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人民网—借书(读书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53:56
借书(读书随笔)

郑荣来

  借书是一件雅事,读书人都做过,或向个人,或向图书馆。而借书的方式,却随时代的演进而变化。
    春秋有简策、帛书,是最古老形态的书;东汉出现纸张,始有卷轴式的书籍;唐代刻板印刷代替了手抄,才有册页形式的书本。而有关借书行为的记载,却是汉代以后的事。
    西汉时期的匡衡,向一个大字不识却“家富多书”的人,求借其家的书籍,并说要全部读完,土财主惊叹其怪,把书借给他,他果然遍读所借之书,后来成为大儒,做了丞相。东汉学者班彪,自幼好学,但家贫无书,就常到洛阳书市,借人家卖的书,立地而读,他过目能诵,久而久之,通晓百家言。
    多少年后,有了公共图书馆,免费给读者借阅图书,便成了社会公益行为。图书馆(室)的出现,为读书人提供了许多方便。不仅一般读者,就连大学问家,也都从中大获其益。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期间,借阅过大量图书,《共产党宣言》等经典书籍,使他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拥有了个人藏书室,但仍不能满足需要,有时还要到北京图书馆去借书,该馆的第一号借书证就是毛泽东的。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个藏书极为丰富的地方,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都在这里借过书。马克思在伦敦住了34年,大多数时光是在大英博物馆里度过,他在那里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完成了不朽名著《资本论》。该馆的图书借阅登记簿上,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列宁也在这里对英国的工人运动、工人的生活作过深入的研究,并在这里编辑《火星报》。中国伟人孙中山,也曾在这里博览群书,为“三民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国家投资建设的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敞开大门,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但这样的图书馆,不是什么地方都有。书籍匮乏的年代,想看的书看不到,于是就盛行私下借书,一本好看的图书,传借十几二十人以致更多。“文革”期间,出版社只出革命图书,连旧版的外国爱情小说,都成了稀罕之物。一本《红与黑》,私下里竟要排着长队按名单顺序传借。
    如今,图书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图书馆和个人藏书,都比以往大为增加,借书的情况和方式,也都有了极大改变。特别是电脑的出现及其技术的运用,使知识的传递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0多年前,听人介绍美国图书馆借书用电脑拷盘方式,感到新鲜得很。但曾几何时,我们现在也可以这样做了。一本书一个软盘,想用它的哪段材料,在电脑里一复制一粘贴,就完美地完成了。我想,这技术如果提早160年发明并运用,马克思也用不着成天坐在大英博物馆里辛辛苦苦地借书摘抄卡片了。
    借书行为,烙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当它实现了一个飞跃性的变化之时,我们简直惊讶得目瞪口呆!坐在电脑桌前,享受着文明的成果,一个真切的感觉便是———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拥有一台电脑,如同拥有一个图书馆。未来,秀才不出门,或许可读天下书。若此,匡衡、班彪们真要羡慕死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2月06日 第八版)

人民网—借书(读书随笔)

人民网—饮食调理高血压(营养课堂)

人民网—《夜战马超》

人民网—地勘工作深化改革三人谈

人民网—看人参的药效

人民网—药浴保健促养生

人民网—血压突然升高怎么办

人民网—我来剥余杰的皮

人民网—扛袋大米看电影(域外杂记)

人民网—石油安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人民网—借书(读书随笔) 人民网-信息导刊-批评的艺术

人民网-信息导刊-批评的艺术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产能过剩行业 危机日益突出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王勇:连锁加盟实现艺术培训产业化

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根本指针 创造新的辉煌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
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兴起学...
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武装思想 指导实践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兴起学...
锦绣苏南新天堂——
苏南城乡一体化呈现“现实摸样”--苏南频道--人民网
地下钱庄:一个远未揭开的黑幕(产经风云)

生活、看病、读书、就业、住房
3025名孤儿将得到全方位呵护
福岛核泄漏首现最毒放射物“钚”?燃料棒或受损
--国际--人民网
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
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召开--时政--人民网
2010,我们这样走过
—— 国土资源工作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