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猱媚虎典故: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圆盘中的数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14:21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圆盘中的数学》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情境:初一学生小杰在周日到雄城大厦购物时发现门口有人设了个游戏:如图圆盘上每个相应的数字后面都写着奖品,如数码相机,橡皮等,如果你参加游戏,设赌者会先问你是要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然后掷2个骰子,从2个点数之和的这个数字起,向要定的一个方向数,数的格数为两个点数和,数到的那格后面的奖品就归你,每玩一次收费5元。

1、橡皮7、铅笔

2、数码相机8、手表

3、剪刀9、小圆镜

4、笔记本电脑 10、复读机

5、梳子11、圆珠笔

6、文曲星 12、录音机

问题:你能拿到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吗?

问题一提出,教室里一片哗然,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纷纷讨论起来,大部分学生都想得到贵重的东西。

我拿出道具,一只碗和2颗骰子,学着街上摊主吆喝:“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碰碰你的运气,试试你的财气,五元玩一次,快来快来!”

学生热情很高,都奔着“笔记本电脑”来了,有一学生还问:“老师,你真有数码相机吗?”

我笑着说:“只要你掷到了数码相机,那就一定有。”学生一个接一个上来操作,煞是投入。一次不成功,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大有不拿大奖不罢休之势。有一个学生3次后还很想再玩,我让他再来一次,他认真地说:“老师,我没钱了。”全班笑声一片。

我细心地记下每个学生的奖品。

二、适当引导,组织学生探究

游戏到一定的时候,我公布了记下的所得奖品,让学生分析,并设问:“为什么没有同学拿到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呢?你真能得到贵重的奖品吗?这张图盘上的数有何规律?”

分组讨论,积极探索,经过思考后,学生甲:“我们得到的奖品都很便宜,贵重的得不到。”

学生乙:“盘上数字奇偶间隔出现,得到数字1多一些。”

学生丙:“奇数后面的是便宜货,如我们掷到6,从6起数6个格,顺时针数到1,逆时针数到3,都为奇数,其他的情况也一样。”

我微笑地点点头,作了肯定。

学生丁(学过小学奥数):“无论点数之和为何数字,按一种方向数会落到1,而按另一种方向数只会落到某个奇数上,换句话说圆盘上偶数后的对应的奖品你永远拿不到,而贵重奖品恰好都在偶数格上。”

我带头鼓掌:“说得太好了。”

全班学生也为他精彩的解释拍手叫好。同学们更为自己能发现“天机”而显成功感。

三、学以致用,鼓励每位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如果要把圆盘设计得复杂些,让人更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我标24个数字,请问你能制作一张必胜的圆盘吗?”

分四小组讨论,气氛活跃,个个神情专注,兴奋地探索。

学生A:规律一样,一个奇数一个偶数排下去。(能意会,但没能说全)

学生B喜悦神情溢于言表:老师,我上去演示一下。(贵重奖品放在奇数格后)

他的设计当然获得了全班的肯定。(如上图)

四、总结

教师:通过这个题目你有何看法?

学生C:街上的所有游戏都是骗钱的,别去参加。

学生D: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去揭穿街头骗术。

教师: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你更聪明。

五、评价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意设疑,引导学生合作,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评语: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使用情境性问题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以“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应用”为主线,情境来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学生更聪明,这节课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

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与和谐、团结与协作、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3、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

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4、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点 评

这是一个优秀的探究型教学案例,探究型案例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案例在这一点上做的尤为突出。在探究学习中,教学情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情境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投入到探究之中;从情境中,学生是否自然的获得问题或自然的提出问题;是否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足够的条件;是否把教学预定目标很好的组织在连续的探究过程中。

首先,本案例利用一个学生经常遇到并非常感兴趣的日常生活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以“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应用”为主线,情境来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学生更聪明,这节课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

其次,本案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让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与和谐、团结与协作、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第三,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并在适当的时候对问题进行深化,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第四,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同时,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破除生活迷信,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并有意义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