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工程师 专业 一览:人教版第五册语文教案 11-14课 表格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44:07

11、秋天的雨

原创:王江玲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秋雨实际在写 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学习状态分析:

    现在正是秋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比较应景,容易唤起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过渡: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学生欣赏图片,交流看法和感受。

 

 

 

 

 

以色彩丰富的画面引入,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唤起对秋天的喜爱的情感。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1、生认真聆听。

2、发表自己见解。

3、说自己喜欢的段落。

 

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1自然段。
a、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c、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d、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a、自由朗读。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  

 

c、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a、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b、采取赛读的方式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c、学生发表意见。

 

d、可根据时间,也可当堂说,也可作为回家小练笔。

在品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感情,体会秋天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

 

 

 

 

 

在品读中体会秋天丰富的色彩,以及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读写结合,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1.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2.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

指导朗读并练习朗读。

 

 

五、识字写字

 

1、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教师巡视。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写生字。

 

 

 

板书:

 

 

 

 

 

教学反思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

1、  学生听写。

2、  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4)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1)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3)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1)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2)学生读后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3)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

 

 

(4)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

 

(1)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学生再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2)学生说。

 

 

(3)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调动学生经验,拓展延伸。

 

 

 

 

 

 

 

利用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知识,提高说话能力,为写作打基础。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3、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学生背诵。

 

积累语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板书:

 

                             钥匙

                   秋天      颜料

                   的雨      气味

                             小喇叭

 

 

 

教学反思1: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特别有韵味的写景美文。因此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重点在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的韵味。来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声音。重点放在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

上完这课,让我感受颇深,思考很多,有收获有遗憾……

教学中,首先是自我感觉到老师学生都走进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时能较好地落实知识点并拓展,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整个课堂结构的安排上,能做到;有快有慢,有高潮低落,让课堂有节奏感,有乐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但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本节课下来没能完成教学计划,让我遗憾。主要是在一些环节上花的时间的太多,在某些环节放开了没能即时收回来,造成时间不够。这也说明自己教学不娴熟,课堂把握不够。

再则此文应以读为主,但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功夫不够,没有让人感觉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层次的进步的朗读。同时自己低估学生的能力。此节课学生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要好。这说明学生只要老师指导有方,可塑性是很大的。同时说明我在备学生方面还准备不够。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上。我有很多细节需要指正,比如对学生评价语言和课堂语言不准确到位。

 

    教学反思2:

 

 

12、听听,秋的声音

原创:朱小倩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状态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一组秋天的图画。
2、学生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朱小倩)

教学重构2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师导:我们的耳朵每天都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来自自然界,有的来自人为。正是有了这些声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走进声音的世界。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见的是什么声音?
2、 播放声音。(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钟声、跑步声、大雁叫声…)

 3、熊老师真是佩服咱们班的小朋友,能听出这么多的声音。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

 

 

学生说自己听见的声音。

 

 

学生聆听声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声音,充分感受声音的魅力。

 

 

读题

 

 

 

 

 

 

 

 

 

 

 

课题恰好是课文中的中心句,在文中反复出现,在读题时抓题练读,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作记号。学生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齐读略读提示,说说提示中教我们怎样学习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我来教教你。

 

4、有几节?谁来当小老师指挥安排同学读。

 

5、感知内容:金秋时节是丰收的时节,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洋洋洒洒飘落在我们身边。她不仅有缤纷的色彩,还有奇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6、我来告诉你。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边说师边贴板书(落叶、蟋蟀、大雁、秋风)。
指名读,邀请伙伴练习朗读。

齐读略读提示,说说提示中教我们怎样学习课文?

自读课文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词语或句子。

 

 

 

 

读自己喜欢的话。

 

回答。

 

 

学生说自己听到的声音。

读句子。

 

 

 

 

 

 

 

 

 

 

 

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我来教教你”“我来告诉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品读想象,感受诗情。

1、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带着美好的感情,将自己喜欢的地方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2、这是一个成熟的季节,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是一个令人留恋的季节。让我们追寻秋的足迹,在动人的旋律中再来细细品位这首优美的小诗。配乐诵读,表现情感。


自己喜欢的地方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表演。

 

 

 

 

 

诵读全诗。

 

 

 

 

 

 

 

 

 

 

想象练说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展播秋天,咀嚼秋天。

1、过渡:读到这,同学们感受到了秋天怎么样?
2、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水果发布会、“我也来说几句”、动植物自述、朗诵….没有准备的同学教师引导他们朗诵一首《秋天的收获》。

齐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相互交流。

 

 

 

 

 

 

 

板书: 

        12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刷刷

     秋的声音     蟋蟀   忂忂    音乐厅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教学反思1:

 

 

语文园地三

原创:王江玲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状态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扩展,词语搭配,读读背背和绕口令的学习,使学生感知汉语词语的丰富,积累词汇,更有兴趣地学习语文。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词语搭配、积累。

