的路上碰到了小朋友浩浩,由于晚上翔翔姥爷要请客,所以我们要赶紧往酒店走。浩浩看到了翔翔跟翔翔说“翔翔,咱俩玩吧?”翔翔非常肯定的说:“不行,我今晚有事,要到酒店去吃饭,不能和你玩了。"那股认真劲逗乐了浩浩妈,浩浩妈妈说:“你有什么事,这么隆重?”翔翔还是很一本正经的说:“我有事,不能和浩浩玩了。”这回轮到浩浩在一边哇哇哭了,我要和翔翔玩,我要和翔翔玩....看着这么短的时间发生的一幕一幕,我心里真是感动,我趁机和翔翔说“你看,你也是今天有事才不能和朋友玩对吧,你虽然不能和浩浩玩但是你们还是好朋友是吧?顺顺也是这样呀,他今天只是有事不能和你玩,但你们还是好朋友呀”我不敢肯定翔翔能不能听明白我的话,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但是这时的翔翔已经非常高兴,面带微笑的跟着我走了。

        我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的阻止孩子去找顺顺,指责孩子怎么能不跟你的好朋友浩浩玩呢,,这会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呀!想想以前孩子因为对水感到好奇,不停地玩水,把衣服全部都弄湿了,把我气的不给孩子换衣服,真是脸红呀,现在想起里真感到后悔,觉得自己不可理喻。

        尹老师,我真心实意的谢谢您,是您的书把我彻底改造了,改掉了自己的坏脾气,不管对孩子还是对家人,我都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发火。也明白了自己的一些性格的缺陷是怎么形成的,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有了更大的勇气来处理,以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明明知道是对的,都会想,算了吧,人家会怎么看我,现在如果这件事情是对的,我一定回去做,别人看不顺眼那是他们的思想有问题,不是我有问题。

      不多说了,祝您身体健康,最好能来烟台开个什么推广会,好让我们亲眼见见您!

翔翔妈妈   2011.5.28
翔翔妈:

      谢谢你,你的分享让我愉快,我发到博客中了,和别的家长们分享,你肯定会同意吧.

      祝你快乐!

     尹建莉2011-05-28 

逃离“抽动症”

2011-05-27 16:01:1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尹老师:

您好!虽然知道您很忙,但还是忍不住给您写信,今天我特别想跟您聊一下关于孩子“抽动症”的问题,这件事情是我亲身经历的。是您的书救了我的孩子,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谢您,所以不吐不快。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请允许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您听,希望您能看下去,可能内容有点多。

我孩子在三月份的时候感冒发烧了一次,给他服药后就好了,但是有一天放学回来感觉孩子有点不正常,肩膀总是抖动,而且眨眼睛,抽鼻子,当时看着他这个样子我很害怕,就问孩子能不能控制住自己不动,孩子说控制不住,第二天去儿童医院检查,面对孩子这种症状,我和先生挂号时不知道挂什么科,就在导医台咨询医生,医生看孩子这样就说看行为心理科,医生就简单地问孩子是否发烧感冒,我说才感冒发烧过,医生也没有正眼仔细看,就那样草率地下了定论是“抽动症”,让我们去抽血化验微量元素和一个什么病毒,开了一瓶什么维B2的药,当天化验结果还没出来。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抽动症”是什么样的病,我当时脑子里突然想到您的书中最后一篇文章写得是《“多动症”是个谎言》,我一回家就迫不急待地打开书仔细认真地看了五六遍,先生就上网查有关“抽动症”的形成原因,一看那些致病原因吧,我们孩子不太符合,从您的书中我当时就很确定我儿子得的不是抽动症,当时就把药给扔到垃圾桶了,后来去拿化验结果,一切都很正常。去儿童医院拿化验结果的时候,还遇到一个“抽动症”的“医托儿”,那个医托儿告诉我什么医院有个老中医对“抽动症”研究特别深,还告诉我说百分之一百能给你孩子治好,而且医药费还不贵,我当时内心就在嘲笑她。

我的孩子为什么突然之间出现身体抽动的症状,以前从来没有过,我从他的英语老师以及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找到答案。是这样的:
       第一个原因是:学校在三月份时对每个年级设置了所谓的“提优班”,二年级有六个班,学校把每个班上前5名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提优,我儿子成绩一直不错,被选上了。每周的星期一、二和四多加一节课,补语文、数学和英语。当时老师跟孩子谈的时候,我儿子就有点不想上这种课,后来老师打电话给我,我当时呢出于面子就答应了。孩子当天放学后就跟我生气说为什么不经过他的同意就答应老师,孩子就这样上了三四次课吧,他回家就跟我说没有玩的时间了,觉得那课上得枯燥无味,老师就是让学生做题目讲题目。后来3月底的时候孩子生病后我就答应他不再上了,他非常开心。当时为什么答应老师上这个提优班呢,也不是为了他学多少东西,我也知道这种多做题目对孩子没什么好处,才二年级,以前一放学就在外面玩一个小时才回家。学校3点50分就放学了,考虑到没人接他,心想正好加一节课,我5点钟下班后直接去接他比较方便(我的单位、孩子的学校还有我们家都离得比较近)。这期间孩子有几次跟我说感觉好累,我当时没放在心上,他说好累的时候我就抱抱他,陪他玩一会,现在想想真后悔,我这个当妈的心太粗了。当时答应老师也没考虑到孩子的利益,只想着自己的方便和面子。因为学校这种提优班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去上课,当时就怕老师说我不懂人情,人家孩子想上课就上不了,让你家孩子去上课你还不愿意,就这样答应了老师。

第二个原因是:儿子班上这学期换了一个英语老师,他是英语课代表。后来才得知这位老师在学校以“严格和认真”而出名。从今年2月底开学到四月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儿子被这位英语老师体罚过四次。前两次是用尺子打孩子的手和头,第三次是让孩子在教室外面罚站一节课的时间,第四次是用巴掌打到孩子的额头上了。我从来没打过孩子,所以我儿子对于老师的这种行为他反应很强烈。第一次被老师用尺子打手心的时候,他回来就告诉我说“老师凭什么打学生啊,大人不是经常教育小孩子不能打人吗,为什么老师还打学生呢。”我当时就问孩子,老师用尺子敲着吓吓你呢,还是真打,孩子说他分得清楚是“敲”还是“打”,他说打得痛。后来我有时间接他的时候,我就在同学中暗暗地进行调查,我就想知道这位老师就是打我家孩子一个人,还是就习惯对孩子进行体罚,问了七八个同学,基本上都是我认识的,这些同学都说被打过,老师用尺子打手或者头。但我儿子在班上是体罚最多的也是最严重的,我当时就分析是他是英语课代表,这位老师就是想从他身上树立权威,杀鸡给猴看。这个原因后来跟这位老师沟通交流时得到应证。孩子每次被惩罚后,回家跟我说的时候,我就问他是什么事情让老师发这么大的火,孩子说出原因后,感觉根本不是多大的事情。当时这位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经常会把情绪带到课堂上。还有就是经常给孩子安排一些额外的任务,比如利用下课时间让孩子去找学生背诵英语课文和单词,孩子回家说下课也没时间玩,曾一度不想当英语课代表了。这些惩罚和任务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伤害和压力啊。

在同学中调查后,我知道这位老师已经习惯性地对孩子经常进行体罚,我当时也非常生气。想着她的这种脾性我没有多大信心跟她去进行沟通,我就直接打电话给校长反映这一情况。校长也处理了这件事情,校长又亲自给我打电话,说她也承认了自己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后改正。可是过了一周,孩子回家告诉我说英语老师又打他了,用手打他的额头,说很痛,而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当时我真是愤怒到极点,一边抚慰孩子,一边在想办法怎么来处理这件事情。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儿子的一番话让我决定再一次去找校长,儿子一起床就问我:“妈妈,你说我怎么样做才让miss王不打我呢?”我想想说:在她的课堂上你要格外地守纪律。儿子说:“是什么事情都顺着她吗?”听完孩子的话,我当时眼泪就快出来了,我能想像出来孩子在英语课堂上是带着怎样的恐惧心情上课的,所以我决定直接去学校找校长。

尹老师,我就不耽误您的时间了,就简单地说一下这位老师当时跟我交谈的内容,她说:她教了十几年的英语,她的这一方法还从未受到过质疑和挑战,尤其是优秀学生家长的投诉是第一次,她说对她触动很大。后来我才知道她也是一位妈妈。她说她内心其实还是特别喜欢我家孩子,说她很优秀,心里还挺佩服这个小家伙,说每次安排他的任务,他都记得很清楚,很好地完成。我说是否喜欢孩子,这个孩子说了算,如果我们的爱或者喜欢让孩子觉得不是爱不是喜欢,那说明我们成人爱得方式或者方法不正确,从开学以来到现在,我从孩子口中得到的信息是他不喜欢上英语课,不喜欢英语老师。她说她的初衷就是想从我孩子身上树立权威,她说是我的课代表就要做到最好,就要起到表率作用。我说孩子才七岁多,今年9月份才满8周岁,以他的心智发展程度他不能理解你的初衷和目的,你用尺子打他,罚他在教室外面站一节课,用手打他的头等等,这些行为给他内心的声音就是你不喜欢他,你不爱他。我告诉她这种惩罚我不敢说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但至少孩子这段时间是不快乐的。尤其是让孩子在教室外面站一节课还有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打脸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何等地伤害!

我去跟老师沟通这件事情我告诉了孩子,沟通后我就跟孩子谈,我说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老师已经向妈妈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原谅他好吗,给老师一个改正的机会,儿子想了想,点点头,说好的。我就拍拍他的脑袋说:真是个好儿子,能宽容别人。后来我又告诉他,对这个老师还跟以前一样地尊敬,他说他知道。跟孩子谈完后,孩子说了一句话让我悲喜交加,儿子说:“妈妈,我终于从miss王那个恶魔手中逃出来了。”我真不知道这几次体罚下来,孩子心理会不会有阴影。

儿子在这一两个月内出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行为,我也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知道孩子内心有压力。他有一段时间经常会喊“杀人啦”,有事没事地就会喊,听着心里很害怕,但我从不禁止他。那一段时间还经常吸手指,晚上做梦经常会哭,就是不哭也会有抽泣的声音。跟老师沟通完后我就告诉孩子,老师以后不会再打你了。自从这件事情处理完后,孩子也不抽动了,也不喊杀人啦,也不吸手指了,晚上睡觉也不做噩梦了,这些症状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我儿子这些事情上看,所谓的“抽动症”真是天大的谎言!我带着儿子在诊室外面排队时,我不敢数有多少孩子被贴上“抽动症”或者“多动症”的标签!

尹老师,跟您说了这么多,真是非常感谢您,每天都会打开您的博客看是否更新,您的书看了很多遍,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真的非常幸运,在孩子快要上小学的时候看到您的书,从您的书中知道家庭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后来我又在中华家庭教育网上专门上课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果不是您的书,我孩子这个所谓的”抽动症”不知道现在是什么结果,我真的不敢往下想......

好了,不打扰您了!知道您在做造福子孙万代的伟大工作,非常敬佩您!非常期待您的第二本书早点问世!

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都都妈妈

都都妈:

看了你的信我也非常欣慰. 由于你的学习和反思,为孩子避免了一场人生“事故”,否则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真可能从此被送上"残疾"的路子。想到有多少家长糊涂地成为那些不择手段赚钱的人的帮凶,残害自己的孩子,真是心痛啊!

如果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保护孩子的意识,不允许老师打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受到伤害了;老师之所以肆无忌惮,就是因为家长的沉默甚至纵容。同时,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能有明辩真伪的基本判断,不要轻易地把自己教育孩子的过失推给“疾病”,就会有很多孩子从“残疾”的阴影中逃离。我知道,有一些家长,当他们面对一个“失败的孩子”时,他们潜意识中是希望孩子有“病”的,那样他们自己就没有了过错,内心免于自责,并且有了一个新的“战斗目标”——那些善于制造“多动症”和“抽动症”孩子的家长,往往好斗,他们喜欢在斗争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遇到几个这样的家长,屡次三番地给我写信,要我承认确有“多动症”这个病,诉说他(或她)如何领着孩子迎战“多动症”,口气满是悲壮和正义,似乎我不承认,就对他和他孩子多么不公平似的。

常常地,我真是无奈,也有无力感。

好,就写这些吧。

祝福你们,你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非常优秀的孩子的!

                              尹建莉 

台湾之行(多图

2011-07-15 20:10:2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7月1日在台湾上市。本书得到台湾现任教育部部长吴清基先生的大力推荐;台湾著名学者洪兰教授不仅为本书写了推荐序言,而且对每一篇文章进行了精彩点评。上市第二周就进入台湾最大的连销书店诚品书店销售排行的第二名,且继续呈现良好的态势。

从7月4号到13号,我应邀到台湾进行交流宣传活动。

台湾繁体字竖排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封面采用了大陆精装版的主要元素。

 

接受当地媒体记者的采访

 

在汉声广播电台和资深节目主持人董女士谈家庭教育

 

和当地教育界人士见面。

自左至右:林文虎先生(全国家长团体联盟副理事长),尹建莉,洪兰博士(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林良先生(国语日报董事长,台湾语文教材名篇《小太阳》作者)

 

和洪兰教授在IC之音做节目,谈家庭教育

 

在东森电视台录节目

 

在球宇广播电台录节目

 

录制DVD

 

在人间卫星电视台做访谈节目

 

台湾诚品书店一角

 

    在基隆夜市吃蚵煎仔,很好吃。台湾有几个很有名的夜市,如台北的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基隆庙口夜市。其实就是大排档。
 

三峡老街——三角涌街,相当于大陆的丽江古城或前门老街,现在是商业街。

(特注:此“三峡”不是我们四川的三峡,为什么取这样的名,不知道,没看到峡谷和水流)

 

日月潭

 

    很高兴和各位朋友分享以上内容,谢谢!

