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 分界:宋氏三姐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52:11
















百度首页|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核心用户
五周年
NBA
请按义项进行编辑宋氏三姐妹
添加义项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
2.张婉婷执导影片张婉婷执导影片
3.东方出版社出版图书东方出版社出版图书
1.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
编辑本义项
宋氏三姐妹
百科名片
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目录
宋氏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介绍机智小故事守信用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美龄简介小时崇拜大姐霭龄赴美经历短暂婚约苦学汉语热心社交第一夫人晚年
宋氏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介绍机智小故事守信用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美龄简介小时崇拜大姐霭龄赴美经历短暂婚约苦学汉语热心社交第一夫人晚年
展开
编辑本段宋氏三姐妹
三姐妹的父亲是宋耀如,母亲是倪桂珍。母亲倪桂珍则出身上  宋氏三姐妹
海,其中倪桂珍这一只母系祖先目前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宋庆龄祖父韩鸿翼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韩鸿翼夫人为王氏。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
从此改姓宋,名嘉树,别名耀如。宋嘉树在美国加入基督教,取英文名
字查理·琼斯·宋(CHARLES JONES SONG)。韩改宋后,才逐渐
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家族”。而海南的宋氏始祖,则是福建莆田人。据
《五指山史话·迁琼始祖的由来》等资料记载,宋初,福建莆田人宋原
铭,于明经及第后,与弟宋理渡琼,任琼山知县,后来兄弟均落籍文昌
,定居文昌玉田村,成为迁琼宋氏始祖,宋庆龄之宋氏家族,正是
莆人宋原铭之后。因此宋氏三姐妹的远祖皆是莆田人。 海南王姓渡琼始祖为王居正(王氏族人称悦公),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奉高宗赵构之命从福建莆田入广东,同年二月南渡琼崖。
宋美龄在三姐妹中年龄最小,宋子文是宋美龄之兄、宋蔼龄、宋庆龄之弟,为四大家族之一。
大姐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宋家所有成员:宋霭龄 宋庆龄 宋子文 宋美龄 宋小双宋子安宋子良(按年龄从大到小)
编辑本段宋蔼龄
宋蔼龄,(1889—1973),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宋蔼龄
宋蔼龄,自上海出发来到美国,开始了自己的留学历程.宋蔼龄在美求学却是十分轻松而愉快的。宋蔼龄就读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位于佐治亚州的梅肯市,濒临奥克穆尔吉河西岸。市内林木葱葱,幽静闲雅。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创立于1836年,原名为佐治亚女子学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附属于联合卫理公会教堂。当初学院规模不大,仅有一幢主楼,学生自然不多。其学生来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后来才增建了配套建筑。二十世纪初,主楼由希腊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改为维多利亚式的华美楼房,又增盖了双层斜坡式楼顶,使之成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厦”。学生宿舍在顶楼且内部装备舒适,有大洗脸室和更衣室,每层楼还有一间浴室,里边有浴盆和瓷制便器。1900年学院又建了一座附属建筑,以为新入学的住宿生提供住处。校园内清静、舒适的环境,为来这里读书的女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宋耀如的3个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曾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后来,这所女子学院也因培养了宋氏三姐妹而名声大振。
宋蔼龄最初在学院里的“预科班”学习,与她未来的丈夫孔祥熙一样,她也是这里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开始的时候,人们都用一种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心理对待她。宋蔼龄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就好像全校的学生里只有她懂得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服饰打扮,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学问。平时没事的时候,宋蔼龄就会站在一旁,去欣赏和研究其他学生的美式服装。宋蔼龄能从一个人的服装上推算出每个同学的父亲到底拥有多少财产。当然这种推断都是她心里琢磨出来的。宋蔼龄的同学们都把她的沉稳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为这个矮胖的圆脸中国姑娘不会给她们构成任何威胁。
但是,宋蔼龄的学习成绩异常突出,尤其是数学成绩,是所有同学都望尘莫及的。
慢慢地,同学们发现这个看上去很庄重、很严肃的中国姑娘,实际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并且热情、开朗,很好接近,在音乐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华。于是,宋蔼龄成了同学们喜欢谈论的“热点”人物。
自从同学们发现了这位中国姑娘的真正性格后,闲暇时都愿意聚集在她的身边,或者怀着极大的兴趣挤进她的宿舍,聆听宋蔼龄用甜甜的声音,讲那遥远而神秘的东方故事。宋蔼龄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学们的“俱乐部”。宋蔼龄的嗓音甜润而宏亮,在家父亲又教过她唱歌,这使她在演出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每当学校集体活动或联欢时,宋蔼龄自然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格里院长的太太格里夫人。
格里夫人是个和蔼可亲的热心肠妇女。是她尽力设法使宋蔼龄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蔼龄对格里夫妇产生了终生难忘的感情。宋蔼龄变了,变得更加能适应美国的环境。她穿的全是美国服装,还学会了五花八门的美国俚语,且英语口语也运用自如。到美国仅1年宋蔼龄就剪掉了辫子,梳起了流行的高发式。