2、口语交际中的以情感人。

3、习作中注意运用恰当的词汇形象地展示写作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1、有关词语扩展,词语搭配联系的课件。

2、图画和习作展。

学生准备:

1、预习个题内容。

2、平日注意记录自己秋天里的发现,活动,为口语交际准备。

3、为写作准备一幅画。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2、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快乐,对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3、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学生回答、倾听。

激起生活体验,引起兴趣。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

生自己先说说。

2、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学生准备后说说演演。

 

 

 

三、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1、  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2、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讲台交流。

 

 

 

四、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五、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学生自由作画。

 

 

 

 

板书:

 

 

 

 

 

教学反思1 :

 

 

 

 

 

 

习      作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学生回答。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学生交流。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学生写后和同桌交流、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评点、修改。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3.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板书: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明确本题设计意图。

3、启发学生词语扩展,教师板书。

4、出示各种颜色,让学生用不同关于颜色的字组词。

1、认真读词语,互相讨论交流。

 

 

3、比赛组新词,积累词汇。

4、和同学讨论,交流词语。

从词语的特点感受汉语的奇妙和丰富。

 

 

 

二、读读背背

 

1、过渡。

 

2、指名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3、课件出示。

 

 

 

4、鼓励学生大胆联想,用新事物对对联。

1、熟读对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清楚、形象地描述自己看到的几个画面,配合画面结合对联说下联。

4、练习。

 

 

 

 

三、我会填

 

1、检查预习,师生评议。

 

2、启发学生填词。

 

3、组织。

 

4、出示类似的词语。

1、结合预习,说说自己所填词语。

2、从同学和老师的答案中感受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3、齐读,加深印象,积累词语。

4、学生扩展练习,比一比谁说得多。

感受词语搭配的多样性,积累词语。

 

 

 

 

四、趣味语文

 

1、师指导、纠正。

 

2、师巡视。

 

 

3、师可作示范。

 

4、可与学生一起。

5、师做裁判。

6、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1、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

2、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

4、背诵。

5、比赛。(可分组来进行,再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板书:

 

 

 

 

教学反思:

 

 

13      花钟

原创:朱小倩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开头课文《花钟》,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仔细观察。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

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平时也不注意去观察花。

 

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要求“艳、内”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重点:感悟到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钟”字,你了解钟吗?说说你了解到的钟。那么“花钟”呢?出示“花”字。学生猜一猜。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了解一下奇妙的花钟。出示课题。

 3、生活中你见过花钟吗?(多媒体展示几种花钟)

师:这种花钟不仅美观,而且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与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课文中的花钟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猜

 

 

 

齐读课题

 

 

学生欣赏

 

 

把课外积累和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强对花的了解,创设学习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好奇心理。同时利用媒体课件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课外知识。

 

 

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感悟文意

 

(一)、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后畅谈感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二)、读画出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逐步深入解决文字障碍。依次是先读准带拼音的字,再读准要求会认读的生字,然后认读本课中的词语,最后通过找一找哪些词语是描写花的,有选择性地理解词语。

默读课文,读后畅谈感受

 

认读生字及新词。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初读课文后,学生所得的感受是最真切的,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就感。

    根据新课标课文的识字特点,紧扣教学内容,逐层深入地解决文字障碍。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1、理解第一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1)出示,自由读。

(2)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3)在音乐中欣赏各种美丽 花

(4)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5)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2、了解各种花的样子与开花时间

(1)    指名读第一段,其余的画出作者所描述的花

(2)    交流名字

(3)    看图识花

(4)找出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左右”一词)

   

   3、对比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美

    (1)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开了用得太多,单调,太烦了)

 

 

(2)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吗?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

 

 

(3)请学生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

 

 

(4)交流,可以边做动作边说,并结合进行朗读。

 

 

 

读句子。

说自己仿佛看到了……

 

交流感受。

读这句话。

 

 

 

读,画。

 

交流。

 

找出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体会。

 

 

 

 

 

 

 

 

 

 

 

 

读,交流体会。

 

 

 

 

 

 

读,画

 

 

反复朗读一句,想象花的样子。

 

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处理好想像、文本与音像材料之间的关系。

 

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润物细无声似的渗透于教学中。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知识环境中寻求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体现生活化教学理念。

 

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体现生活化教学理念。

 

 

 

四、积累与运用

 

 

积累:填填课文中的句子。

 

 

运用: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说秋天的丰收。

 

 

自主积累,说说理由。

 

运用。

积累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运用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也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五、生字书写

指导七个生字

1、认读

2、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儿。

 

进行书写

将14个生字,分课时书写,降低难度,提高书写质量。

 

 

六、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花的资料,填补花钟。

 

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花的资料,填补花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将语文学习带向课外,走向生活。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报生字新词。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复习巩固生字词。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学生自由推测、交流。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

