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暴 电影:世界课程变革趋势之研究(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31:08

世界课程变革趋势之研究(三)


录入:张建芳  审核:张建芳 发表时间:2006-10-18 8:54:00 来源:张建芳 编辑:张建芳  点击 912 次

世界课程变革趋势之研究(三)

三、课程内容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既要求学习者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和素养,又要求学习者个性充分发展,因此,重视信息技术知识和体验性知识就成为课程内容发展的重要趋势。

 

信息技术知识

 

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5年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对课程内容和整个课程理念所带来的变化现在尚无法全面估计。综观世界各国90年代以来课程内容的变化,以下两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信息技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门学科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不再只是科学的应用学科,它日益从科学中独立出来并与科学交互作用,由此诞生了一种“技术文化”(the culture of technology)。在这种背景下,技术或信息技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门学科指向于技术文化素养或信息素养的形成。这门学科天然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交互性,它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意义建构。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信息技术引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比如英国1988年通过《1988年教育改革法》,确立起“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在1994年英国政府发表了以迪厄林爵士(Sir R. Dearing)为首的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对“国家课程”及其考试进行了调整改革。这次改革一方面裁减了“国家课程”的内容、削减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和时间,另一方面却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第一次把信息技术确立为一门学科。

其次,信息技术还将带来课程理念的变革,它将逐步使整个课程体系走向信息化。信息技术正在带来社会交往性质的变革,“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将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交往的根本特征是开放性、交互性和建构性。90年代以来在课程教学领域逐渐确立起来的“建构主义知识论”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密不可分。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理念和手段向整个课程体系渗透的时候,将带来整个课程体系的信息化。课程的信息化是指将课程内容与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课程内容的信息化有助于将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反映到课程中,从而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建构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情境,这可以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创造机会,可以说,计算机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学校课程与整个世界的整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学校与整个校外社会连为一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信息化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仪器为中心的。因此,课程的信息化适应了21世纪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个性发展的新要求。

 

体验性知识

 

    各国课程改革大都意识到真正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善于“自我导向学习”的人、终身学习者。因此,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把学习者的“体验性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向。这在课程内容上的集中表现是重视学习者的自我履历和生活史,重视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内在整合。

 

   信息时代课程内容的独特景观是,一方面重视信息技术知识,一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这两个方面存在内在统一性:信息技术知识是学习者中心的,它整合了体验性知识;体验性知识又是处于“网络化社会”(Networked Society)之中的,它离不开信息技术知识的支撑。

 

 

 

录入:张建芳 [共 689 篇]   审核:张建芳

 上一篇: 世界课程变革趋势之研究(二)(10-18)
 下一篇: 世界课程变革趋势之研究(四)(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