宋蔼龄的成长还得益于父亲的指导。宋耀如经常写信给自己的女儿,向她介绍最新的上海情况,推荐有关的中国历史书籍,鼓励她要自己努力。宋蔼龄从父亲的信中得到了启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用东方人的眼光看,宋蔼龄的长相并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发生误会。有一天、威斯里安学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说宋蔼龄已经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公民”。宋蔼龄听了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反驳说:“我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一位中国公民,并且我为自己是中国公民而感到骄傲。”
宋蔼龄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极为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中国的落后和美国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宋蔼龄不愿做美国公民,而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而感到骄傲呢?也许是因为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传统思想的影响造成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宋蔼龄自始至终都有一颗不变的爱国之心。
为了这位教授的一句话,也为了她初来美国时所遇到的遭遇,宋蔼龄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火。这股火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发泄出来。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1906年1月,宋蔼龄经学院特别批准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温秉忠到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来了。温秉忠是受慈禧太后的派遣,率领一个清朝教育考察团来美国考察美国教育的。
一向瞧不起洋人但又十分惧怕洋人的慈禧太后,怎么会一下子变得开明起来了呢?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被清朝政府勾结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出逃西安后重又返回北京。这时,不知何故慈禧一改往常主意,突然高喊起“变法”,并似乎真的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政”了。
慈禧太后之所以高唱“变法”,主要是为了应付国内外的危机。《辛丑条约》的签订虽然缓和了来自国外的威胁,但她要顺应帝国主义的要求,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列强面前,向他们表明她的政权决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政权,而是一个能顺应“时代”需要的政权。与此同时,慈禧也深知来自国内的危机更加严重了。不但在被剥削压迫的下层广大群众中到处埋伏着待燃的火种,而且属于上层社会的一些阶层,包括各地的士绅、中小地主和商人等新兴的资产阶级对清朝政权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增加了。为了缓和这种矛盾,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也为了使人们感到清政权还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后不得不高喊变法,实行新政。
当时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1903年9月,朝廷成立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工矿业和铁路都归该部管理。同时,提出《奖励公司章程》,允许私人资本自由发展等等。以前清朝政府一直把新式工业紧紧控制在官方手里,到了外国资本已经深深地侵人中国工矿各种部门,官方再无力控制时,清廷才鼓励私人资本加入。这虽然是对资产阶级的一种让步,但为时已经太晚。
二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设立学堂,并提倡出国留学。清政府下令,考试中废除八股文,整顿京师大学堂,把各省原有的书院改成学堂,要求各省城设大学堂,各府设中学堂,各县设小学堂。各省选派学生用官费送到外国留学。同时,承认了西学合法的地位。
三是改革军制,裁撤旧式的绿营和防勇,组成新式军队。清朝末年的各省“新军”均是在这时形成的。为了培养新式官兵,各省设武备学堂,并以从1904年起,每年要有百人左右到日本学习军事。
1905年,慈禧太后还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议,居然要实行“君主立宪”了。其实,这只是清王朝妄图以此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做一些让步,以达到他们“解散乱党”目的的一个伎俩而已。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蔼龄的姨夫温秉忠率团来到了美国。宋蔼龄立即前往华盛顿看望姨夫。见到温秉忠之后,宋蔼龄非常高兴,这毕竟是她来美国后第一次见到来自故乡的亲人。
随后,宋蔼龄作为温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中国教育代表团举办的招待会。席间,宋蔼龄就自己初来美国时的遭遇,向美国总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批评了美国的“民主”。当时,这位美国总统也许是被眼前这位中国姑娘的气势给“镇住”了;据说,罗斯福总统当场向宋蔼龄表示了歉意。
当时,宋蔼龄的父亲宋耀如也正在美国为同盟会进行募捐活动。他从当地报纸上得知爱女的表现时非常激动。消息也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宋蔼龄成了新闻人物,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向她打听当时的情况。
而最令同学们羡慕的还是宋氏三姐妹相聚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情景。
宋蔼龄和姨夫温秉忠在华盛顿参加完有关活动后,又前往纽约。在纽约,宋蔼龄和自己的父亲宋耀如重逢了。站在父亲面前的宋蔼龄已经不是两年前离家时梳着一根大辫子、脸上充满稚气的小姑娘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位操着一口流利英语且打扮入时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妙龄少女了。宋耀如看着两年独立生活给女儿带来的变化,心里溢满了欣慰之情。
父女俩从纽约分手后,宋蔼龄返回梅肯市,宋耀如随着温秉忠渡过哈得孙河,到新泽西州的小镇萨米特去参观克拉拉·波特温小姐创办的一所朴实无华的学校。宋耀如很喜欢这所学校的气氛,所以他当场询问波特温小姐,明年是否愿意录取他的女儿宋庆龄和宋美龄来这里就学?
