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群侠传有手游吗:蓖麻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59:48

蓖麻子

 

消肿拔毒

 

 
  • 【蓖麻子的功效介绍】:

    蓖麻子 (《唐本草》)
    【异名】萆麻子(《雷公炮炙论》),蓖麻仁(《圣济总录》),大麻子(《中国药植志》),红大麻子(《药材学》)。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
       
    【植物形态】蓖麻(《唐本草》),又名:牛蓖子草、红蓖麻、勒菜、杜麻、草麻。
        一年生草本,在热带变成多年生灌木,高2~3米,茎直立,无毛,绿色或稍紫色。
       具白粉。
       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盾状圆形。
       直径20~40厘米,掌状分裂至叶片的一半以下,7~9裂。
       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主脉掌状。
       花单性,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苞及小苞卵形或三角形;雄花花被3~5,裂片卵状三角形,无花盘,雄蕊多而密,合生成束;雌花的苞与雄花的相同,花被同雄花而稍狭,无花盘及遗形雄蕊,雌蕊卵形,子房3室,花柱3,红色,顶端2叉。
       蒴果球形,有刺,成熟时开裂。
       花期5~8月。
       果期7~10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蓖麻根)、叶(蓖麻叶)以及种子榨出的油(蓖麻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变棕色,果皮未开裂时分批采摘,晒干,除去果皮。
       
    【药材】干燥种子略呈扁的广卵形,长8~18毫米,直径6~9毫米。
       腹面平坦,背面稍隆起,较小的一端,有似海绵状突出的种阜,并有脐点,另一端有合点,种脐与合点间的种脊明显。
       外种皮平滑,有光泽,显淡红棕色相间的斑纹,质坚硬而脆。
       内种皮白色薄膜状,包裹白色油质的内胚乳;子叶2枚菲薄,位于种子中央。
       气微弱,味油腻性。
       似粒大、饱满、赤褐色、有光泽的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40~50%,油饼含蓖麻碱、蓖麻毒蛋白及脂肪酶。
       种子中分出的蓖麻毒蛋白有三种,即蓖麻毒蛋白-D、酸性蓖麻毒蛋白、碱性蓖麻毒蛋白。
       
    【药理作用】①泻下作用蓖麻种子中的油本身并无致泻作用,在十二指肠内受脂肪分解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钠与甘油,蓖麻油酸钠对小肠有刺激性,引起肠蠕动增强,小肠内容物急速向结肠推进,在服药后2~6小时,排出半流质粪便,排便后可有暂时的便秘;加大剂量不能增强效力,未水解部分很快排泄到大肠,蓖麻油酸吸收后,与其他脂肪酸一样在体内代谢分解,因此,蓖麻油作为泻剂是比较安全的;由于味道不好,可以制成乳剂内服。
       蓖麻油能阻碍山道年的吸收,并非由于腹泻引起。
        ②其他作用蓖麻油本身刺激性小,可作为皮肤滑润剂用于皮炎及其他皮肤病,作成油膏剂用于烫伤及溃疡,种子的糊剂用于皮肤黑热病的溃疡,此外可用于眼睑炎;作为溶剂以除去眼的刺激物,局部应用于阴道及子宫颈疾患。
       
    【毒性】蓖麻子中含蓖麻毒蛋白及蓖麻碱,特别是前者,可引起中毒。
       4~7岁小儿服蓖麻子2~7粒可引起中毒、致死。
       成人20粒可致死。
       非洲产蓖麻子2粒可使成人致死,小儿仅需一粒,但也有报告服24粒后仍能恢复者。
       蓖麻毒蛋白可能是一种蛋白分解酶,7毫克即可使成人死亡。
       蓖麻子中毒后之症状有:头痛、胃肠炎、体温上升、白细胞增多、血象左移、无尿、黄疸、冷汗、频发痉挛、心血管虚脱:中毒症状之发生常有一较长的潜伏期。
       蓖麻毒蛋白引起大鼠急性中毒,主要产生肝及肾的伤害,碳水化物代谢紊乱,蓖麻中的凝集素可与血球起凝集作用。
       湖州农村将蓖麻子炒热吃未见中毒,可能由于加热使蓖麻毒蛋白破坏。
       
