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兵工厂:《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6/30 19:15:13

 

 

 

壹、 三昧行相分



 

 


  一.观佛三昧法
(一)先明观佛
1.总身观
所观佛身
能观作法


2.具足观
   能观身仪

 

 (1)观佛身

    头顶庄严

 

 

额广平正

眉高长相

眉间白毫

 

 

 

 二眼广长

鼻修高直

面部平满

耳轮垂腄

唇色赤好

齿白齐密

舌薄广长

 

 

 

咽项肩圆

两臂臃圆

手相庄严

 

胸前平满

腹平不现

脐圆孔深

阴藏平满

 

髀膝圆满

鹿王膊相

足跟臃满

足趺平生

足指网缦

结跏趺坐

足下平满

顺观

 

(2)观华座

 

 

 

(3)观宝地
 

现益

 

诫向人说
当益
上品往生

3.极略观

 

回生净土


(二)结劝念佛

明易行

劝精进
示胜益
上品上生

 

 

二.念佛三昧法

 

(一)三昧名义

 

不随余法
功德第一

(二)三昧行法
1.长行略示
   大信不疑

2.偈颂广说
(1)劝信诫疑

(2)示如法行
Ⅰ.正念行
     正诫诸念

    三十九对

 

 

 

 

 

 

 

 

 

 

 

 

 

 

    重劝精勤

 

Ⅱ助道行

 

 

 

 

 

 

 

 

 

 

 

 (3)结名赞胜

(三)三昧成就

 

 

一心专念

 

 

 

  (四)行成利益
 定中问佛
当念我名

 

 

 

 三.道场念佛法

(一)具备助缘
       净舍


时节

 

资用

 

 

(二)正修三昧

 





 四.忏悔发愿法
(一)明忏悔

诫说境界

(二)示发愿

 

 

 五.临终行法
(一)约临终人

(二)约看病人

1.钞记圣相

2.临终助念

 

3.护避障缘

 

 结示

 

贰、五缘功德分
        列所依六部经

 

 

 

 

 

 六部往生经

念佛延寿
不遭九横
愿生念佛

利益问答

 

现生功德
舍报利益
往生得否

念佛五大功

列目

 

 

 

  一.灭罪缘

(一)正显念佛
      灭罪
1.下上品
一声灭罪
五十亿劫

2.下中品



闻名灭罪
八十亿劫

3.下下品

声声灭罪
八十亿劫

(二)兼明定观
灭罪

1.宝地观

2.总观想

 

3.华座观

4.正报观

 

  二.护念缘

观经普观文

(一)无数化佛来
      护
若见不见


观经流通文

(二)二圣随逐影
      护

真身观文

(三)弥陀光明摄
      护
唯摄念佛
不摄杂行

十往生经文

(四)廿五菩萨影
       护

弥陀经文

(五)恒沙诸佛共
      护
护念经

 


般舟经文

 

 

 

(六)诸天龙神影
      护

 灌顶经文


(七)六十一神守
      护

净度三昧经

(八)六天善神随护

 

 

总结示

 

 

 

 

   

 三.见佛缘
(一)总明三力见
      佛

 

 

 

 1.举韦提见

2.例未来见

3.得见因由
   三力加念

弥陀三力
(1)大誓愿力
(2)三昧定力
(3)本功德力

(二)末法见否
      问答

1.略出理证
   观机备教
   不择浅深

2.具引经证
(1)观于西方文

 

 (2)见彼国土文

 

 

 

 

粗 见
定心三昧
口称三昧
真 见
倾心定见

 

(3)得见无量寿
    文

 

 

 

 

 (4)先当想象文

 

 

(5)想二菩萨文

 

 

(6)真身观文

 

 

 

(7)但观白毫文

 

 

 


(8)定散见佛文

临终见佛

 

 


 
(9)流通见佛文

 

 

三心内因

三力外缘


(10)般舟经文

 

 

 三昧

 

 (11)月灯三昧经
      文

 


(12)文殊般若经文

一行三昧

不取相貌
专称佛名
同体大悲

 

   四.摄生缘

(一)十八愿取意
      文

名号愿力摄

 

(二)大经上卷文

皆乘愿力摄

 (三)三辈往生文

上中下根
皆劝专念
佛自来迎摄

(四)观经往生文华台授手摄

(五)小经往生文

 佛自来迎摄

(六)十九愿文

临终现前摄

 (七)二十愿文

名号愿力摄

 (八)三十五愿文

名号愿力愿


女转成男
女人往生
女人成佛

 

 

   

 

五.证生缘

何人得生问答

 

(一)明正摄凡夫

1.释迦经证
(1)依经直明
    凡夫乘愿
    得生

(2)问答释疑
信与不信
问答

善恶机性
十种凡夫
五善性

 

 

 五恶性

 

 

 

 

 

(3)广引经证
Ⅰ总十三观文

 

 

 Ⅱ宝楼观文

 


 
Ⅲ华座观文

 

 


Ⅳ本愿成就文

 

 Ⅴ九品往生文

 