波特温小姐欣然同意了宋耀如的要求。
编辑本段宋庆龄
介绍
  宋庆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中华民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机智小故事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队包围了总统府。
凌晨两点钟,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叛变的部队要攻打孙中山住的越秀楼了。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想:如果和孙中山同时撤离,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孙中山坚持要宋庆龄一起走,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得忍痛和宋庆龄道别。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肩背药箱,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由护卫带着出了总统府,避过叛军,平安地登上了永丰兵舰。按照和宋庆龄事先约好的信号,鸣炮三声,表示平安到达。炮声传到了越秀楼,宋庆龄放心地对身边的人说:“先生平安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凌晨两点半,叛军果然开始向越秀楼进攻,枪炮声不断。越秀楼上的五十余名卫士奋勇抗击四千余名叛军。一直坚持到早上八点钟,宋庆龄认为自己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才决定冲出包围圈。这时,叛军杀进了总统府,府内士兵向外冲,一片混乱。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他们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骗过了敌兵。等敌兵走远后,他们连忙爬起来,藏到一户人家去,才躲过了这次危险。
最后,宋庆龄和卫士们也终于安全到达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了。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宋庆龄的机智勇敢。守信用的故事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麼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著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么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著急地说。
“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著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裏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麼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著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著庆龄笑了笑,接着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鲜为人知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初,日裔美国人有吉幸治曾跟随美国的史迪威将军到中国来支援抗战。因为宋庆龄跟史迪威的关系很好,有吉幸治跟宋庆龄也有了一些交往。二战结束,有吉幸治作为军调处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被派往延安。他在写给美国的一些报告里,对这些中共的高层领导人及延安的民主气氛、中共当时的方针、政策等予以高度赞扬。赫尔利当时认为他替共产党说的好话太多,对他很不满意,于是把他召回了美国。有吉幸治回到美国后,办了一个左翼报纸,仍在舆论上支持中国共产党。
1951 年,美国实行麦卡锡主义,制裁亲共人员,有吉幸治被抓入狱。消息传到北京,宋庆龄焦急万分,她要帮助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当时两国关系正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尽管那时宋庆龄已是副主席,依然无法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帮助有吉幸治出狱。无奈之下,她将身边的一套珍藏多年的纯手工织成的绣服,托人带到美国交给有吉幸治的家人,希望他们将绣服变卖,用于支付聘请律师的费用。
这套绣服是宋庆龄母亲的结婚礼服:一件上衣,一条裙子。当时宋氏三姐妹中,母亲最喜欢宋庆龄,但她坚决反对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后来婚姻成了既成事实,宋庆龄主动与父母亲近,以补赎歉疚之情。一段时间后,家里就承认了她与孙中山的婚姻,当时还送了一些陪嫁品。陪嫁品中最珍贵的就是这套绣服,所以宋庆龄很珍视它———因为这是她的家族承认她与孙中山婚姻的一种珍贵证物。既然这套绣服对宋庆龄如此重要,可为什么她要把它捐出去呢?捐别的财物进行援助不行吗?
