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体检机构:大气磅礴写春秋――写在陈毅元帅百年诞辰之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50:09
                     大气磅礴写春秋――写在陈毅元帅百年诞辰之际
 
                                          向华
  
  今年8月26日,是陈毅元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作为开国元勋,陈毅既是威震敌胆的军事家,光明磊落的政治家,革命家,又是中国和世界外交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外交家。陈毅一生酷爱诗文,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纵横捭阖的外交场合,他抒发豪情壮志写下瑰丽诗篇,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毛主席说:陈毅同志的诗具有“大气磅礴”的特点。在北京东城区台基厂大街一号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办公楼里,笔者见到了衣着朴素、气质超然的陈昊苏会长。谈到父亲陈毅的一生,他以父亲的诗歌为话题,讲述了父亲“元帅、诗人、外交家”的丰富经历和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和亲情。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这首《梅岭三章》的代表作正是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生动写照。那是1936年的寒冬,外有国民党军队重兵围攻,内有叛徒告密陷害,陈毅身负重伤弹尽粮绝,真是到了生死关头最危险的时刻。他临危不惧写下“绝笔”诗篇藏在衣内,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何等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1934年8月,陈毅在老营盘战斗中身负重伤,因而未能参加中央红军的长征。周恩来临行前赶到医院探望陈毅。他告诉陈毅,中央革命根据地已设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分局以项英为书记;陈毅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此后,在同中央失去联系、国民党进行频繁的军事“清剿” 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的恶劣环境中,陈毅和项英率部风餐露宿,昼伏夜行,艰苦备尝,依靠赣粤边人民群众,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南方的革命战略支点和一批战斗骨干。在方圆数百里的赣粤边区树海山岭中,陈毅拄着树棍,拖着伤腿奔波于各游击区,组织指挥了一次次战斗,曾数次遇险,但都一次次闯过了难关。残酷的斗争现实使革命队伍中的少数败类叛逃、变节,甚至回过头来将枪口对准自己人。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陈毅认为,只要我们插一杆红旗在山上,群众就会有主心骨,就能坚持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已经有三年没有和中央取得联系的陈毅,偶然从一篇文章中,看到引用毛泽东在陕北所讲的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他和项英高兴万分,立即响应,于8月8日以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了要求实行全面抗战、反对对日妥协、红军游击队愿与政府合作、一致抗日的 “八八宣言”。还在国民党封山“围剿”的时候,陈毅就预言,一旦抗战爆发,国民党会用军乐队来欢迎我们下山的,这曾引起游击队员哄然一笑。但他的预言在进入赣州谈判时兑现了。蒋介石在大势所趋下,被迫接受共产党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建议。     作为杰出的指挥员,陈毅早在新四军挺进江南之初就提出,要将三条原则作为给江南人民的见面礼:模范的群众纪律,广泛的统一战线和胜利的战斗。陈毅认为,只有尽快打几个漂亮仗,才能打击日军的骄横气焰,鼓舞民众的抗战情绪,使新四军在茅山站住脚。不久,粟裕亲自指挥,在镇江西南的韦岗伏击日军旗开得胜。陈毅兴奋地为此赋诗一首:“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此后,陈毅又亲自组织了一系列战斗,捷报频传。茅山根据地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新四军抗战的热潮。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960年,正当中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之际,苏联赫鲁晓夫集团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撤走专家,以此刁难中国。在这严重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克服了重重困难。陈毅对此感慨万端,提笔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青松》。此后,人们将此诗喻为陈毅一生崇高品格的生动写照。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封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对周边邻国和世界其他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和斗争。陈毅为此呕心沥血,四处奔波,在十年之中访问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许多国家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64年,陈毅出访亚非六国归来,写了一组五言诗《六国之行》送毛泽东修改。毛泽东看后非常赞赏,对第一首诗作了修改,并回信说:“陈毅同志: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只给你改了一首,还很不满意,其余不能改了…… ”。毛泽东改的这首诗名为《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这首大气磅礴的佳作,不仅歌颂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与陈毅之间的亲密友谊。据陈昊苏回忆说:“父亲极为珍爱毛主席的这封回信。