 

Ⅵ小经文

 

 

2.诸佛舌证
  凡夫得生

 劝忏悔归仰

 

(二)结凡圣通入

 

 

参、结劝修行分一.不信罪报
     问答

释迦本怀

令生改悔

 引经为证

 

(一)明持经利益

 

 

 

 

(二)明诽谤罪报

1.现生

 

 

 2.死后

 

 

(三)劝择机与说

(四)示毁敬损益

 


  

二.信行功德
     问答


或成未成

 闭绝生死
永开常乐
弥陀称愿
诸佛同庆

(一)举出行体
     持念弥陀
     四事助喜

(二)赞叹功德
     三世诸佛皆
    念弥陀成佛

 以譬较显

 

 

 

 引昔劝励

 

 

 

 

 

 

 

 (三)比较劝修

 

 

 三.灭罪方法
     问答

 

 

(一)先明忏悔
1.观佛经文
(1)忏悔灭罪
Ⅰ过去四比丘
    灭罪法

 

 

 Ⅱ灭后观白毫
    灭罪法

 

 

 

 

 

 

 Ⅲ佛世四众
    灭罪法

 

 

 

 

 

 

 

 

 

 

 (2)密行防非

 

 

高慢灭法

失甘露味

 

 

 

 

 

 

 

 2.大集经文

 

 

 

(二)承上起下

 (三)结劝念佛
3.木槵经文

畏难求易

 

 

 称三宝名

 

 

 

 

 

念念障除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比丘    善 导    集记

 

        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一

        依《般舟经》明「念佛三昧法」二

        依《经》明「入道场念佛三昧法」三

        依《经》明「道场内忏悔发愿法」四

 

        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出《观经》、《观佛三昧海经》

        观阿弥陀佛,真金色身,圆光彻照,端正无比。

        行者等,一切时、处、昼、夜,常作此想;行、住、坐、卧亦作
此想。每常住意向西,及彼圣众一切杂宝庄严等相,如对目前。应知。

        又行者若欲坐,先须结跏趺坐。左足安右髀上与外齐,右足安左
髀上与外齐。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指面相合。次端身正坐,合口闭
眼,似开不开,似合不合。

        即以心眼先从佛顶上螺髻观之。头皮作金色,发作绀青色。一发
一螺,卷在头上。头骨作雪色,内外明彻,脑如玻璃色。

        次想脑有十四脉,一一脉有十四道光,从发根孔出外,绕发螺七
匝,还从毛端孔中入。

        次想前光,从二眉毛根孔中出向外。

        次想额广平正相。

        次想眉高而长相,由如初月。

        次想眉间白毫相,卷在眉间,其毛白,外实内虚,出金色光,从
毛端而出,直照自身来。如《观佛三昧经》(卷二意)说:「若有人,
一须臾顷,观白毫相,若见若不见,即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
尘数劫生死重罪。」常作此想,太除障灭罪;又得无量功德,诸佛欢
喜。

        次想二眼广长,黑白分明,光明彻照。

        次想鼻修高直,如铸金铤。

        次想面部平满,无有唱唊。

        次想耳轮垂腄,孔有七毛,光从毛内出,遍照佛身。

        次想唇色赤好,光明润泽。

        次想齿白齐密,白如珂月,内外映彻。

        次想舌薄广长柔软。舌根下有二道,津液注入咽筒,直入心王。
佛心如红莲华,开而不开,合而不合。有八万四千叶,叶叶相重,一
一叶有八万四千脉,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百宝莲华。一一
华上有一十地菩萨,身皆金色,手持香华,供养心王;异口同音,歌
赞心王。行者等作此想时,除灭罪障,得无量功德,诸佛、菩萨欢喜
,天神、鬼神欢喜。

        又抽心向上,次想咽项圆相,二肩圆相。

        次想两臂臃圆相。

        次想二手掌平满,千辐轮相,十指纤长,指间网缦相,甲作赤铜
色相。

        又抽心向上,次想佛胸前平满相,万德之字朗然。

        次想腹平不现相。

        次想脐圆孔深相,光明内外常照。

        次想阴藏相,平满由如十五日夜月,亦如腹背,平处无别。佛言
:「若有男子、女人,多贪欲色者,即想如来阴藏相者,欲心即止,
罪障除灭,得无量功德,诸佛欢喜,天神、鬼神好心影护,长命安乐
,永无病痛。」

        次想两髀膝,膝骨圆满。

        次想二胫,如鹿王膊。

        次想二足跟,如象王鼻。

        次想二足趺高,如龟王背。

        次想足十指长,指间有网缦,甲作赤铜色。

        次想佛结跏趺坐相,左足安右髀上与外齐,右足安左髀上与外齐。

        次想二足下平,有千辐轮相,辐辋具足,皆有光明,遍照十方剎。

        从顶上下至足千辐轮相以来,名为具足观佛色身庄严功德,是名
顺观。

        又次想华座法。次想华台相。次想华叶,叶叶相重,八万四千重
。一一叶上想有百亿宝王庄严,一一宝中,有八万四千光明,上照佛
身。次想宝华,茎八面,一一方面,百千众宝庄严,放大光明,上下
俱照。