宋庆龄的一生中,在经济上没有接受家里的任何财物,孙中山也没给她留下任何财产,她完全靠自己的工资过日子。
当时,宋庆龄拿的工资是行政一级,月薪579 元,是中国官员里唯一一个拿到这个高额工资标准的。当初工资定级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宋庆龄等都是一级。后来因为经济困难,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都是共产党员,于是主动把工资下调至3级即404.80 元。宋庆龄当时不是共产党员,所以她的工资没动。然而,工资中的一大笔被宋庆龄自己掏钱花在外事活动方面,原本国家每月应给她300 元补贴,用于正常的外交开支,但宋庆龄从没领过一分钱,就连国家安排照顾她起居生活的保姆的工资,宋庆龄也始终坚持自己承担。上海的李燕娥跟了她52年,北京的钟兴宝跟了她也有几十年,她们这几十年的工资都是由宋庆龄个人来负担的,这就是宋庆龄为什么没有积蓄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这件宋庆龄身边最宝贵也是最有价值的绣服,第一次飘洋过海被送到美国。有吉幸治的妻子手捧绣服,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没有把它变卖,而是一直珍藏在家中,直到丈夫出狱。
1970 年,出狱后的有吉幸治受宋庆龄之邀,在离开延安20多年后,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把这套绣服放在箱子里带到宋庆龄的住处,饱含深情地说:在我遭遇不幸的时刻里,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但这套衣服太贵重了,所以我要送还给您。宋庆龄说:这东西我已经给了你,现在它属于你,我不能再收回。有吉幸治只好又把这套绣服带回了夏威夷。
有吉幸治将这件珍贵的礼物仔细地收藏起来,并把这段故事告诉给了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儿子———小有吉幸治。同时,有吉幸治向宋庆龄寄来两大箱子名叫鹅掌红的鲜花,这是美国夏威夷的一种特产,当时中国还没有。宋庆龄非常喜欢这种英文名字叫“安多利恒”,代表吉祥如意的花。
1976 年,有吉幸治在美国的家中去世,但是寄往中国的安多利恒花并没有中断。他的儿子小有吉幸治,继续着父亲的遗愿,依然每年给宋庆龄寄去吉祥如意的祝福,并一直珍藏着宋庆龄当年送给他父亲的那套绣服。一天,小有吉幸治接到一个从纽约博物馆打来的电话,问他能否把这套衣服送给他们?小有吉幸治说:不行,我想把它送回给中国。过了几天,那人又给他打来电话说:那我们就买下它吧!2万5千美金怎么样?小有吉幸治说:先生,不是你所说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开价,比如这绣服,就是永远也不能卖的,它没有价格,即使天有价,地有价,这绣服也没有价!1981 年,在宋庆龄去世几个月后,小有吉幸治将这套绣服送回了中国,当时是交给了廖承志先生,廖承志先生又把它送回了宋庆龄故居。这套几渡重洋的结婚礼服,最后还是回到了宋庆龄身边。
在这套绣服在展厅里展览时,小有吉幸治作为一个旅行社的负责人,从1984 年到2002 年,一共带着美国游客,到宋庆龄故居来参观了54次,他个人捐了54次款,累计约7千美元。小有吉幸治为宋庆龄寄花一直寄到2000 年止,因为那年,他发现安多利恒花已经引进到中国来了,他想宋庆龄的在天之灵已经能够感受到中国大地上安多利恒花的芳香
编辑本段宋美龄
简介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祖籍海南文昌县,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宋霭龄、宋庆龄的妹妹。作为蒋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除元配以外,蒋尚有一位妾侍和一位情人),宋美龄在近代中国历史与对外关系(特别是对美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亲倪桂珍。她8岁时到美国,现在美国威斯里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MA)就读,后转读到韦尔斯利学院。小时崇拜大姐霭龄
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原来是名牧师,又叫宋嘉树、宋查理。  宋美龄
他本姓韩,名字叫做韩教准,在家排行老二,其父韩鸿翼当年是一个普通商人。宋耀如小时候家境渐趋穷困潦倒,他过继给一个姓宋的堂舅,改姓宋。他的这个堂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开办了买卖兴隆的丝茶商店。宋耀如于1889年来到上海,后来成为一家印刷厂的主人。
宋美龄出生时,宋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裕人家。她自幼娇生惯养,十分任性。三姐妹中,父母最宠爱的就是宋美龄。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多一点。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霭龄,庆龄比较文静、温柔,美龄则像大姐霭龄一样显得傲气逼人。
宋美龄5岁的时候,就跟随姐姐们进入马克谛耶学校幼儿班学习,后来由于出荨麻疹,家人单独请人在家中教她念书。
《宋家王朝》一书中说:美龄则是一家之霸。她长得圆胖,人们都叫她“小灯笼”。她孤芳自傲,无人敢理。她生性超然脱俗,精力旺盛。她崇拜勤奋的大姐霭龄,霭龄发号施令、处理家务事时,美龄总是在一旁细心体察,仿佛在做霭龄的艺徒,准备将来取代姐姐的角色。
宋美龄自己说:“起初,我母亲把我打扮成小女生的样子。但是后来,我稍长大一些,一切行为举止愈来愈像顽皮的小男生,所以母亲就把我哥哥的衣服拿来给我穿,但因为哥哥长得太快了,每三四个月就得换新的衣服,所以我从哥哥那儿拿来的衣服穿也穿不完。”赴美经历短暂婚约
