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强健筋骨——仙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38:10

【引用】 强健筋骨——仙茅   

2011-09-23 16:10:06|  分类: 骨科诊疗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usrwtu.love橄榄树《 强健筋骨——仙茅 》

 

陌尘观翚强健筋骨——仙茅

强健筋骨的仙茅

 

    【简介】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其原植物的叶似茅,久服身轻如仙,故名仙茅。 

    【功用】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祛除寒湿。主治肾阳不足,阳痿精冷,腰膝冷痛;或寒湿痹痛及老年遗尿等症。与仙灵脾功效相似而力量更强。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有毒。归肾经。

    【用量用法】常用310克。煎剂每天用量不可超过15克。可浸酒服,或人丸、散。

    【现代研究】仙茅含有仙茅苷、仙茅皂苷、仙茅素、仙茅萜醇、石蒜碱、氮化合物、脂肪、蹂质等。仙茅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缺氧,抗高温,并有抗炎,抗惊厥和镇静作用,有雌性和雄性激素样作用,使动物卵巢、子宫及精囊的重量增加。亦有显著的镇痛、解热作用。所含石蒜碱对癌细胞的糖代谢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此外,尚具有轻度的降压作用。

    【进补应用】1.阳痿、遗精仙茅根、金樱子根及果实各15克,炖肉吃。亦可用仙茅10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9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服用。或用仙茅6克,淫羊藿克,枸杞子、菟丝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提高性功能、兴奋阳事之效。

    2.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仙茅、淫羊藿各15克,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老人遗尿单用仙茅30克,泡酒服,每天饮用适量。亦可用仙茅30克,益智仁20克,淮山药30克,酒1000克。制成仙茅益智仁酒,每次服1020毫升,早晚各1次。或用仙茅15克,红枣、黑豆各60克,放猪膀胱内蒸熟服用。都有较好的补肾缩尿作用。

    4.肾虚腰痛仙茅15克,薏苡仁30克,桂枝9克,细辛3克,木瓜9克,茭瓜蔸60克。水煎浓汁,冲鸡蛋2个服用。

    5.月经过多仙茅10克,艾叶1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温肾固冲止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药性燥热,且有毒性,能助火伤阴,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如阴虚火旺,或有热证者不宜用。本品服用过量可引起全身出冷汗,四肢厥冷、麻木,舌体肿胀,烦躁,甚至昏迷等。 

(《海药本草》)

 

【异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开宝本草》),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小地棕根(《草木便方》),地棕根(《分类草药性》),仙茅参(《中药志》),独脚丝茅(《江西中药》),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志》),独足绿茅根(《四川中药志》),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植物形态】仙茅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长可达30厘米,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根粗壮,肉质,地上茎不明显。叶36片根出,狭披针形,长1025厘米,先端渐尖,薹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扩大呈鞘状,长410厘米,绿白色,边缘膜质;叶脉显明,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花腋生;花梗长12.5厘米,藏在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的直径约1匣米,花被下部细长管状,长约2厘米或更长,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长柔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狭长,被长柔毛。浆果椭圆形,稍肉质,长约1.2厘米,先端有喙,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花期68月。

野生于平原荒草地阳处,或混生在山坡茅草及芒箕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24月发芽前或79月苗枯萎时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蒸后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为圆柱形,略弯曲,两端平,长31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皱缩不平,有细密而不连续的横纹,并散布有不甚明显的细小圆点状皮孔。未去须根者,在根茎的一端常丛生两端细、中间粗的须根,长约36厘米,有极密的环状横纹,质轻而疏松,柔软而不易折断。根茎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带颗粒性(经蒸过者略呈透明角质状),皮部浅灰棕色或因糊化而呈红棕色,靠近中心处色较深。微有辛香气,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质坚脆、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鞣质4%,脂肪1%及树脂、淀粉等。

【炮制】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

①《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②《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性味】辛,温,有毒。

①《海药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咸。"

④《纲目)"性热。"

【归经】入肾、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肾、肝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命门。"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温肾阳,壮筋骨。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 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老年遗尿及胃腹冷痛、食欲不振。

①《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⑤《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⑥《玉楸药解》:"治皮肤风癞。"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②《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选方】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炖肉吃。(《贵州草药》)

②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 

 

仙茅加皮酒

 

阳萎系指男子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不久,不能完成房事。病名见于《景岳全书·杂证谟》,在《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等篇中名曰阴痿。阳萎可由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大卒惊恐和命门火衰等所致,适合于药酒疗法的,主要是命门火衰、下元虚疲的。对于遗精、早泄及女子宫冷不孕、性欲冷淡的患者,只要是属于肾阳虚引起的,亦可饮用本药酒。本类药酒常用的药物有:仙茅、淫羊藿、熟地黄、钟乳、薯蓣、附子、菟丝子、人参、肉从蓉、天门冬、牛膝、巴戟天、枸杞子、山萸肉、覆盆子、石菖蒲、远志肉、龙眼肉、大虾、白术、破故纸、小茴香、母丁香、海狗肾、海马、茯苓、蛤蚧、鹿茸、蜈蚣等。(《万病回春》)

  【配方】仙茅(用米泔水浸,去赤水尽,晒干)90克,淫羊藿(洗净)120克,五加皮(酒洗净)90克,醇酒1小坛。

  【制法】将上药碎细,包贮,悬于酒坛中,封口,浸7日即可饮用。

  【主治】腰膝筋脉拘急,肌肤麻木,关节不利,阳萎,子宫寒冷不孕。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2杯,甚效。 

 

补肾健脾壮阳益精 仙茅雀肉汤

 

材料

  麻雀10只,仙茅15克,芡实60克,红枣3个。

  功效

  温肾壮阳。肾阳不足,症见赢瘦神疲,阳萎早泄,小便频数,腰膝乏力,性欲淡漠,或妇女带下,阴冷不孕,子宫发育不良等。

  做法

  (1)麻雀劏净,去内脏、脚爪。

  (2)仙茅、芡实、红枣(去核)洗净,与雀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供用。

  说明

  本汤治证,皆由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而致,治宜温肾壮阳、补益肾精。本汤以麻雀为主,麻雀又称嘉宾,性味甘温,具有壮阳益精、暖腰膝、缩小便的作用,专治阳虚赢瘦、阳萎、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有“天上人参”之称。仙茅辛热性猛,能壮肾阳、祛寒湿,《本草纲目》说“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生草药性备要》亦说“补肾,止痛,治自浊,……,能壮精神,乌须发”,然而恐仙茅辛热气燥,故配甘平之红枣以制约之,而且红枣并有补益脾气之效。芡实甘平,长于补肾健脾,兼以收敛固精,以助仙茅温补肾气。合而为汤,共奏温肾壮阳之效,是治肾亏阳萎等病的温补佳品。

  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本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