        次想华茎,下依宝地,地上众宝,皆放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
照佛身,及照十方六道。亦想一切光明,照触行者自身来。作此想时
,除灭罪障,得无量功德,诸佛、菩萨欢喜,天神、鬼神亦喜,日夜
随身影护行者,行住坐卧,常得安稳;长命富乐,永无病痛。

        准佛教,得见净土中事,若见但自知;不得向人说,即大有罪,
横招恶病短命之报。若顺教门者,临命终时,上品往生阿弥陀佛国。

        如是上下依前,十六遍观;然后住心向眉间白毫,极须捉心令正
,更不得杂乱,即失定心,三昧难成。应知。

        是名观佛三昧观法,一切时中,常回生净土。但依《观经》十三
观安心,必得不疑。

        又白行者: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日别十
五遍,二年得一万;日别三十遍,一年一万。日别念一万遍佛,亦须
依时礼赞净土庄严事。大须精进,或得三万、六万、十万者,皆是上
品上生人。自余功德,尽回往生。应知。

        以前明观佛三昧法。

       

        《般舟三昧经》〈请问品〉明七日七夜入道场「念佛三昧法」。
出《般舟三昧经》(一卷本意)

        「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
汝之所问,悉可得也。跋陀和白佛:愿为说之,多所过度,安稳十方
;为诸众生,现大明相。佛告跋陀和:有三昧,名『定意』。学者常
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次〈行品〉(一卷本《般舟经》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欲疾得
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
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立定信    勿狐疑

        精进行    勿懈怠    勿起想    有与无

        勿念进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后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无    勿念有

        勿念远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命    勿念寿

        勿念贫    勿念富    勿念贵    勿念贱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    勿念瞋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经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识

        勿念断    勿念着    勿念空    勿念实

        勿念轻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    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亲    勿念疏    勿念憎    勿念爱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    常精进    勿岁计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独处    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    避乡里    远亲族

        弃爱欲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除三秽    去六入    绝淫色    离众爱

        勿贪财    多蓄积    食知足    勿贪味

        众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绮饰

        勿调戏    勿骄慢    勿自大    勿贡高

        若说经    当如法    了身本    由如幻

        勿受阴    勿入界    阴如贼    四如蛇

        为无常    为恍忽    无常主    了本无

        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

        加慈哀    于一切    施贫穷    济不还

        是为定    菩萨行    至要慧    超众行

        佛告跋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修行,持戒完具,独
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彼,随所闻当念。去此十万亿佛剎
,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以后见
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由在冥中,有所蔽
碍故不见。跋陀和!四众常作是念时,诸佛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
,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避,无所蔽碍。是四众不持天眼彻视,不持
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佛言:四众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
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
息,即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
好,巨亿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菩萨僧中说法;莫坏色。何以故?
不坏色故,由念佛色身故,得是三昧。」

        以上明念佛三昧法。

       

欲「入三昧道场」时,一依佛教方法。

        先须料理道场,安置尊像,香汤扫洒。若无佛堂,有净房亦得,
扫洒如法,取一佛像,西壁安置。

        行者等,从月一日至八日,或从八日至十五日,或从十五日至二
十三日,或从二十三日至三十日,月别四时佳。

        行者等,自量家业轻重,于此时中,入净行道。若一日乃至七日
,尽须净衣,鞋靺亦须新净。七日之中,皆须一食长斋。软饼、粗饭
,随时酱菜,俭素节量。

        于道场中,昼夜束心,相续专心,念阿弥陀佛;心与声相续,唯
坐唯立。七日之间,不得睡眠,亦不须依时礼佛、诵经,数珠亦不须
捉;但知合掌念佛,念念作见佛想。

        佛言:「想念阿弥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心
眼前。」正念佛时,若立即立念一万、二万,若坐即坐念一万、二万
。于道场内不得交头窃语。

        昼夜或三时、六时,表白诸佛,一切贤圣,天曹、地府,一切业
道,发露忏悔,一生以来,身口意业,所造众罪。事依实忏悔竟,还
依法念佛。所见境界,不得辄说;善者自知,恶者忏悔。

        酒、肉、五辛,誓发愿手不捉、口不吃;若违此语,即愿身口,
俱着恶疮。或愿诵《阿弥陀经》满十万遍,日别念佛一万遍;诵经日
别十五遍,或诵二十遍、三十遍,任力多少;誓生净土,愿佛摄受。

       

        又行者等,若病不病,欲命终时,一依上念佛三昧法。正当身心
,回面向西,心亦专注,观想阿弥陀佛;心口相应,声声莫绝;决定
作往生想,华台圣众来迎接想。病人若见前境,即向看病人说。既闻
说已,即依说录记。又病人若不能语者,看病人必须数数问病人见何
境界。若说罪相,傍人即为念佛,助同忏悔,必令罪灭。若得罪灭,
华台圣众,应念现前,准前钞记。