  宋美龄
1904年5月,年仅14岁的宋霭龄去美国学习。1906年,宋耀如赴美国为宋庆龄、宋美龄赴美国学习作了安排。 1907年夏,宋美龄跟随二姐宋庆龄在二姨夫温秉忠夫妇的带领下赴美国学习,时年10岁。
在美国,宋美龄先在新泽西州小镇萨米特念书,后到佐治亚州德莫雷斯特念书,后来又到魏斯里学院与二姐宋庆龄做伴。宋美龄在魏斯里学院当了3年“自由旁听生”。1912年成了该院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美龄与庆龄不同的性格给学校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3年秋,她转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学院学习,目的是为了与她哥哥宋子文(当时就读哈佛大学)离得近一些。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学院学习4年,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在韦尔斯利学院,宋美龄曾与来自江苏的哈佛学生李彼得订过婚,但婚约只持续了几个星期就解除了。苦学汉语热心社交
1917年夏,宋美龄结束在美国的10年生活返回上海。由于宋美龄自幼旅居美国,回国时对汉语相当生疏。于是,她苦学汉语。很快她就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公开发表演讲。
宋美龄还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会,协助该会从事社会工作,同时她还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上海市参议会也破了先例,聘请她参加童工委员会。在此之前还未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这样的职位。青年时代的宋美龄曾去上海的一些学校任教。
宋美龄回国后仍与美国人保持往来。就在其回国的第二年春天,宋耀如的美国朋友卡尔访问上海,宋美龄帮助父亲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美国朋友,还陪其赴宴,与孙中山晤谈。
1918年5月3日,宋耀如病逝,宋美龄与两个姐姐一起料理丧事,接着姐妹三人就各奔东西。宋庆龄南下跟随丈夫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宋霭龄也随孔祥熙而去,只留下宋美龄随母亲在上海居住。第一夫人
1920年与蒋介石初次见面,被蒋介石热烈追求。宋美龄要求蒋介石先行与所有妻子妾侍解除婚约才答应他的追求,结果二人于1927年12月1日假上海大华饭店举行结婚仪式,此一结合曾被一语双关的称为“(蒋)中(正)(宋)美(龄)合作”。在西安事变中与张学良、杨虎城谈判,使被软禁的蒋介石获释,随后对蒋之政治活动多有襄助,她曾负责当时中国空军之组建。
1942年蒋介石、宋美龄与史迪威将军在缅甸她在对日抗战之际,赴美国募款,并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劝说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移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战时,她为国军缝制军服的照片成功地激起许多中国人民的爱国心。1943年宋美龄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和年度风云人物。
战后,宋美龄姐夫孔家与宋家所形成的孔宋集团在政治力的默许下,在贸易特许权、金融等等方面上下其手,被许多近代史研究者认为是导致当时中国国民党形象败坏的主因。晚年
国共内战国民政府在大陆地区撤退后,她曾赴美国居住,后又回到台湾襄助蒋介石,并创办中华民国妇女反共联合会、华兴育幼院等等。她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共产党,并曾发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为劝告邓颖超信服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公开信,甚至为此和二姐宋庆龄怄了一辈子气。1988年李登辉担任中国国民党党主席时,她发表了“老干与新枝”演说,是她最后一次在台湾公开政治场合发言。1994年后长居纽约,2003年于纽约逝世,享年106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领袖及夫人中最长寿者。
宋美龄病逝纽约,台湾政府通过“行政院”会议决议,“总统”陈水扁颁布褒扬令给予褒扬,并致送“国旗”覆棺。褒扬令原文为:“故总统蒋中正夫人宋美龄女士,资赋颖秀,维四岳之通灵;才慧双修,随百花而诞降。早岁负笈游美,卒业麻州卫斯理女子学院,学贯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沥胆披肝,历经开国、靖难、剿共、抗战、戡乱等诸役,尤以西安事变,蹈危履险,深入虎穴,厥绩至伟。抗日战争期间,周旋坛坫,应邀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演讲,蜚声海甸,巩固中美邦谊,终至胜利。出席开罗会议,确保我国领土完整,盛誉扬辉,贡献至巨。为我国空军建军,展布新猷;创办华兴育幼院,施爱遗孤;成立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恢弘妇权;筹设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泽惠群民。综其生平,跨历三世纪,惠爱在朝野,简册留芬,允垂世范。上寿归真,殊深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总统 陈水扁。”概述了宋美龄的一生。
