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吊篮施工方案:艰苦实施两湖出流改道——玉溪保护抚仙湖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00:57
艰苦实施两湖出流改道
——玉
http://www.yuxinews.com 2011-07-26 22:44:54

出水口生态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也改善了人居环境。 记者 潘泉 摄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刘跃)2003年6月4日,省环保局公布《云南省2002年环境状况公报》:抚仙湖水质由Ⅰ类下降为Ⅱ类,3平方公里的蓝藻爆发,主要是星云湖每年由隔河流入抚仙湖4000多万方劣Ⅴ类污水和蓝藻。若长此以往,抚仙湖将成为第二个滇池!
抢救抚仙湖——人们将渴望的目光投向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若不及时开工,每年4000万方污水和蓝藻将继续流入抚仙湖,这是抚仙湖的悲哀;若要开工建设,钱从哪里来?报批程序的漫漫之路哪年完成?在两难之间,玉溪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以保湖为重,在工程技术论证可靠的前提下,借债3亿元,无论有多大困难,也必须开工建设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
8年一挥而过,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早已完成,人们却铭记着这一生态工程的早决策、早建设、早受益。玉溪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就证明,这是一次重大决策,影响了玉溪未来发展的道路,改写了云南两大高原湖泊的生态命运,改写了玉溪中心城区的贫水历史,也改写了玉溪五县区的生态版图。
出流改道大创意
抚仙湖、星云湖是一对“姊妹湖”,通过一条2公里长的隔河相连。抚仙湖面积21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0余米,蓄水量达200多亿立方米;相形之下,星云湖宛如其“小妹”,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2亿立方米。千百年来,湖水从星云湖流入抚仙湖,再经抚仙湖唯一的出水口海口河排入南盘江。
这是一个让所有玉溪人诧异而难过的日子——2003年6月4日,省环保局公布《云南省2002年环境状况公报》:抚仙湖水质由Ⅰ类下降为Ⅱ类,蓝藻爆发区域达3平方公里,主要是星云湖每年由隔河流入抚仙湖4000多万方劣Ⅴ类污水和蓝藻。
湖泊治理专家介绍,一般湖泊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耗费数十年才能取得明显成效。日本对其琵琶湖的治理,费时25年,耗资185亿美元,水质才接近Ⅲ类标准。二战后,瑞士苏黎世湖由于工业化快速推进被严重污染,经过长期治理,现在湖水清澈见底。上世纪60年代,北美大陆的五大湖区沿岸经济高速发展,污染加剧,其中伊利湖一度被宣布“死亡”,付出惨痛代价。而抚仙湖的换水周期长达近200年,一旦污染将无可挽救。
玉溪人大声疾呼:抚仙湖保护刻不容缓!萦绕在决策者心头的首要问题是——有没有一种办法,使两湖的水流方向来个“大转身”?
问题接踵而至,玉溪的决策者面临三难选择:尽快治理好星云湖,但短期内难以实现;让星云湖水绕过抚仙湖,直泻南盘江,但宝贵的水资源却付之东流;让抚仙湖水倒流星云湖、星云湖水流入玉溪市区,东流变西流,再绕过江川、红塔、峨山、通海、华宁五县区回归南盘江,形成区域内新的流域生态系统,但此举投资甚大,难题太多。
经过专家设计和论证,一项集改善湖泊水质、环保、灌溉和解决城市用水为一体的水利工程设计脱颖而出——出流改道工程总长25.8公里,其中引水工程全长12.8公里,含进口段、暗渠995米,顶管段3.719公里,隧洞段7.27公里,出口暗渠、明渠618米;旁通道泄水工程10.8公里,其中明渠3.76公里,渡槽3座,隧洞6.9公里;进水口挺水植物带50亩、人工湿地400亩。
这是一项创意新颖、施工艰巨的生态大工程。
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从星云湖西岸向九溪河开挖引水隧洞,改变了抚仙湖、星云湖的千古流向。
抚仙湖出水口由北调向南,沿着连接两湖的玉带河,让每年数千万立方米Ⅰ类水自然流进星云湖,切断了抚仙湖的一大污染源,加快了星云湖的净化。
星云湖出水口由东调向西,通过入水口和九溪人工湿地,净化为Ⅲ类水质,供水红塔区。
这个设计方案确立“保护抚仙湖、治理星云湖、供水主城区”三大目标,其决策过程却经历了颇多周折。
两难之间痛抉择
早在2002年1月,玉溪市就提出了出流改道的设想。思路虽好,但面对水质逐渐恶化的抚仙湖,决不能按部就班地等候一级又一级的签章,决不能一日又一日地顾盼上级的资金援助。多拖一天,抚仙湖水质恶化的趋势就加重一分。
市委书记孔祥庚说:“抚仙湖抢救工程若不及时开工,每年将有4000万方污水和蓝藻流入抚仙湖,这是渎职犯罪;若开工,又无批文,则是违规。”在两难之间,如何抉择?