    【炮制】敲碎种子外壳,拣取种仁用。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蓖麻子,先须和皮用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过用。
        ②《本草蒙筌》:蓖麻子,修制忌铁。
       
    【性味】甘辛,平,有毒。
        ①《唐本草》:甘辛,平,有小毒。
        ②《玉楸药解》:味苦,气平。
       
    【归经】入大肠。
       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大肠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太阳经。
       
    【功用主治-蓖麻子的功效】消肿拔毒,泻下通滞。
       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
        ①《唐本草》:主水癥。
        ②《日华子本草》:治水胀腹满,细研水服;疮痍疥癞,亦可研敷。
        ③《本草衍义补遗》:能出有形质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者用之。
        ④《纲目》:主偏风不遂,失音口噤,头风耳聋,舌胀,喉痹,齁喘,脚气毒肿,丹瘤,汤火伤,针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肠挺出,开通关窍经络,能止诸痛,消肿追脓拔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调敷。
       内服:入丸剂、生研或炒食。
       
    【宜忌】孕妇及便滑者忌服。
        《本草经疏》:脾胃薄弱、大肠不固之人,慎勿轻用。
       
    【选方】①治疔疮脓肿: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痈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
       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
       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瘰疬:蓖麻子炒热,去皮,烂嚼,临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
       (《本草衍义》) ④治咽中疮肿: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钱。
       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
       (《医准》) ⑤治喉痹:萆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筒,烧烟吸之。
       (《医学正传》圣烟筒) ⑥治诸骨哽:蓖麻子七粒。
       去壳研细,入寒水石末,缠令干湿得所,以竹篾子挑二、三钱入喉中,少顷以水咽之即下。
       (《魏氏家藏方》) ⑦治疠风,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蓖麻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
       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药水,平旦时一股,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
       忌动风食。
       (《医准》) ⑧治汤火伤:蓖麻子、蛤粉等分。
       研膏。
       汤损用油调涂,火疮用水调涂。
       (《养生必用方》) ⑨治犬咬伤:蓖麻子五十粒。
       去壳,以井水研膏,先以盐水洗咬处,次以萆麻膏贴。
       (《袖珍方》) ⑩治风气头痛不可忍:乳香、蓖麻仁等分。
       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
       (《纲目》) ⑾治小儿颓疝:蓖麻仁三枚,棘刚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烧)一枚,滑石(末)二钱匕,麝香(研)半钱匕。
       上五味捣研匀,稀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灯心汤下。
       (《圣济总录》蓖麻丸) ⑿治齁喘咳嗽:蓖麻子去壳炒热,拣甜者吃,多服见效。
       (《卫生易简方》) ⒀治难产及胞衣不下:蓖麻子七枚。
       研如膏,涂脚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
       (《海上集验方》) ⒁催生并死胎不下:蓖麻子三个,巴豆四个。
       研细,入麝香少许,贴脐心上。
       (《卫生家宝方》) ⒂治子宫脱下:蓖麻仁、枯矾等分。
       为末,安纸上托入,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顶心。
       (《摘元方》) ⒃治暴患脱肛:蓖麻子一两。
       烂杵为膏,捻作饼子,两指宽大,贴囟上;如阴证脱肛,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贴之。
       (《活幼心书》蓖麻膏) ⒄治口眼歪斜;蓖麻子仁七七粒。
       研作饼,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却以铜盂盛热水,坐药上,冷即换,五、六次即正也。
       (《妇人良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取蓖麻子去壳捣成泥状,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部(厚约0.3厘米),外加纱布绷带固定。
       每日换药1次。
       治疗3例,均于10天内痊愈。
        ②中毒与解毒蓖麻子中所含毒质受热后即破坏。
       故中毒者多为生食后发生。
       曾报告3例小儿,生服蓖麻子仁2~7粒后发生持续呕吐,并伴腹痛,其中1例严重者神志模糊,出现脱水征象,手足发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
       经按一般中毒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均渐恢复。
       
