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 快速1-90级:爱孩子不需要条件(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07:52
赞赏增强信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赞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之所以会来到这世上,是因为他在母体内战胜了数十亿个精子与卵子结合后才会出生,他是天生的蠃家。他的皮肤、指纹、头发、声音、面容及体形,在世界上,并且有史以来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和他一模一样,不仅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在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里有下面几句话,很值得思考: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成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教育应当遵循人发展的自然规律,因为人的成长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天然的关系,有着相同的规律,要让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成人时候就是成人的样子,既不能催生,也不能压制。教育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必然会适得其反。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孩子不是缺少天才,而是我们没有用欣赏的眼光。

在我接触的中学生里,每个孩子几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追求,身上也几乎都有其可以为人称道的优点。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孩子不是缺少天才,而是我们没有用欣赏的眼光。

一个高二的男生沉迷游戏,母亲对此深恶痛绝,我却对孩子说,打游戏一关一关不停地过,失败了紧接着又从头再来,至少说明你起码在三个方面很不错:一是你有强烈的进取心,否则不可能这样锲而不舍;二是你有很强的耐力,否则你不会坚持这么久;三是你很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希望把它做得尽善尽美。

一个高一女生看娱乐节目“上瘾”,父亲对此严厉斥责,我却对孩子说,娱乐节目经常看,娱乐新闻勤关注,至少说明今后你很有可能在两个方面会很有前途:一是你能长期关注娱乐节目,意味着你将来很可能会对娱乐传媒业有很好的把握,而娱乐传媒业发展前途看好,又说明你的未来前途很看好;二是你能对人性有更好的把握,这将大大促进你与人相处的能力,因为娱乐圈是是非非里能让你看清很多东西。

一个初三女生有时“打癔症”,也就是偶尔发发呆、走走神(青春期少男少女常见现象),母亲对此怒火中烧,我却对孩子说,发呆至少说明你很喜欢思考,走神说明你想像力丰富。

一个初二男生考试的时候看到窗外远处的一座高楼上有一个黑点,他对我说,他当时想:那个黑点是不是一个人要自杀,我要是赶紧跑过去把他接住,救了他,学校肯定会对我进行表彰,那多好啊!父母对此事又气又笑,我却认真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很有勇气和荣誉感,很有责任心和爱心!

欣赏你的孩子,是与他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有了这个基础你才可能展开教育;在看似负面的信息里、赞赏里正向信息,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

皮格马力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孤僻,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并取名叫加勒提亚。他和雕像久久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加勒提亚被他的爱感动,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她为妻,他们的女儿帕福斯是塞浦路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后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发现的,罗森塔尔等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中,每个年级各抽出三个班级进行测验。他们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测验结果,然后告诉各任课教师哪些学生将会表现出明显进步,(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实验者们随机抽样的,任课教师不知道)。八个月后,再进行测验,发现被指为可能进步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在关于学生品行的评定中也给了这些学生以好意的评定。除任课教师外,这些学生的名单并未向任何其他人泄露,所以他们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对于家长也是一样的,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巨大。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在魏嘉琪所著的《美国中学生报告》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从中国内地移民来美国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掩面哭泣。她很感动:她儿子高中一年级得了一个杰出学生奖。最初听说是杰出学生,她简直不敢相信:写没写错名?会不会有重名的?她儿子移民美国刚一个学期,他在中国连职高都没考上。由于她与丈夫离婚,孩子留给丈夫,从小这个孩子就学习不好。初中时,回回家长会上,老师都要点名批评他,上课时则常常被老师拽出课堂;而来美国才半年,英语还跟不上,怎么就奇迹般地得了杰出学生奖?校长还有亲笔信祝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信中说学校希望家长和学校保持联络,将这个极有前途的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才。校长的信还说,这个孩子将在这所学校学习4年,毕业之际,他们相信他和孩子的家长将会看到一个身体健壮、心智健全,热爱艺术,既会创造,又会欣赏,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并乐于参与竞选和法律判决,对社区有忘我的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他将懂得尊重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并知道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校长说他对此深信不疑。