2003年6月,省委常委中心组学习期间,玉溪市委汇报了抢救抚仙湖的设想,得到了省委的重视。一个月后,省委书记白恩培来到星云湖蓝藻爆发处调研,冒雨沿隔河步行到抚仙湖入水口时,与省水利厅副厅长谢承彧、玉溪市副市长李洪云巧遇。白恩培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当即指示:无论困难多大,无论花多大代价,一定要启动抚仙湖抢救工程!
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来到抚仙湖,明确提出,出流改道是保护抚仙湖的一项抢救性工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玉溪财力不足,省里支持!
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来到抚仙湖,提出了出流改道工程建设要确保速度和质量。
玉溪市果断决策:以保湖为重,在工程技术论证可靠的前提下,即使未经批准,也要开工出流改道工程,并借债3亿元上马。
历经各方努力,出流改道工程正式立为省政府重点项目。
为了争取国家立项,市委、市政府领导,工程指挥部、管理局领导十多次上北京。同年8月21日至22日,白恩培、徐荣凯邀请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考察星云湖、抚仙湖。在详细了解玉溪这一设想后,曾培炎副总理同意将出流改道工程列入国家发改委项目。
2003年11月,江川县江政发〔2003〕71号文件正式确定:开工建设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来自全国的施工队伍、工程技术人员和现代施工机械涌入工地,一个接一个的标段相继开工。
玉溪人魂牵梦绕的出流改道工程,在千呼万唤中拉开了序幕……
伟力在这里迸发
抚仙湖与星云湖在一个控制水位上,比玉溪市区海拔高出80米,形成了天然落差。然而,要穿过复杂的第三系地质层,建设一条地下“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巨大。
在这里,工人们遭遇到塌方、掉块、涌水、涌砂等现象,各标段的机械化施工队钻进地下,泡在泥泞中,一米一米艰难推进。开工前几个月,月进度只有100米、200米。
工程建设管理局数十次邀请全国的专家来会诊。分析会、论证会开了一次又一次;世界最先进的打洞方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人员全部放弃节假日,管理人员分工把守,哪里有危险就赶到哪里,哪里有困难就蹲守哪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引水工程、旁通道泄水工程相继上马,暗渠、顶管、隧洞工程从各个方向不断推进,技术攻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
2006年6月4日凌晨1点,引水工程二标1号斜井和3号斜井贯通。此时,出流改道主体工程已完成了近99%的工程量,只剩下九溪顶管段还未顶完,整个工程进入冲刺阶段。
然而,谁能想到,仅剩的九溪段120米隧洞竟然成了整个工程中最硬的骨头,施工遭遇到前所未见的第三系地质层,大量涌水涌砂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开裂,施工被迫中止,管理局不断采取各种新方法试验、实践,有时一个月仅掘进一米,这百米隧洞竟耗时近1年。
经过反复咨询论证,从技术、经济、工期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冷冻法是较为适合该地段地质情况的一种处理措施。担当施工任务的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施工技术先进企业,冷冻法施工技术全国领先。工程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一个新的生态流域诞生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07年12月26日,工程试通水成功;2008年10月17日凌晨1时25分,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全线贯通。星云湖水实现东水西流,隔河出现奇观:河水倒流,千古一变!
