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警察1.0.24汉化:米仓古道茶飘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45:35
 米仓古道茶飘香 2011-5-24   来源:新华网巴中分频道 米仓古道距今约3500年,由殷代诸侯国“方”(又称“巴方”)的巴人在夏末商初时开通,由古巴国的今巴州出发,翻越米仓山北到达陕西古梁州(后延伸到汉中)的“米仓古道”。是石牛道未开通之前唯一的一条川陕通道,名曰“巴岭路”是我国最早的国道。

  据(《辞海·历史地理》分册)载:“米仓古道自陕西汉中府南、循汉水支流濂水谷道和嘉陵江支流巴江谷道到达四川巴州地区”。《地名大辞典》载:“濂水源出陕西南郑县南巴岭山之邓家垭,北流,经黄官岭、廉水县、新集、高台、郭滩至石拱桥的中咀汇入汉江”(《汉中地区名胜古迹》),为此,米仓古道从南郑起经官仓坪、巴峪关、大坝、米仓关、关坝、银杏坝、上两河口至南江城为北段;从南江城岀发,东榆铺,穿皇柏林,沙河场、赤溪场、下两河口、元潭场至巴州是米仓道南段。而巴峪关、大坝、米仓山到关坝又是最重要、最险峻的一段。此道经巴岭山之邓家垭进入四川,故此道为“巴岭路”,全长500余华里,这是米仓古道最早、最为原始的名称及线路。虽然,古书上记载米仓道有几条线路,而“巴岭路”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老线路。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条军事通道和粮食物资运输要道。也是历史文化最为厚重的一段,南北走向,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

  从汉中沿米仓古道一路走来,在南郑县红庙镇(米仓道称黄官岭)罗帐岭茶园山坡上,一幅醒目的画像吸引了人们的眼帘。那是2004年4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南郑县红庙镇罗帐岭茶园时留下的珍贵照片。如今红庙镇以形成万亩茶园奇观,一排排整齐的茶树象梯田一样,在起伏的山岗上绵延。漫山遍野的茶叶苍翠欲滴,阵阵香沁宜人,采茶女们提着篮子欢快地在园间穿梭忙碌着,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到了四川南江县境内,青山绿水,植被茂盛,山涧云雾缭绕,是天然的种茶基地。南江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朔到商周初期,兴盛于汉朝,闻名遐耳。是四川省重点产茶县之一,大叶茶是省级地方优良品种,是制高档名茶的优质原料。特别推荐的是南江的金碑茶,明朝万历年间作为贡品,每年朝庭派专人用马匹,人背沿米仓古道直接运送到宫庭,共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们享用。目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5.2万亩,大小茶场158个,主要分布在贵民、上两、南江,长赤、沙河、下两等片区。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要数元顶子茶场。从南江大叶茶群体选出优良株系4个,其中“南江2号”审定为国家级良种茶。2005年新植南江大叶茶2000亩,全县茶叶总产量65万公斤,总产值2650万元,有注册商标12个, 以“云顶茗兰”、“云顶绿芽”、“南江大叶茶”最为著名,曾多次获四川省“甘露杯”和中国西部“陆羽杯”首届农业博览会奖;2002年“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获得了绿色食品AA级认证。

  米仓古道上还有多处孔明井,是沏茶的上等好水,俗称甘露。据传是汉蜀相诸葛孔明带兵时沿路亲手所挖。但水井多数是隐藏于幽静的竹林,树林之中,为了防止敌军投毒。如今沙南路皇柏林中还有几处古井水质依然,一年四季清彻见底,冬暖夏凉,饮之清澈甘美,沁人心脾。传说用孔明井水沏茶,饮后能让人明目醒脑,平添智慧。因此,当地百姓每逄娃儿满月都取来孔明井水为儿子开智慧;巴州,集州等地上京赶考书生都会带上孔明井水,一是路上解渴,二是用孔明智慧启开金榜提名的钥匙;这种风俗延续至今,每年高考之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专程取孔明井水为子女沏茶,熬汤祈祷诸葛孔明保佑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如今,到皇柏林旅游人休憩停歇之时,喝上一口甘冽冽的井水,有消暑解渴,驱赶疲备之功效。

  千百年来,运茶马帮,巴山背二哥造就了米仓古道沿途古镇,驿栈车水马龙的繁荣与兴旺。据年岁较高的老人回忆,每天至少有100余匹马,1000多名背二哥从汉中背盐,布匹或从巴州,集州背火纸,茶叶,银耳来往穿梭于米仓古道。傍晚,插着各家商号大旗的马帮在镖局的护送下,和着声声响铃,进驻大小驿栈。          如今,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都已经平静下来,只有来到光雾山牟阳城旅游的人们,能从街边古香古色的土木建筑、泛着岁月光泽的青石板和精美流转的雕梁画栋,才能感受到这个古镇昔日的繁华和磋砣岁月留下来的历经沧桑。

  一路走来,站在元顶子山上观赏整片茶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遍野的绿色茶树显得更加浓艳,葱郁的茶田如碧色的丝带般层层叠加而上,美妙如画。茶叶散发的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伴随微风吹佛还能听到米仓古道昔日背二哥婉转,粗犷的山歌和马帮渐渐远去的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