        又行者等,眷属六亲,若来看病,勿令有食酒、肉、五辛人;若
有,必不得向病人边;即失正念,鬼神交乱,病人狂死,堕三恶道。
愿行者等,好自谨慎,奉持佛教,同作见佛因缘。

        以前是入道场及看病人法用。

 

        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一卷

        依《无量寿经》一

        依《十六观经》二

        依《四纸阿弥陀经》三

        依《般舟三昧经》四

        依《十往生经》五

        依《净土三昧经》六

        谨依释迦佛教,《六部往生经》等,显明称念阿弥陀佛,愿生净
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一一具如下五缘义中说。

        问曰:佛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愿生西方阿弥陀佛国;又劝造
阿弥陀像,称扬礼拜,香华供养,日夜观想不绝;又劝专念弥陀佛名
,一万、二万、三万、五万,乃至十万者;或劝诵《弥陀经》,十五
、二十、三十、五十,乃至一百,满十万遍者;现生得何功德?百年
舍报以后,有何利益?得生净土以否?

        答曰:现生及舍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显明「五种
增上利益因缘」:

        一者「灭罪」增上缘。

        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

        三者「见佛」增上缘。

        四者「摄生」增上缘。

        五者「证生」增上缘。

 

      1言「灭罪增上缘」者:

        即如《观经》下品上生人:一生具造十恶重罪。其人得病欲死,
遇善知识,教称弥陀佛一声,即除灭五十亿劫生死重罪。即是现生灭
罪增上缘。

        又如下品中生人:一生具造佛法中罪,破斋破戒,食用佛法僧物,
不生惭愧。其人得病欲死,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说弥
陀佛身相功德、国土庄严。罪人闻已,即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
即灭。亦是现生灭罪增上缘。

        又如下品下生人:一生具造五逆极重之罪,经历地狱,受苦无穷。
罪人得病欲死,遇善知识,教称弥陀佛名十声,于声声中,除灭八十
亿劫生死重罪。此亦是现生灭罪增上缘。

        又若有人,依《观经》等画造净土庄严变,日夜观想宝地者,现
生念念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又依《经》画变,观想宝树、宝池、宝楼庄严者,现生除灭无量
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又依华座庄严观,日夜观想者,现生念念除灭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又依《经》观想象观、真身观、观音、势至等观,现生于念念中
,除灭无量亿劫生死之罪。

        如上所引,并是现生灭罪增上缘。

     

         2又言「护念增上缘」者:

        即如第十二观中说云:「若有人,一切时处,日夜至心,观想弥
陀净土、二报庄严,若见、不见,无量寿佛,化作无数化佛;观音、
大势至,亦作无数化身;常来至此,行人之所。」亦是现生护念增上
缘。

        又如《观经》下文(意) :「若有人,至心常念阿弥陀佛,及二
菩萨,观音、势至常与行人作胜友知识,随逐影护。」此亦是现生护念
增上缘。

        又如第九真身观说云:「弥陀佛金色身,毫相光明,遍照十方众
生;身毛孔光亦遍照众生;圆光亦遍照众生;八万四千相好等光,亦
遍照众生。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专念阿弥陀
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十往生经》(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
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
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
缘。

        又如《弥陀经》(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
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
护念,故名《护念经》。」《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
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此亦
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般舟三昧经》〈行品〉(一卷本意) 中说云:「佛告跋陀
和:若有人,七日七夜在道场内,舍诸缘事,除去睡卧,一心专念,
阿弥陀佛,真金色身;或一日、三日、七日,或二七日,五、六、七
七日,或至百日,或尽一生,至心观佛,及口称、心念者,佛即摄受
。既蒙摄受,定知罪灭,得生净土。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
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
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具如〈护持品〉中说。此亦
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依《灌顶经》第三卷(意) 说云:「若人受持三归、五戒者,
佛敕天帝:汝差天神六十一人,日夜年月,随逐守护,受戒之人;勿
令获诸恶鬼神,横相恼害。」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净度三昧经》说云:「佛告瓶沙大王:若有男子、女人,
于月月六斋日及八王日,向天曹、地府,一切业道,数数首过,受持
斋戒者,佛敕六欲天王,各差二十五善神,常来随逐守护持戒之人;
亦不令有诸恶鬼神,横来恼害,亦无横病、死亡、灾障,常得安稳。」
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白诸行者:但欲今生,日夜相续,专念弥陀佛,专诵《弥陀经》
,称扬礼赞净土圣众庄严愿生者:日别诵经十五遍,二十、三十遍以
上者,或诵四十、五十、百遍以上者,愿满十万遍;又称扬礼赞弥陀
净土、依正二报庄严;又除入三昧道场,日别念弥陀佛一万,毕命相
续者,即蒙弥陀加念,得除罪障;又蒙佛与圣众,常来护念;既蒙护
念,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因缘一一具如《譬喻经》、《惟无三
昧经》、《净度三昧经》等说。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3又言「见佛三昧增上缘」者:

        即如《观经》(意)说云:「摩竭提国王夫人,名韦提希,每在
宫内,愿常见佛,遥向耆阇崛山,悲泣敬礼。佛遥知念,即于耆山没
,王宫出现。夫人已举头,即见世尊,身紫金色,坐宝莲华;目连、
阿难,立侍左右,释、梵临空,散华供养。夫人见佛,举身投地,号
泣向佛,求哀忏悔:唯愿如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又如此《经》证,非直夫人心至见佛,亦与未来凡夫起教;但使
有心愿见者,一依夫人,至心忆佛,定见无疑。此即是弥陀佛,三念
愿力外加故,得令见佛。

        言「三力」者:即如《般舟三昧经》说云:一者以大誓愿力加
念,故得见佛。二者以三昧定力加念,故得见佛。三者以本功德力
加念,故得见佛。以下见佛缘中,例同此义。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问曰:夫人福力强胜,蒙佛加念故见佛;末法众生,罪愆深重,
何由得与夫人同例?又此义者甚深广大,一一具引佛经,以为明证。

        答曰:佛是三达圣人,六通无障,观机备教,不择浅深;但使归
诚,何疑不见。

        即如《观经》下说云(意):「佛赞韦提,快问此事!阿难受持,
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
西方极乐世界。以佛愿力故,见彼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又
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见佛。故名见佛净土三昧
增上缘。

        又如下《经》(《观经》意)云:「佛告韦提:汝是凡夫,心想又劣
,不能远见。致使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等见。夫人白佛言:我
今因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
云何得见,极乐世界?佛即告言:韦提!汝及众生,专心计念,想于
西方,琉璃地下,一切宝幢,地上众宝,室内庄严等。」专心注意,
亦同上夫人得见。即云:「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皆令得
见。如此想者,名粗见。」此谓觉想中见,故云粗见。若得定心三昧
,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也。又
以此《经》证,一切凡夫,但使倾心,定有见义。应知。设有见闻者
,不须惊怪也。何以故?乃由弥陀佛三昧力外加故得见。故名见佛净
土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华座观中说云:「佛告阿难、韦提:佛当为汝说除苦恼法
,汝当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说是语时,无量寿佛,观音、势至,应声
来现,住立空中。韦提见即礼,礼已白释迦佛言:我今因佛力故,得
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若佛灭后,诸众生等,云何观见阿弥陀佛,
及二菩萨?佛即告言:汝及众生,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七宝地上
,作莲华想。华想成已,次当想佛。想佛时,是心即想作三十二相,
从顶上下至跏趺坐以来,一一身分,亦皆想之。随心想时,佛身即现
。」此是弥陀三力外加,即得见佛。亦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观经》意):「想彼佛者,先当想象。见一金
像,坐彼华上。既想见已,心眼即开,了了分明,及见彼国,一切庄
严。」此亦是弥陀三力外加故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观经》意):「次想二菩萨,及诸光明,了了
而见。见此事时,行者即于三昧定中,当闻水流、光明、庄严等,说
法之声。出定、入定,行者常闻妙法。」此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
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真身观中说云:「佛告阿难:像观成已,次更观无量寿佛
,身真金色,眉间毫相,圆光化佛,及相好等光。但当忆想,令心眼
见。见已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以此文证,亦是弥陀
佛三力外加故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观经》意):「佛言:是故智者,一心谛观,
无量寿佛。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者,八万四千相好
,自然见之。见已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于诸佛前,次第授记。」又
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令凡夫,专心想者,定得
见佛。亦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观音、势至、普、杂等观,及下九品人:「一生起行,乃至
七日、一日,十声、一声等;命欲终时,愿见佛者。若现生乃遇善知
识,行人自能心口称念弥陀佛。佛即与圣众,华台来现,行人见佛,
亦见圣众华台等。」(《观经》意)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
外加,故得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观经》意):「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
土无量寿佛及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经》;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
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又以此《经》证,亦是弥
陀佛三力外加,致使凡夫念者,乘自三心力,故得见佛。至诚心、信
心、愿心为内因,又藉弥陀三种愿力以为外缘。外内因缘和合故,即
得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般舟三昧经》(一卷本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有三昧
,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若欲疾得是三昧者,常当守习持,不得
有疑想如毛发许。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行学是三昧
者,七日七夜,除去睡眠,舍诸乱想,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
身真金色,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一心观想,心念口称,
念念不绝者。佛言:七日以后见之。譬如有人夜观星宿,一星即是一
佛。若有四众,作是观者,见一切星,即见一切佛。」又以此《经》
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佛。

        言「三昧」者:即是念佛行人,心口称念,更无杂想,念念住心
,声声相续;心眼即开,得见彼佛,了然而现,即名为定,亦名三昧
。正见佛时,亦见圣众,及诸庄严。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