1971年他患病住院期间,一直把毛主席的信放在身边。”     是的,陈毅作为周恩来总理在外交工作上的得力助手,他以勇于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以杰出的外交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大力开展新中国的外交活动,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赢得了“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的大好形势。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酝酿中美关系的巨大转变的时候, 1969年3月初交给陈毅一项任务,要他牵头与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几位老帅,就当时国际形势进行务虚。陈毅以非凡的胆识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真知灼见,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献计献策。后人将当年四位老帅对国际形势的研究和建议称之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陈毅对此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笑艰难成往事,共盟奋勉记佳期。百年一吻叮咛后,明月来窥夜正迟。”    1940年2月,陈毅与张茜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驻地江苏省溧阳县水西村结婚。这首陈毅喜题《佳期》诗,正是这对革命夫妇终生不渝之爱的序曲。     张茜十几岁就满怀激情投身抗日洪流,在工厂、农村和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活报剧,对群众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接着成立了军部战地服务团(文工团),张茜瞒着父母随女友奔赴南昌参加革命,仅在这一年间就在文工团排演了很多节目,而且多是主角,名扬新四军。在血与火的战地生活中,他们由相识相知到相爱,陈毅光明磊落的气度深深打动了张茜的心。     在艰苦的抗战年代,陈毅与张茜聚少离多,陈毅时常写诗表达他对张茜的思念之情,而张茜也常在漫漫长夜挑灯作诗遥寄深情。抗战胜利后,张茜带着三个孩子撤退到苏军控制下的大连,陈毅听说当时在黑夜中抢渡遭遇危险,担心妻儿的安危,1947年8月写下一首《所思》:“战争遮断音尘绝,日日相思鬓带雪。朝朝暮暮理戎机,公义应将私情绝。自宽自解来复去,惧将生离成死别。誓祝再聚不分离,誓祝再会长欢悦!……”张茜在大连更加思念转战华东前线的陈毅,便仿当年陈毅写给她的告别诗,吟成满含深情的诗句:“君转战苏鲁,我偏安大连。隔沧海关山,彼此形影单。”     上海解放后,陈毅一家人终于团聚。聪明好学的张茜又刻苦攻读英语和俄语,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对外文学联络委员会做编辑工作,以耿星为笔名,翻译出版了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的小说集《沙原》和李昂诺夫的多幕话剧《平平常常的人》。陈毅对张茜的刻苦学习精神非常支持。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谈诗,是心心相印的知音。高饶反党联盟被揭露后,毛泽东和陈毅谈到“伸手岂止高饶 ”的问题,陈毅归来又与张茜议论良久,感慨写下七古《手莫伸》的名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张茜为与陈毅互勉,欣然命笔写下座右铭:“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为了工作,必须休息。”陈毅称赞张茜是真正的知己,亲自撰写砚铭,后面写有“春兰自制”四字。     陈毅和张茜共生有三子一女。长子陈昊苏生于1942年5月,次子陈丹淮生于1 943年,三子陈小鲁生于1945年,女儿陈珊珊生于1950年。大概受着陈毅的影响,陈毅一家人都会作诗,以此抒发情感。陈毅几次遗憾地说,教育孩子在我们家成了母亲的专职,但他也尽量抽时间通过写诗教育子女。最典型的是1961年的《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     陈毅只要有空就把子女们召集到一起提问题,让他们回答;他总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子女走革命之路。1958年,陈毅曾以家长的身份到陈昊苏上学的北京四中去看望,给同学们讲过一次话,题目是《革命青年的选择》。陈昊苏至今记忆犹新。陈毅回顾党的历史,指出中国革命几经艰难险阻,才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陈毅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今天你们要自觉地选择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同时,你们也要接受历史的选择。如果你们看不清革命的形势,不走为人民服务的光明大道,你们也有可能被历史所抛弃。这番话对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启迪。在父亲的影响下,陈昊苏把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于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担任过北京市副市长、中国广播电视部副部长,现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他都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问题,为祖国振兴作贡献。他也先后出了几本个人诗集《红军之歌》、《继志集》和《继志新篇》;1992年8月出版了纪念文集《我们世纪的英雄》等;为纪念父亲百年诞辰,一部由陈毅几个子女合著的书籍近日即将出版。陈昊苏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写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慰父母双亲,一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在前进,经过拨乱反正并实行改革开放,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它正显出蓬勃的活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二是我们兄妹紧跟党和人民的步伐,走在社会主义进军的行列中,不辜负双亲及先烈的期望,我们也为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