这位中国女人拿着儿子的奖状和校长给她的亲笔签名信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儿子扬眉吐气,腰也挺直了。鼓励的力量是提携和推动的力量。本来她在心里对儿子早已不存份外之想,她把他办来美国,只不过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心事。好在美国高中随便上,能不能毕业则是另一回事。作为母亲她只希望儿子能拿个高中文凭就算了,想不到成了美国高中的杰出学生,而且校长还对他寄予那样的厚望。

 

其实这位中国母亲不了解美国中学教育系统的体制和教育理念的运作。美国中学所有学生毕业全部获奖,只不过奖项、名目不同罢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校设奖时已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发奖是校长、老师激励学生,调动他们潜能的正面手段。实践证明,表扬、赞美,就是比批评、指责更有积极的推动力。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他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听到这里,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王友接过糖,陶行知说:“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完了吧。”说完走出校长室。张放天

 

学习爱迪生母亲的母爱方式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上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且是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怎么成长为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了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母亲南希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南希没有高深的文化背景,在当时也没有什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但是南希是怎样对爱迪生进行教育的呢?其中的详情无人知晓,所以,我特别注意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条,那就是: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

    说起爱迪生的家庭教育,我们还得从爱迪生退学开始。关于爱迪生退学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为爱迪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加一是二?”老师说“爱迪生,你拿一支铅笔再加一只铅笔,不就变成两支铅笔了吗?” “可是老师,拿两只杯子里的水放到另一只杯子里,水就集中在一个杯子里了呀,一加一怎么会是二呢?”老师不知如何回答了。“老师,两块泥巴粘在一起就是一块,为什么一加一是二,也许一加一是一。”这时老师发火了:“真烦!你自己去想去吧。”于是老师又继续上课。爱迪生又举手了,“什么事,爱迪生?”老师强压住火气问。“老师,为什么会起风?”“老师,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老师说:“那是因为母鸡给鸡蛋加温了。”“老师,为什么给鸡蛋加温就能孵出小鸡?”爱迪生又问了许多为什么,什么“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的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将他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爱迪生哭这回家了。妈妈听了儿子的诉说,拉着爱迪生的手到学校找到老师,质问了老师:你是不是说我儿子是傻瓜笨蛋,读书也是白读?老师无言以对。 “我明白了,儿子有我自己来教育,不用麻烦老师了,再见。”拉着儿子的手回家了,南希一边走一边想“恩格尔老师强迫孩子把教科书的完整地默记下来,儿子觉的反感,两人才陷入僵局的。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默记教科书的内容,见鬼去吧!默记教科书长大一点用都没有,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吗?”南希暗暗发誓:“要给儿子尝试绝不输给其他孩子的教育”。从此开始了对爱迪生的家庭教育。

    这个学校是妈妈和儿子两个人的学校,母亲教他学习算数、英语、文学、理科、社会……什么都在一起学。但母亲从不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注意身边发生的事。

    爱迪生孵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而且有很多种说法。在我收集的资料里妈妈是这样做的。妈妈说:“爱迪生,昨天鸭蛋孵出小鸭来了。”爱迪生好奇地就问:“妈妈,鸭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鸭来?”妈妈说:“是因为鸭妈妈抱着鸭蛋加温的呀。”爱迪生又问:“为什么给鸭蛋加温就能孵吃小鸭来?”妈妈说“是啊,为什么呢?”“我试试也许就明白了。”妈妈高兴地说“好啊,你去试试吧。”于是,爱迪生就把鸭蛋抱在怀里孵蛋了,结果孵了两天也没有动静。儿子大失所望,妈妈温和地对他说:“很遗憾吧,爱迪生。”“是啊,妈妈,我也给鸭蛋加温了,为什么孵不出小鸭来呢?”“是啊,你去查查百科全书吧。”于是,母子两一起查百科全书,爱迪生查蛋项,妈妈查鸟项。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爱迪生却学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学校学不到的有关风、花、鱼等许许多多的知识。南希从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对学科感到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以知识渊博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的起点就在和妈妈一起学习的百科全书里。每天晚上,妈妈就睡在儿子的旁边,把名著一本一本地读给他听,以此代替儿歌。后来,读书这个习惯对爱迪生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爱迪生的爱读书和快读是著称于世界的。

