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矿石:论 组 织 结 构 变 革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30:46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依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不能实现高效的分工协作,需要一个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或者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看作是承担某种职能模块的载体,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表现为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越事业部制,矩阵制等。上述模式是以一定组合原则设计的。如: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的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等,它的优点是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缺点是每个人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难以和整体联系,当企业规模大,环境复杂多变时将难以适应; 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有事业部和模拟分权制等,企业规模大且产品种类多或地区分布广时适用事业部制,但设置机构多,管理费用大。当企业内各单位在生产技术上联系密切时,适用模拟分权式,它有自己的管理机构,用内部规定的转移价格来相互购买和出售,进行利润成本计算,但其明确性不强,难做到以成果为中心; 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是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如跨国公司,它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二.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   组织结构诊断1. 组织结构调查     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对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调查,掌握资料和情况。系统反映组织结构的资料有:                                                                                                (!)工作岗位说明书。它包括企业各类岗位的工作名称,职能,权限,责任,薪金,级别,及岗位间关系等。                                                                   (2)组织体系图。用图形来描述企业各管理部门或某一部门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3)管理业务流程图。用图解方法来表示某一管理业务的工作流程,如物资采购,设备工具维修管理流程等。它包括:业务程序,指某项管理业务的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及顺序;业务岗位,指按程序及分工协作而设置的各个工作职位,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信息传递,指岗位间信息传递的形式(如申请单,说明书,明细表,计划表,原始凭证等)传递路线;岗位责任制,指各岗位的责任,权限及考核指标等。                                                                                             2.明确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借助上述资料,能系统地了解组织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找出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1).企业环境。它对组织结构中职权的划分和结构本身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那在划分权力时,应当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 如企业环境稳定,可把握,对生产经营影响不显著,则可将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领导手里,设计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管理。  (2).企业规模。一般而言,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复杂。因此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长的。(3).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通过组织结构,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成一定的体系或制度,融合进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什么战略就有什么组织结构。当组织处于行业发展阶段,实行增大数量战略时,只需要采用简单的结构形式;当处于扩大地区战略时,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它地区。为了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企业要建立职能部门;当在行业增长的后期,竞争更加激烈,为减少压力,而采取纵向整合战略,则采取事业部结构;当进入成熟期,选择多种经营战略,企业根据规模和市场情况,采取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 (4).信息沟通。信息沟通贯穿管理全过程,组织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并及时利用。3.了解变革的征兆企业领导必须善于通过调查,发现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抓住机遇,及时改革。变革的征兆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如市场占有率缩小,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多,缺少新产品,新战略等。(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跨度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加等。(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少,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高等。(二)组织结构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环境和职能变化分析(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哪些原有的职能需加强?哪些陈旧的职能可以合并或取消?(2)哪些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如:生产成果的职能有产品制造,销售和开发:支援性职能有质量和财务监督,教育和培训,法律咨询等;附属性业务有医务卫生,环境绿化及饮食供应等,这类具备条件可社会化;将成果性职能配置在非成果性职能之上。     2.组织决策分析为实现企业目标,有哪些决策要做?是何等类别决策?由哪个管理层次来做?决策后通知哪些部门?谁是决策的负责人和参与者等。分析时要考虑的因素:   (1)决策影响的时间。某项决策的后果仅影响当前一个较短时期,则可放给下属层次的某部门。   (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如仅涉及某一个职能,由最低层决策;如影响多项职能,应由能全面照顾各方面的较高层次决策。   (3)决策者所需的能力。要同决策者的知识面,经验,信息资料和分析能力相适应。复杂的战略性决策,放在较高层次。 (4)决策的性质。常规性,重复性决策,由较低层次做;例外性,非程序性决策由较高层做。 3.组织关系分析分析本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通过上述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为制定和改进组织结构设计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三)实施变革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的一般原理,和“先进合理,科学适用,精简高效”的原则,提出专项调查报告和组织结构变革方案。方案应有二套以上,供选择。1. 选择合适的变革方式。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有:   (1)改良式。就是日常小改小革,修修补补。如局部改变某个科室的职能,新设一个职位等。这是企业常用的方式,符合实际,阻力小。  (2)爆破式。短期内完成组织结构重大的以至根本性变革。如两家企业合并,从职能制结构转为事业部制等。此方式常因考虑不周,让员工失去安全感,增大改革阻力,需慎用。  (3)计划式。对改革方案经过系统研究,制定全面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如企业组织结构整合。此方式较理想,可采取。   2.排除变革的阻力。由于变革冲击一些员工的固有习惯及业务知识技能,使他们可能要从头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使因循守旧的人失去安全感,少数人的职位和利益发生改变。所以常常招致抵制。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要采取:  (1)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设计,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增强责任感。  (2)大力推行与变革相适应的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减少变革阻力。   3.变革效果的监测和评价。对变革后组织的状况进行分析,考察变革效果和存在问题,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实施者,以利修正完善。   4.组织结构变革的常见形式------整合整合主要解决分散倾向和不协调问题,使组织上下畅通,左右协调,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1)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按规定对分解后的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和各职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相互重复和冲突的职责和任务,纠正不符合组织总目标的局部要求。可用结构分析图表来进行。  (2)现有企业结构的整合。先对原结构分析,找出不合理问题。通常不合理表现如下:第一,各部门经常出现冲突。第二,存在过多的委员会,说明各自职责未能分清。第三,高层屡屡充当冲突的裁判和调解人。第四,组织失去协调机能,全依赖有特殊地位人的权威来协调。  (3)整合的过程。第一,拟定目标。第二,提出规划。第三,执行整合。第四,控制。   三.变革注意事项  (1)态度积极而慎重。防止产生观望等待消极畏难情绪。变革是一项复杂又细致的工作,牵涉面广。关系各个下属部门的功能,责任,权限和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分解与再分解,因此,要认真论证,反复评估,慎重对待,稳步推进,不能草率从事。  (2)组织结构变革设计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现象。  (3)尽可能地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 (4)做好配套工作。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顺利进行,除了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外,在初步完成变革后,还需建立健全自各种规章制度。如:随着组织结构变动,应及时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岗位责任制以及绩效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应该将作业流程的改进,考评指标的变化与员工的培训,薪酬制度调整等工作密切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配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