    【名家论述】①《纲目》:蓖麻仁,气味颇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气。
       其性善走,能开通锗窍经络,故能治偏风失音,口噤、口目歪斜、头风、七窍诸病,不止于出有形之物而已。
       盖鹈鹕油能引药气入内,蓖麻油能拔病气出外,故诸膏多用之。
       一人病偏风,手足不举,时珍用此油同羊脂、麝香、鲮鲤甲等药,煎作摩膏,日摩数次,一月余惭复,兼服搜风化痰养血之剂,三月而愈。
       一人病手臂一块肿痛,亦用蓖麻捣膏贴之,一夜而愈。
       一人病气血偏头痛,用此同乳香、食盐捣熁太阳穴,一夜痛止。
       一妇产后子肠不收,捣仁贴其丹田,一夜而上。
       此药外用累奏奇勋,但内服不可轻率尔。
        ②《本草经疏》:蓖麻,其力长于收吸,故能拔病气出外,其牲善收,故能追脓取毒,能出有形之滞物,又能通利关窍,故主水癥。
        ③《医林纂要》:蓖麻子,泻肺气之下行,能决至高之水而下之,遁关窍,正经络,调上下。
       或云服此毕生不能食炒豆,亦不然。
        ④《本草正义》:蓖麻子,气味甘平,濒湖以为甘辛平,其实全无辛味;石顽以为温,颐且恒用以消散外疡红肿焮热各症,则可证其性必是清凉,石顽之说亦非是。
       其性善走善散,丹溪以为能追脓取毒,拔邪外出,甚是不确;业师朱氏,兼治外疡,凡拔毒提脓药中,从不用此,惟退消阳毒红肿,及发颐、瘰疬、乳痈等症,有家制千捶膏一方,专用蓖麻子仁杵细,和乳香、胶香、银朱、麝香成膏,即有红赤焮高,势且酿脓者,亦可十消八九,则明消散之功,何可误认提毒外出。
       濒湖以治偏风不举,口目歪斜,盖亦用其走窜入络,可以通痹,非能拔出血络经脉之风邪。
       据《纲目》所载,一人偏风,手足不举,濒湖以此油同麝香、鲮鲤甲等作膏,摩之而愈,则真是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着关节者,所以有验,此辨症之不可模糊隐约者也。
       丹溪又以为能出有形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者用之,则亦因其善走而速之使动耳。
       濒湖又谓一人病手臂一块肿痛,以此捣膏贴之,一夜而愈,则即走窜消散之功耳。
       

  •  
  • 【化学成分】叶含山柰酚-3-芸香糖甙、异槲皮甙、芸香甙、山柰酚、槲皮素、黄耆甙、瑞诺甙。
       尚含蓖麻碱、维生素C_275mg%。
        叶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共轭二烯脂肪酸12.4%,其中亚油酸7.25%,β-桐酸8.0%,亚麻酸12.25%,油酸44.10%及饱和脂肪酸13%。
       
    【药理作用】叶的水浸浓对正常及抑制状态的离体心脏,均能使心收缩力增加。
       叶、茎煎剂使犬血压下降、大鼠后肢血管扩张;对大鼠子宫、蟾蜍腹直肌有轻度兴奋作用。
       叶及其浸膏尚能杀灭蝇蛆及蚊类幼虫。
       
    【性味】《纲目》:有毒。
       
    【功用主治-蓖麻叶的功效】治脚气,防囊肿痛,咳嗽痰喘,鹅掌风,疮疖。
        ①《唐本草》:主脚气风肿不仁,捣蒸敷之。
       油除叶炙热熨囟上,止衄尤验也。
        ②《纲目》:治痰喘咳嗽。
        ③《陆川本草》:治恶疮。
        ④《广东中药》Ⅱ:煎水外洗,治盗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
       外用:煎洗、热熨或捣敷。
       