忍不住打孩子,因为你心中充满恨

2011-05-18 12:18:2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尹女士:
       您好!
       我是看了您的书,慕名向您求教的。
       我儿子今年11岁,五年级。应该说,我儿子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口才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恐龙、奥特曼、三国、柯南喜欢钻研,如数家珍,但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数学,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养成认真严谨踏实自觉负责的好习惯。
       我为我的儿子付出了很多心血,算得上“辛苦”,我跟他讲道理,帮他复习功课,等等,但他的成绩却一直没什么起色,这使得我非常焦虑,而一焦虑有时就会发脾气,会忍不住打他,教育的效果又大打折扣。我也意识到这必定是我的教育方法出问题了,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正当我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仿佛就是为我而写,书中所说的错误教育方法在我身上都有体现,比如,陪孩子做作业、管得太多太细太严、给孩子太大压力以至于他去说谎,等等。这本书看得我恍然大悟、看得我痛彻心肺。
      正当我一心要悔改的时候,我儿子趁我和他爸爸出外不在家的这几天里,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稍微要动一下脑筋的题目就空着不写,我刚回北京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由于看了您的书,虽然非常着急,但我告诫自己要冷静、要讲究教育艺术。当晚回到家中,我询问了阿姨儿子这几天怎么度过的,阿姨说,我们走的第二天,我儿子早上6点多就爬起来了,糊弄下作业,然后就看电视、看书、上网,还说,这两天就是他的节日,他要尽情地享受。听了这话,我很生气,但更多的是内疚,我深知这一切都怪我,平时我管束他太多,让他太过压抑,让他没有自由,而“没有自由,就没有自觉”。于是,我跟我儿子冷静地进行了对话,并告诉我儿子,我将不再像以前那样“管”他了,他自己的事情(学习、弹琴等等)完全由他自己负责,他要学会“担当”,他答应了,并说,他也有这一想法,不能再让爸爸妈妈陪着做作业了。
      可是,我心里没有底,我儿子自控能力本来就很差,他能真正管好自己吗?会不会更加差劲?而且,我这样由着他不管,他会不会觉得是我们“服软”了、还会变本加厉呢?尽管我知道从长远来看,应该放手让他管好自己,但是仍然有些担心。另外,我知道“不管”其实比“管”更需懂得方式方法,而我这方面很欠缺,说实话,我从小是一个“听话刻苦”的学生,对我儿子这类的孩子好像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而且,长期以来,我都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我儿子,现在我虽然明白唯有我改变了我儿子才会改变,但却不知如何去改变。
      尹女士,我急需您的帮助和指导,能否与我和我儿子见个面,如能当面或通话指教,不胜感激!
      盼望您的答复,请随时与我联系!
      非常感谢!

                                                                       小苗

小苗:

      你的信让我看得心痛,为你也为你的孩子。请允许我坦率地说出我的感觉:从你的来信的口气中我就可以感到,你内心充满的是恨,而不是爱。你从根本上把孩子放到自己的对立面,当作对手来对待的,你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孩子和一个亲人来对待——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是全部的症结。你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你就不可能改变,那么你孩子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如果要探究你心中为什么有恨,可能是你的童年也非常不快乐吧。人们所说的脾气有遗传,其实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心理伤害后,每一代人心中恨的投射和遗留,接力棒一样,一代代传递下去。我们的前辈没有这样的心理学知识,没有这样主动避免伤害的意识,那么从我们这一代做起好吗,让伤害止步吧,不要再把自己内心的恨意和焦虑传递给孩子了。
      以我的直觉,你没好好看我的书.请认真看三次吧.。另外请尽快买本《夏山学校》看一下,还有我邮箱自动回复中提到的几本书,都建议你看一看。

                                                              尹建莉

尹女士:
      您好!
      看了你的回信,我真的觉得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根本问题所在。这两天,我也认识到,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地“爱”儿子,“爱”里应该有宽容、忍耐、温柔和理解,但是,对我的儿子,我只是一味地“命令”他照我的“旨意”行事,并没有设身处地站着他的角度去感受,更谈不上去关怀他,实际上,是以“爱”的名义虐待他。正是因为我和我儿子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温暖和谐的母子关系,他才“不听话”的。
     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回信,谢谢您给我的“法宝”,我会认真反复地阅读您的书的。我想,只要我真正行动起来去改变自己,我的儿子一定会好起来的,我相信!
     再次感谢您!

把药家鑫送上绝路的,正是他的父母

2011-04-24 12:50:0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像其它涉及青少年的案子一样,药家鑫案自发生到现在死刑判决出来这段的较长的时间里,在探究药作为一个大学生何以如此愚蠢而残忍的根源时,总会看到人们在指责“教育”、“社会”、“时代”。虽然也有个别的声音,指出他家长对此负有责任,但这样的声音并不能形成气势,且颇受反讥。

        前几天,我在上海“机场弑母案”刚发生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当时大家都还不清楚上海汪丁丁行凶的动机及具体原因。但我当时对记者说,可以猜测,汪的家庭教育和药家鑫的一定很相似,一定都充满了简单粗暴。后来赴上海的记者小杨给我晚上打来电话,说她采访到的结果印证了我的猜测。

        “教育”、“社会”、“时代”,如同空气,我们须臾不能离开也不能躲避的,谁不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中,谁不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难道大家都有行凶的潜质,都是潜在是凶手? 把药家鑫的罪行算到“社会”、“时代”上,无异于堂吉诃德战风车,简而化之的谈论教育也无任何意义,这是思维懒惰的表现。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肯定无法找到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也就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也有人认为是源于药家鑫“人性泯灭”。但人天生向善,没有人生来就是罪犯。人性如同种子,正常情况下都是要生根发芽的,没有外力破坏,如何会“泯灭”呢?一个人的“人性”如果真泯灭了,一定不是他自己的主观行为,而是遭遇了不良外力。这个破坏性的外力,改变了其正常生长走向,使心理和道德发生“基因突变”。

        教育是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大环境其实很少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本能和天赋。一个人的成长更多是由“小环境”决定的,即每天具体和他接触的教师和家长,后者是构成“小环境”的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家长的每一种正确或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正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从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药家鑫的父母亲为了练琴经常打骂他,这样,他练钢琴的过程其实一直也是个心理畸变的过程。可以猜测,为练钢琴而打骂孩子,甚至把他关到地下室,肯定只是他家中错误教育的冰山一角,日常生活中药的父母又有多少吹毛求疵的行为?尽管家长主观意图也不想坑害自己的孩子,是想让他出色,但病态的教育必会导致病的成长,长期以来的苛求、责难、体罚,客观上却制造出一个心理和道德的变态者。

        虽然不忍心,但还是要说出这句话:导致药家鑫暴力行为的,就是他家长的“教育方式”;把药家鑫送上死路的,正是他的家长的粗暴和自以为是。

        作为一个大学生,药家鑫的行为只是个案,不具有代表性,他不是“大学生”的代表,跟一代人的思想情操无关。请不要再把板子打到空气中,大而化之地指责“教育”或“时代”,等于谁都不要为此负责。这样的分析和归因不但没有意思,反而制造出思维的迷雾,一方面激起人们对“社会”和“时代”的怨气,强化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反社会人格心理;另一方面使一些正在犯类似错误的家长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继续对孩子施行伤害教育。

        如果说药家鑫这个案子有某种代表意义,有分析的价值,那么着眼点也应该在他的家庭教育上。那些既不懂教育,自身性格有一定缺陷,同时又很自以为是,粗暴地管理孩子的“强权家长”最具破坏性,他们正是产生罪犯的“温床”。可以确定地说,几乎所有的混蛋背后都有一个混蛋家长。不能因为他们没有主观恶意就认为他们没有过失,不能因为他们自身也是悲剧主角就去同情他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直接犯罪就轻轻地放过他们——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是为了更多的家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为了社会上少一些坏蛋,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和幸福。所以,剖析一下药家鑫的父母如何以错误的教育一点点扭曲他的心灵,让那些正在犯同样错误的家长看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损害,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药家鑫痛哭的样子,想到他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内心也是遗憾而疼痛的。他死得有些冤,不是法律判决不公,而是也许到死,他都不知自己是如何变成一个坏蛋的,不知是谁一步步把他推到绝境。

最新补充(本文发出来后,一位网友在本文下面发表评论。我一般不回复评论,这次例外地回复了)

读者评论:    

 你的分析是第一步,即药家鑫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但家庭教育为什么失败,和这个社会没有关系吗?大环境不好,往往造成很多(但不是全部)小环境的恶化。你说的很对,几乎所有的混蛋背后都有一个混蛋家长,但我要进一步补充一句:当混蛋家长数量很多时,这个社会必定是混蛋社会,遭殃的是老百姓。药家鑫也是教育的牺牲品,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也是混蛋社会的牺牲品。药家鑫必须严惩,但人们更应该正确反思产生药家鑫案件的根源。呵呵,得罪老师。

我的回复:

反社会人格者论调。我写此文的目的,正是担心太多的人像你这样大而无当地把板子打到空气中,抱怨时代、教育、社会。

你说“当混蛋家长数量很多时,这个社会必定是混蛋社会”,这句话没错,但你却接下来莫明其妙地归因到药是“教育的牺牲品”、“混蛋社会的牺牲品”,还说“遭殃的是老百姓”。家长、社会、老百姓——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混乱的逻辑关系只表明你思维不清楚,其实没有观点。

如果药家鑫是被“时代”、“社会” 害的,是“教育的牺牲品”,那么我要问你,哪个朝代哪个社会、至于现在哪个国家是不混蛋的?中国历朝历代没有民间杀人的吗?欧美等外国青少年没有杀人的吗?这么大个中国,有多少青少年像药家鑫一样随身带着刀准备杀人?

我还要问,你自己是好人还是坏蛋?如果你是好人,你没接受过这个社会的教育吗,为什么没变坏;如果你是个坏蛋,请问和你一起上小学、中学、大学的同学变成坏蛋的比率是多高?如果你的年纪比较大,没接受过“当下的教育”,那我还是要问两个问题,一是你“当年的教育”下,社会上有没有坏蛋?二是你的孩子怎样,他(或她)接受的可是“当下的教育”,并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时代”中。

世上有完美的社会和时代吗,没有!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没有。不要去奢望一个不存在的、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好吗?同时,我们每个人,不正是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构成者吗,如果一定要社会和时代负责,最后不是还要返回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吗?

你不用担心“得罪”我,我们只是就事论事谈观点,以也要允许我坦率地说,你这种貌似有宏大“观点”,实则平庸而懒惰的人云亦云,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只有可能让自己更加愤世嫉俗,并挑拨大家心里的怨气。这正是我在本文中批评的“制造出思维的迷雾,一方面激起人们对“社会”和“时代”的怨气,强化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反社会人格心理;另一方面使一些正在犯类似错误的家长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继续对孩子施行伤害教育。”  也许,你自己正是这样一种舆论氛围的牺牲品,是“集体无意识”成员之一。请原谅,我的话可能有些重了。 能活学活用的家长就是好家长

——家长交流的好方法

        经常收到一些家长的来信,说看了我的书,觉得我书中说的道理和方法对,但不适用于他的孩子。比如给小板凳揉痛,不陪孩子写作业等,他们做了,效果和我的不一样,孩子还打人,还不写作业。所以希望我针对他的孩子提供一套办法。遇到这种求助,真晕。如果你确实看了我的书,且我书中的方法真的对你都没用,说明我不具有指导你的能力,你得另请高明。因为我的办法都写书中了,肚里就那么些“干货”,没有隐藏,再挖也挖不出什么东西了。(被逼得说气话了,嘿嘿  )   

        有时看到一些“教育专家”一方面宣称“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却又大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那我要说他真是个神仙。既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原理,他大概遇到一万个孩子就能编制出一万套各不相同的“教育原理”吧,这已接近上帝的力量。(真生气了  )

        公众就是这样被误导的,这种论调导致很多家长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遇到问题时,要么想简单地依赖别人,找根不费力气就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要么指责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一样,怨自己命不好。

        教育孩子不是解数学题,没有可以原封不动套用的公式。我的孩子爱吃包子,我就多给他做几次包子,你的孩子爱吃米饭,你就多做几次米饭;你如果看我的孩子食欲好,长得高大,也回家天天给孩子做包子吃,效果当然可想而知——这是“孩子和孩子不一样,你的方法不适用于我”吗?你用的真的是我的“方法”吗?

        只有笨蛋和懒惰者才会生搬硬套。有责任心的家长、肯为孩子动些脑子的家长不会那样想也不会那样做。请看这位家长是如何做的——

(下面是几位家长的分享,谢谢她们!希望更多的家长分享你们的好方法好故事,可以把分享内容发到本文下面的"评论",也可以发到我的信箱中.)

 第一位家长的分享

        我儿子6岁了,近来围绕促进孩子数学学习方面,我想出了两个好办法,实施起来非常好,儿子兴趣很足,玩得不亦乐乎,我想得对孩子学习知识很有帮忙,所以说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其他家长和孩子有宜处。

        一、开“拍卖会”

        受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开小卖部”的启发,我们家组织过几次“小卖部”卖东西的游戏,孩子玩了几次,兴趣减了,后来,我观察发现,小孩子(我儿子是这样的)都特别欢喜有竞赛的游戏,大家同场竞技,故意渲染竞争激烈程度,最后终有冠军产生,儿子特别喜欢,总是全身心投入,积极争取第一,过后还会持续这种获奖的快乐好长时间。针对孩子这一特点,一天晚上,我在看到床上有个乒乓球拍时,突发奇想,来一场拍卖会:球拍和小铁锤是拍卖道具,一箱玩具是拍卖品,妈妈我是拍卖师,儿子和爸爸是1号和2号买家,每次我随手拿出一个玩具报价,儿子和爸爸一人手里一堆钱(从银行换到的真的新的钱,各种面值都有),谁第一个拿给我对的钱,我现场核实对了,一锤定音,当场喊出“成交”,最后以谁买到的拍卖品多定为今年的赢家。中间,我还新想到一些点子增加进去,如卖了一半,突然想起应介绍一下拍卖品,在介绍每一样玩具中,我们最爱玩以前经常玩的一项游戏,就是让比赛两人同时观察一样东西几秒钟,如例说这次是车,不说问题,只观察,观察结束后,妈妈把东西藏到身后,再问他们这样是几开门的,车牌是多少,目的在锻炼孩子的事物观察力,孩子也特别喜欢,总有悬疑,不知问到什么。而且这次玩时,我还增加进了情景交流,因为是儿子和爸爸是买家,我就说是两个父亲来参加拍卖会给各自的孩子是选玩具,还别出心裁的问孩子“1号买家,你家孩子多大了?”孩子哈哈大笑说“我还没生呢”,引得大家又是一片哈哈大笑。最后儿子获胜了,我说“1号买家给孩子买了这么多玩具,他孩子肯定高兴坏了,而2号买家的孩子要哭鼻子了”,儿子一听更得意了,高兴得在床上又蹦又跳,(我们是在床上开拍卖会),这时我又说,“咳,2号买家输了的,家里孩子哭鼻子;而1号买家赢了的,却高兴的疯了”儿子一听,又狂跳不止,啊,真是一个快乐的夜晚。

        二、巧认钟表

        从尹建莉老师的博客知道了“三十七的温暖”博客,非常好,有一次去看时,看到一张美国小学生教室的图片,其中一个好看的钟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突然想到可以在家里手工制作这样一个表,进一步又出来更多的想法,大表盘,可以手转的时针、分针,这个表可以有两个作用,一是每晚指导儿子钟表拨到几点是上床睡觉的时间(8点30分),这样,孩子自己看,当家里墙上的表的时间和这个表时间一致时,要自觉准备睡觉了,更大的用处是周末时(我们家规定周末才能看电视,看电脑),孩子看电视时,对照时间,到点时上床睡觉,以前是大人说到几点了,不能看了要睡觉了,孩子虽然不舍,但都能做到,这样就更省去了大人提醒了。再一个作用,平时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拨弄这个表玩,告诉他哪个时间是爸爸起床时间,孩子起床时间,妈妈中午下班时间,下午下班时间等等,说过几次,又是一个“考试”游戏,“拨出妈妈下午下班时间”等,玩中考核了孩子,也让他认识了钟表,效果一直很不错。

        从看了尹建莉老师的书以来,一直在学习,在成长,儿子成长的不错,实实在在能看到努力的成效,但也告诫自己要保持心态平和,切记功利性,要尊重孩子、做到“真爱”孩子。

                          

第二位家长的分享  

   

宝宝爱喝水了 

        我家宝宝刚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就病了两次。大夫说是喝水少,嗓子发炎引起的发烧。这个月,我请了好几次假陪她去医院,即使上班也天天无精打采的。一方面,是在担心宝宝上幼儿园不能很好适应;重要的是担心她在幼儿园不好好喝水。每天早晨去幼儿园前,都要求孩子喝一杯水。说实在的,每次都费好大的劲儿。想想吧,老师要照顾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可能盯着她,看她有没有把水喝完呢?

