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26:30
媒介素养是指身处信息时代的人们在具备读写能力的同时,所掌握的认知、解读各种传媒信息的能力。现代人不仅要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拥有解读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即拥有对各种来源信息的认知、反馈、取舍、质疑、提问和制作的能力,以及对身边新近发生事件的感悟和判断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广播、电影正势不可挡地闯入人们的生活,英国学者发现大众媒体带来的流行文化和新兴价值观几乎无处不在,其中相当一部分有悖于传统文化和正统观念,于是媒体被认为是传播“文化病毒”的根源。他们认为媒体破坏了文化原有的高雅性和本真性,文化一经媒体传播,就会滋生低俗枝蔓。因此,一些英国学者大力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希望以此教育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媒体的消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文化开始走出象牙塔,学者们也开始注意到媒体并非一无是处,它能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和多元思考,这些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于是,到了20世纪60、70年代,许多学者提出媒体是个复杂的系统组合体,需要批判地分析。此时,媒介素养教育已得到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传媒语言所构架的拟态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和差别上,希望通过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媒体的力量,了解媒体的传播特性,并由此探讨媒体与经济、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随着媒介素养教育范畴的扩大,其重要性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目前,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将此项教育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在我国,中小学还没有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只有少数高校招收该专业硕士生。到了网络时代,媒体环境日趋复杂,大量信息充斥视听,大众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有待加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
  2004年10月,“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公民的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应当吸取国外经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媒体及其从业者尤其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建设,共同建立良好的传媒环境。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对传播者和受众两方面的教育。由于媒体从业者的素养最终会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因此,加强从业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应为当务之急。大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众需求日趋多元化,促使传播方式和途径向多样化方向演变,这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有着极大推动作用,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蓄势待发,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