由于家属认为宋美龄已经入殓,陈水扁致送“国旗”与连战致送党旗到纽约后并未举行覆棺仪式。宋美龄与宋子文、宋蔼龄都安葬于纽约家族墓园。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民国故事之宋家皇家论坛http://thesoongsister.cnred.net/cgi-bin/leoboard.cgi
2 电影《宋家皇朝》在线看http://tv.sohu.com/20090326/n263028169.shtml
3 凤凰大视野 《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http://www.tudou.com/playlist/jiachunq5/
4 凤凰大视野 《世纪宋美龄》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726636/
5http://www.people.com.cn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mzrb/20020611/1_13.html
6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798747.html?fr=qrl
开放分类:政治,人物,历史,中国近代史,家族
2.张婉婷执导影片
编辑本义项
宋氏三姐妹
目录
影片信息剧情介绍幕后花絮
编辑本段影片信息
导演:张婉婷
配乐:喜多郎(日本)
角色? 饰演者?
?宋庆龄 ?张曼玉(香港)
?宋蔼龄 ?杨紫琼(马来西亚)
?宋美龄 ?邬君梅(美国)
?孙文 ?赵文瑄(台湾)
?蒋中正 ?吴兴国(台湾)
?宋查理 ?姜文
?孔祥熙 ?牛振华
?张学良 ?刘劲
?倪孝珍 ?金燕玲(美国)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晚清末年,政局腐败,接受西方教育的宋查理从美国回到中国后,和当时的孙中山结为盟友,一起为新中国奋斗。宋查理共有六名子女,宋家三个儿子后任职民国政府重臣,三个女儿分别嫁于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三个男人,大女儿霭龄的夫婿是富甲天下的山西大户孔祥熙,二女儿庆龄下嫁的是孙中山,三女儿千娇百媚,却锺情于孙中山的手下红人蒋介石。然而,北伐迫切之际,孙中山病逝,蒋介石接手整个中国,宋家三姊妹的关系也在这动荡不安的政局里起了变化。
编辑本段幕后花絮
本片以宋庆龄与宋美龄的姐妹情为重点,写人写情为主。人物造型着重内在气质《宋氏三姐妹》
的相似性。宋霭龄的世故、稳重、决断,宋庆龄的活泼勇敢缺乏深刻层次感,宋美龄更显浮澡(可能因为上演的版本这个人物被删改较多)。全片缺乏高潮,没有中心,用镜有时有些拖沓。庞奴指出,本片突显了香港对于国家寓言的论述,宋霭龄爱钱最后落脚香港,象征了香港的灵活、妥协、务实、功利、避谈意识形态的性格。香港从来不是主角,而是安分守己的演员。因此,《宋家王朝》是一出历史戏。这个故事,这一些传奇人物,本来就很具吸引力。宋家三姐妹蔼龄、庆龄和美龄,分别由杨紫琼、张曼玉和邬君梅扮演,宋家老父宋查理这个角色由姜文担任、金燕玲演宋母、赵文宣演孙中山,看看这样的阵容就知道不简单。 抛开政治历史因素不谈,这其实是一部很少有的好电影。片子很长,但是不会有人觉得闷,三个姐妹的一生,中国的历史变革,都在这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呈现出来了。姜文的演技很精彩,邬君梅的眼神很传神,张曼玉演的很努力,杨紫琼演得很称职,赵文宣的孙中山也不赖。这么一部“大”电影,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表述。如果你很久没有看过一部很大制作的东方电影,这应该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3.东方出版社出版图书
编辑本义项
宋氏三姐妹
目录
基本信息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宋氏三姐妹》
作 者:陈廷一 著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3-1
字 数: 280000
页 数: 335
I S B N : 9787506016285
包 装: 平装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东方文化书系·群体人物·20世纪著名女性传记。 本书以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为主线,故事追求有头有尾;又以她们婚姻为重点,着重描写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的鲜明个性,突出宋氏家族的二次大分裂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三姐妹的个人情感历程与姐妹间的深情,深刻地表现了政治分野使她们分离,但亲情又割不断血浓于水的这一“人间真情永在”的主题。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以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为主线,故事追求有头有尾;又以她们婚姻为重点,着重描写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的鲜明个性;突出宋氏家族的二次大分裂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三姐妹的个人情感历程与姐妹间的深情,深刻地表现了政治分野使她们分离,但亲情又割不断血浓于水的这一“人间真情永在”的主题。