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荣誉印记:中国酒文化论坛四十辑【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6/30 21:32:15
  毛泽东吃辣子比喝酒         毛泽东反对过生日,但是卫士长有办法。就是敲竹杠的办法。他说:“主席,今天是您生日。大家辛辛苦苦跟您干了一年,您也应该有所表示呀。”
  休息时,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跟他谈话都是很随便的,开玩笑不必担心出格。毛泽东这时总是宽厚地一笑,说:“你们就是变着法子敲我的竹杠啊?”

  于是,卫士长便笑哈哈地跑回来,吩咐厨师用面做了一个大寿桃。吃饭时,摆在餐桌中央。那次还准备了不少酒。卫士长首先举杯说:“今天是主席生日。我代表同志们祝主席生日愉快,健康长寿。”毛泽东微笑举杯,说:“一年了,同志们工作辛苦,祝同志们身体健康。”

  杯子都伸出去,同志们逐一同毛泽东碰了杯。卫士长豪放地将杯一倾,咕咚一声吞下。将空杯子向卫士们示意:“干!会喝不会喝,这一杯一定要干!”

  卫士们像听到命令,轮流举杯,一饮而尽。

  毛泽东不能喝酒,喝一口脸就红得发紫。他将杯子在嘴唇上沾一沾,那紫红的葡萄酒浆几乎没见少,便放下杯,毛泽东带着歉意的微笑,说:“这样吧,咱们定个协议。白酒辣也辣不过辣椒。你们喝酒我吃辣子。”

  有人说:“酒和辣椒不是一回事。”

  毛泽东小声说:“多吃辣子能成事,喝酒多了可是会误事。”这句话大家也听到了。他便直起身大声说:

  “今天可以多喝,误了事不怪罪。”

  于是,毛泽东没少吃辣椒,同志们没少喝白酒。卫士长喝醉了,摇晃着,笑着,张大嘴巴呕吐。后来又抱起痰盂吐。吐完又呵呵笑,笑过了又吐。毛泽东毫不怪罪,和大家一道张罗着给他递茶水和毛巾。卫士长对毛泽东忠心耿耿,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办起事来一丝不苟,原则性极强。我们相处那么久。毛泽东每次外出的路线和地点他从没对我露过一个字。他和毛泽东私人感情特别深。他离开毛泽东到外地工作时,毛泽东曾抱着他,哭出了声。

  十几年接触中,卫士长李银桥只醉过这么一次。     周恩来独宠茅台 

  话说红军一教导营进入茅台,长途行军,大家都很疲乏,他们发现茅台镇酒多,便纷纷用酒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去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正当战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周恩来到达茅台。他见大家用茅台酒擦脸,洗脚,十分生气,连声批评道:“真是糟踏圣人!”
  周恩来为何说“圣人”二字呢?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书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唤他进朝议事,他躲闪不及,就倚仗酒劲儿说:“回禀丞相,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圣人”,便糊里糊涂地复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涂,没有追问下去。事后,徐邈与友人谈起此事时说:“不想‘圣人’二字竟救了我的命。”从此,“圣人”便成了酒的别名。显然周恩来同志是借用酒的这个别名批评我们红军战士的。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国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贵州茅台酒啊!”接着又给大家讲了有关茅台酒的故事,在场的红边战士无不深受教育。

  五○年国庆节,周总理决定用贵州茅台酒作为国宴用酒。可是,在国庆节前夕,偌大的北京城竟连一瓶茅台酒也找不到,周总理十分着急。他要办公厅挂通贵州的电话,亲自电告省委书记苏振华,要他急调一批茅台酒进京。

  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

  一九七一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喧。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他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国曾经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其中讲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茅台酒镇时,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畅饮茅台酒的故事。在另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也赞扬茅台酒“能治百病”。

  电视台工作人员拍下了周总理与尼克松满脸喜悦用茅台酒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

  在此之前,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周总理在首都迎宾馆设国宴款待。席间田中首相赞道:“茅台酒是美酒,大大的好,世界第一!”周总理说:“茅台酒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

  不知多少年来,贵州人与山西人一直为茅台酒和汾酒孰先孰后、孰师孰徒的问题争论不休,官司一直打到国民党南京政府。蒋介石听了,不敢表态,只好采取折衷的办法,说道:“天下名酒是一家,何必分你师你徒,只要好喝就行!”

  解放后,这两家名酒的争执仍然是余波未平。六三年,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周总理要茅台酒师和汾酒师讲出各自酒的香型和传统工艺流程。他耐心听完他们的陈述后说道:“琼浆玉液,南北一方;名甲天下,茅台争光;若论先后,数我长江。”原来茅台酒产在茅台河上游,要论香型和酿造方法,与汾酒并不相同,南北两方不存在师徒关系这一问题。要说先后,茅台酒理应在先。经周总理发话,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周总理对生产茅台酒的地理条件、气候、土壤和水质极为关心,曾多次详细询问,并作出过:“为确保茅台酒的质量,维护国家民族的荣誉,茅台河上游数十公里不准建化工厂、不准污染茅台酒河水”的重要指示。由于周总理的百般关心,茅台河水至今清澈透底,酿出的茅台酒至今名不虚传,保持着原有品质和传统特色,深受国内外饮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