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6、 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讨论交流。

 

 

 

在老师的鼓励下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的关系。

 

 

 

 

 

 

 

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增强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朗读体会。

 

 

课外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

 

 

 

注重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生字书写

指导七个生字

认读

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儿。

 

进行书写

将14个生字,分课时书写,降低难度,提高书写质量。

 

 

 

板书:

花钟

 

植物学家    留心观察

利用

一天内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原因:与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有关)

建成——花钟


 教学反思:      

 

14、蜜蜂

原创:王江玲      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状态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0个生字,会写十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实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发布尔的观察方法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方向的能力。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

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的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教具、学具准备:

1、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2、准备生字卡片,制作课件。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法布尔或蜜蜂飞行能力有关的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

1预习字词,阅读课文。

2查阅与蜜蜂辨别方向的飞行能力有关的资料图片等。

课时划分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忆、回答。

 

 

 

让学生在老师的导入中,对蜜蜂发生极大的兴趣,进入课文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1.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已经有把握的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4.学生回答。

 

 

 

 

 

 

 

 

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1、学生读字。

 

2、学生讨论、介绍。

 

3、学生写字。

 

 

 

 

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学生读字。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我”是怎么想起做试验的?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自己平时对听说的东西是直接相信,还是先质疑、求证后再接受?

 

3、读第二段,“我”是怎样做试验的。

4、课件展示并明确重点词语:自家花园、记号、小女儿等着、飞得很低等。

5、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能不能省去一些做法?比如不做记号,少走点路等。

1、自读文,清楚这是在说“我”做试验的原因。

2、抓住“听说”一词,体会明白“听说”所表达的非真实性和不可靠性。

3 、默读第二段,思考作者的试验过程。

4、认真听同学讲述试验过程,没说到的地方试着补充,对老师的提醒加以注意,

 

 

 

引导学生理解: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通过这些活动:捉自家蜜蜂,给蜜蜂做记号,在两里外放飞,叫女儿等在蜂窝旁等,体现作者做事严谨、考虑周密的做事精神。

 

 

 

三、理解第三、四段大意

 

1、范读第3段,让学生读第4段。

2、指名学生说出文中的结果,体会人物心情,互相讨论。

3、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大意,并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引导学生读出下列句子:“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和“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两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想、这么推测,

(2)、设置情景让学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假如你是作者,当到蜜蜂回来时是什么心情?小女儿哪?带感情朗读课文。

3、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体会人物的感情。

2、概括大意,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3、(1)、联系上下文,明白:作者考虑“起风了”的天气对蜜蜂飞行不利,所以对它们能否飞回家并不感十分确定。

 

(2)、假设自己是作者,体会意外和激动的心情,带着感情继续读课文。

 

 

 

跟随问题找答案,从而理解内容。

 

 

 

体会作者考虑种种因素的全面性。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教学反思1: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回顾上节内容,学习第五段

1、回顾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就只有两只蜜蜂回来了,能不能判断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2、指名学生读第5段,让学生说说:共飞回来几只蜜蜂?用多长时间

 

3、课件出示第5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让学生思考作者此时的心情。同桌讨论,指名学生说说,并齐读,互读这两句。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确确实实”的意思,说明了什么。

1、讨论,从而导入对第5 段的学习。

 

 

2、学生朗读思考

 

 

 

3、学生讨论、朗读。

 

 

 

 

 

 

 

通过多读多看理解课文内容,在问题探究中加深印象。

 

体会作者的焦急,理解“尽管……但……”

所表达的作者对蜜蜂的赞叹。

 

理解“确确实实”说明了试验的真实性及作者对蜜蜂在起风的情况下还能飞回来这一事实出发对蜜蜂判别方向的能力的惊叹和赞叹。

 

 

 

 

 

 

 

 

 

二、总结课文

 

1、再次复述试验原因、经过、结果等, 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从这个试验得出的结果是什么?

 

 

 

2、请同学齐读最后一段,说出结论和作者对蜜蜂判别方向的飞行本领所做的原因分析,理解这一句。

3、请同学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对蜜蜂具有这种飞行本领原因的探究,鼓励他们课下有兴趣可以通过网络、看书等了解。

4、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课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从法布尔的试验方法、试验过程中受到什么启发?

1、学生复述。

 

 

 

 

 

 

2、齐读最后一段 ,

 

 

 

3、试着说出自己的了解。

 

 

 

4、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和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等。 

通过听对原因、经过结果的复述,再次感受作者的科学求实、严谨的作风,思考作者的结论。

 

体会作者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妄加猜测。

 

从同学的介绍中增长知识,争取课下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

 

 

 

板书:

14          蜜蜂

 

听说                      试验                        结论

能辨别方向             捉蜜蜂20只                 飞回17只

                            放入纸带                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做记号                 而是无法解释的本领

                           到两里外

                           放飞蜜蜂

                           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