    爱迪生9岁的时候,妈妈拿到一本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书《自然哲学的学校》,是高中生用的书,里面介绍了许多实验方法,爱迪生不知不觉地迷上化学这个神奇的世界。爱迪生就说服父母在地窖里开设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接着,爱迪生又要买实验的材料,家里没有钱,儿子就去找妈妈商量:“妈妈,我想买实验的材料,怎么才能攒够钱呢?”妈妈说“看看咱家有没有什么卖的?”爱迪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回来说“我看咱家后院种的菜可以拿到镇上去卖。”妈妈说:“好主意,我们试试看。”.第二天一早,爱迪生就拉了一车菜到镇上去了。到了傍晚,妈妈看到精疲力竭的爱迪生拉着一车菜回来了,他只卖掉10个西红柿。据说还是一个老奶奶可怜他才买的,一共才5分钱。“为什么卖不掉啊?”他问妈妈。妈妈说:“你带去的都是什么菜啊?”“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玉米。。。。。。”妈妈说“这些菜不是每户人家种的有吗?”爱迪生说“是啊,人家都种有这些菜,当然不会再买了。”妈妈就问他“那怎么办?”爱迪生想想说“我明天到镇上去问问大家想要什么菜。”于是,爱迪生去镇上挨家挨户地询问想要什么样的蔬菜,结果得知甜瓜、西瓜、樱桃、莴苣、菠菜、卷心菜、洋葱很有市场。可爱迪生家没有这些菜,他又去找妈妈了。妈妈告诉他“不用担心,隔壁布朗家的甜瓜、樱桃丰收了,菠菜和莴苣杰索家里最多,卷心菜还不到季节,洋葱,还是道格拉斯家的最好,个大,听说多的快要烂掉了。”爱迪生立刻来了灵感:“这么说来,镇上人想要的菜,有的家里是多余的,我可以用低价收购,然后拿到镇上去卖掉。”就这样9岁的爱迪生独立地做起了蔬菜的上门配送生意。学到了许多他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14岁时,爱迪生在妈妈的鼓励下创办来《先驱周报》并广受欢迎。

    爱迪生通过自己创业经历学到了市场调查和创造力,成了他日后成功的关键。爱迪生不仅是个发明家而且还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爱迪生一生中完成了1093件发明,而且大部分发明都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产品贡献给了社会。他为什么会向世界奉献如此之多的优秀发明呢?据他说,其秘密就在于正确洞察市场的需求,扩大新产品的手段上,也就是被称为“自然膨胀”的商业策略。这些和他早期的创业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母爱】