    【选方】①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烃骨肿痛,及顽痹不仁:蓖麻叶蒸熟裹之。
       (《岭南采药录》) ②治肾囊肿大疝气痛:蓖麻叶和盐捣烂,敷脚底涌泉穴。
       (《岭南采药录》) ③治咳嗽痰涎:蓖麻子叶三钱,飞过白矾二钱。
       用猪肉四两,薄批,碁盘利开掺药,荷叶裹,文武火煨熟,细嚼,白汤送下,后用干食压之。
       (《儒门事亲》九仙散) ④治年深日远,咳嗽涎喘,夜卧不安:经霜桑叶、经霜蓖麻叶、御米壳(去蒂,蜜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白汤化下,日进一服。
       (《普济方》无忧丸) ⑤治鹅掌风:鲜蓖麻叶,揉软贴患处,干则再易。
       (《中医药实验研宄》) ⑥治痈疖已溃:干蓖麻叶热水浸软贴患处,如有鲜叶更好。
  • 【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
       
    【性味】《福建中草药》:淡,微温。
       
    【功用主治-蓖麻根的功效】镇静解痉,祛风散瘀。
       治破伤风,癫痫,风湿疼痛,跌打瘀痛,瘰疬。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脱肛,散瘰疬,外敷疮毒。
        ②《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有镇静解痉作用。
        ③《福建中草药》:化结下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食。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破伤风:红骨蓖麻根四两至半斤,蝉退五钱至一两,九里香一两至二两。
       水一千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三次口服,每天一剂。
       儿童剂量酌减。
       另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五千至一万单位(儿童三千至六千单位),一般只注射一次,轻型病例可以不用。
       为控制抽搐可使用少量冬眠药物。
       (《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瘫,四肢酸痛,癫痫:蓖麻根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蓖麻干根三至四钱。
       与它药配伍,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白茎蓖麻根一两,冰糖-两,豆腐一块。
       开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癫痫取红蓖麻根(红茎红叶者)2两,鸡蛋1~2个,黑醋适量。
       先将鸡蛋破壳煮熟,再放入黑醋、蓖麻根水煎服。
       每日1剂,连服数日。
       据38例观察,半数病例获近期疗效。
       有的按方服药3日即停止发作。
        ②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用红蓖麻根每日1.5两,水煎至45毫升,3次分服;同时用穿心莲0.7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
       较重病例加用破伤风抗毒素1~2万单位肌注。
       经治10例,8例治愈(体温正常,无抽搐,能吮奶),2例死亡。
       未见毒性反应及严重副作用,仅个别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此外,红蓖麻根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3~5克),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脑炎等所致的烦躁不安或抽搐,对1~2岁患儿约每次肌注3毫升(止痉可用倍量),均有一定效果,亦未发现副作用。
       又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蓖麻根4两,切碎水煎。
       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观察83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35例,好转25例。
      
  • 蓖麻油
  • 【药材】为淡黄色或近于无色澄明的粘稠液体,气微,味淡带辛。
       
    【化学成分】蓖麻油的脂肪酸组成主为顺蓖麻酸约89%,其他有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羟基硬脂酸。
       甘油酯的组成为三蓖麻酸酯68.2%、二蓖麻酸酯28.0%,一蓖麻酸酯2.9%及非蓖麻酸酯0.9%。
       灰分中含多量Ca、Fe、Si,其次为Al、Cu、Mg以及少量Mn、Ti、Ni、Zn。
       
    【药理作用】参见蓖麻子条。
       
    【功用主治-蓖麻油的功效】治大便燥结,疮疥,烧伤。
        ①《唐本草》: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淫肿。
        ②《本萆蒙筌》:敷疥癞疮痍。
        ③陈念祖:能轻泻。
       
    【用法与用量】内服:3~5钱。
       外用:涂敷或作拈烧烟熏。
       
    【宜忌】孕妇忌服。
        陈念祖:极败胃,胃弱者切禁。
       
    【选方】①治猥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蓖麻子脂一升。
       酒一斗,铜钵盛,脂著酒中,一日,煮之令熟,服之。
       (《千金方》) ②治舌上出血:蓖麻子油纸拈,烧烟熏鼻中。
       (《摘元方》) ③治舌胀塞口:蓖麻仁四十粒,去壳研油,涂纸上,作拈,烧烟熏之,未退再熏,以愈为度。
       有人舌肿出口外,一人用此法而愈。
       (《经验良方》) ④治烧伤:3~5%漂白粉上滑液、蓖麻油各等量混匀呈乳状液。
       涂于患处,需要时隔日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