        焦急中的我,向周围的同事、朋友请教,讨得了一个偏方。用川贝加秋梨,再加冰糖,熬水;吃梨、喝水,润肺、止咳、降秋燥,宝宝也爱喝?。好嘞,我急匆匆跑到中药店,买回了川贝( 川贝最近涨价了,花了30元也就是 买了20多粒儿)  ,回家熬了起来。此方甚妙,光闻起来就香气四溢,勾起人的食欲。

        我把水晾凉了端到孩子嘴边,又把梨切成小块放到小碗里。柔声哄孩子喝水吃梨。谁知到了反抗期的孩子坚决地说不。要是平时,我肯定过一会儿再让她喝,可是当时?我急得不行,连哄带吓,硬要孩子去喝。孩子小眉头皱着,一声不吭,我感觉自己的忍耐到了极限!……唉,我叹了口气,拿起一块梨来,不喝水,总该吃块梨吧?宝宝平时最爱吃梨了。谁知她猛地把梨夺过去,摔到了地上!此时,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带着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引起的烦躁,我的巴掌扬了起来,就要打到孩子的屁股上了!!!

        唉!还是忍住了。我扑到在床上,把头埋在枕头里,低低地啜泣起来,感觉自己太委屈了。孩子这时也大哭了起来,也委屈的不行。呵呵,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点好笑。

        晚上,我打开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写得很棒,曾经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里面有一章是讲孩子不吃饭的。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就又细细地看了起来。

        嗯,教育专家就是不一样,娓娓道来的语言又重新给了我信心。小孩子虽然小,可是也需要被尊重,也有自己的主观愿望。这样逼她喝水,只能让她对喝水更加厌恶。

        我想出了主意。等孩子的爸爸回来了,和他商量,明天不再逼孩子喝水。我准备大中小三个杯子,里面倒上水,放在桌子上。明天起床后,我们一起喝,孩子不喝也什么都不说。只是很香甜地把自己杯里的水喝完就OK。

       第二天到了,我把三个水杯放在桌子上,说:喝水的时间到了,大家来喝水吧。爸爸和我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孩子马上也不落人后地把自己小杯子里的水全部喝光了。我和爸爸相视而笑,今天早晨终于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这件小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也给了我不小的信心。每个人不是天生都会当父母的,为人父母真是要用心去学习。还有,要尊重孩子,好好爱孩子。

                                             

第三位家长的分享

我如何成功引导儿子喜欢上阅读

尹老师,

        看您的书有两年了,也一直关注您的博客,几乎每一条留言我都看过了。也曾您向写过信和留言。

        我儿子十岁,四年级。非常感谢您的书关于阅读的观点。在他四五岁的时候,我也非常注意培养他的阅读,我经常给他念故事(因为我觉得我表达能力不好,所以我每次都是拿着书给他念故事,想不到这样歪打正着)但那时我的功利心非常强,总想着让他多认字,理解句子的意思。后来,看了您的书后,知道那样是非常错误的。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于是我不再强制让他独立看书,而是陪他一起看,如果他自己不想看时,我就念给他听。他非常喜欢我念故事给他听,常常听完一个又一个,让我念得喉咙痛。上二年级后,他识字量大增,在我的引诱下,自己也慢慢地开始独立看书了(但还是经常要我陪看,我从不拒绝)。二年级时因为作业的缘故,我们经常闹冲突,浪费了很多读书时间。他真正的大量阅读主要是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陆续买了20多本郑渊洁的的童话,还有其他一些书。他每一本都看完了,有的故事他反复看过许多遍。他看书都是在睡觉前(其他时间不太喜欢看),一个晚上可以看2、3万字的故事。如果是中篇的5、6万字也能一口气看完。总之,睡觉前的阅读是非常投入的。现在,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他二三天内可以看完。看完后,他还会反复看一二遍。而且,他也养成了睡觉前必定看书的习惯。所以,我觉得我在他的阅读算得上引导成功(估计已读了300万字的书籍)。我经常看留言,发现有的家长苦恼孩子不肯阅读,所以,我想将我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不肯阅读时,千万不可强逼,你可以念给他听,没有孩子拒绝听故事的。另外,我觉得故事书的选取也很重要,一开始尽量选短篇的,童话形式的,动物的故事。一般孩子都喜欢动物,所以,对动物的故事也会比较喜欢。

        孩子不肯看你推荐的书时,也不可强迫。记得有一次我与同事借了两本沈石溪的书,<<再被狐狸骗一次>>、<<混血豺王>>,这两本书非常好看(沈石溪好多动物故事被选入小学、中学、高中的教材中),我非常希望儿子能够看看,也引诱了他,放在家里两个月,但他就是不看。后来,我就把书还给同事了。后来,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说我们一家三口分别讲一个故事吧。他爸爸讲过之后,我就讲了<<混血豺王>>的内容。他听得如痴如醉。让我再把书借回来,他要看。我借回家后,他几乎是一口气就看完了。一本书大约十七万字,二本书就有三十多万字呀。因为<<混血豺王>>还有一部前篇<<双面猎犬>>,后来也借回来看了。他还跟我说要看这个作者其他的书。

        只要孩子没说不让念,你就念吧(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孩子)。也许他听的时候会玩这个,玩那个,样子好像没有专注听你念,其实你念的故事,他全部听进去了。如果你希望孩子神情专注地盯着你念故事,你可能会失望。如果你因此强迫他专注听你念,你们一定会发生冲突的。

        在孩子没有形式阅读习惯前,尽量和孩子一起阅读,和他一起回味书中的内容。我儿子看过的书大部份我都看过,只是为了能够满足他,与他一起回味一下书中的故事。

        这是我的一点个人心得,希望对有阅读烦恼的家长有帮助。 

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写给我的信

2011-04-16 20:22:0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雪2月27日写给我的信

尹建莉老师,您好!
        我很喜欢您,在我高一的时候,偶然一次看到了您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我就爱不释手,立即就把它买下来了。可以说这本书在我无助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力量,当我觉得生活一团乱麻,当我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自我的时候,它为我指引了方向。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你也不知道我的存在,但是您却像个朋友一样。

        生活的烦恼却总是无止境的涌入我的心,特别是在我这个年龄,烦恼的年纪,我时常觉得孤独,我看不清我自己,我知道我正处在一个性格塑形期,我也知道我的身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又说不清楚。我很希望能有个人能来帮助我,可是却指望不到我的父母。

        其实,我买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想要给我的妈妈一点启示。她是个性格要强的女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其实存在很多问题,以前我总是为了这些与她争论,可最后总是我苦口婆心的跟她讲道理,却受到她的打击,搞的两败俱伤。每当那时,我的内心真的备受煎熬,彷徨,无助。但她又何尝不伤心呢?

        第一次看到您的书的时候,我正是处在那种状态,我们吵得很激烈,主要是由于她过激的行为和伤人的话语,因为我考试没考好,刚好在看电视……我伤心极了,下定决心要离家出走,我不愿再同一个不理解我的人生活下去,可是真正出了家门却不知道要往哪走,那时候已经晚上了,看着街上灯火阑珊,我很失落,很想找个人抱着她大哭一顿。我本来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时却又冷不防挨她一掌,这让我很委屈,我就往超市里去,那里有书柜,书是我最好的安慰,这个时候冥冥中似乎有天注定,我看到了这本书,和我以前看到的那种纯理论的书完全不同,我觉得我受伤的心灵似乎上药包扎好受了一点,于是我掏出我身上仅有的钱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对我的妈妈没什么疗效,却真的让我又看到了一个我未知的世界,我一直都在寻找的世界。
        我很早以前就想和您通过邮件聊天了,毕竟我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限,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可是今天,我再也顶不住了,我真的需要您的帮助,我的性格上的缺陷始终困扰着我,我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做自己,怎样才能克服我性格上的缺陷,周围没有人了解我。时而冷漠,时而热情,时而孤僻,时而活泼……这是真正的我吗,我很敏感,却不轻易与别人袒露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心有很多事情被我当做秘密一样,因为没有人能让我说出来。对于我认为与我合拍的同学,我肯定是很热情的,可是对于有些地方不能让我觉得合拍的同学,尽管我都是真心真意的,可是我总感觉到,我对他们都有点冷淡,这种冷淡并不是我刻意的疏远,而是心灵上的遥远距离。我很无助,很不好受,在别人面前去要装作什么事没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您帮帮我。尹老师,很期待你的回信!


小雪2月28日信
        尹老师,还是我~,不好意思,我知道你很忙,邮件也很多,而且这世界上也并不是只有我有烦恼,况且我的邮件昨天才发过来,但我还是怀着急切的心情等着你的消息。尽管今天我的心情没那么糟糕了,但我心中的迷惑却丝毫也没有削减,反而与日具增。我惶恐,我虽然表面上在笑,可是我却不知道我是否应该笑。我害怕我的行为让人厌恶,我知道这些都是不好的,也许这就是人际关系上的患得患失吧。我经常开导别人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对你满意。可是我自己却做不到,虽然我在班上人际关系还不错,可是却没有能和我真正交心的,我觉得自己和他们都不一样,可能是我太清高了吧,我尽力掩饰着自己疏远他们的事实,可是我能够敏感的察觉到他们也能察觉到,我说的他们大部分指的是女生,我觉我跟男生相处更好些。

        我高中班上曾有过一个很好的女性朋友,她是我高中最好的同学,不过她转学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去了,现在就读于一所中学的国际班,我觉得她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成功例子。

        现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本来准备开夜车的,但是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出来,可是我妈她从不过问我的精神生活,我能理解她,她有太多的事需要操心的,她想看到我天天都在搞学习,我也很努力在做,可是我觉得我现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的话,是很影响学习的,甚至会影响我的一生。性格决定命运。我现在正处在一个极端迷惘的时期,真希望能看到您的回信。


小雪3月9号信
尹老师,您好!
        我是那个崇拜您的高二女生,您还记得吗?不好意思哦,我最近给您发得那封邮件忘记属名了,您以后就叫我小雪吧,呵呵~
        其实我一直都在不完美中寻求着完美,可是我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有时候自己都会有点讨厌自己,所以总觉得懊恼。我妈还是那么强势,可是我现在更能够去包容她,我一直很能忍耐,这应该归功于她们吧(还有我的姐姐,她是个可怜的人)。虽然我平时也会像您说的那样和我认为可以做为榜样的人交流,但必竟他们不是圣人,他们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和不足,(我最信任的那个朋友,也是最成熟的,转学走了)他们也不能给我更多的帮助,我也不想让自己的一些个人烦恼影响到他们。所以我很需要一个像您一样的朋友,能够给我很多智慧的引导和帮助。我能和您做朋友吗?
        首先,在学习上,我一直都很主动,很努力,不过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的问题,成绩起色不大。我的理想很远大(我曾立志要学心理学,或者去学英语专业),可是现实很骨感,还好我从没想过要放弃,只是很困惑。
        再就是,我觉得在感情方面,我一直很敏感,我能够察觉到谁喜欢我,如果我对他没什么感觉,我就会尽可能的疏远他;当然有好感我也不会怎么样。可能知道我并不是那种随便的女生,所以我一直被暗恋,会不会有点自作多情~可是有时候,在一段时间里,我会疯狂的思念某个人,真的可以形容为疯狂。而且对象并不唯一,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就比如说最近几天吧,我都不确定他是不是喜欢我,以前只是和他关系还不错,他也总和我开玩笑,看见我都会对我笑,可是,就最近几天,他看见我都会垂下眼睛,也不主动和我讲话了。我呢,也不知怎的,突然开始封狂的思念他,总想看见他,有时我也觉得他在关注着我,真是纠结阿,他到底是否喜欢我呢?有时候觉得是的,情绪就很好;有时候觉得不是,情绪又很低落。不过今天稍微好了一点,我已经尽量让自己不去想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我是怎么了?

 

我3月13日回复
        你好孩子,青少年喜欢一个异性是非常正常的,哪个少男少女没有喜欢过很多个异性呢,这说明你心理健康.把学习和情感的关系处理好就行了。

 

小雪3月14日来信

您好,尹老师!
        是我,我现在很伤心。不得不说,我本已经调整好自己,正奋不顾身的扑向高考的战场的时候,我的妈妈很适时地又在我的心上扎了一刀,顿时让我感觉我全身的力气都散尽了,只觉的我残存的勇气随着心口上留出的鲜血流失了,此时的我真得累了…
        为了搞好学习,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的期望,我已经牺牲了很多快乐。可我妈她却总是怕我不够努力,对于她的这些想法,我始终都是报着理解的态度,我尽量不让她担心。我知道她除了学习外,不会在乎其他的事,相信这点您也大概了解,她根本就不会了解我曾经向您诉说过的苦恼,我不会和她讲这些,有过前车之谏我不想再让烦恼加倍。可些有不能总闷在心里吧,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我们是亲戚,也是初中同学,随然我们高中不在一个班,但平时交还很密切,记得我曾和您说过,我高中班上最好的朋友转走了,现在没有能够毫无顾忌交心的人。而她从初中到现在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干好这个月底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我就和她计划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后一起去操场跑步,顺便交流一下,我们有很多话讲,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十点多钟回到家,结果今天晚上我妈来找我时看到我和她在学校门口讲话,我和她一起回家时,她说我们老讲话浪费时间,刚开始我还没太在意,可是她拐着弯说些话,问我我的底牌是什么,还说什么她的父母很关心我,她在探听我的虚实,自己在暗暗努力拉,要我也要努力拉,我当时就懵了,我觉得她完全是在用她势利的眼光看问题,我知道其实我们两人的父母时常拿我们两人做比较,可是我觉得我们两的友谊里不会有这些阴暗的成分存在,更何况她现在在文科班而我在理科班。我听到这些话就觉得莫名其妙,她越说我越气愤,最后我们终于又以吵架结尾,我泣不成声的说她总是说些话伤我的心,明明我在努力,可是她非但不帮我加油打气,反而总是泄我的气。我真得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我的悲伤,我甚至在怀疑,到底是谁的想法错了,我真的不敢去想象,尹老师我该怎么办?望见信尽快回复,我需要您!

