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模仿树懒视频:虚云法师开示:八识转四智 四智成三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04:08


虚云法师开示:八识转四智 四智成三身
  

虚云老和尚开示: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我们现在是参话头。话头就是我们应走的路头。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这句话头作为金刚王宝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情不留。一法不立。那里还有这许多妄想来作诗作偈。见空见光明等境界。若这样用功。我不知你们的话头到那里去了。老参师傅不在说。初发心的人要留心啊。我因为怕你们不会用功。所以前两天就将打七的缘起。及宗门下这一法的价值和用功的法子。一一讲过了。

我们用功的法子。就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他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前两句譬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犹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得非常严密的。

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外面还有七识六识前五识等。前面那五识。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贼。六识即是意贼。第七识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贪着第八识见分为我。引起第六识。率领前五识。贪爱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缠惑不断。把八识心王困得死死的转不过身来。所以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金刚王宝剑,把那些劫贼杀掉。使八识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但是最要紧的就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量。现在你们作诗作偈。见空见光。就是这两个识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计量人我之心为平等性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使一向贪着色声香味触法贼。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

参阅: 唯识简介(十九)--作者:净常
                         
      ┌─前五识─〈成所作智〉─化身
  八识│─第六识─〈妙观察智〉─化身
  转智│─第七识─〈平等性智〉─報身
      └─第八识─〈大圆镜智)─法身
  唯识修观之法,下手处在观万法皆是依他起,即令我心洞明世间一切诸法,不过是因缘和合时,临时现起之幻相耳!实则生即无生,表面上虽是万象森罗,而其內里,却是全然子虛乌有!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即佛开示行者,要从如梦、如幻等六种比喻中,去洞悉世间万法,无不是假的,一切皆空,毫无所得,以对治众生误认万法为真实的妄执!在中国亦有如戏之喻:谓各戏子裝扮成种种角色,当锣鼓喧闹,粉墨登场时,邪、正、贤、愚、悲、观、得、失,神情活现,一般凡夫,迷心对之,执以为实,或为之颜开,或为之泪下!然而,在有智慧者观之,刚明知其为一出幻戏,是假非真,一旦锣鼓收声,风流云散时,即当下台,返我初服!此时彼等在戏台上种种作为,完全不由自主,不过为业力所牵,须了却之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
  唯识行者,若能时时处处,于一切诸法,皆能如是观察觉照,烦恼便可日渐减轻,智慧亦必随之日渐增益,遇境逢缘时,便可作主而不易为其所动,久而久之,便能不知不觉地,远离遍计执,引入圓成实,而证得无上之佛果矣!是以,唯识行者,修唯识观,从因至果,须历三大阿僧祇劫,共分五位:
  一、资粮位─于地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
  二、加行位─于三十心之终,将入见道〈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修四寻思四如实观,得软、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
  三、通达位─于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三心〉,通达于二空无我之理之位。此位亦名见道位,因在此位最初见到真理故。
  四、修习位─自初地之住心,至十地之出心〈即等觉〉间,为欲更断除其余之微细烦恼,及证得转依〈谓菩提、涅槃之二果〉,復数数修习妙观之位,亦名修道位。
  五、究竟位─究竟断惑证理之位,即是佛果。
  以上唯识五位,开之则为三僧祇四十一位,略如下表:
        ┌十住──────┐
    -        -
    -        -
初僧祇─-十行──────-──资粮位
    -        -
    -    ┌十回向┘
    └十回向─-
         └四善根──加行位
       ┌入心─────通达位
    ┌初地│住心─┐
    │  └出心 -
    -二地    -
    -三地    -
二僧祇 -四地    -
    -五地    -
    -六地    -──修习位
    └七地    -
           -
    ┌八地    -
    -      -
    -九地    -
    -   ┌入心-
    └十地─-住心-
        └出心┘
    佛位───────究竟位
  前四位皆属因位,故有种种行法之开列,行者欲知其详,请参阅成唯识论第九、十两卷。至于第五位则属果位,觉行圆满,更无行相可言,故今仅赞说如來之三身四智等德。茲略说明之:
  一、大圓镜智─即「大圓镜智相应心品」之略。〈智,是別境慧心所,而与善十一,遍行五及別境四法,同时俱起,与第八净识相应。以上二十二法,智用增故,但以智名显〉。此大圓镜智乃转有漏第八识聚所得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现依正二报,而持有情定根身,此智能变现如來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圓鏡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圓鏡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來万德之总本也。因其为万善众德之本体,是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止,故名「法身」。〈「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
  二、平等性智─即「平等性智相应心品」之略〈乃第七净识与遍行等二十一心所相应,而智用增故,但以智名显〉。此平等性智,乃转有漏第七识聚所得者。反于有漏第七识之我见,而达于无我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故名「平等性智」。因其能示显微妙净功德身,随十地诸大菩薩之所乐,现大神通,转正法轮,決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故名「报身」。
  三、妙观察智─即「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之略。此智乃转有漏第六识所得者,因此心品善能观察诸法之自相,共相,遍知一切众生之根机。故名「妙观察智」。因其能于大众会中,转自在法轮,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故名「化身」。
  四、成所作智─即「成所作智相应心品」之略。此智乃转有漏前五识所得者,因此心品,为欲利乐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一切有情,乃普于十方现种种变化三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之事,故名「成所作智」,因其能随顺机类,变作种种形相,在大众中,巧转法轮,断诸疑惑,故亦名「化身」。
  頓悟入道要门论云:「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圓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智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以上虽说四智三身,並无別佛,只是一佛所具!三身具足,四智圆满之佛果,即是究竟位,此即唯识行者之大目的,大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