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中世纪:读书系列:读书与看报--gmz88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05:08

读书看报

读书和看报这两个词汇现在常常是被放在一起来说的,但是仔细品味,这两个词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看和读在概念上就有明显差异,我们通常不说读电视。在阅读上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但是我们不会说泛看和精看。

  传统上,我们说读书人时,表示着一种尊敬。我们很少说看书人,虽然看书这个词汇组合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这里,看和读反映出一种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区分。古语是万般唯有读书高,而不说看书高。前些年,王朔喜欢说自己是写字人,以区别于写作者,这是一种俗化和平民化的表示。

  我们在读书时,经常会感到需要一段完整的时间,甚至最好有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这听上去是够奢华的,好像是贵族才读书。我记得,许多年前,我在辽宁营口的一家宾馆入住,那个房间恰好有一个半殖民时代的壁炉,虽然没有火,但是在那个冬夜里,我围了一个毯子,靠在壁炉边,读着一本英国19世纪的小说,颇有小资味道。多年以后,我到了英国,看见许多人家的壁炉已经改成了天然气燃料,而不是烧木头。我一直在想,用21世纪的速度读19世纪的壁炉小说是不是有点错位?美国作家海明威在20世纪提倡站着写作,这肯定加快了文字的运动速度。所以说,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读书环境,如果你站着看19世纪那些贵族悠闲地坐在温暖的壁炉旁边写出的小说,感觉多少会有些不合拍。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坐在壁炉旁边读海明威的书,会觉得热血沸腾,不得不站起来。

  看报时,许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非常琐碎,好像了解了很多信息,又好像得到了一堆垃圾。看报可以不像读书那样精力集中,报纸上的东西可以毫无关联,刚才你还身在中国,转眼它就把你带到了国外,一会儿你还在关注一个社会案件,一会儿你又被吸引到了明星绯闻。报纸上的众多版面和专栏把你的感觉割裂成很多碎片,长此以往,你几乎不习惯于集中精力了。

  从书籍到杂志,再到报纸,我们似乎完成了从读到看的过程。我们看的东西越来越短,越来越琐碎,越来越没有关联。我自己有一个亲身体会,过去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文摘编辑,每天看很多报纸,当时如同生活在报海里,一开始觉得很有趣,知道了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并且比别人知道的快。后来就逐渐感到枯燥和乏味了,因为看报好像成了任务,我被它压得透不过气,一天下来,我只知道别人说了什么,以及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但是我自己想了什么,甚至这些新闻和信息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一点感觉都没有。让我想到一句话,号称能治百病的药,结果常常是什么病都治不了。这话也适用于信息,有时你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有时又觉得你知道的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读书和看报还有一个巨大的区别,就是书可以重新读,而报很难再看。有时我在心境很差的时候,拿起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读一段,觉得轻松了许多,书会给我一个历史的空间,让我和现实世界保持一点距离,这种距离正好适合于审美。而看报常常让我觉得实用性太强,目的性太明确,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缺少美感和乐趣,好像很多人知道的事,我就应该知道,至于这些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考虑的人很少。于是有意思的事就发生了,许多人关心远方的事情胜于关注身边的故事,就好像现在公认的一种结论,中国人了解美国远胜于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这仅仅是信息交流不平衡的结果吗?

  读书看报是人们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很多人都有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有的人一边读书看报,一边思考,并将思考的成果用于实践;有的人只读书看报,不进行思考。难怪同样是读书读报,有人收获丰厚硕果累累,有人却一无所获。科学家伽俐略读到希腊哲学家亚理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学说时,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有自己的观点,他带上几个大小相同而重量不同的钢球登上比萨斜塔进行试验,结果钢球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创立了伽俐略自由落体定律。与之相反的是,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类似南北朝陆澄、晋朝傅迪、唐朝李善等,遍观群书,学富五车,却由缺乏创造性思考,被人戏称为书橱、书簏的人。

  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毛泽东说过:“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而成为书呆子。”鲁迅强调:“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名人名言,说明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说明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位置。有人对读书与思考作了这样的比喻:“读”是“思”的基础,“读”的结果是“知”,“思”的结果是“识”,光读书不思考,是读书机器;光思考不读书,也只能是空想者。真正的“读书人”,他们既是“读书人”,也是“思想者”。因此,读书看报要与思考结合,在思考中读书看报,在读书看报中思考,这是我们获取和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和本领的最佳方法。为此,笔者对读书看报与思考有四点感悟:

  “读”要有选择,“思”要有目标。书和报纸浩如烟海,一个人不可能读尽天下书报,也没有必要读尽天下书报;知识如大海无边无界,一个人不可能把天下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完,也没有必要把天下所有的知识学完。因此,读书看报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爱好、事业和奋斗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读书看报的好方法应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去读,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读”要辩真伪,“思”要找真理。书报中的内容良莠并存,真伪同在。读书读报不能盲目崇拜,要明辩良莠真伪。明辩良莠、真伪的过程,也就是寻找真理的过程。思考问题,就是要找到真理。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找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找出真理,用真理指导工作,这样才能成就事业。

  “读”要有取舍,“思”要有扬弃。读书读报,要学会取舍,学会消化,生吞活剥地读只能是有害无益。思考,要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更要有发展。

“读”要精,“思”要新。读书读报,不能泛泛而读,对重点、难点和有用的东西要精读。通过精读,巩固和深层次地撑握知识,把自己的思维引向深入。思考,要立求创新。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不竭动力和灵魂,将自己的思维禁固,必然导致不能前进。只要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才能有新发展、新创造、新成果。

