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文婚后恋爱百度云: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善本掌故)A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46:30
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善本掌故)
陈红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1月21日   第 11 版)

“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的合称。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为使其与《论语》、《孟子》相配合,于南宋孝宗淳熙间(1174—1189)特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统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自此之后,《四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课读之书。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此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巨大。
朱熹(1130-1200)字符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泉州同安簿。淳熙初,召为秘书郎,擢知南康军,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江西提刑,入为侍讲。光宗末,除宝文阁待制知江陵,旋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罢祠。六年(1200)卒,年七十一。朱熹祖籍婺源(今属江西),多年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曾遍解群经,此书是其解经著作之一。
此宋刻《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十卷序说一卷、孟子集注十四卷序说一卷为宋嘉定十年(1217)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1240)淳祐八年(1248)十二年(1252)递修本;中庸章句一卷、大学章句一卷,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
书中《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成书于淳熙四年(1177),《中庸章句集注》和《大学章句集注》成书于淳熙十六年(1189)。翌年,即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熹知漳州,《四书章句集注》便首次于漳州刊印。嘉定十年(1217),吴柔胜又在当涂郡斋主持刻印此书。《大学章句集注》后镌有淳祐十二年(1252)金华马光祖刻书跋。之后,此版迭经修补重印。淳祐十二年,金华马光祖于当涂郡斋修补嘉定十年吴柔胜所刻《论》、《孟》章句集注的旧板,并全部补刻了《中庸章句集注》和《大学章句集注》。
此宋刻本传世极罕,曾藏铁琴铜剑楼,书上钤有虞山瞿绍基藏书之印、菰里瞿镛、铁琴铜剑楼诸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6著录。
“铁琴铜剑楼”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古里镇,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系瞿绍基及其子孙五代藏书之所,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合称为我国近现代四大藏书楼,有“南瞿北杨”的美称,也是四大藏书楼中唯一一处楼与书一起保存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藏书楼。
瞿氏五代藏书楼主皆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在其所藏金石古物中,瞿氏第二代楼主、瞿绍基之子瞿镛对一台铁琴和一柄铜剑尤为珍爱,“铁琴铜剑楼”便由此得名。
瞿氏藏书重正经正史,尤其尊经。其藏书达10万余卷,以数量多、质量高而著称于世。战乱时期,瞿氏家族更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南北,将藏书分散秘藏,为我国珍贵典籍的保护传承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第五代楼主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三兄弟遵照父辈遗命,将铁琴铜剑楼所藏珍善本图书及文物全部捐献、转让给国家。
家财万贯 不如宋版书一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1日 10:14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http://collection.sina.com.cn/cpsc/20110721/101432943.shtml
“家财万贯,不如宋版书一页”,这样的话其实早在明清时代就曾流传过。“以书赠友”是古人的一种习惯,送对方一本古籍,好比如今送齐白石等名人书画一样文雅而流行。
古籍善本的收藏历时已久,近几年内一直听闻国内数拍卖公司有古籍专场。与书画相比,古籍的收藏一直属于小众,价格自然不是太高。
但记者发现,古籍善本市场的“升温”在这一两年内很是明显,有时会以“黑马”的身份出现在一些拍卖会上。
花千金买古书渐成“蓝筹股”
1993年,古籍善本在中国嘉德首拍;同年9月,首次书刊专场拍卖在中国书店进行;1998年,全国唯一一家专营古旧书的拍卖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成立……
记者看到近年来,古籍市场可谓佳绩屡创,古籍专场的拍卖成绩从几百万元,早已涨到了数千万元级别。
2010年的春拍中,中国嘉德成交5190万元,创出古籍门类新高;北京保利成交3050万元,成交率达71.44%。2011年,歌德古籍善本专场以总拍品600余件的空前强大阵容,创下总成交额2821万元的不俗成绩;中国嘉德春拍上,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从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叫价,最终以42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以4830万元成交,创出古籍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几天前,就在杭州,2011西泠印社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总交易额2500多万元。
古籍收藏已经从一个在收藏界中较为冷门的项目,逐渐升温,转变成一只“蓝筹股”。花千金买一本古书,却不是为了读书,这是古籍收藏最好的写照。
因为小众,“升温”不意味市场火爆
浙江省收藏协会古籍连环画委员会的主任陈耀强,一直都做古籍生意。他前阵子向记者透露说,古籍生意这两年很好,因为这门类被关注多了,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记者跑去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场转了一转,在3楼就有专门几个做古籍生意的摊位,但老板都不在。二百大收藏品市场经理蔡秋声告诉记者,古籍收藏属于“偏门”,因为搞这类收藏的人很少,平时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找到这些做古籍生意的老板。
市场 “升温”虽然是个事实,但不一定意味着古籍收藏一定如书画、玉石、古玩、钱币等这么火热。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经理李东溟,做古籍这一行已有10多年。他说,很多古籍破破旧旧的,在观赏性上不如其他收藏品;真正好的古籍已经被博物馆、图书馆等拿走,存世流传在民间的数量不大;只买不卖的收藏者比例很大,让古籍的流通性变得很差……种种的因素造成了古籍这一门类的收藏虽然一直都有,但在收藏圈内属于很小众。
“盘子小,造假少,从投资角度来讲,这是古籍善本收藏最大的优势。”李东溟说。
小众的圈子,让古籍市场交易变得尤为困难,因此国内古籍收藏交易往往集中在一些精心准备的拍卖会上。
“在每场拍卖会前,我们都会在社会上大量征集。老百姓送上门、藏家出手一些、二级市场上古籍生意卖家存货,这三个是古籍专场拍卖的主要货源。”
2010年11月的一个下午,一位老奶奶偶尔路过清吟街的西泠拍卖,想起随身携带的薄薄四册《战国策》,就拐进去了。这听起来像是小说的故事就是古籍收藏圈内最经典的案例。这套《战国策》后来被拍了800.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时国内古籍善本单件拍品的最高纪录。
李东溟作为此事亲历者说:“这真是撞了大运了。”
“升温”让投资空间很大
李东溟说,最早接触古籍时,整场300多件拍品,能拍个280万元已是不错的“战绩”,而如今单件拍品在千万元以上不在少数。“我觉得古籍和书画一样,进入亿元俱乐部是迟早的事。”
在古籍善本收藏界,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宋元刻本文物性强,存世很少,绝大多数被官方保存,古籍收藏中最是“重器”。“10年前,宋版书才8万元左右;2005年价格一下子提到了40万元,而如今至少在上百万元。”
其次,明清善本是收藏圈内的主力,尤其是内府刻本和孤本最值得关注,并大多容易脱手。“目前一般的明版书才几万元,清朝的才几千元,这中间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2011西泠春拍中出现的宋刊《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传句读直解》,竟然拍出了575万元的高价,还被上海买家认为是捡了大漏。“这本古书如果换到两年前,最多也只是100多万元罢了。” 李东溟说,这一两年的市场“升温”让古籍的价格翻了数倍。
关于目前的市场,李东溟回忆起多年前的拍卖会现场。“那时候,一场拍卖会有个别几个藏家没到,我心里就直打鼓,而现在一场拍卖会能来数百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都很多。”
另外,业内也有人认为,古籍善本价格上涨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市场游资的注入。圈内人士说,从古书换手频率,拍卖会出现那几个熟面孔来看,“炒货”买家的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