 

我4月15日回信

小雪:

        我不知如何回复你,不知能给你些什么帮助。你的信让我忧伤而手足无措,我该说些什么才妥当呢?

        你此信对妈妈多有怨恨,我非常理解你的这种情绪,如果我是你,也会这样怨恨的。是啊,你妈妈做得不对,不过你也知道,她主观上并无半点恶意。她其实在跟你说话时也是陪着小心,但却一点都不知道在伤害你。想想她作为家长,也是多么痛苦和焦虑啊!
        你我的眼睛,都清楚地看到了你妈妈的过失,正如在你妈妈眼里清楚地看到你的问题一样。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问题——这是人性的弱点,不是你妈妈一个人的问题。她是个平凡的人,所以会有很多平凡人的缺点。
        但我相信她也有做得好的地方,否则你现在也不是这个样子,因为从你的信中我仍然可以感觉到,你是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有正常的上进心和是非观,喜欢阅读,并且在遇到问题时懂得主动寻找帮助和支持——这些足以说明,你妈妈虽有过失,但不过分,并没有彻底损害你。而天下有做得完美的父母吗,没有,包括我自己,也犯过不少错误。
        所以,尽管劝说孩子原谅父母是一种陈词滥调的说教,可是,在这里,我仍然想说,当我们想到这里,是否应该对父母的过错给予接纳?接纳不是忍耐,而是看到人的有限性,然后以悲悯情怀拥抱她的过错——这似乎是应该由家长来对孩子完成的动作,可是,既然你的妈妈现在没有这个意识和能力,而你如此懂事,那么由你来完成,可以吗?
       你可以慢慢影响父母,但不要打算改变他们。人如果自己不想改变,由外力来改变,那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古人说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你相信,你的影响如果坚持下去,总会产生力量的。
        如果让我给你具体的建议,我想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不要再和你妈妈发生冲突。对于她的言语,你首先判断一下她说得对不对,对就笑笑答应,尽量去做;如果觉得不对,也要笑一笑,然后东耳朵进西耳朵出,自己该如何做还如何做——把这方法坚持下去,做成习惯,不要让自己内心受伤害。无论如何,不吵架。吵架是最没用的。
        第二,你心情如果实在不好,就去写日记,写日记是渲泻情绪和整理思路的好方法。

        第三,看书。你其实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你已懂得心情不好时到书中寻求安慰。对,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去看。写日记和阅读都是自我心理修复的好方法。
        最好的办法是让你妈妈读一下我的书,如果她肯读那是最好的。不过这由不得你,你尽力而为吧。
        我暂时能想到的和能说出来的也就这些了。

        我想把你的来信发到我博客上,可能会有别的人给你一些有益的建议;同时可以让别的家长知道,孩子们总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的。尤其在高考前的关键期,更要关照好孩子的心理,不要和孩子发生冲突,一次冲突少则影响孩子数日的学习状态,严重的可能会彻底打击孩子的竞争信心。
        快要高考了,希望你在这一段时间尽可能放平心态,认真学习,发挥出最好水平!
        祝你快乐!

 

(抱歉,小雪是位高二的学生,我读信太匆忙,看成高三了,所以口气是依她读高三年级回复的。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心声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无论你的孩子是几年级。孩子如果面临高考,家长更要注意对他们情绪的安抚,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要和孩子发生冲突。) 

“专家”,以及“农妇”!   

 

      近日,经常上媒体谈论青少年犯罪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女士和央视遭到人们的痛批。清华大学一位姓肖的教授因为看到李教授的言论,深感“荒谬和深哀,还有痛楚的愤怒”,写了文章批评李的言论。李在她的博客中撰文反驳,话虽说得有分寸,但人人都能看明白,意思是肖教授不太懂心理学,尤其是犯罪心理学。

    事情的起因及发展大家想必都已知道,这里不再赘述。这事作为一个社会事件,纵观下来,有两点最让人感叹和痛心。

    一是专家对问题的分析水平。

      药家鑫为什么会杀人?我看专家及很多人的分析,要么是大而无当地指责“教育”和“社会”,要么是快要触及到问题的核心时,一到总结的关口,就把落脚点转到别的原因上,像郭德纲说的“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一样,把人搞晕了。

      请看李玫瑾教授针对大家的批评,在自己的博客中发的最新文字:

    他的家庭在中国有千千万万,曾做过军人的父亲与本份的母亲,靠着自己辛劳的工薪,养了一个儿子,寄予了多少的厚望,尤其做过军人的父亲,几乎拿出管理军人的模式来管教这个儿子,药在接受我的问题提问中,许多回答证实了我的判断:他几乎没有记住父母常说的话,即没有爱语唠叨形成的观念,他从小到大有的就是不断地练琴、在地下室练琴,剩下一点时间又是父亲给补习功课。

    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其他的接触,尤其是没有与伙伴的玩耍,没有生活的感受,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甚至他讲:在去自首的路上,他阻止母亲给父亲电话,因为他太怕父亲了……当母亲告诉他:父亲严厉的外表后面其实很爱他,甚至非常为他自豪时,他才答应去自首。从中我看到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甚至是身边的父爱……

    药的作案行为与他平时训练最多的行为有关——这一分析完全是正常的专业分析,是发现他行为问题的由来,我不明白:这一分析怎么就成为:将扎人动作与弹钢琴相比,将杀人称为艺术?

    药家鑫的案件,真正有点评价值的不在于他本人将受到什么处罚,而在于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相似的家庭,如何让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警醒;任何艺术、技能、知识、学历,只有在让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有其价值。

    这才是我分析的初衷……

 

      说实在的,我隐约能感觉到她想说什么,但又觉得前后逻辑关系混乱,而且结论没有出处。她似乎想说药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但对药的家长又没有任何批评,却来指责药本人,像这样的话:“从中我看到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甚至是身边的父爱……”;本应该指责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但文章中又流露出对药父母的同情:“曾做过军人的父亲与本份的母亲,靠着自己辛劳的工薪,养了一个儿子”,口气都有些感人了。她一方面否定自己在电视上说过的药是因为练钢琴习惯性的动作而杀人,认为另有原因,可这里却言之凿凿地说“药的作案行为与他平时训练最多的行为有关——这一分析完全是正常的专业分析,是发现他行为问题的由来”。

      看不懂啊。

      我敬佩李玫瑾在很多场合下表现的善良和正义感,但她在这个事件上的分析不敢认可。我发此文也仅仅就事说事,不涉及任何对她的其它评价。只是就这一事件想到另外的一些事,有感而发。

      狐假虎威的人现在很多啊,以“专业知识”来为自己的错误的或含混不清的论点来当遮羞布,吓唬对手和公众,挑战公众最基本的心理底线和社会常识,这是许多“专家”惯用的技巧。难怪“专家”现在越来越变成一个反面角色。我看到有人这样损“专家”,说专家就是太监,什么都能说,什么也做不了。  

      我自己也常被称为“专家”,如果“专家”这个称呼还有点正面意义的话,我不否认我在教育方面有些研究,有资格被称为“专家”,所以我在这里有资格告诉大家:在社会文化范畴里(注意,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排除),专家如果真有水平,他讲出来的话首先一定是公众能听懂的。其次是公众能接受的。说实在的,世上的道理没那么深奥,不存在专家讲的话一般人听不懂那样一种情况。释迦摩尼讲的话人们都能理解,凭什么你专家的话就深奥到别人理解不了?专家说了一堆话,如果公众一头雾水,听不懂,不是公众水平低,是专家在瞎说,在故弄玄虚。公众永远是最聪明的,记住这一点。

      那么专家和普通公众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区别主要有一点:专家应该具有超越公众的洞悉力,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好比一棵树,绝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树叶,专业人员可看到树干,专家能看到树根——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讲述出来,这就是专家。别的,真没什么区别。

    二是荼毒我们社会的“阶级意识”。

      这一点我不多说了,大家去看一下相关报道或评论吧。看的时候请注意,提到受害人时,是不是很多人在受害人张妙的名字前一定要加一个定语:“贫民”或“农妇”。这个无意识的行为甚至出现在名头很响的媒体和个别专家身上。这是发生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块皮肤感染,它对舆论导向肯定有影响,影响到我们社会健康价值观的形成,特别荼毒着年轻一代人的思想。当然,它也可能影响到法院的判决。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对社会文化造成的损害又有多么大呢?

      只有26岁的张妙,她其实就是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女孩子。26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无论她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无论她出生在哪里……

      今天正好是清明节,愿她不幸逝去的生命早日得到安息!

 

补记:

      药家鑫为什么会杀人?撞人是个偶然因素,他即便不撞人,如果是遇到别的类似的事,他的处理方式不会比这好到哪里去。那么这背后的必然因素是什么?

     其实不用我分析,大家看了各种报道的字里行间的一些内容就可以知道了。药的犯罪根源摘录如下:   

   药家鑫的法庭供述:“从小到大,我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妈妈陪我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妈妈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

    药家鑫和父亲的关系其实一直都很紧张。父亲对他的管教过于严格,曾经动手打他,还将他关在地下室。药家鑫对父亲的评价则是:非常严厉,不允许出错,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到超出他人,尽善尽美。


      前一阵子“虎妈”的报道铺天盖地,虎妈的做法基本上只有两个字:严厉。虎妈的书卖得挺好,不知多少家长会效仿其行为,对孩子“严格要求”。

      行为如出一辙的父母,造就的是心理和性情相似的孩子!每个罪犯的背后,都有个教育方面的混蛋家长!

      “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我们的老祖宗总结得多好啊,它把一个人正常发展的可能和出现问题的根源都讲出来了——这么简单的真理,被一些不着边际的专家和不着边际的媒体用不着边际的“理论”和“分析”都给淹没了。造成的后果就是一茬茬的孩子被一代代的父母以爱的愿望或不正确的价值观伤害得遍体鳞伤,自卑、抑郁、自杀或犯罪。假如大家都看到这种因果关系,“问题”和“犯罪”会减少多少呢?

 

      今天又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题目是“澳洲华裔高材生涉嫌弑母 疑因难忍被要求事事成功”。读来令人感叹嘘唏。报道如下:

  中新网4月3日电 据澳洲新快网消息,涉嫌弑母的华裔高材生依然遭到全球追捕,而且被害母亲已经由悲痛万分的丈夫安排下葬。

  差不多2周前,19岁的李伟(音译)从墨尔本搭乘国际航班出国,此后就音讯全无。

  4天后,其41岁母亲田梅(又名Hong Xia Tian,Emma Mei)被发现死于他们位于Burnside的豪宅中,身体上伤痕累累。其49岁父亲周五在朋友的扶持下出席了丧礼,他经营着位于阿德莱德(Adelaide)威廉国王大街(King William St)的China Trading House。

  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经商。《广告人报》经过调查后发现,他们的儿子李伟,也叫Daniel Li,是一名高材生,也是一名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以几乎满分的成绩毕业于阿德莱德其中一间最负盛名的私立学校。 

  李伟在艾尔弗雷德王子学校(Prince Alfred College)的朋友称,他经常受到来自他母亲的压力,要求他要事事做到成功。估计他每年的学费和音乐学费就要5万元。

  他的朋友们说,李伟一直都因为母亲要求他拿到完美的学业成绩而闷闷不乐。

  其中一位朋友说:“他妈妈在学业成绩上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不喜欢谈论这个问题,但他的朋友都知道这让他有多烦心。”

  据悉,李伟反复暴打了他的母亲田梅,并用床单紧紧地包裹她的尸体,然后就在3月19日(周六)乘飞机飞抵墨尔本。


      愿人间道理呈现得清楚明了,愿所有父母们不再好心干坏事,愿天下苍生生活得简单幸福!

阅读是自我解救的最好途径

一位读者写给小菲的信

 (抱歉,这封来信被我耽搁得发出来太晚了,但再晚它也是有意义的,

向写信人暖暖表示感谢和歉意,祝福小菲及所有的年轻母亲们)

 

尹老师,您好!

    我是看了您搜狐的博客上小菲的那封信,有些话想对她说说,请您把这封信转交给她,谢谢您!盼望您也抽时间看看。

    您的工作一定很繁重,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呀!嗯,我们是老乡,很为你骄傲! 