        又如《月灯三昧经》(卷一)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诸根不
乱动;心无迷惑与法合,得闻得智如大海。智者住于是三昧,摄念行
于经行所;能见千亿诸如来,亦遇无量恒沙佛。」又以此《经》证,
亦是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文殊般若经》(卷下意)云:「文殊白佛言:云何名一行三
昧?佛言:若男子、女人,在空闲处,舍诸乱意,随佛方所,端身正
向,不取相貌,专称佛名,念无休息,即于念中,能见过、现、未来,
三世诸佛。」又以此《经》证,即是诸佛同体大悲,念力加备令见。
此亦是凡夫见佛三昧增上缘。

 

      4又言「摄生增上缘」者:

        即如《无量寿经》(卷上意)四十八愿中说:「佛言: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终时,愿力摄得往生。故名摄
生增上缘。

        又此《经》(《大经》意)上卷云:「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
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即为证也。亦是摄生增
上缘。

        又此《经》(《大经》意)下卷初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
,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
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观经》第十一观及下九品,皆是佛自说:「修定散二行人,
命终时,一一尽是弥陀世尊,自与圣众华台授手,迎接往生。」此亦是
摄生增上缘。

        又如《四纸弥陀经》中说(意):「佛言:若有男子、女人,或一
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
,自来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佛言:我见是利,故说此
言。」即为证也。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四十八愿中说云(《大经》卷上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我不与大众
,现其前者,不取正觉。」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下愿云(《大经》卷上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
,计念我国,至心回向,愿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此亦是
摄生增上缘。

        又如下愿云(《大经》卷上意):「设我得佛,十方世界,其有女人
,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命终之后,复为女身
者,不取正觉。」义曰:乃由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
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扶身,坐宝华上,随佛往
生,入佛大会,证悟无生。又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千劫
、万劫、恒河沙等劫,终不可转得女身。应知。今或有道俗云「女人
不得生净土者」,此是妄说,不可信也。又以此《经》证,亦是摄生
增上缘。

 

      5又言「证生增上缘」者:

        问曰:今既言弥陀四十八愿,摄一切众生,得生净土者;未知摄
何等众生得生?又是何人保证得生也?

        答曰:即如《观经》说云:「佛告韦提:汝今知不?阿弥陀佛,
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
,得生西方,极乐国土。」今以此《经》证,但是佛灭后凡夫,乘佛
愿力,定得往生。即是证生增上缘。

        又问曰:释迦说教,示悟众生。何故一种佛法,即有信、不信,
共相讥毁者,有何所以?

        答曰:凡夫机性,有其二种:一者善性人,二者恶性人。

        其善性人:一闻即舍恶行善善人,二者舍邪行正善人,三者舍虚
行实善人,四者舍非行是善人,五者舍伪行真善人。此五种人,若能
归佛,即能自利利他;在家行孝,在外亦利他人;在望行信,在朝名
君子,事君能尽忠节;故名自性善人也。

        言恶性人者:一即谤真行伪恶人,二者谤正行邪恶人,三者谤是
行非恶人,四者谤实行虚恶人,五者谤善行恶恶人。又此五种人,若
欲愿归佛,不能自利,亦不利他人;又在家不孝,在望无信,在朝名
小儿;事君则常怀谄佞,谓之不忠;又此人等,于他贤德善人身上,
唯能败是成非,但见他恶;故名自性恶人也。又上至诸佛、贤圣,人
天六道,一切良善,此等恶人,所讥耻辱也。诸有智者应知。今一一
具引善恶二性人,道理显然。答上问竟。

        又下经(《观经》意)云:「佛告韦提:汝及众生,专心系念一处,
想于西方,地下金幢,地上众宝庄严。」下至十三观以来,总答上韦
提二请,以为明证。欲使善恶凡夫,回心起行,尽得往生。此亦是证
生增上缘。

        又如下经(《观经》意)云:「众宝国土,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
中,有无量天人,作天伎乐;此众音中,皆说念佛、法、僧。此想成
已,命欲终时,定生彼国。」又以此《经》证,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下经(《观经》意)云:「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
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一一观之,皆令分明
。此想成者,必定当生极乐世界。」又以此《经》证,亦是证生增上
缘。

        又如《无量寿经》(卷下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
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十方诸佛,皆共赞叹彼佛。若有众生,闻
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又以此《经》证,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观经》九品云:「一一品中,所告众生者,皆是若佛在世
、若佛灭后,五浊凡夫,遇善知识,劝令生信,持戒、念佛、诵经、
礼赞,决定往生。以佛愿力,尽得往生。」此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弥陀经》(意)云:「六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皆舒舌遍覆
三千世界,说诚实言: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
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
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如上六方等
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
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此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敬白一切往生人等:若闻此语,即应声悲雨泪,连劫累劫,粉
身碎骨,报谢佛恩。由来称本心,岂敢更有毛发惮之心。

        又白诸行人等: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何况圣人
愿生,而不得去也。上来总答前问「摄何等众生得生净土」。

        五种增上缘义竟。

 