南希对爱迪生性质恶劣的淘气,会毫不客气地加以训斥,比如说他在库房里玩火导至火灾时,还有就是再在他偷懒什么也不干时,还有就是刚刚开始就轻而易举地放弃的时候,他的屁股就会遭到妈妈的抽打。不过,对爱迪生经过努力之后出现的失败,妈妈总是一笑了之。儿子惨遭失败后感到沮丧的时候,妈妈就会紧紧地抱住儿子,给予他鼓励。从此,不怕失败的秉性就刻进了爱迪生的内心深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丝时,经历1万4千次的失败后而获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爱迪生12岁时,在火车上做水果、报纸、杂志的推销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他的耳朵失去了听力,望着精神萎靡的爱迪生,妈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对他说:“稍微有些听不清,没有关系呀!你还有健康的身体,长着漂亮的眼睛和鼻子。如果振作精神继续学习,前面的道路一定很开阔。你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啊!”后来,爱迪生在日记里留下这样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母亲为我支撑着,所以才会有我的今天。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有母亲体谅我任性。无论在多么痛苦的时候,我都能坚持下来,努力想让母亲高兴。这都是托母亲的福。”对爱迪生来说,南希即使妈妈,又是老师,也是朋友,与母亲的交流对爱迪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爱迪生得到了妈妈无尽的爱,在他的内心深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场合,他都能感到妈妈的宽容、温情和鼓励。根植在爱迪生内心深处的母爱,支撑着他一生的心灵。据爱迪生留下的日记记载:24岁失去母亲后,爱迪生的心灵深处还一直与母亲对话,快乐的时候,寂寞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爱迪生都会在心里与母亲交谈,抚慰自己的心灵,尤其是当研究走入绝境,接连遇到挫折而烦恼时,他就会怀念母亲的笑脸,在母亲的笑脸和无言的鼓励中得到安慰。在爱迪生发明灯丝失败了一万次的时候,助手们想放弃,投资人想撤走剩余资金,他陷入了绝境,他沮丧地快要挺不住了,就在这天晚上,他梦见了妈妈,听到妈妈的笑声,“妈妈”爱迪生扑上去,妈妈紧紧地将他抱在怀里,爱迪生像孩子似地哭个不停。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再试试看”。爱迪生又继续废寝忘食地投入实验,仍然是一次接一次的失败,一直到一万四千次实验时,他成功了,用钨制成的灯丝达到了理想中的一千小时。

    爱迪生的童年是不幸的。因为学校里没有赏识他的好老师,更没有适合爱迪生成长的土壤。于是,要强的母亲担当了培养孩子的重任。“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这样的教育心态给了孩子长足发展的空间,也给了孩子感受成功全过程的机会,为爱迪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虽然远离了同龄孩子,但是,爱迪生的母亲用特殊的母爱和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收获。她决心“要给儿子尝试绝不输给其他孩子的教育”。
    这所只有两个人的学校里,妈妈教爱迪生学习算数、英语、文学、理科、社会……什么都在一起学。但母亲从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注意身边发生的事。面对孩子的疑问,南希从不给他标准答案,而是一起和孩子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对学科感到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
    这是多么聪慧的一位母亲啊。如果每个孩子都能遇到这样的母亲,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面对孩子们被压弯了的脊柱,面对成天眉头紧锁、作业成堆、烦恼不断的孩子,我们的家长是否从爱迪生的成长经历中借鉴一些东西呢?
    爱迪生的成长经历很值得我们反思:他的成长始终植根于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现实生活。无论是自我发现,还是母亲的引导,都是从生活开始的。还是在9岁的时候,爱迪生就独立地做起了蔬菜的上门配送生意。学到了许多他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想想我们的孩子,能担此重任吗?
    母亲不仅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且都会孩子如何坚强。当爱迪生因为意外事故听力失聪时,妈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对他说:“稍微有些听不清,没有关系呀!你还有健康的身体,长着漂亮的眼睛和鼻子。如果振作精神继续学习,前面的道路一定很开阔。你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啊!”母亲的鼓励,如暖流,温暖了孩子的心。爱迪生没有因生理的缺陷陷入自卑,而且一天天走向成功。后来,爱迪生在日记里留下这样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母亲为我支撑着,所以才会有我的今天。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有母亲体谅我任性。无论在多么痛苦的时候,我都能坚持下来,努力想让母亲高兴。这都是托母亲的福。”对爱迪生来说,南希即是妈妈,又是老师,也是朋友,与母亲的交流对爱迪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与爱迪生同行,正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激励,才有了令世界骄傲的爱迪生。
    当我读到或者听到这些感人的故事时,我的眼角已经湿了。是啊,母爱是多么伟大啊!
    没有一位正常的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爱孩子的方式有多种,得到的回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育更是如此,你在教育的土壤里播撒了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庄稼。农民播错了种子,只错过一季,家长如果播错了种子,就错过了孩子的一生。
    【启发】