                                                            暖暖

(小菲来信链接  http://wyy91.blog.sohu.com/147698764.html)

 

小菲:

 

你好!我是从尹建莉老师的博客那里了解到了你的情况,当时就很想给你写信,只是不知道你现在是否有了自己的小宝宝?我的意见是暂时不要要孩子,等你自己的心理创伤基本痊愈再迎接宝宝比较好,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深知做父母的心理方面有问题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而这样的伤害很可能要影响他的一生!但如果晚要几年孩子,给自己一段时间成长,两三年后,你也并不大,让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远比你一边不由自主地犯错一边愧疚改过要好得多。

我给你说说我的情况,我是70年生人,父母都是农民,我爸爸性格严肃古板,从来不夸孩子,也不和我们亲近。又胆小怕事,在村里没地位,老受那些强势的村民的欺侮。我妈妈虽然很善良,也不会和我们交流,所以在我们家基本上就没有“教育”“交流”一说,加之我天性比较敏感,所以从小就特自卑,特压抑。

后来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又来北京的中学教书,我都一直是自卑敏感得要命,生活中的愁苦远远大于欢乐。所以对你在信中说的自己竭力平衡内心,但又往往在瞬间崩溃这一点特有同感。和学生的相处也有问题,成绩也不好,那时候工作就是我的地狱,经常站在学校门口的马路对面,想着要是在这被车撞死就不用上课,不用面对学生了。后来就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去北医六院看抑郁的门诊,去北大做心理咨询,那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师,咨询有一定效果,但咨询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我的以往是一座大山,我要准备好用几年的时间和她一起把这座山搬掉,那是在两三年前,咨询的价钱已经是50分钟300元,但我觉得别无他路,也打算咬牙坚持。跟我老公说你就当我得了绝症!后来那个北大咨询中心不对外了,我也被迫中止了治疗。

同时我在教学上也难以为继,最终我主动要求离开教学岗位,到二线做了职员,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有时间有心境看书,开始是为了教育孩子。对了,北大的那位教授告诉我:如果你现在不来做咨询,三十八年后很可能是你儿子要做咨询。(我去咨询时是38岁。我非常认同她的话,确实不是耸人听闻!)看了很多书,孙瑞雪的,小巫的,李跃儿的,还有一些外国的教育著作,比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小豆豆》,当然还有尹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可差远了,是吧?呵呵)正像你所说,看书的过程也是疗伤的过程,一边反省自己现在对孩子的严厉粗暴教育,一边回忆自己黯淡的缺少爱的童年,我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让我痛苦的是,很多时候,我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力不从心,我向往那些宽容的充满爱意的充满智慧的教育,也知道那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但是我是那样的暴躁易怒,还有也分不清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像尹老师说的无风三尺浪,整日处于焦虑之中,觉得孩子的未来就扼杀在我这个亲妈的手中,多可怕!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后,他很不适应学校生活,他虽然天性善良,但显得鲁莽冲撞,他聪明好动,但写字很笨拙,他有时大胆和老师交流,有时又抗拒老师命令不在全班朗读(很可能是惧怕失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很不幸的是他又遇到了一个严厉教条的老师,于是儿子成了重点教育对象!那段时间,我和老公像救火一样奔走在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苦闷之间,的确,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做得也不好,因为我们在老师和学校的威压之下,缺少一份独立的思考,我们没有为孩子减轻多少压力,有时甚至因为心中的焦虑,还要对孩子吼叫痛斥!说起来真是惭愧!可是,当时的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小菲,我们做父母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除非自己成长为一个自信宽容的人,才可能给孩子一个自信宽容的环境。不能寄希望于让孩子来改变我们。不要让孩子参与到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让他来承受我们的矛盾纠结吧。当然,没有完美的父母,但让我们接近正常值吧。

还想跟你交流另外一个问题,要不要做心理咨询的问题,我觉得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时间也充裕,那可以做。但不要把它作为救命稻草。我咨询的那位北大教授,据她说她算得上是咨询界的奔驰宝马了,但我的问题到她那里也得旷日持久。那时我要做的就是按她的指导在生活中做点滴改善,然后滴水见海,从点滴中试着感受未来的正常生活中的正常欢乐,很飘渺,也许是做的时间短,三四个月吧,仍然是心如飘蓬的感觉,很不踏实,未来很遥远。后来不去做咨询了,我开始自己看书,关于育儿的,心理类的,身心灵类的,只要感兴趣的我就看,于是我开始改变了,我开始拥有了自我,不再随外物而转移飘忽,我甚至开始喜欢自己,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向往。虽然还有儿子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也还是能经常发自内心地笑起来,是的,生活很美!

 

我在博客中做了一些书摘,有时间看看,也许可以给你做个参考,http://blog.sina.com.cn/xiaoyaozizaidehuozhe。你读的书也不少吧,有机会多交流吧。

                                                   一个理解你的姐姐 

如果真想改变,就一定会改变(续)

2011-03-23 12:32:0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9号我在博客发了一位家长的来信及我的回复,日志标题为《如果真想改变,就一定会改变》。家长来信写得细腻真挚,尤其她在改变自己时的用心和得体,让我非常欣慰。当时就把它发到博客上,和大家分享(内容见:http://wyy91.blog.sohu.com/169108176.html);同时我也充满期待,想知道家长艰难的转变过程是怎样的,孩子又表现出什么情况。

    今天又收到当子妈的来信,内容照样写得细腻,而她的所为也堪称精彩,孩子的表现更令人惊喜。此信作为“续集”发出来,相信不少愿意转变自己的家长会从中获得更多信心。同时,我也期待看到更多的“续集”,无论各集“剧情”是否会出现波折,我相信有当子妈这样的努力,剧中的小主人公最后都会成长为一个健康阳光的男子汉。

   不过,在这里也想对当子妈说,这里的分享不要给你带来压力啊,能分享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一方面要考虑你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写字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你的“成功”对别的家长是个启示,但不要要求自己从此一路都正确。事实上没有人天生会做家长,每个家长都会迷茫,都会犯错误,当然包括我自己。所以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写出来,大家一起在这里讨论一下。

 

当子妈最新来信:

尹老师:

    您好!在您的博客上有看到我给您的信及您的回复。能和更多的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我很愿意,也希望在困惑时能得到家长朋友们的指点。

    还是从我的当子说起吧。此时此刻他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相信今晚即使有梦,也一定是个快乐满足的梦境……而此时此刻啊,我的心境依然是思绪万千的,更多的还是反思,反思我霸道的“爱”带给了孩子那么多的伤害,而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让妈妈满意”。这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独有的善良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发展态势。也很迫不及待地想把周日和今天发生的故事跟您分享。

 

(令人心悬的周日)

    这一天真是难过!说好了不再提醒他做作业,我和先生做到了。

    上午在孩子自己起来,先生带他学完“跆拳道”。回来已是中午11:30了。午饭时他挨在我的边上说:“妈妈我想吃过饭睡会觉,我有点瞌睡。”我其实是知道的,他还是不想做作业,所以在找理由拖时间。因为头天晚上已跟先生商量好了,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不做作业,我们也要坚持不发火不逼迫。我笑眯眯地说“行啊,瞌睡就休息好了”。他当时听了很高兴。但吃过饭后我正在洗碗,他又忽然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不想睡觉了,想看电视”。我心里有点不痛快,但还是笑了笑点头同意了,想看看这小家伙今天到底要怎么个表演法。

    我洗过碗看他在不着边际地在看个电视,这个台换下那个台,其实也没看进去,这也是个拖时间的把戏哟。我忽然想了想,反正是同意他看电视的,不如选个有意义的频道来看看,当是学习。这样我拿过遥控器装作不经意的暗中挑选着频道,直到调到中央9台纪录频道(因为我注意到这个频道经常会放些类似动物世界啊、科学知识等),正好在放动物科学记录片,关于企鹅的迁移和与大自然的搏击,而这些平常也正是当子感兴趣的。这样我就找到安慰了,这个电视我认为是看得有意义了。

    很快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节目完后当子就又开始玩橡皮泥了,且不让我关掉电视,我说影响我看书了,他就把电视声音关小了点,还是不让关。我又在心里合计着看要怎么做了。要让他不反感关电视,就必须得再安排个能引起他兴趣的事来做。我忽然想到了您的书里写到的“小卖部”游戏,马上提议去玩游戏,这下小家伙马上兴趣就来了,立马把电视一关就去张罗着筹备他的“货品”去了,还跟我说分工。他准备“货”,我准备价格标签,还冒了一句“妈妈动作快点啊,过一会儿到五点钟我要去学钢琴了,玩的时间不多了”。这样我们两个忙着很快把小店铺张罗好了。我告诉他,小店开张,是不是“店老板”要说几句话呢,介绍一下店里都有什么,还要想办法说服“客人”买回去才好。小家伙先前不好意思,在我的带动下很快也就开始做起“生意”了,因为他平常对钱接触少,所以算起帐来多半还是处于弄不清楚的状态。为了怕老算不清楚会影响到他的兴趣,打击他的积极性,我是又当“客人”又当“会计”不厌其烦的教“小老板”怎么认钱怎么算帐。还好,“小老板”感觉很好,玩得不亦乐乎,也忙得团团转,到了要学琴的点,了还不愿意“打烊”呢。

    学完琴回来,吃晚饭时我们还是没提作业的事,但我发现吃饭时他已开始有点不安了。我已感觉到了先生也跟着有些不安了,但也先感谢先生,他依然跟我一样耐着性子,什么也没说。饭后我没提作业,但换个方式提醒了他,只说明天要上学了,自己去把书包收拾好啊!当子声音低低地说,我的作业还没做完呢!我当作没听到,只是又反复地说了一句让他去把书包收拾好。他没做声,但还是没有行动,继续在摆弄手上的玩具马车,但我已观察到了他开始非常不安了,根本就没有心思玩玩具。我认为他在紧张的思想斗争中。为了促使他能快点做决定,我试探着跟他说“妈妈昨天说让你这周不做作业算了,明天去跟老师说下,你还批评妈妈不该这么说……”他听了没理我,直接去了他的房间,两分钟后他叫我过去,“妈妈你给我读两个恐龙知识篇,我就开始做作业!”我心里的石头终于是落了地,在我按他的要求读完了书后,他说妈妈你去做你的事吧。我偷偷看他拿出联系本,清理出没做的作业,不再理我,开始做作业了。

    结果,他做了一套布置的数学试卷,居然只用了不到20分钟!

    交给我检查时,我说当子自己觉得都做对了就行了,妈妈以后不检查你的作业了。他坚持要我看看,还说我检查时他做语文作业。他做语文作业用的时间稍长了点,其间还有些小动作,我看在眼里都没作声。他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都让我帮着看看,我也马上给予了协助。这些作业,要按以前在家长指定下磨磨蹭蹭做,要做二、三个小时,而这次周日做作业只用了一个多点小时。我检查当子20分钟做出来的数学试卷,除了有点小粗心计算错了几小题外,通篇都是正确的。我的心里乐得哟……终于,听到他高兴地叫作业做完了,先生躲在房间里也在乐呵呢。

正如尹老师在回信中说到的“孩子当天立竿见影地自觉完成了作业,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改变”,是的我的孩子就真的带给我了惊喜。看到他快乐的笑脸,听到他发自内心的笑声,我欣慰!我感谢尹老师带给我这样的惊喜,我对尹老师的教育理念真的是服了!

 

(令人期待的周一)

    今晚先生去学校接当子。因为上周一有考过月考,我很担心今天成绩出来了,如果先生看到成绩不理想,又会忍不住去唠叨。所以在快放学那个点,我赶着给先生发了条短信,叮嘱先生不管接当子时老师说了什么,不管当子的成绩有多差,或是当子作业还没抄完等等,一定不能去责备他,只需要静静听老师说完,静静等他抄完作业就好,出了校门就不要提分数,也不要去问分数。如果孩子主动说起分数,只需告诉他把那错的知识点订正,并记下来就好了,分数不重要,把不明白的搞清楚才重要。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忐忑不安。刚进家门,小家伙马上过来跟我亲近。又接着说老师今天又没抓到我……(这里解释下:因为以前小家伙很调皮,中午在教室不午休,还吵得别人也休息不好,老师老抓着那着吵闹的孩子罚抄课文,小当子最烦这个。在看了尹老师的书后我想了一招,教他午休时跟老师玩“藏猫”,就是到了午休时就安静地趴在桌子睡觉,老师要抓调皮的孩子,就让老师抓不着,这样的游戏算上暂时解决了他被罚抄作业的烦恼,所以小家伙也乐得玩这个游戏。呵呵其实就是换了个说法,还是让他中午休息会,即使睡不着,玩玩橡皮泥或是看看书,也比疯闹强)。我赶紧夸他做得好!

    今天晚饭间,我趁当子情绪不错,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每天晚上8:30必须准时开始洗漱准备睡觉,所有的事都必须在这个时间前完成。其实他每天晚上6:40才放学,如果吃饭磨蹭点,做作业再磨蹭点,肯定睡不了。我觉得,家长应该坚持不再管他回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再管他什么时间开始做作业,但必须引导他提升自律能力,提升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不能任意让他拖延时间。不想我的要求当子居然没考虑就答应了。看他这样爽快,我心里有些怀疑他能否做到,但表面上表示出非常信任。还是那句话,要建立对孩子独立处理事情能力的信心。

    令人愉悦的事情发生了。饭后他还是照老习惯,重新选了两个恐龙知识点请我给他读。读完后我就借口忙自己的事去了,不再理他。我偷偷观察,这小家伙是盯着钟在赶作业啊,奇迹再次出现了,用了半个多小时,真的8:30前就做完了所有的作业。我装作不在意地看了下数学,一个没错;语文就中途问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也都正确……我兴奋了,无以言状的激动。这样我就有时间领着他阅读了,晚上阅读了近一个小时的童话故事,9:30他甜蜜地入睡了。

    虽然老师今天也有说他上课了还不知道收拾画笔,还在画,结果画笔被没收了,但我看到老师今天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是这样写的:这周希望孩子能将今天的表现继续下去,能认真听讲,上课时作业完成情况有所提高……

   我改变自己这才几天啊,我感谢我的儿子这么懂事,他在紧紧追随着我的步伐在前进!

    这条路是漫长的,但我有信心让这条路变得多姿多彩。虽然像尹老师您说的:“很少有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或很少能就此“痛改前非”地坚持下去,总是会出现一段不如意的”,但还是那句话:我有决心,也有信心去将我的家教改革进行到底!遇到困惑我也不会害怕,有尹老师强有力的指导作为支撑,一切变化皆有可能,让我们大家共同来见证强大的家庭教育的力量,让更多真正合格的妈妈应运而生!

 

                                                    当子妈

 

                                                    2011.3.21 

如果真想改变,就一定会改变

家长来信:

尹老师:您好!

    觉得您的这本书光看一、两遍是参不透的,需要反复细读,细细品味。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本将作为我在后面教育孩子的源动力!

    由于也是改变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初期阶段,所以非常注意观察孩子的感受和他的变化,但这个过程还真是需要家长极大的耐心、勇气和坚持。我想详细记录下这第一个“不寻常”的周末……这期间还真是包含了对自己坚持的考验和建立对孩子最初“开始放手”的信任。

   (本周五)

    平常周五孩子放学得早,我一定是会千叮咛万嘱咐让外公接了他后,回来就盯着先把作业做完。在我看来这作业总是要做的,早点做完我还可以安排他做点别的课外练习卷,来巩固平日里的学习知识,或者有多的时间可以看看我给他选的课外阅读书。现在看来,我所安排的这些还真是围绕着我自己认为对他有帮助的事在忙乎,真是没考虑到这些事是否违背的孩子的意愿。

    这周五在我的叮嘱下,外公把孩子接回来没有马上催着他做作业,只说了你自己安排时间,觉得玩好了就做作业。我下班回来发现孩子的情绪非常好,在不厌其烦地玩着像皮泥,外公告诉我没管他,孩子从放学回来就自己在那里摆弄了半天了,老人按照我的“指示”一直任他在玩。晚饭时我很平静地问了他一句“作业多不多”,他说有点多。我笑着逗他:在学校里都是老师给你们安排所有的课程,这回到家里来了啊,可都是当子自己的时间了,其实当子自己也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的,到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啊,哪些事是需要做的啊等等,这些当子都知道的,所以啊爸爸妈妈可就不再帮着瞎安排了。听我这么说,当子立即高兴地直点头。所以周五的晚饭感觉到他的心情是很好的,饭也吃得很快。晚饭后我也没再提醒他该做些什么,就任由他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只是在边上留心观察。整个周五的晚上他都在快乐地玩他的橡皮泥,而且还叫上我跟他一同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爸爸有点忍不住了,中途到他房间里小心的问作业是不是还没做。我当时本能地当着孩子的面接上爸爸话说:说好了当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的,爸爸就不要担心了。孩子笑笑的没作声,等爸爸出去了悄悄地跟我说:“妈妈,今天不想做作业,明天再做行不行?”我点点头:“当子怎么安排都行,妈妈没有意见。”我仔细观察到孩子有点愣住了,他似乎不相信我真的会同意,又接着向我发出了再次确认的提问:“妈妈我真的想明天再做作业可以吗?”我很确定的告诉他,以后这样的事不需要问妈妈的意见,只要是他自己的安排,我都赞同。

    我知道一定是以前我对他过于严厉的管制,现在一下这么宽容,让孩子有点不知所措了。我想到正好借这个机会向孩子表达下我内心的歉意,于是说:“妈妈想向当子提个问题。”当子很真诚地说:“妈妈你问吧!”“妈妈以前对当子脾气不好,老是弄得当子很难受,以后再也不那样了,就是不知道当子愿不愿意原谅妈妈?”

