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世狂音下载:1976年:叶剑英出山辅佐华国锋内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58:49
1976年:叶剑英出山辅佐华国锋内情  

 

没有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联手,就不可能有抓捕“四人帮”的历史性举动。可是,当初促使华国锋和叶剑英走到一起来的,究竟是谁呢?

 

初识华国锋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人们悲痛万分,心中压着巨石般沉重的未知:谁来接替周总理的位置?在人们的悬念中,毛主席提名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代总理。这个任命,出乎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们的意料。

熊向晖等人在庆幸大权没有旁落到张春桥(当时邓小平重新遭到批判,在国务院副总理中,张春桥排名在邓小平之后)这样的人手里的同时,心中也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华国锋“是不是他们那一伙的”? 

  疑惑中,时间进入到4月。首都群众利用清明节,自发去天安门广场送花圈,表达对周总理和其他先烈的哀思,发泄对极左派们的不满。最后的结果,是邓小平的彻底下台和华国锋的再度擢升:国务院总理不再是“代”任而是实职,同时,华国锋成为党中央的负责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要来北京。杨振宁的来访,早在1976年1月就由几个部门做出了计划,并已请示中央同意。当时,华国锋是主管科学院的副总理,杨振宁来了,自然由他接见,杨振宁还提出见毛主席,中央当时也同意了。

 短短两个多月,情况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国锋已成为国务院总理。如果按原来的安排,杨振宁就成为华国锋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央负责人之后所见的第一位客人。而杨振宁既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政府首脑, 华国锋第一个见他是否合适?毛主席还能不能见杨振宁?

负责接待杨振宁的熊向晖就这些问题,给华国锋的秘书打电话请示。4月17日,华国锋将熊向晖找到人民大会堂,谈了自已的意见:原来安排是我见,如果我不见,谁见呢?——按照新的排位,华国锋的下面,就是张春桥。显然,华国锋不倾向让张春桥来见杨振宁。华国锋同时决定,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和工作情况,这次毛主席就不见杨振宁了。  

当晚9时30分,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会接见了杨振宁。将近两个钟头的谈话,没有谈一个字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只有一处谈到了天安门事件,却完全没有按当时的主调说邓小平是后台。

从这次短短的接触中,熊向晖已经做出判断:华国锋不是极左派一伙的!

说服叶剑英

   1976年6月4日晚,叶选基(叶剑英的侄子)和刘诗昆(著名钢琴家,叶剑英的女婿)一起来找熊向晖,希望熊向晖向在家养病的叶剑英提出见见华国锋。 

叶选基还说,这个话我们不好提。如果熊叔叔认为可以,请你向我伯伯提。我们说话没分量。熊向晖说,这个意见很好啊。

熊向晖和叶剑英的交情,始于1969年。当时他奉周总理之命协助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四位老帅研究国际形势。那次研究的结果,成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也使他和四位老帅结下刎颈之交。

  6月7日晚,叶选基接熊向晖去叶剑英在西山的住地。在谈了其他问题之后, 熊向晖把话题扯到华国锋身上。叶剑英说,华国锋长期在地方工作,调到中央以后,他和华国锋不过是在开会时点个头,不摸底啊!

  熊向晖说话从来都要有根有据,他特地带了几个材料给叶剑英看。

其中一个材料是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等听取胡耀邦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的说明。他请叶剑英注意华国锋的一段插话。这段插话中,华国锋讲了三大革命、四个现代化都要靠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院整顿很有必要;讲到依靠工农是对的,可是把专业队伍搞得一塌糊涂,有些人不得不离开实验室,科技人员不敢看外国书,思想有顾虑。他还对当时极左派鼓吹的上海经验提出质疑:他们搞“三突”,学上海的经验,学哪个?!

熊向晖说:你看,这些话很尖锐啊! 

然后,熊向晖给叶剑英讲了两件事。

一件是公安部副部长李震死亡的定案问题。李震是1973年10月21日在家中死亡的。对他的死因,有两种意见。公安部门勘察认定是自杀,王洪文以及公安部另一负责人却认为是他杀,是谋杀。华国锋主持国务院工作之后,这个事情还没有结论。熊向晖参加了华国锋主持讨论这个问题的国务院会议。他发现,作为主持人的华国锋,不是坐在那里听,而是谁发言,他就站在发言人的后边听,既不插话,也不问话。有人说自杀,有人说他杀,就这么说了一夜。之后,他问,还有人要说吗?没有,散会。第二次再开会时,他把两边的意见归纳几点,说他杀的有几点什么理由,说自杀的有几点什么理由。然后,他让主张是他杀的人再讲讲他们的理由,接着让主张是自杀的人反驳这些理由。结果,他杀的理由都被驳倒。最后,华国锋说:这样看来,是自杀吧。

  另一件事,是在关于李震死因问题的第二次会议散会之后,大家在往人民大会堂外面走时,华国锋叫住熊向晖,问:怎么好久不见老罗了?

老罗是指罗青长,周总理时的总理办公室副主任,时任中央调查部部长。

熊向晖说:他病了。

当华国锋得知罗青长住在在阜外医院,当即在人民大会堂外面的台阶上坐下来,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张纸,写了个条子:北京医院并报(卫生部)刘湘屏部长,安排罗青长同志住院。

  熊向晖对叶剑英说,他这个作风也很好啊!

