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豆腐丝的做法大全:一尊石人名叫樊梨花【历史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03:32

樊梨花的宝镜无底湖

     新疆至今已发现草原石人200多尊。草原石人是亚欧草原游牧民族遗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大多以当地花岗岩为材,雕刻成人像,一般立于墓葬地表建筑物前,或独身傲立,或成群列布,气势恢弘。因为草原石人的功能多为守护,女性草原石人十分稀少。近日,在额敏我有幸见到了一尊女性的草原石人。最有趣的是,这尊女性草原石人像,传说是《薛丁山征西》中传奇人物“樊梨花”。

     樊梨花雕像,位于额敏县的巴依木扎牧场,距额敏县城东100公里的中哈边境,雄伟的塔尔巴哈台山和乌尔喀夏山在这里相遇,自然形成一个较大的山口。以山为界,山的东面是哈萨克斯坦,山的西面是额敏县巴依木扎谷地。谷地中间是额敏河的上源,这里水草丰美,土质肥沃,每到春夏之季,草绿花红、蝶舞鸟鸣、牛羊遍野,一片山川锦绣之景。据说巴依木扎的樊梨花雕像千年来一直保持着微笑,而且这里樊梨花的故事是由三处景点组成:樊梨花石像、樊梨花点将台、樊梨花宝镜。

    樊梨花宝镜

     无底湖:不管降水量多大,湖水都在一个水位线

     无底湖位于谷地的南端洼地,最奇特的是湖面虽然有约40000平方米,可是这座湖却深深地隐藏在山前的平坡上,如果不到跟前,你根本看不到这座神奇的无底湖。带路的额敏县宣传部副部长孙红江最初也迷路了,走过了无底湖,后来才发现赶紧掉头。顺着保护草场的围栏找到了入口,在湿润的草甸中躲避着泥坑,车到了无底湖前。湖面呈泪滴形,四周地势高,深蓝色的水面像一面镜子,镶嵌在地面上,在骄阳下闪闪发光。

     孙红江告诉我们:“说它神秘一点也不夸张,这个湖没有进水口也没有出水口,几百年来无论天气多么干旱,蒸发量多么大,水位始终不高不低,像刀刻似的。这里的水十分清澈,没有任何水生动植物。据说它深不可测,底下与大海相通,因此,人们便称它为‘无底湖’了。传说樊梨花西征时,在这里安营扎寨,黎山老母赠与她的降妖宝镜遗失在此,便成了这个清澈碧蓝、深不可测、可照日月的无底湖了。”

    樊梨花点将台

     似乎看到当年樊梨花西征时,指挥若定的威武形象

     离开了无底湖,我们驱车前往樊梨花雕像的所在地,巴依木扎山口。在离无底湖东北约3公里的塔尔巴哈台山脚下,耸立着一个高约2米、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土夯建筑,这里只剩下一个大坑和几面残墙埋在地里。孙红江告诉我,这便是樊梨花的点将台。从它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造型看,确实是一个用来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的地方。站在这里,似乎可以看到当年的樊梨花西征来到这里挥斥方遒、指挥若定的威武形象。樊梨花西征,兵强马壮,浩浩荡荡,西征时空前的盛况。

     在《薛丁山征西》讲述的故事中,西凉国寒江关守将樊洪之女樊梨花是黎山老母的徒弟,学了八年法术,武艺精湛,练就一身的移山倒海、撒豆成兵的幻术绝技。五遁俱全,而且装备精良,拥有诛仙剑、打神鞭、混天棋盘、分身云符、乾坤圈等等旷世神兵。书中叙述樊梨花与薛丁山马上订亲及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戏曲中一些剧目即取材于此。

     “唐朝大将樊梨花率军平定西部,从乌尔喀夏山脉与塔尔巴哈台山脉交会口入塔额盆地,至巴依木扎时感到此地水草丰茂,地势险要,是作战布兵的好地方,于是便安营扎寨……”

    草原女石人

     两道柳叶眉,前额如串珠的饰品,是位典型的中原美女  

     孙红江正说着,我们的车赶到了草原石人旁。这尊草原石人离一户牧民家的毡房不远。初见这尊石人时,只是一个背影,石人伫立在山间草地的中央,远远望去就如一截飞来的石柱插在平坦的草原上。石人弯着腰,似乎在舞蹈。

     走到石人正面,石人质地为灰白色花岗岩,下面是一圈没有草的黑土地。石像面部隐约可见凿磨粗糙的线条,胸部很随意地用两个圆就代替了。显然这尊石人的原型是位柔媚的女性。拉开一定距离再看石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位体态柔美,面目娇好的中原女性,尤其是那两道柳叶眉,以及前额处如串珠似的饰品,将这尊石人复原成了一位楚楚动人的古代仕女图中的美女。

     “草原石人在北疆牧区并不罕见,然而,这尊石人无论是从凿磨风格,还是从人体面部表情上而言,均呈现出“另类”特征。巴依木扎石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由于种种原因当时人们对石人只做了简单的测量记录,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孙红江讲述了石人的故事。再仔细看看这尊石人简直就是一位有着魔鬼身材,又不乏刚烈和睿智的美女。怪不得人们将它和樊梨花联系到了一起,其实樊梨花的故事并不是只有额敏有,在不远的裕民县怪石峪有西征的樊梨花跨下白马化作的“镇河狮”。 (作者:周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