    “妈妈我愿意原谅你的!”

    在说这话时,我在孩子的眼睛看到了他的善良与真诚,他的小眼圈甚至在瞬间红红的……就这样,周五在玩够了橡皮泥后,他像平常一样找了一本他喜欢的书,要求我陪他看一会儿。又是选的那本《古生物化石》,孩子特别喜欢了解恐龙的知识,爱各种各样的恐龙图片,且永远都觉得好奇和新鲜。就这样到了晚上9:30,他上床睡觉了,是在我边给他读俄罗斯童话精选边入睡的,感觉到了他愉悦的心情。

    他睡后,先生有点担心了说:今天作业一点也没做啊,本来做作业就慢慢,这可怎么好?其实我的心里也是不平静的,但我想着总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就算是逼着他先把作业做了,真正做的作业内容是些什么他也未必就弄清楚了,而且在他没有主观意愿的情况下去做作业,这作业又变成给家长做的了。由于以前我们对他做作业错误的态度,让他对做作业这件事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不消除只会让他越来越抵制这件事,我们不能在知道事情会带来的后果还一意孤行按错误的做法做下去!!我告诉先生说耐心再看看吧,给孩子对新环境新感受一点体会的时间,我认为只要家长是真的在改变自己,是很真诚的在改变对他的教育方式,他自己一定会感受得到,也会自己在心里去比较愉悦心情给他带来的好处,也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行动去让这种好的心情继续延续下去。

    (周六)

     早上我早早起来后没有像以前一样去叫醒他帮他穿衣服,而是拿了他要穿的衣服放在他的床前,告诉他说,今天上午妈妈想邀请你和妈妈一起去给外婆扫墓,妈妈已收拾好了准备出门了,你愿不愿意陪同?当子马上说要去的,就起来了。见我没有要帮他穿衣服的意思,就让我坐在边上陪着,看他起床。我拿了本书坐在书桌前说,妈妈边看书边等你,但时间不能太长,因为怕出门晚了遇堵车。当子听到这样说,很快就自己穿好了,自己去洗漱,很快就把自己打理好了。这点小事上看出,其实孩子还是能独立做些事的,或者其实很早就具有独立做事的能力了,只是家长老不愿意放手,所以孩子就领略不到独立做事的好处,慢慢还会形成对家长的依赖,这真的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我很想了解下孩子到底打算什么时间做作业,在向他提问时,我想了想,没有直接去问,只是说:“妈妈今天有事需要当子陪同一起,但又怕与当子自己安排的事冲突了,所以妈妈想先听下当子今天都有哪些事情?最好不要影响你的安排。”他很快就说,我安排自己上午陪妈妈去扫墓,再去看望生病的姨姥姥,下午做作业!我心里暗暗高兴。

虽然说实话,心里有点不太相信他能落实(因为以前他老是说好做完什么事就开始写作业,可到了点又开始这啊那的找理由拖),但至少他没忘记作业。我想,我要继续耐心,看他接下来的表现吧。

    下午回来了,我一直没提做作业的事。终于,他在又玩了一会儿后,跟我说,妈妈我做作业了啊。我点头说行啊,你自己做吧!小家伙拿出家校联系本,翻开抄回来的作业内容,又盯着看了几分钟。这时,我装作在看自己的书,没理会他。几分钟过后,他很低的声音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做作业,太多了。

    如果以前,我听到这话会不高兴。但现在,我只是笑眯眯地给他提了个“建议”,试探他敢不敢不做作业。我说,“当子啊,你看,要不这个星期我们不做作业好不好?”他马上摇头“老师要罚站的,要批评的!”我知道了他不敢不做作业,就又说“那怎么办呢?你不想做嘛……再想想看要怎么办?”想了一会儿他自己转了话题,“作业太多了,我能不能今天做一些明天再做一些呢?”我想起上午在去扫墓的路上,因为堵车了,我就和先生说好跟当子下车往前先走一段,免得坐在车上等堵车让孩子有点情绪不好了。在往前走的时间,当子问我是不是需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到墓地了,我告诉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到,可不是妈妈能决定的,这个决定权可掌握在当子的手中呢!当子如果发话我们要十分钟走到,那妈妈就跟着当子走快点;当子说三十分钟走到,那妈妈就要跟着当子放慢脚步,所以说当子最厉害了,妈妈要跟着当子的步伐。小家伙听了可高兴了。想到这件事后,我现在面对孩子现的提问也说:“这做作业啊,到底要花多长时间做完,也要看当子决定了,你定多少时间就按自己定的时间去做就好了,只要是当子的决定妈妈都赞同呢!”

    孩子又停了一两分钟,可能在想妈妈这样的回答他该怎么决定。想了一会儿对我说,妈妈我倒着做作业,先做英语行不行?我知道他抄回的作业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个顺序的,英语是不用写的只要听读就行,他愿意选择轻松的先做。我还是没有直接回答行或是不行,因为我不想让他习惯性地把这些学习上的问题一一交给我来决定。我以前对孩子干涉太多了,以后要培养他独立决断的能力。我只说,当子觉得怎么做都行,自己决定就可以了。

    这样他开始听英语了,在听的过程中也偶尔还是会开点小差,我也多说什么。晚饭后我继续在观察他安排自己的事,这样他还是先做预习语文、复习课文这样不用动笔的作业做完了。整个过程有些地方有点自主性,但有时也还是有些敷衍。

    跟已往不同的是,我在看到当子的这些表现时,没有再像以前那样马上批评指责他不专心,不会安排事情,不把该写的都写完,再来预习……等等。我内心最多的是自责,以前太急于求成,对孩子盯得太紧,也会偶尔在他作业少的时候插空又给他布置另外的练习卷啊什么的,弄得他对做作业非常反感。我现在一定要悬崖勒马!我知道恢复他对做作业的动力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从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上来做。

    到该睡了,当子要求我跟他一起读了一个多小时的童话故事后睡了。这已是周六了,作业也还是只做了一半。说实在的,我心里还是很不安的。

    在孩子晚上做作业时,先生一直在看您的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他也在用心学习如何管理孩子。等孩子睡后,先生终于还是有些忍不住了,说是这样放手是不是太急了,还是应该提醒下他做作业的,毕竟小孩子要改正不是那么快的。我把跟孩子关于做不做作业的讨论告诉给先生,说明孩子一直还是把要做作业放在心里的,不想不做作业去学校挨批评,这就行了。要充分相信他,他会思考这些的。我也跟先生商量说,周日不要再提醒他做作业,因为昨天他自己很清楚的记得还有三个作业没写。不提醒最坏的结果就是到周日他还是没写作业,就让他彻底忘一次,看看他去学校老师会说什么,让他也知道如果作业没写完会出现怎么样的问题。

    先生看我很坚持,就提议说如果到周日真的没做作业,让我晚上跟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说明一下我们没提醒他做作业的意图,避免老师以为小孩不做作业家长也不管,而把这种对家长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他担心老师的不满会造成对孩子的言语上的伤害,我也认同他的提议,准备到明天晚上看看是否需要给老师打电话。

    到底孩子今天会怎么安排他的生活与学习呢?说实话我现在心里也很悬……

    说了这许多,打搅您的休息了。其实也很想听听您的指点,面对现在孩子这种已很不想做作业的情况,或者能有更好的方法给予指导?

    非常感谢!

                                                                     当子妈

 

我的回复:

当子妈:

    你好,你的回信既及时,写得又好。

    你做得非常好,我相信很多家长从你这里既得到方法,也会得到信心。我期待着你星期日、星期一的故事——说实在的,我也在想象孩子到底最后是否自动地完成了作业——不过,这其实并不重要。假如孩子当天立竿见影地自觉完成了作业,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改变;但依我的经验,很少有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或即使当天做到了,也很少能就此“痛改前非”地坚持下去,总是会出现一段不如意的。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一句话:世上三种东西最坚硬(hard,也有艰难的意思):钢铁、钻石和改变自己。当你由一个外力(比如我的书)促进,来改变自己时,你知道这改变需要多少理性和毅力;那么你就可以想象,孩子由一个外力(妈妈的转变)来促进改变时,也需要多么大的理性和毅力。所以不要着急,慢慢来。你说得对啊,“我们不能在知道事情会带来的后果还一意孤行按错误的做法做下去!!”

    其实,从你的字里行间, 我能看到你的当子是多么懂事的一个孩子。你如果能一直信任他,他肯定会做得越来越好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注意不断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只要孩子做得好,就表达你们的欣赏。做不好,给孩子理解和宽容。当孩子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一些困难,知道自己在家长眼中不是一个差劲的、不懂事的孩子时,他会更愿意做得令家长满意。

    如果你不介意,请把后面的故事再讲一些吧,我希望继续分享你和当子的故事,相信很多看到你上述文字的家长也一样地希望。不必非得是“成功的结果”不可,也可以是你的困惑,甚至是暂时的“失败”,说出来,可以让大家一起谈谈想法,想想办法,共同探讨,好吗。

    谢谢,祝好!

                                                             尹建莉 

做到这几个方面,好成绩就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2011-02-27 20:15:1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这位家长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家长第一次给我写信时,孩子情况比较严重,除了学习情况比较糟糕,还有轻度自残行为,经常往下揪自己的头发——这其实是个很严重的信号,说明错误的教育已在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家长的来信及她的自我检讨中可以看到,家长一直以来对孩子很严厉,要求比较高,又没注意早期阅读,所以导致孩子似乎有很多问题。我给她的回复主要是三点:第一,对孩子不严厉,禁绝批评打骂,学会欣赏孩子,每天看到他的一些优点;第二,给孩子自由,尽量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给“自由”必须有两个要点:选择权、犯错误权。所以尽量给孩子留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做坏了一笑了之,不批评不生气。第三,培养阅读兴趣。

         这是家长写来的第二封信。家长比较善于反思,也肯改变自己,所以孩子有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进步。目前,这位家长只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还很纠结。下面是她的来信和我的回复。

 

尹老师:

        我的孩子小春在三年级第一次单元考试中,除了词语卷考得前所未有的好(和他自己以前成绩比),语文第一次单元试卷和数学第一次单元试卷都是“兵败如山倒”(语文79,数学83)。于是我又开始不知所错了。我知道我作为家长内心深处有些东西仍然没有办法真正强大起来。

        今天早上我上去看了您的博客,看到您给一位网友的留言:孩子最需要的是自由和阅读,有了这两样东西,她未来一定错不了。她现在考试多少分,这和未来一点关系都没有。

        您的博客也真是帮了大忙,我孩子的词语卷有这么大的进步,就是以前看您博客上一个家长留言给您,您表扬了他,我照着他的方法来的。我记得那个家长说他原来天天认真检查孩子作业,发现做错的,不管多晚也要立即改正,弄得孩子很逆反。我“依葫芦画瓢”地接他的方法改正,晚上不给孩子指出错误,只是早上在车里看看孩子的作业,对的就过,错了的家长说出正确的词语就可以了。这样下来,孩子和我都感觉很轻松,效果明显,成绩也显示出来了。但是语文单元卷是通篇的错别字啊,看得我真是从腿肚子到脑门都嗖嗖的凉……

        我问我自己:如果孩子考全班倒数第一,还是我的孩子吗?回答是:当然,仍然是。又问:孩子考得不好,你还仍然不变地爱他吗?回答是:肯定,一如既往爱他。再问: 如果孩子下次再考不好,乃至整个学期都不起色,你能够平静吗?能够做到真正不在乎吗?答案是:我没有办法真正平静,也根本没有办法不在乎。

        所以我觉得我困惑的问题就是: 孩子现在的成绩和未来有很大关系,包括升初中分重点班,然后是上重点高中。而能不能上重点高中,又影响到他后面的人生。我也许可以相对平静的对待他一两次的成绩不好,但是一直这样下去,不要说我,就是他自己也会不自信,老师对他的印象和评价也会不好,甚至会影响到同学对他的看法(孩子们都是跟着老师眼色来的)。我也清楚这样的焦虑其实于事无补,但是就是会这么想,就是放不下。成绩现在对学校,对家长对孩子都是重中之重啊!如果我能够认清您说的她现在考试多少分,这和未来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句话的内涵,或许我就不会这么迷茫。

 

        看了您的书,孩子的阅读现在进步挺大,不拒绝看书,自己有时会看10来页,但是仍然以和我一起看(我要边看边说)为主。孩子的其他方面,也确实有很大进步,比如早上不用催促,衣服晚上自己都能记得准备好,校服忘穿一次后,现在记得比我还牢。对于不乱买东西他也能做到了。周末下去玩老是要大人喊,不按时回家的问题交手了好几次,现在也基本可以解决了(订立规则,他不遵守,第二天不能下去玩的后果他自己要承担),最紧要的是他拔自己头发的问题解决了,现在不拔了。

        总之,现在孩子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我觉得我开始有信心去解决(现在真正发觉打骂唠叨确实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动脑筋才可以,但是脑细胞不知道要牺牲多少个!)可是一碰到学习上的问题,我好像就“没招”,孩子自己的时间管理在我放开后非常混乱,对作业有抗拒心理,厌烦口算(我有帮他做口算,他速度比较慢),不预习也不复习。英语也不想读了。一遇到学习问题,我就头晕。

        不知不觉中又啰嗦了这么多。我希望从您那里得到指点,但又觉得这太为难您了,您很忙,而且我自己的问题自己其实也知道根子在哪,但是我还是不知在成绩的问题上如何真正做到不管啊。

        再次谢谢您的书,也期待您的第二本书!

        祝好!