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陈廷一,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国大地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系中国文基金会顾问、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专著《皇天后土》、《许世友外传》、《宋床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庭全书》、《民国岳父》、《孔祥熙大传》等作品达900万字,并多次获国家奖。以稿费设立了李耳文学基金会晨光奖,奖掖文学新人。 去年5月上旬,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四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在赣州召开。深沉、神奇的红土地深深吸引住了陈廷一。当时他并没有带什么创作任务去。然而一去,他发现“红色旅游”成为时尚,“五一”黄金周,瑞金一天就接待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寻根人,那种热烈的场景使陈廷一立即兴奋起来。
会议期间,适逢“贺子珍博物馆”“三起三落”后开放。陈廷一是个幸运者,历史重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贺氏也有三姐妹啊!她们一个个如出水芙蓉,鲜艳夺目:一个嫁给毛泽东;一个嫁给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一个因毛泽东而被国民党挖去双目、削光手指被杀害,牺牲时年仅13岁,成为“刘胡兰”式的少年英雄。他被深深地感动了,陷进了情感的旋涡,于是便有了30万字的《贺氏三姐妹》的诞生。
《贺氏三姐妹》一书发行后,反映之强烈始料不及。该书今年4月1日正式出版,正是北京“非典”肆虐之时,初印8000本,每本46元,不到两个月便销售一空,后又追印8000本推向市场,西安的《华商报》,河南的《大河报》、湖北的《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赣州的《赣州晚报》均予以连载,北京的《作家文摘》、上海的《上海文学报》等也进行选摘。有关报刊评论说,《贺氏三姐妹》是“红土地文学的典范”。陈廷一和他的红土地文艺创作观在谈到红土地文化时,陈廷一认为:红土地文化不是过时文化而是朝阳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革命历史故事是红土地文艺素材的重要部分。要让尘封在历史里的人和事,重新鲜活地“站立”起来,除了尊重历史真实之外,重要的是融入作家本人(也是现代人)诸多的人生体会。陈廷一认为,作为纪实文学和传记文学,首先是纪实和传记,必须用事实说话。在此基础上,要有文学的感染力,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和平常生活,揭示人性的美,激活大众对历史的记忆和想像,才会有读者和市场。如果两者不是有机结合,传记充其量只是档案馆的党史。黑格尔说过一句话:“历史题材有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品就永恒。”在《贺氏三姐妹》这部书中,就有“历史的反思、人性的复苏、生命的思索”。陈廷一和他的传记人生陈廷一是一个极普通的人。生不逢时,少年丧父,母亲讨饭供其上学,同时又是“老三届”;与泥巴打了多年交道。后来入伍到长白山麓,做了一名军营厨子。30岁进大学时,已儿女双全。18载的军旅生涯,给了他丰富的创作源泉。本来陈廷一最有条件走仕途,30多岁就成为少校副团,可他没有选择此道,而是选择了自我吃苦的传记文学创作之路。他那质朴的文风和人格力量,以及在特殊环境下养成的创作韧性,在当代作家群中是不多见的。
从事创作以来,陈廷一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代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1990年他以稿费设立了“李耳文学基金会”晨光奖,奖掖了65名文学新人。他的作品代表着他的人格,他的人格融进了他的作品。1995年7月16日《新闻出版报》发表署名梅洁的文章,其中指出“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在当代文学界,陈廷一先生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20多年来,他创作的《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全传》等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前,陈廷一先生的新作《贺氏三姐妹》出版,此书讲述了贺子珍和他的两位姐妹的命运变迁,被评论家称为“‘红土地’文学的典范”。近日,我来到陈先生的寓所,就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背景等问题作了采访。
谈起如何用传记的方式处理这些历史题材时,陈先生说,传记不是一面简单的镜子,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激活了大众对历史的记忆和想象,通过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和平常生活来反思历史,这就是作传者的基本理念。
关于这部作品的写作缘起,陈先生介绍说:“去年5月初,我到了赣南。来到瑞金一看,适逢贺子珍博物馆建成开放,全国各地的人熙熙攘攘,‘红色旅游’已成时尚。我想,人们在追寻一种崇高的东西。于是,我也兴奋起来了。我曾写过《宋氏三姐妹》,其实贺氏也有三姐妹,一个嫁给毛泽东,一个嫁给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一个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才13岁。她们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震撼了我的灵魂。”