        问曰:释迦出现,为度五浊凡夫,即以慈悲,开示十恶之因,报
果三涂之苦;又以平等智慧,悟入人天,回生弥陀佛国。诸经顿教,

文义历然;今乃有人,公然不信,共相诽毁者,未知此人,现生及死

后,得何罪报?具引佛经,与其作证,令生改悔,信佛大乘,回生净
土,即为利益也。

        答曰:依佛经答者,又此恶人,如上五恶性分中已说竟;今直引
佛经以为明证。

        即如《十往生经》(意)云:「佛告山海慧菩萨:汝今为度一切众
生,应当受持是经。佛又告山海慧:是经名为《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
解脱三昧经》,亦名《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如是受持。

        众生未有念佛三昧缘者,是《经》能与作开大三昧门;是《经》
能与众生,闭地狱门;是《经》能与众生,除害人恶鬼殄灭,四向悉
皆安稳。佛告山海慧:如我所说,其义如是。

        山海慧白佛言:未来众生多有诽谤,如是之人,于后云何?

        佛言: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若男、若女,见有读诵
是《经》,或相瞋恚,心怀诽谤;缘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得诸恶
重病,身根不具;或得聋病、盲病、失阴病、鬼魅、邪狂、风冷、热
痔、水肿、失心,如是等诸恶重病,世世在身。如是受苦,坐卧不安
;大小便利,亦皆不通;求生、求死不得;谤是《经》故,受苦如是。

        或时死后,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
水食之名;谤是《经》故,得罪如是。或时得出,生在人中,作牛马
猪羊,为人所杀,受大苦恼;为谤是《经》故。后得人身,常生下贱
;百千万世,不得自在;百千万世,不见三宝名字;为谤是《经》故
,受苦如是。是故无智人中,莫说是《经》;正观、正念,如是之人
,然后与说。彼此不敬是《经》,堕于地狱;彼此敬重,得正解脱,
往生阿弥陀佛国。」

        今又以此《经》证,故知毁、敬之者,佛记损、益不虚。应知。
具答前问竟。

        又问:若佛灭后,一切善恶凡夫,发菩提心,愿生弥陀佛国者,
日夜系心,毕此一生,称、观、礼、赞,香华供养,阿弥陀佛,及观
音、圣众、净土庄严;念念观想,三昧或成、未成者,现生得何功德
?具引佛经,以为明证,欲令修学行人,欢喜爱乐,信受奉行。

        答曰:快问斯义!即是闭绝六道生死之因行,永开常乐净土之要
门也。非直弥陀称愿,亦乃诸佛普皆同庆。

        今依经具答者,即如《般舟三昧经》(一卷本意)说:「佛告跋陀
和菩萨:于是念佛三昧中,有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
助其欢喜。过去诸佛,持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成佛
。现在十方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作佛。未来诸
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作佛。

        佛告跋陀和: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助欢喜,我于是三昧中,
说其少喻,比较念佛功德。譬如人寿百岁,亦生即能行走至老,过于
疾风。有人能计其道里以不?跋陀和言:无能计者。佛言:我故语汝
及诸菩萨等:若善男子、女人,取是人行处,着满中珍宝,以用布施
;所得功德,不如有人闻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供养助欢喜,功德
过上布施者,千万亿倍,亦非比较。

        佛言:乃往久远,不可计阿僧祇劫,有佛,号曰私诃提,国名跋
陀和。有转轮王,名曰斯笒,往至佛所。佛知王意,即为说是念佛三
昧,四事助欢喜。王闻欢喜,即持种种珍宝,以散佛上。王自愿言:
持是功德,令十方人天,皆得安稳。佛言:其王终后,还自生其家,
作太子也,名梵摩达。时有比丘,名曰珍宝,常为四部弟子,说是念
佛三昧。时王闻之,四事助欢喜,即以宝物散比丘上,又持衣服,以
供养之。王与千人,于比丘所出家,求学是念佛三昧;常与千人,共
承事其师,经八千岁,日夜无懈。唯得一度,闻是念佛三昧,即入高
明智。却后更见,六万八千诸佛;于一一佛所,皆闻是念佛三昧,得
成佛果。

        佛言:若人百里、千里、四千里,欲闻是念佛三昧,必往求之,
何况近而不求学者。」

        又白诸往生人等,上来所引佛教,以为明证者,一一具如〈四事
供养功德品〉中说。

        问曰:准依佛教,精勤苦行,日夜六时礼念、行道、观想、转诵
,斋戒一心,厌患生死,畏三涂苦,毕此一形,誓生净土,弥陀佛国
者;又恐残殃不尽,现与十恶相应,觉有斯障者,云何除灭?具引佛
经示其方法。

        答曰:依佛经答者,即如《观佛三昧海经》(卷二意)说:「佛为
父王,及诸大众说:过去有佛,名曰空王。像法住世时,有四比丘,
破戒犯重。时空王佛,于夜空中,出声告四比丘言:『汝之所犯,名
不可救,欲灭罪者,可入我塔中,观我形像,至心忏悔,可灭此罪。』
时四比丘,万事俱舍,一心奉教,入塔于佛像前,自扑忏悔,如大山
崩,婉转于地,号哭向佛,日夜相续,至死为期。舍命已后,得生空
王佛国。」今以此《经》证,行者等欲忏悔时,亦依此教法门。