                                                          小春妈妈

 

小春妈妈

        你好,你做得不错,孩子有了一些进步,这也让我感到欣喜。

        你在这封信中说我在博客上给一位家长留言说“孩子最需要的是自由和阅读,有了这两样东西,她未来一定错不了。她现在考试多少分,这和未来一点关系都没有。”我首先说明一下,如果这句话你确实是一字不差地转来的,那应该是我在回复时有笔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说法太绝对了,我真正想说的是“她现在考试多少分,这和未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时,我回复来信或留言时因为太急于抢时间,来不及在文字上细推敲,会出现这样有些瑕疵的说法,可能会引起误解。抱歉!

        肯定的,在现时代,成绩和前途有关系,有很大关系,我也很在意我孩子的考试成绩,这一点你看我的书也能看到,如果我不在意她的考试成绩,我就不会在她的学习管理方面花那么多的心思;如果我否定“赢在考试”这个事实,我这本书有一半的内容就不需要了,没错,我用半本书说明一件事:如何让孩子变得聪明,如何让孩子获得好的考试成绩。

        但在意成绩,想要孩子打个好的学习基础,不等于从孩子一上小学甚至一上幼儿园就不断要求孩子要用功学习、要有好的学习习惯、要取得好成绩——跟孩子要好成绩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这种要成绩的方式,往往只能走到好成绩的反面。

        我当然知道学习上的承接与因果,知道如果小学初中都学习不好,高中也不会有起色。但学习可以比喻为一根链条,这个链条上需要有“兴趣”、“用功”、“阅读基础”、“智商”、“动机”、“情绪”等等,“成绩”只是这个链条最后的质量情况。所以,我说“不考100分”,强调不要太关注成绩,是想让家长们把注意力放在构成链条的各个环节上。如果孩子缺少阅读,他的智力发育情况就不会太出色;如果他的学习天性被作业拖垮,他也很难对学习有主动情感……直接向孩子要成绩,永远要不来,分数越要越少。

        相反,如果孩子从小有大量的阅读,自由的气氛中又培养了自觉,虽然他暂时考试成绩可能不好(其实,有阅读和自由的孩子,他的成绩不可能不好),但他的潜力是强大的,到后来收获一个好的成绩就是自然的事情了。当一根链条的每一环都是高质量的,最后出现的当然是一根品质优良的链条。亦即所谓的水到渠成。

        我以前说过这样的话: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我最在意的一场就是高考。小学离高考很远,初中离高考也比较远,所以她小学或初中的成绩我不在意,她考多少分都是正常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考好了就得到奖励,考差了就受批评和白眼。我一直在意的是如何促进孩子智力发育,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她的自律性,如何向她灌溉正确的学习动机。这几个方面做到了,好成绩就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你想要孩子有好成绩,就要静下心来,忘记分数,把功力用在这些方面——这就是我说的"不管",做到这一点,还是要求家长自己多学习,多反思。

        你已经看到正确教育的力量,什么事情上你“放下”了,做得“无痕”,孩子肯定会给你回报,比如在词语考卷上的表现;比如你不再每天催促唠叨,但孩子并不会因此经常迟到或丢三落四。

        学习管理是教育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太多了,涉及繁多,请原谅我无法提供你可以拿来就用,并且立竿见影的办法,在这里只能简单和你谈这些,希望这些话对你有用。祝你愉快!

没有快乐童年,很难有幸福人生

2011-02-18 21:01:4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网易亲子访谈全文

孩子快乐不快乐,一眼就能看出来

网易亲子:您觉得快乐童年具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尹建莉:其实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的情绪诉求语言是哭和笑。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动不动就哭,这肯定是表达了他的情绪不快乐;再大一点,你只要跟孩子有正常的交流,他高兴不高兴我们都能知道,这个判断应该挺简单的。

网易亲子:但是很多时候,小时候不觉得快乐的事儿,成年以后回想起来会觉得很快乐。

尹建莉:也是,其实我们成年人观看一个儿童的时候,会觉得他很多的行为很可爱,很可笑,觉得他应该是挺快乐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可能不理解孩子,没在意他小小的内心的一些感受。比如有的人捉弄孩子,骗他说“你妈不要你了”,或者“把你最好的玩具送人了”,这个时候孩子急得一哭,作为成年人来看觉得是一个趣事,多可爱啊;可对于孩子来说就觉得没有趣,甚至有有被尊重的感觉。大的教育是由生活中无数的小事构成的,几乎每一件小事的处理方式,都反映了父母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素养。父母亲跟孩子相处中是不是理解孩子,是不是让孩子感觉舒服和自然,这是特别重要的。孩子跟你相处当中如果老是紧张、没有被尊重,或者他觉得受到的拘束太多,他就会觉得不快乐。儿童经常性地不快乐,是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的。

构成简单的家庭更容易让孩子快乐

网易亲子: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更容易让孩子快乐?

尹建莉:首先必须是基于孩子跟父母亲有足够多的相处时间,即我们常说的要屎一把尿一把地把孩子亲自拉扯大。有的人在孩子一出生以后,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看,父母亲多长时间才见孩子一次,这样的抚养模式,那你用再多的技巧,孩子都谈不上快乐。虽然爷爷奶奶也很爱他,但是这决然取代不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孩子是来自于父母的,上帝造人,孩子是天然的要跟父母相处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跟了孩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

第二个就是夫妻两个人本身感情要和谐,家里不是经常吵吵闹闹,孩子就会感觉更快乐。除了夫妻关系和谐,如果有老人的话,婆媳之间不要有什么冲突,孩子能够感受到你这种气氛。

第三是要尽量简化一下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里面的人能少点尽量少点。家里如果人口众多,又是爷爷奶奶,又是父母亲,还有保姆,甚至姑姑、姨之类的,人太多了,这个人指点他一下,那个人管理他一下,孩子会很烦燥的。孩子是喜欢兄弟姐妹有几个,即喜欢平等的玩伴,但并不喜欢有太多的“家长”,因为家长一多,指点和包办就多。有的人发现那些学业等各方面优秀的孩子,多半是家庭生活中没有老人参与教育的。只是父母亲带着孩子,白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样的孩子受到的打扰少,心理更平和一些。

再补充一点,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所有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价值观一定要统一,不能这个人说应该这样,那个人说应该那样。否则会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或两面派,这对他的心理健康没一点好处。当然,教育价值观的统一,必须基于你们的教育价值观是正确的;如果统一起来的是错误的观点,比如都认为可以打骂孩子,两个人合起来打骂孩子,不尊重孩子,那就更糟糕了。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很快乐

网易亲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不快乐了呢?

尹建莉:不是,一个孩子快乐不快乐跟他是单亲家庭还是双亲家庭没有必然的、绝对的联系。很多生活在双亲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亲关系不好,或者父母亲的管教方式不得当,孩子照样不幸福。同时,有些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他的爸爸或者妈妈很会照顾孩子,跟儿童相处得非常愉快,孩子照样成长得非常健康。

你看奥巴马自传就能看到,他的妈妈一个人抚养他,他的姥姥、姥爷照顾他,但是他们从来不在他面前诽谤他父亲,他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他们总是在奥巴马面前说你的父亲如何优秀,出色,这就给了奥巴马很多的自信,也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

离异家庭的孩子多心理问题,不是父母亲分开这个事情本身造成的,而是父母的相处方式,比如不断地吵闹,粗暴相向等,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同时,父母亲性格或人格上的不完善,不仅损害到夫妻关系,也会体现在跟孩子相处中,父母不良的思维方式或不合适的言行会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及个性。

所以,如果说父母亲两个人仅是因为性格不合分手,但整个过程理性而体面,表现出完善的人格,实事求是地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孩子讲出来,都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不会因为父母的分手而减少,只是相处的方式不同以前了。那么,孩子虽然会为父母分手而遗憾,但心理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还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体面地做人,如何善待和宽容他人。

校园暴力事件行凶者的童年很有可能充满了打骂、歧视

网易亲子: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他以后的发展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尹建莉:可以说是决定一生,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难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们现在经常看到一些成年人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毛病,甚至是严重的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犯罪。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会指责这个人,或者是追究社会、政策方面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这些心理变态者他们的问题其实来源于童年生活,具体地说,往往就来源于他的家庭教育。

比如最近好几起校园伤害案发生后,媒体净是追究社会如何如何了,似乎是因为社会亏待了这些人,没关心这些人,他们才去行凶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论断,这样一种习惯性的宏大话语模式会给人以误导。

不要大而化之地说社会怎么怎么了,社会并没有特别地亏待这些杀人犯。最深层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在童年时代经受了太多的精神折磨,即遭遇了太多的家庭暴力。这导致他们自卑和粗暴、心理扭曲变态,成年后往往表现出内向、易怒、冷酷、思维不健康,严重的则是残忍。请真诚地想一下,比这些杀人犯生存际遇更差的大有人在,但大家并不是都去杀人。如果一找原因就找到“社会”身上,这是板子打在空气中,毫无意义;而且会有误导,让这些变态狂也误认为他们人生的不幸是“社会”造成的。当他们想要报复时,因为找不到“社会”这个具体的实物,而基于他们多年以来形成的自卑、怯懦的心理,他们会习惯性地寻找那些比他们更弱小者进行报复。

有人指责媒体过份报道此类事件,认为这是在给潜在的犯罪分子提醒。这可能是个事实,但绝不是根源。正如媒体报道有人行骗,其中提到的骗术只有到那些胸藏骗人之心的人那里才会成为“启蒙教育”;对于心态正常而健康的人来说,只是增加一些防范的常识,绝不可能去模仿。所以要解决的还是如何少一些心理变态者,而这个工作必须是从童年做起,从家庭做起。

特别感谢父母给了我快乐的童年

网易亲子:您有想过自己的童年快乐不快乐吗?

尹建莉:我的童年总体来说还是很快乐的。父母几乎没打骂过我,同时,我的童年没有任何学习的压力,但比起同龄人来说,却有较为丰富的阅读。我父亲经常给我们订各种书报杂志,同时家里还有文革“禁书”。这些对我的成长都是很重要的。

网易亲子:您小时候的生活环境蛮好的。

尹建莉:如果说这个“环境”是指物质方面的,我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是指精神层面,应该是肯定的。当时我们在一个县城里的单位大院里住着,院里有好多孩子。动不动就看到哪家的孩子被父母追着满院打,哭得吱哇乱叫。只有我的父母从不打骂我们,所以我们家的几个孩子成年后都特别感谢我们的父母。

我父母的表率也做得特别好。我父亲当时在县城里面的职务和级别比较高,他到哪个单位都是一把手,可是我们几个孩子从来没有觉得我爸爸是当官儿的,他是特别廉洁、正直、低调的一个人。在当时大家月工资都挣三、四十块钱的时候,我父亲就挣一百多块钱。但我们家生活水平也非常低,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我妈妈特别热心,总拿钱去帮助别人。我妈特有公益心,为人慷慨。那时人们太穷了,甭管有血缘关系还是没有血缘关系,人家一来求她,她就会出手相助,结果经常弄得自己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单位大院里的公共厕所永远都是我妈妈在打扫,这完全是义务劳动,我母亲这样做,仅仅是她的热心和善良所致。由于我母亲经常这样做,以至于我从小就认为单位大院的厕所应该由我妈妈来打扫,直到我上初中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这样的细节中你就能看出来,我父母是怎样的一对人,这个对我们的影响也是特别深刻的。

网易亲子:您父母这样教育出的孩子肯定都很优秀。

我们兄弟姐妹一共五个人,我上面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因为我们从小生活得比同龄的孩子更幸福些,所以后来发展得比都比较好。除了大姐二姐没赶上高考,剩下两个哥哥和我,我们三个人都赶上了高考,我们都考上大学了。因为我们都是在刚恢复高考的80年代初期上大学的,那时高考的升学率是非常低的,而我们当时又生活在内蒙古那么落后的一个县城,那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考大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我们家接二连三地出了三个大学生,尤其我二哥还是1980年我们县的高考状元,这让很多人非常羡慕。现在,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生活得不错,我们都知道这是父母给我们的。父母在教育观念上没有那么明确的意识,但是他们的做法恰巧契合了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做他们的孩子,我们是很幸运的。

孩子的幸福生活是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网易亲子:您的女儿现在已经上大学了,您有没有跟她聊过相关的话题?她的童年,她自己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尹建莉:也没有刻意聊过,我女儿今年19岁了,这么多年一起走过来,互相太了解了。总的来说她应该认为我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妈妈吧。从我们俩的感觉上来讲,也是处得跟姐妹或者是朋友一样,特别好。

网易亲子: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女儿童年时期一些快乐或者不快乐的经历?

尹建莉:我书里面写了,我女儿一岁三个月的时候她爸爸就到外地工作去了。我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非常困难,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也不会把孩子送给在外地的老人们看,我必须要保证自己天天见到女儿。当时我也没有条件雇保姆,白天上班的时候,把孩子送给附近的一个老太太帮我看,下了班以后赶紧接回来。我女儿两周岁就送幼儿园了,那时没有日托班,每天中午都要接回家的,每天接送四趟。当时感觉非常非常艰难,真的累极了,但起码我保证了孩子能天天跟我见面。孩子幸福不幸福,真的跟你是不是从小屎一把尿一把地把她带大很有关系,决定了你和孩子间的感情,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感。

网易亲子:对。

尹建莉:跟父母感情不融洽,哪怕你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很难对一个你不爱的孩子有多少用心是不是。

再一个就是,我凡事不跟孩子戗着来。比如孩子小时候都是要哭的。很多人一看孩子哭就哄骗孩子,或者不停的抖着哄着拍着,不让孩子哭,他不去找原因,似乎是孩子撒娇了,只要哄哄就能哄好。我觉得不是这样,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哭的,所以,我女儿她只要一哭,我就一定会努力的去寻找原因,找到了原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孩子肯定就不哭了。我那个小孩从小就爱笑,谁见了都说哎呀,你这个小孩怎么整天就是乐?我觉得这个也能代表她心理挺愉快的是吧?再往后她长大了,肯定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就像对她的哭声一样,你看遇到的是啥问题,你用正确的方法帮她处理了,也就没事儿了。

我绝不会因为孩子哭而乱哄她或生气。当然,我也会会娇惯她的脾气,如果我确信她的哭只是想让我答应她的无理要求,那我就一笑了之,不理她,不接她的招儿,也不责骂孩子。

当然在这中间我有时候也会有一些错误,太主观,批评她或者有时候跟她辩论,孩子偶尔也会不高兴,遇到这种情况,事后我会赶快反思自己,我就觉得但凡跟孩子发生冲突,不是你误解了孩子,就是你的方法不得当,因为成年人是一个强势者,你是一个教育的主体,你别指望孩子能处处合你的心思,不要因为孩子好你才能对孩子好,才能爱他,你的责任就是要好好教育他,所以说遇到了跟孩子发生冲突的事情,我永远不会责怪孩子,最多就是帮她指出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会赶快反思自己。哪怕真的是孩子错了,我对了,只要我们发生冲突,那我就立刻反省,尽管我说的话,道理是对的,但是可能我的方式错了,那么我要用一种好的,让孩子能愉快接受的方式去跟她讲这件事情,而不是强迫她。一个孩子幸福不幸福,她的心理健康不健康,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造成的,并不是你的一个大的教育理念或者什么大的行为造成的。

网易亲子:我觉得您真是性格挺好的。

尹建莉:也不见得,我其实也有很多缺点,只是我在孩子面前更注意。

网易亲子:但你能做到不跟孩子发脾气。

尹建莉:你要知道自己是一个成年人,孩子一有什么事你就跟她发脾气,其实就把自己降到了跟孩子一样的高度了。人家说“看一个人底蕴就看他的对手是谁”,家长如果不断地跟孩子闹别扭,那你的心理水平其实就停留在幼年阶段。当然,人的天性中有各种各样的不足,没有谁天生会做父母,如果说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比一般人做得好一点,这也是得益于我多年学习的结果,如果我不注意自己的这种反思和学习,那即使当了家长也不可能做一个太好的家长。

学业的进步与快乐是绝对没有冲突的

网易亲子:她学业的进步和快乐有没有冲突?