这一变,截断了星云湖每年流向抚仙湖的4000多万立方米劣质水,保护了抚仙湖,改善了星云湖水质。同时,每年将四五千万立方米湖水引入中心城区,并进入峨山、通海、华宁等县境内,再回归珠江水系,这一绕,绕出了一条150多公里珠江流域生态循环的新水系,形成抚仙湖流域新的生态系统。
据环保部门监测,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后,抚仙湖恢复并保持Ⅰ类水质,星云湖水有望稳步好转,工程的远期效益将越来越明显。出流改道工程总投资为3.75亿元,与湖泊治理通常耗费的巨资相比,这个工程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保护抚仙湖、治理星云湖、供给城市用水”等多重目标,实现了保护、治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完美结合。有关专家在考察出流改道工程后认为,玉溪市两湖出流改道工程的实践,为我国湖泊治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09年6月11日,受省委书记白恩培委托,市委书记孔祥庚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汝坤到北京向曾培炎汇报了抚仙湖抢救工程情况,曾培炎颇感欣慰地说“担心的事终于放心了”!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到玉溪调研时指出:“抚仙湖是全国保护得最好的湖泊,出流改道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青史留名的大好事!”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调研抚仙湖水资源保护工作时指出:“近年来玉溪市在抚仙湖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效,特别是水利生态工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中国湖泊保护水资源的典范,对于湖泊的保护治理具有重要的推广和示范意义。”
在隔河,由于清澈的抚仙湖水倒流进入星云湖,原来浑黑的星云湖隔河口开始变清。据介绍,隔河实现倒流后,抚仙湖每年可向星云湖注入3000多万立方米洁净水,大约6年就可以把星云湖水置换一次。
在九溪人工湿地,经过净化和未经净化的水质已能看出差别。水利部门介绍,这片湿地净水能力达每天10万立方米,目前经净化的水为Ⅳ类水,今后将逐渐达到Ⅲ类水标准。
位于玉溪中心城区的出流改道工程出水口,如今已建成一个极为壮观的生态公园。宽276米、高13米的人工瀑布大气磅礴,周围绿草如茵、古树参天,和远处的聂耳音乐广场连为一体。出水口生态公园被称为玉溪城市建设的“神来之笔”,独特而壮观的水体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也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许多玉溪市民对此倍感自豪。
编辑:王鹏
艰苦实施两湖出流改道——玉溪保护抚仙湖系列报道之四 人文系首届秘书文化节系列报道之四——“穿出生命的色彩”专题讲座 抚仙湖保护治理首次进入国家层面——玉溪新闻网 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系列报道之八:玉溪走进民生时代 华应龙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之四 新农合“玉溪模式”的实践——玉溪新闻网 玉溪土著鱼:绝境与突围——玉溪新闻网 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系列报道之六:实施文化和市 打响聂耳品牌 农业稳市谱新篇——玉溪新闻网 玉溪马帮传奇——2 人文系首届秘书文化节活动系列报道之五—— 公文写作与制作竞赛 鄂尔多斯—李宏业 醉酒驾车 致两个年轻生命瞬间陨落之系列报道五! 玉溪经济写好四个关键词:速度 结构 质量 效益——玉溪新闻网 “解决农民建房难”议案督办系列报道之四:“立改套”让农民住上高层公寓 中国三骨之一的两湖名菜——孜然寸骨 玉溪赋(百城赋之七十四 大涨之前如何防范被主力震出——绝技之四 科技创新,用活支点力万钧——冀中能源集团转变发展方式系列报道之二 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人民日报-人民网 系列报道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不收费——玉溪新闻网 玉溪市推广发展节水农业记——玉溪新闻网 商铺租金疯狂上涨之后——玉溪新闻网 《稻城亚丁之艰苦之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