因为本人没什么特长,业余时间没事打发就以读书看报、散步爬山为好。读书看报简单,随时、随处,只要一双眼睛,一本书一份报,有足够的光线就行了。所以,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都以书报为伴,自己也确实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很多乐趣。喜悦、失败时,书报让我恢复宁静宠辱不惊;烦恼、痛苦时,书报让我摆脱烦躁平和豁达;冲动时,书报让我恢复理智;遇到挫折时,书报让我明白苦难是可以滋养人的,挺过去,会更坚强。

读书看报的人就在读书看报求知的过程中渐渐解脱了自己、慰籍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实现了自己。在商潮涌动的今天,能有一份恬淡的心情去读书看报,尤其是读名家名著,本身就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与书报有缘是一种福气,与书报有缘永远不会孤独。

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才能和气质。读书看报学习,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做好一切工作的迫切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高科技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决定了一切,知识就是一切。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得惊人,知识总量在迅猛增长,知识的掌握如果不与时俱进,必然就会落后时代,甚至被时代所淘汰。

读书看报,是我多年来的一大爱好,并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内在需求,就像每天必须洗脸一样,不可或缺。即使出差在外,我也要看看当地报纸,翻翻随身携带的书籍。

  这种习惯,确实让自己有些忙碌,但忙中有乐,忙中有获。看报增加了知识的广度,读书开掘了知识的深度。渐渐地,我体会到,读书看报有三个好处:养心,养脑,养颜。

  养心,即使自己经常保持好心情、好心态。有一次,因为小孩调皮贪玩,我与妻子吵了起来,互不让步。剑拔弩张之时,我钻进书房,看了几分钟书,心情慢慢平静了,避免了一场夫妻之战。此后,每当遇到生气之事,我就翻翻书,使自己静下心来,冷静客观地对待让我生气的人和事。人世间有许多诱惑,人生也难得事事如意。穷人有穷人的苦恼,富人有富人的困惑;百姓有忧愁,官员有郁闷。多读书,多看报,尤其是读一本好书,读一篇好文章,就能平和心态,净化心灵,让心中常常涌出一泓乐观、豁达、友善之清泉。

  养脑,即活跃思维,启迪智慧。科学表明,经常读书,可以使大脑中枢神经处于活跃状态,可防老年痴呆。人的智慧,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实践,一部分来源于读书看报。我看报的时候,喜欢把好文章剪下来装订成册;看书的时候,喜欢在书页上圈圈点点。读到精彩之处,有时掩卷而思,有时凝望天花板,细细品味书中的道理,认真领悟作者的意图、观念和思想精华。很多时候,书报中的几句话,就是一种灵感,就是一个点子,就是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原来长期在基层工作,很多复杂矛盾的化解和一些创新举措的推出,也得益于勤学、多思、实干。

   养颜,即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我理解,这种“可爱”,就是内涵、气质和品位。一个勤于读书看报、勤于思考和实践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会脱离狭隘和肤浅,从而变得内涵丰富、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他会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畏艰难,乐观进取。“面相”由“心”而生,因勤读书、善读书而积淀的精神美,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人的面容、形体和言谈举止上,睿智、儒雅、气度、自信,由此而生。

我喜欢读书看报,但读得不多、不深、不系统,只是常年坚持而已。我相信:读书使人胸怀宽广,读书使人提高品位,读书使人青春常留。

读书看报,其目的是通过品读、领会、感悟、静思、省察,获取超越平凡的经典智慧、指导实践的措施办法,用最短的捷径在工作中打开缰局、突破困围,追求卓越和成就事业。我想:一部好的书籍或一篇好的文章,它就如同一轮初升的朝阳、一缕薄薄的雨露,它能温暖滋润每一位读书人的干渴心田,并引导你启迪思想、增添智慧,增加挑战困难的信心和战胜挫折的力量。每当工作之余我读书看报,就觉得大脑里流淌的不仅仅是几排简单文字的跳跃律动,更多的是鲜活的思想、引路的航标、处世的宝典、业务的秘笈,以及各种各样生活观念的沉淀和实践经验的浓缩。当你用心体会领悟明察其真正旨意真谛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不再空虚、心胸也不再狭窄、视野也更加开阔,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此刻,书中的喜怒哀乐也将会牵引着你的情感视线,进入波涛汹涌的知识大海,在包罗万象和险象环生的人生旅途中,找到正确定位自己的航标方位。也只有此时,你的心才会静如水、明如镜、对所做的工作和追求的事业多几分理性的认知,少几缕浮躁和轻狂。

生活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有星光闪烁、也有遗憾空白,有欣喜收获、也有烦恼酸楚。若处理不好,偏激颓废,就难免会使我们滋长惰性、丧失信心、销毁斗志,甚至对会被困难压倒而不战自败。而报刊和书籍则却是引领你勇往直前的字典、步出阴霾的航标,它会教你从中找到挑战困难和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助你迈向成功的彼岸。因此,在休闲的时候读读书、看看报、充实一下头脑、拓宽一点见识、增长一点智慧,几乎等同于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或是一位解疑释惑的良师益友。你可以在读书看报中欣赏和领悟到文字背后的快乐,产生一种与书中人物故事跌宕起浮、休戚与共的快感,很多一时想不通的东西、打不开的心结,你都会在人物故事的对比和感悟中茅塞顿开,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