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常用网络入侵手段:发现辛亥:从十个历史瞬间读懂19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37:59
图说辛亥:十个经典历史瞬间
历史瞬间一
1911年“皇族内阁”
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是在1911年5月8日,内阁由13人组成,计有: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满)、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13名国务大臣之中,汉族仅4人,满族9人,而皇族竟有5人,故人称“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成立,实际上是满人为了从汉人手中夺权。满汉之争的在清朝一直存在。辛亥客厅第一期张鸣认为:戊戌变法,实际上就是满汉之争。
历史瞬间二
鲁迅与章太炎
鲁迅,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
这两位激进的革命党人对辛亥是如何评价的呢?辛亥客厅第二期陈丹青与张鸣的对谈中提到“辛亥革命后,鲁迅、章太炎其实都不是很满意。”
历史瞬间三
汉口逃难的官员
武昌新军先劫火药库,然后分三路进攻都督府,此为清朝官吏闻风乘车逃逸。
光复之前在福州的满人通甫回忆:“旗营的一般知识界中人均认为革命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朋友告诉梅兰芳说,京师大学堂的宿舍里听到很多人在谈:“革命爆发,来势凶猛,大清朝恐怕保不住了。”辛亥客厅第三期,吴思将辛亥革命与史上历次起义进行了对比,认为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管是官内部还是民内部,都有了很强的对这个帝制,对满清统治的抵制,这个东西他们自己内部都觉得不行,我们要立宪了。”
历史瞬间四
孙中山遭美国移民局扣留
孙中山遭美国移民局扣留时拍摄的档案照,孙逸仙双手捧着写有姓名的黑板。
辛亥客厅第四期中,张鸣谈到孙中山其人,他说“孙中山的地位,其实在辛亥前已经相当动摇了,你老是在你的家乡搞,我们没人管了,我们自己搞自己的,实际上没人再信孙中山了,就差没有一个公开的决裂而已。实际上是这样的局面,孙中山的地位并不高。”
历史瞬间五
清朝兵工厂内景象
金陵机器制造局诞生于1865年(同治四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是晚清最大的兵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直隶州知州刘佐禹担任金陵制造局的第一任总办, 英人马格理聘为督办,常年额定经费银10万两, 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开工之时, 有员工役夫、 匠目、 亲兵约四百人。
在辛亥客厅第五期中,苏小和指出当时清朝的GDP在全世界有一段时间是排名第一,同时提出疑问:在那么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一个国家经济的气象之下,为什么国家会瓦解?
历史瞬间六
望平街上报馆林立
望平街上报馆林立,《时报》《申报》《民立报》《神州日报》《新闻报》……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最重要的报纸几乎都集中在这条不起眼的大街上,本来就是一个最主要的信息集散中心。自戊戌以来,若论文字对中国的影响,梁启超可谓首屈一指
毛泽东就是梁启超的忠实读者。1895年就读于南昌陆军小学的周雍能读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了,“辛亥革命一起,一般人认为是孙中山的功劳,实际上他奔走革命远在海外,而在国内的革命思想影响可能远远比不上梁启超。”辛亥客厅第六期马勇与郭世佑也谈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梁启超实际上弥补了革命派的某些缺陷。
历史瞬间七
传教士拍摄的广东 士绅
杜布森(William Hervie Dobson)是一名美国长老会传教医生,1897年受美国长老会来到广东阳江从事行医传教工作,历时四十年,这是他拍摄的广东阳江的士绅。
在辛亥客厅第七期中,雷颐谈到:1906年士绅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了,清政府对此一概视而不见,根本觉得无所谓,反而后来还有士绅请愿,通过关系,希望都妥协,但清政府的态度就是“这是我爱新觉罗的天下!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划脚说应该这样那样?” 最终决定的是士绅的态度,要是士绅觉得这个王朝不行了,那么革命的爆发、革命的成功就是难以避免的了。[详细]
历史瞬间八
袁世凯登基照
1912年3月,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此为袁世凯登基照。
辛亥客厅第八期中,高全喜将民国时期的领袖与美国领袖进行了对比,指出:“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第一个民国时期的一些政治领袖,军事领袖,确实是在这方面,我们要把它放到一个世界历史的尺度来说,它和英国“光荣革命”的辉格党,与美国的联邦党人相比,他们就缺乏一种大的智慧,以及现代立国的精神。”
历史瞬间九
慈禧太后乘舆照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仁寿殿前的乘舆照。前为总管太监李莲英(右)、崔玉贵(左)。
现已无法找到慈禧西逃途中的照片,想必不会如此风光。也许西行的艰辛,让慈禧想要改革。辛亥客厅第九期章开沅与李刚的对谈中提到:张謇当年问过慈禧太后“你这个改革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慈禧太后告诉他“国家到了很困难的时候才去改革,还有什么真假不成?”
历史瞬间十
武昌起义后逃难的民众
1911年11月25日,为“江永”号即将抵达上海码头的情景,船上、岸上满是从汉口逃亡来的难民。尽管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后发出安民告示,组织军队巡逻,维持治安,并未侵扰民众生活,但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的战争没有不令百姓生灵涂炭的。
辛亥客厅第十期中,傅国涌说:“至少在农民的层面,西北西南大多数底层老百姓心目中,这场革命与他们90%的无关,比例上90%的人也与此无关。”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