        「佛言:若我灭后,佛诸弟子,舍离诸恶,乐少语法;日夜六时
,能于一时,分为少时;少分之中,于须臾间,念佛白毫者,若不见
,如是等人,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劫生死之罪。若复有人
,闻是白毫,心不惊疑,欢喜信受,此人亦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
诸比丘、比丘尼,若男、女人,犯四根本、十恶等罪,五逆罪及谤大
乘;如是诸人,若能忏悔,日夜六时,身心不息,五体投地,如大山
崩,号泣雨泪,合掌向佛,念佛眉间,白毫相光,一日至七日,前四
种罪,可得轻微。观白毫暗不见者,应入塔中,观眉间白毫,一日至
三日,合掌啼泣。又暂闻亦除三劫之罪。

        佛告父王及敕阿难:吾今为汝,悉现身相光明,若有不善心者,
若毁佛禁戒者,见佛各不同。时五百释子,见佛色身,犹如灰人;比
丘千人,见佛犹如赤土;十六居士、二十四女人,见佛纯黑;诸比丘
尼,见佛如银色。时诸四众白佛:我今者不见佛妙色。自拔头发,举
身投地,啼泣雨泪,自扑婉转。

        佛言:善男子!如来出现,正为除灭汝等罪咎。汝今可称,过去
七佛,为佛作礼,说汝先世邪见之罪。汝当向诸大德僧众,发露悔过
。随顺佛语,于佛法众中,五体投地,如大山崩,向佛忏悔。既忏悔
已,心眼得开,见佛色身,心大欢喜。佛告诸比丘:汝等先世无量劫
时,邪见疑师,无戒虚受信施。以此因缘故,堕饿鬼、地狱,八万岁
受苦。今虽得出,于无量世,不见诸佛,但闻佛名。今见佛身,如赤
土色,正长五尺。佛说语已,千比丘等,向佛忏悔,五体投地,如大
山崩,悲号雨泪;犹如风吹,重云四散,显发金颜。既见佛已,比丘
欢喜,发菩提心。佛告父王:此千比丘,殷勤求法,心无懈息;佛与
授记,同号南无光照如来。」

        以前忏悔法,出《观佛三昧海经》第二、第三卷。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密行品〉第十二卷第十:「佛告阿难:
未来众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观佛诸相好者,得诸佛现前三昧者
,当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贡高。若起邪命,及贡高法
,当知此人,是增上慢,破灭佛法,多使众生,起不善心,乱和合僧
,显异惑众,是恶魔伴。如是恶人,虽复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处
,以贡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贱家,贫穷诸衰,无量恶业,以为严饰
。如此种种,众多恶事,当自防护,令永不生。若起如是,邪命业者
,此邪命业,犹如狂象,坏莲华池;此邪命业,亦复如是,坏败善根
。佛告阿难:有念佛者,当自防护,勿令放逸。念佛三昧人,若不防
护,生贡高者,邪命恶风,吹骄慢火,烧灭善法。善法者,所谓一切
无量禅定,诸念佛法,从心想生,是名功德藏。佛告阿难:此经名《
系想不动》,如是受持。亦名《观佛白毫相》,如是受持。亦名《逆
顺观如来身分》,亦名《一一毛孔分别如来身分》,亦名《观三十二
相八十随形好诸智慧光明》,亦名《观佛三昧海》,亦名《念佛三昧
门》,亦名《诸佛妙华庄严色身经》;汝好受持,慎勿忘失。」

        又如《大集经》〈济龙品〉(卷四四意)说:「时娑伽罗龙王,请
佛入宫设供,佛受龙请。佛与圣众食讫,时大龙王,又请说法。时龙
王太子,名曰华面,自起佛前,四支布施,悲声忏悔:过去作何罪业
,受此龙身?」又以此《经》证,亦是忏悔至诚方法,应知。

        一切经内,皆有此文,不可广录,今略钞三部经,以示后学。除
不至心,作者皆知,佛不虚言。

        又如《木槵经》(意)说:「时有难陀国王,名波琉璃,遣使来到
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踊贵,
疫疾流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得安卧。如来法藏,多悉深广;我有忧务
,不得修行。唯愿世尊,特垂慈愍,赐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
未来世中,远离众苦。』佛告使言:『语卿大王,若欲灭烦恼障、报障
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
分散意,口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若十、若二十
,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
;舍命得生,第三炎摩天,衣食自然,常受安乐,得除断百八结业,背
生死流,趣涅槃道,获无上果。』使还启王,王大欢喜,头面礼佛,遥
白世尊:『顶受尊教,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
,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舍。又作是念:
『世尊大慈,普应一切,若我此善,得免长沦苦海,如来当现,为我说
法。』王以愿乐逼心,三日不食。佛即现身,与诸圣众,来入宫内,为
王说法。」又以此证,直是王心真实,念念障除,佛知罪灭,应念而现
。应知。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