从爱迪生的家庭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首先,父母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即使孩子满身缺点,也能够无条件地爱着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父母。爱迪生也是个有很多缺点的孩子,比如,他笨拙、任性、安静不下来等,但母亲南希的爱,没有以做个好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听父母的话为条件,而是认可接受儿子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退学还是耳聋,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南希都无条件地爱着爱迪生,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对儿子的爱永远不会变。当无条件的爱被植入孩子的心灵时,他的心中会滋生出勇气,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

     孩子对爱特别是特别敏感的。不要小看父母的一句评价和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情,孩子能敏锐地感受到你是否爱他。如果我们父母能够做到:快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欢笑,悲伤的时候聆听孩子的倾诉,高兴时紧紧地拥抱孩子,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绝对的爱,当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真爱时,心灵就会稳健而茁壮成长,即使犯了错误也会自己站起来。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有烦恼、悲伤、懊悔、寂寞、流泪不止的时候,父母如果能温暖孩子那颗受伤的心灵,孩子就会重新精神饱满地站起来,开始向前奔跑。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看许多到家长在孩子考试的分数高时,又是表扬又是物质奖励,要是考的不好轻的一顿训斥,重的挨一顿打。这是有条件的爱。8月26日,央视12套播出了一个恶性案件,母亲戴文香,为了孩子学习的事,把自己6岁的女儿打死了。邻居证明,自从孩子上学后,每天听到她训斥孩子和打孩子的声音。她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是,医生发现孩子遍体鳞伤就报了案。她在法庭上一再说“我在吃穿上从没有亏待过孩子,只是想让她好好学习,将来能生活的比我们好。”这样残酷的爱、畸形的爱,只能残害孩子的心灵和生命。只有父母能够无条件地爱孩子时,你才会不在意孩子的分数,你才会接受孩子的一切,你才能给孩子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成长环境,你才会积极寻找适合你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才能培养出栋梁之才的孩子。

    二、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每个孩子都是各不相同的,孩子是带着你的遗传基因来到这个世界的,你还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老拿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这是很不明知的。孩子对把自己和其他孩子做比较的敏感的程度超出了父母的想像,孩子的内心会萌发出不安紧张的情绪,做比较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我有时候拿我儿子和比他学习好的孩子比,有时候他就唉声叹气,有的时候他就问我:“妈妈你到底爱不爱我?”我就发现他一连几天情绪很不稳定,学习自然也受到影响。

    三、与其担心孩子的缺点不如发挥孩子的优点。

    南希就是充分发挥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培养了他的创造力,为人类培养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在一点上我有深切的体会,比如说我儿子他的字写的不好,每天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对他说“你要认真写,把字写的好点。一会我检查,如果写的不好,我就让你重写。”有时候我看到他写的不好,就训斥他。到现在都要上四年级了,我儿子的字没有多大的进步。如果我们能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的缺点忽略不计,在孩子的特长上下功夫培养,使孩子的强项得到长足的发展,合格的人才就诞生在我们的家庭。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

    从爱迪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历经无数次失败的孩子,但是,母亲从来没有责备过孩子,而是和他一起思考为什么失败。所以在爱迪生的眼睛里,失败是不存在的。如果坚持到成功,失败就是成功之母,所谓的失败就是什么也不做。如果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的失败,孩子就会退缩,是孩子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变的萎缩,其结果就是什么也不做,因为这是最安全的。养成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孩子虽然不会失败,但离成功却十分遥远。

    五、培养理性的好奇心。

    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够想南希那样注重以探索世间的神秘现象、不停地思考“为什么”为课题,我们的孩子对实际中面对的任何问题都会充满着灵性。这是我们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其实,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来到这个世界,是我们这些不懂孩子不懂科学教育的家长磨灭了孩子的天才。假如我们能像爱迪生的妈妈那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想想我们的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