尹建莉:没有。那些学业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往往是非常健康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真的是很快乐的,偶尔也有个别的,比如清华、北大的哪个高材生跳楼自杀的,不快乐,但那绝对是个例。而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学业上也很难太出色。

网易亲子:有人认为学习和快乐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

尹建莉:这是错误的说法,这是曲解了人的天性。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我们由于不当的管理,制造了儿童对学习的逆反情绪,我们又要强迫他接受学习,所以似乎学习跟快乐就对立起来了,这是不了解人的天性,其实人的天性是喜欢学习的,求知是人的一种本能,就跟吃好吃的是人的一种本能一样。如果你在孩子整个的求学过程当中,你的管理方法是得当的,每一种引导都是符合儿童心理,符合教育学规则的,孩子就不会有那种苦的感觉。就像我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就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你不强化苦,孩子就不会觉得学习是苦的。

我们的错误就是老是跟孩子说要刻苦学习,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矛盾,一方面你要让孩子喜爱学习,另一方面又让他刻苦,这说明学习就是一件苦事是不是?一个东西怎么可能又那么苦,又让人喜欢呢?这绝不可能,有谁会喜欢一个药片呢?没有的。

网易亲子:有的时候,比如家长其实和孩子一样,也是面临着学习的压力,比如要考试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尹建莉: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整个的求学过程12年,这是最关键的12年,在这12年当中,你就重视好一场考试就行了,就是高考这一场。我女儿上小学乃至初中,她考多少分我都可以接受,我永远不会因为她的考试成绩好就沾沾自喜,不好我就生气、焦虑,绝对没有,我永远让她觉得分数只不过就是一个分数,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把重点放在培育她对学习的热爱方面,培养起热爱,她才会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最后才能获得一个好成绩。如果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老是在成绩上斤斤计较,弄得孩子既不愉快,也不可能获得好成绩。

想方设法地保证了我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快乐的,没有压力的,她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的是愉悦,最后在高考中获得一个好成绩是是非常简单,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我女儿上了高中后学习很用功,每天睡眠不足肯定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因为高中生已经有了很强的理性了,她的理性足够促使她拿出刻苦的精神了。那些到了高中还不想用功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从小第一把他的学习兴趣破坏了,第二你没有培植出他的理性。

网易亲子: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尹建莉:对,为什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树一个人,别老看眼前的这点,我觉得好多家长就是太短见,从上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眼睛就盯着孩子那一点考试成绩,成绩绝对是越要越少的,你的眼光有多长,就决定了你的孩子能走多远,能发展多高。

择校不如择师,小渔村的老师同样懂得教育的艺术

网易亲子:现在很多家长也是为了孩子上一个好的中学,好的高中。

尹建莉:认为上一个好的小学——甚至现在已经发展到上好幼儿园了——以后就能保证你上好高中,好大学,这种逻辑推断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绝对不是全面的,家长没有看到,在你这种疯狂的择校背后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我是没有刻意为我女儿择过校的,她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我们当时正在烟台,幼儿园和小学选的都是当地很普通的。烟台开发区的前身是烟台郊区的一个小渔村,开发区建区以后,村办幼儿园和村办小学都改成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和开发区一小,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和开发区一小正好离我家近,所以我就把孩子送到这儿。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她们学历普遍不高,有的人根本就没任何学历,都不太会写字,但是他们对孩子特别的和蔼,从不无端的责骂孩子,我觉得这一点就特别好。

讲一件事。我女儿每天到幼儿园吃早饭,有一天好不想喝豆浆,就故意拿一个手指头把那碗豆浆弄洒了,老师第一次没看见,以为她是不小心洒了,就给她擦擦桌子,又给她盛了一碗,也不批评,他们的老师就这一点特别好,从不责骂孩子,只是说“小心点,不能再把第二碗洒了”。老师一扭头,发现我女儿故意用手指头把碗拨拉翻了,第二碗又洒了。老师才知道她是故意弄洒的。一般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罚站,大声的责骂这个孩子,但那个幼儿园的老师看见了,却没有直接骂我女儿,老师只是对所有小朋友说“以后要培养小朋友不洒豆浆的好习惯,谁洒了豆浆,罚一天不喝豆浆”。然后对我女儿说“你今天洒了豆浆,罚你今天不能喝豆浆,明天早上也不能喝。”结果第二天别的小朋友都喝豆浆,我女儿眼红死了,眼巴巴的瞅着别人喝豆浆,她喝不上,从第三天她再也不洒豆浆了。

网易亲子:这个老师真的很好。

尹建莉:是,老师特别好,跟我聊这个事,然后我就特别佩服她,老师文化程度不高,可是你看她这个处理方式是多么的艺术,像个教育家一样。

还有就是我女儿上的小学,前身也是村办小学,但是我觉得他们特别好的一点就是作业非常少,每天就留一点点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的竞赛、活动,孩子们上完了学,就是自由地玩耍,下午四点多就放学。我女儿后来到北京读初中和高中,两所学校都还不错,但她说,她感觉最好的学校就是烟台开发区一小。

家长给孩子择校,不要盲目的看学校大门口的牌子,因为很多名校其实是政策倾斜的一个结果。我觉得择校不如择师,你要看这个学校老师的教育素养如何。很多家长就说,我也不知道这个学校教育素养怎么样,你可以不知道,但是你至少不要盲目的为了择一个牌子花那么多代价。

比如,一所很学校,被某一所名校收购,招牌换了,即使校舍还是以前的校舍,教师还是那帮教师,仅仅就因为大门口那个招牌一换,立刻身价倍增,人们立刻趋之若鹜,疯狂的来择校,这是毫无意义的。虽然有些观念不便于马上操作,但是你起码在心里有这样一个观念,你知道择校不如择师的话,那你至少在择校上不会那么疯狂了吧。

我就坚信,父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我相信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占绝大部分的,我想我只要把这个绝大部分做好了,我的孩子一定会很优秀的。

如何理解“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

2011-02-17 11:17:53|  分类: 和读者交流 |  标签:孩子  家长  经验  人生  灌输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听我的准没错。”家长的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摔跟头。有人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教育必不可少;也有人说,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最近《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人认为家长过多灌输经验和好恶,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近日,某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我,下面是我的理解和回答。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并且是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家长当然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经验、思想、价值观来影响孩子,使孩子少走弯路。这是个不需要争议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听我的准没错”这样一种强势教导姿态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家长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影响”不等于“说教”。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对父母的信息接纳,最多为情绪,其次为行为,最后才是语言。也就是说,给孩子灌输一些道理或经验,最重要的不是对孩子讲了多少、说了什么,而是你和孩子以怎样一情感相处,你为孩子做出了怎样一种榜样。

    比如,你想让孩子爱学习,将来有出息,就不能光是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甚至以自己为反面例子,说你妈你爸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你看我们现在不如意,我们就指望你了等等这些话。你不如正面激励孩子,想办法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比给孩子讲学习重要性的大道理有效得多;而且家长自己可以开始去学点什么,或至少不经常去喝酒、打牌,不经常看电视,而是开始天天看些书。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对语言的记忆都不如对经历的记忆更深刻,他听过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了,但他看到或经历过的事情会留下较深的痕迹。

    第二,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尽管我们“吃盐”多年,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不能保证自己的观点代表真理。所以在教导孩子时,要惦量一下自己的言行,评估一下自己的认识水平。不要以自己对人对事的理解来给孩子灌输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和思想。事实上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他们给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不但不能为孩子的成长助飞,反而束缚了孩子的发展,降低了孩子的认识。所以如何教导孩子,应该是个慎重的事情,不要太自以为是,面对一个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孩子有敬畏感。

    第三,人生经验并非像金钱那样可以一辈又一辈积蓄传承;也不是老子砌墙三尺高,儿子就接着砌第四尺那样简单。老子吃的盐,不可能直接转化成儿子享用的米。如果人生可以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叠加,人类发展到现在,地球人都成精了。事实是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要经历一个独立生命应该经历的种种环节和过程。一个人只要心理健康,品格端正,即便人生中偶尔走些弯路,也不会走得太远,况且很多弯路本身就是对生命的锤炼和丰富。

    如果家长因为爱孩子,因为要对孩子负责,就完全取代孩子的经历和思考,凡事都要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要求孩子按自己的道道来——这一方面可能是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是家长自身太焦虑,或是太强权;长期这样做,其实恰恰是降低了孩子的能力和幸福感。

    所以吃盐多年的家长,把“吃盐”的机会还是要留给孩子自己。生活本来就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的。要学会理解孩子,尤其要学会接受孩子的错误,犯错误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要认为孩子一有点错就是多大的事,就自责没把孩子教育好。家长要相信,每个心理正常的孩子,他都有自我顿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天性。他人生中吃得盐多了,也会积累出很多经验的。

孩子爱扔东西是问题吗?

(另:为什么不同的人带孩子到医院,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

(和南京一位家长的通信)   

尹老师:
    新的一年就要来了,祝您生活顺心、工作开心!
    今天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的孩子18个月了。他有一个问题,玩玩具的时候喜欢往地上扔。以前我在书上看过,孩子扔玩具的同时观察物品在地上的滚动等变化,也是一种学习,所以我们基本上不制止他,即使他扔坏了玩具。但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扔玩具似乎成了一种习惯,现在他在蹒跚走路的阶段,还是喜欢扔东西,扔了然后再捡,有时扔了也不捡。
    我现在比较困惑,不知道针对这个现象,我该怎么处理才合适?
    谢谢您!再次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南京兔兔


南京兔兔:
    你好,孩子扔玩具,你把它当个问题来问我,显然你并不是像你自己说的那样,能理解这是个有意义的正面的事情。事实是,你骨子里认为这不是件好事,这是个问题,所以你才会去制止孩子,在制止无效后,才会把这当个问题来问我。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就是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是你把它当问题了。
    所以对这件事如何解决,我没有答案,希望你自己得出答案。我想说的是,如果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你经常把不是问题的小事当问题来对待,可能会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给孩子和你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
    祝你节日愉快!


尹老师:
    假期结束一上班,我就打开邮箱,阅读了您的回信,读完后我愣了几秒,接着又读了几遍,我觉得羞愧不断地从心底冒出来。
    我自己就是当老师的,在普高任教,之前我非常清楚自己虽然在教育行业混日子,但不了解幼儿教育,所以我一直在看您的书、您的博客,也看李跃儿的书、杨杰的书、小巫的书,因为我付诸了这样的行动,所以我觉得我在很多方面应该是知道的。但是回顾我对待孩子的情景,我发现自己在很多问题上很矛盾,经常反复,比如在孩子扔玩具这个事情上,有时我觉得这是正常的这是好事,我就不管他,保持开心的笑容捡起来接着和他玩;有时孩子的外婆和爸爸会说:这是什么坏习惯啊!再扔就不给你玩了!我就开始想,会不会真的养成砸东西的习惯呢?就像您说的,我特别容易把孩子的一个现象想象成一个可怕的问题——我觉得您真是非常厉害,总是能洞悉事情的本质。
    前两天,我带孩子,他又把玩具扔了一地,扔完了去捡。因为衣服穿得多动作不利索,有个象棋没捡到,我就又让他蹲下来捡,他不肯,我居然摁着他非让他捡起来不可。他哭闹了很长时间,发脾气,明明手已经碰到象棋却握着拳头就是不捡。我不理他,一直摁着他,他最后哭着捡起来了。
    现在想想,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疯了!事后我想了很多,觉得自己太残忍了,觉得自己就像您书中说的,是个“穿西装的野人”。我又开始回忆看的那些书中的内容,想着要换个方式。
     昨天,孩子又扔玩具,他一扔完,我就蹲下来和他一起捡,和他一起收拾好一份玩具,再按他的要求玩另一份。我发现,我不说,我只是参与,他做的很好,有些玩具掉在不好捡的地方,他也努力探着身子去够,整理好玩具后他也很高兴,还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之后,再让我帮他拿另一份。
     其实,孩子很好,是我们做家长的没做好。以前我向您请教过孩子夜里玩闹的事,孩子外婆的意见是孩子就是大人惯得,随他哭不理他,哭几次就好了。他爸也总是狠声狠气地对孩子说:你一个人玩去吧,我们都睡觉,不理你。我舍不得,就陪他玩,他玩够了,很顺利的就接着睡了。想想,他也不会每一夜都这么闹。惭愧的是,这个过程中,我也反复过。
     还有,以前带孩子去医院的时候,什么都不跟他说,结果连医生用听诊器听一下,他也大哭不止。我学着您在书上说的那样给他做心理工作,上次我带他去医院,他哭得就不那么厉害了。可孩子外婆和爸爸带他去,我让他们提前跟孩子说说的,那天我上班没法亲自带孩子去。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说的,孩子又大哭;昨天我带孩子去医院看咳嗽,他基本上没哭。我真的觉得,好方法和坏方法差别就是很大。今天您的信给了我启发,让我一下子想了很多,我越发觉得孩子真的很好,很多时候是我们家长没有做好。
    谢谢您!真的谢谢您!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要反复的读您的书,加深对正确理念的理解,当与孩子的外婆和爸爸在观念上发生冲突时更要坚持,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反复。

    再次谢谢您!祝您新年里生活工作都开心!
                                                            南京兔兔


南京兔兔: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如此善于反省自己,看来我的信没白回,我也有成就感,呵呵。
    做家长都会犯错误,我也犯过很多错,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自己。
    你的回信及反思都很好,我想把我们的交流发到我博客上,这对别的家长很有意义,希望你能支持。
    兔年吉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以下特点: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