《贺氏三姐妹》这部书中,不少场面和细节描写具有诗的氛围,可以看出作者力图营造诗的意境。有些评论者认为,这样的表现手段可能影响历史人物的某些真实性。
陈先生说:“黑格尔说过一句话,‘历史题材有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品就永恒’。人情、人性的美是文学表现的永恒主题,这些主题本身就蕴涵着诗情。这部作品里,我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表现传主们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以及她们生命历程中的悲欢离合。在情感问题上,我相信我们与这些历史人物有共同的体验,因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写了这样一个生活细节:1956年的某日,广播电台播送一篇毛泽东的讲话,录音一遍遍地播放,贺子珍抱着收音机一遍遍地听,以至于忘记了吃饭睡觉。第二天嫂嫂来看她时,收音机烧毁了,她还抱在耳边听——繁华落地见真纯,这就是‘诗意’。
“我在历史人物身上寻找最有诗意的东西,并没有神化她们,我只是遵循了人类的一个法则——人无法超越情感而存在。贺氏三姐妹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献身精神,潜在地影响着她们的命运和情感历程,这是她们不同于常人之处。那样的人生追求,使她们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其中也不乏诗意。追根溯源,那样的情感和诗意则产生于那片浴血的红土地。我的赣南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这种诗意。我要把这样的‘诗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直面崇高。”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引子 圆寂天堂
第一章 神秘家世
打开尘封,宋氏三姐妹不姓宋
父亲——一个冒险家的传奇经历
母亲——一位名门望族、虔诚娴淑的基督教徒
第二章 特别教育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保护孩子的天性
欢乐应该归还孩子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育孩子,懂得金钱我来之不易
儿戏不得,假皇后变成真皇后,历史的必然
第三章 中西教育
霭龄初识美国
质问美国总统
迎接庆龄和美龄
三姐妹结伴游历美国南部风光
霭龄回国
第四章 总统秘书
大洋两边的姐妹
霭龄初恋
阳光的日子
好事多磨
第五章 女大当嫁
拨开云雾
拥抱中山
霭龄的单相思
祥熙作客宋家
谈钱得婿
第六章 庆龄婚波
第七章 政治姻缘
第八章 白色恐怖
第九章 暗杀阴谋
第十章 抗日烽火
第十一章 三姐妹抗日
第十二章 情感红灯
第十三章 豪门恩怨
第十四章 诀别大陆
第十五章 俏笑黎明
尾声 美龄百岁华诞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我来完善 “宋氏三姐妹”相关词条:
孙中山宋庆龄墓宋霭龄蒋介石宋庆龄宋美龄宋子安
孙中山宋庆龄墓宋霭龄蒋介石宋庆龄宋美龄宋子安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713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幻化空无 ,wazyrscy ,第一天魔王 ,Farbenspiel ,百科拆分专员 ,百科ROBOT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成长任务
日常任务
热词推送
编辑热词可获得额外经验值

词条动态
进入我的百科
您目前的等级是级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点
您还需点经验值即可升为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436188次
编辑次数:49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昨天
创建者:yhf2300221
更多贡献光荣榜
鼠标滑过用户名,我们有名片啦!
突出贡献者:
窦氏一家亲 版本
西安搜索者小魏 版本
辛勤贡献者:
时尚显示 版本
来恩_桥 版本
longhaidong 版本
查看更多贡献者
最新动态
百度百科调查问卷:

百科消息:
百科邀您参加2011知识影响力峰会
全新知道专家诚邀您的加入
品京味游京城走四方--老北京游
百度旅游正式上线--让旅行更简单
百科五周年科友线下聚会精彩回顾
百科嘉年华精彩微博活动邀你参与
百科图书日公益送书活动回顾
礼贤下士--百科分类管理员主页
科友之家--百度百科核心用户专区
百度百科“知识先锋”计划启动
我的船长我的船--百科船长日志

© 2011 Baidu权利声明

宋氏三姐妹
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
宋氏三姐妹
宋蔼龄
宋庆龄
介绍
机智小故事
守信用的故事
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美龄
简介
小时崇拜大姐霭龄
赴美经历短暂婚约
苦学汉语热心社交
第一夫人
晚年
张婉婷执导影片
影片信息
剧情介绍
幕后花絮
东方出版社出版图书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