  叶剑英听了以后,颔首说,这个人是含而不露。

  熊向晖说:我觉得华国锋不错,不过他立足未稳,所以叶帅是否帮他一下。

  叶剑英表示,他会去见见华国锋。 

双雄相会

  转眼一个月过去。这时,毛主席身体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已经不能讲话了。而党内的局势,依然表面上云山雾罩,下面却暗流汹涌。

1976年8月15日下午, 熊向晖得到叶剑英通知,到西山他那里见面。

   叶剑英对熊向晖说:你对华国锋看得对。叶剑英讲了7月1日政治局开会研究毛主席病况的事。当晚,叶剑英接到通知去参加这个会。极左派们,主要是江青,起草了一个下发各省部委关于毛主席病情的通知,其中说,毛主席病情比较稳定,不久就可以康复,主持工作。汪东兴反对写这句话,叶剑英也认为不能用这句话。这就和江青他们发生了争论。争到凌晨1点,一直没吭声的华国锋说话了:争得差不多了吧?散会。叶剑英有些纳闷。可等到叶剑英看到那天凌晨两点钟发出的电文,乐了。他不同意写进去的那句话,电文里没有。

  叶剑英说,我经过观察了解,这个同志(指华国锋)确实好,应该支持。我已经告诉王震了。

  这之后,叶剑英决定去见华国锋。打电话联系的时候,叶剑英说,我想看看华总理。

  华国锋说,我应该去看叶帅。听说叶帅患病,我也不好打搅。

叶帅说,你忙,还是我来看你。

争了半天,最后还是叶剑英说服了华国锋,去看他。因为叶剑英觉得华国锋出行的目标比他更大,还是他去华国锋那里更为妥当。

  华国锋住的地方,车不能开进院里。叶剑英到时,华国锋已经等在门口。这个举动,令叶剑英很欣慰。华国锋亲自为叶剑英打开车门,然后扶着他走进院子,到客厅就坐。

  叶帅对华国锋说:你现在担子重啊!我年老有病,帮不上你什么忙,很惭愧。

  华国锋说:您是九亿人民的元帅,怎么能这样讲啊。主席让我挑这个担子,我负担很重,推辞不了,只有兢兢业业。今后还望叶帅指点。

  寒暄之后,叶帅问了华国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治国的方针是什么?

  华国锋说:举一纲抓两目——举一纲,是阶级斗争为纲,抓两目,就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安定团结。在那个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提出“阶级斗争为纲”,是势在必然;而提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安定团结,却常常被认为是右倾。

  听华国锋这样讲,叶剑英说,好。

  第二个问题是:周总理逝世了,董老、朱老总也都逝世了,中央人事安排你怎么考虑?

  华国锋说:除非主席有指示,人事问题一概不动。

  叶剑英说,好。

  ——要知道,当时极左派们正在紧锣密鼓,要从上海向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岗位安插人员,人事问题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华国锋明确提出人事问题一概不动,叶剑英说好,是由衷的。

  华国锋向叶剑英请教应该注意的问题。叶剑英告诉他,要注意民兵。当时军委还在老帅们的掌握之中,“四人帮”动不了军队,正在抓紧搞民兵。

叶剑英对他和华国锋的这次见面和谈话,非常满意。他觉得华国锋说话做事很得体。他对熊向晖说,毛主席一下子把华国锋提为中央第一副主席,这是“非常之时,非常之人”,“还是毛主席巨眼识英雄啊!”

大局初定

  1976年9月9日O时10分,毛主席逝世。

  中央高层领导开始治丧活动,中央各部委和各地党政军领导继天安门事件后,开始又一轮向中央的表态。而中央高层的斗争,更趋激烈。此时,叶帅连日去政治局开会,也不用销假了。

  正如聂帅此前所言:一场决战已不可避免。虽然这场决战在什么时候发生,以什么形式发生,大家还不知道,但是人们感到,决战已经临近。

  在熊向晖对决战的焦急期待中, 10月6日晚10时许,叶选基给他打来电话,说:四个坏蛋抓起来了,伯伯要你注意动向,现在不要告诉别人,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大局初定之后,10月31日,叶帅把熊向晖找去,做了一次长谈。叶剑英说,“英明领袖华主席”,是我提的,他当之无愧。

  熊向晖和当时很多老干部一样,希望邓小平早日出来工作。叶剑英说,小平是要出来工作的,不过要晚一点。车子转弯转得太急要翻车的。小平这个事是毛主席提的,政治局通过留党察看、以观后效的,现在一下子马上出来不行,要一个过程。不然真成了宫廷政变了。  

  不过,叶剑英还是说,小平晚一点出来,总要出来的。他说,你看,(华国锋主持正在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一反原来的编辑方针,原来凡是涉及、讲到刘少奇、邓小平、林彪好话的地方全删;现在反过来,凡是讲邓小平好的地方,一概不删,保留。保留了十几处。将来大家看了,知道毛主席赞扬过他。这其实都是在为邓小平复出做铺垫啊!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