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班软件:汇率战、贸易战、货币战齐聚2011,中国如何招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31:31
这一轮经济危机从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到2011年正好是四年。与上世纪1929—1933年同样经历了四年残酷调整的“大萧条”相比,因为前赴后继的“救市”,新世纪此次危机似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赢家”,美国救助花旗银行甚至产生了40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救助通用汽车也让企业重新IPO。但是,这样的局面或者是神话,或者意味着调整远未结束。


  事实上,即使美国已经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这样的政策也没有解决美国的经济低迷。在欧洲,不同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欧洲跟进美国也大量印钞,日本重归零利率……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拼命给市场注入泡沫;与发达国家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竞相采取负利率政策应对货币洪流。

  这样的差别,造成了西方通缩和新兴国家通胀的全球经济新景观。同时,也意味着2011年将是一个日益失衡的世界,而且随着失衡不断加剧,冷战结束后所形成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被打破。

  “率先调整”的战略先机

  中国经济在19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一直是高速增长,如此快的速度,肯定有大量需要调整的经济领域。如果能够合理的调整,必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为经济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其中,中国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就带有以紧缩调整和产业升级对抗西方泡沫和流动性输入的战略意义。的确,中国经济的调整,短期内将非常痛苦,但这样的调整也使得那些以中国需求为预期和炒作点的大宗商品价格只能“从天而降”,因价格节节攀升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中国房地产困境也将得到缓解。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货币问题不同,中国的货币是古典货币,是资产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西方的货币是现代货币,是媒介货币,是国家信用,是托管凭证。一个是商品,另外一个是凭证。因此,同样在金融危机下,资产货币需要加息让资产保值,而媒介货币受媒介多少的供需关系影响,货币供给多了,媒介的成本利息就要下降,就要成为负利率。资产货币与媒介货币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里面是否包含资源。商品和凭证的差别,最主要的也是制造任何商品需要资源,而凭证没有资源。这样的差别,可以以资源渔利,也可以再分配世界资源版图。

  当前,金、银、铜以及铁矿石、原油等金属和矿产资源已经不断在创造历史新高。2011年将会因这种货币内涵差别,使得世界对于资源的博弈达到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率先调整”的战略意义在2011年将迅速放大。

  调整“导火索”

  中国经济进入调整的导火索是什么?在宏观上就是央行不断收紧的流动性。

  2010年中国央行两次提高利率,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还实行差别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是面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均匀收取,而“热钱”进入却被监管部门特别控制,这样必然造成流动性的不均衡和震荡,造成局部的流动性紧缺的连锁反应,进而使经济进入调整。同时,也使“池子”中的“热钱”变成投资或者亏损出局,让汇率重新进入人民币贬值通道而控制国内通胀,使得“热钱”回流美国。

  微观上讲,中国调整的“导火索”应当是中国的汽车产业达到产量的拐点。2011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汽车限购令,将使得北京的汽车销售量从75万辆变成25万辆,使得中国最大的汽车市场锐减2/3。北京的做法有可能导致其他城市仿效,这必然导致全国汽车销售的下滑。目前的预计是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1700万辆,保有量突破9000万辆,以每辆车售价10多万元计算,全年汽车销售额接近2万亿元;以每辆车每月1000元的用车费用计算,汽车的使用消费也接近1万亿元。这个近3万亿元人民币的庞大市场,是除了住房和基建投资外中国最大的内需,其产业“拐点”足以促使中国产业经济进行调整。

  在社会领域,中国经济进入调整的动力则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在原西方定价模式下,原材料等资源的价格暴涨而商品价格平稳,最终压低的就是中国老百姓的收入。目前,改革收入分配,提高国民收入,事关中国崛起和社会和谐,已是大势所趋。而打破原有外贸拉动的苦力出口模式,将是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调整。

  抢占“调整控制权”

  回顾历史,1993年以后中国经济的调整,理顺了中国经济脉络,才造就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黄金十年”。现在,我们不应忘记当时中国产业调整的功劳,也不应当忘记当时数百万工人下岗的痛苦。因此,承上启下的2011年也将是一个痛苦调整的过程,更是各国政治家掰手腕为即将到来的政治博弈赚分的时刻。而中国的看点就是,是否敢于主动进入经济产业调整,将大机遇留给中国自己。

  如果中国进行主动的调整,就有经济调整的控制权问题。调整不仅仅可以控制“热钱”,通胀也能得到控制,过剩产能得到淘汰,产业可以更好的向高端升级。同时,美国也将无法向中国等国输出流动性,大宗商品在中国的调整中降价,使得中国可以得到更加便宜的资源,流动性回流也将使西方“印钞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如果是在西方流动性不断输入引发恶性通胀后中国不得不进行调整,中国就真的成为输家了,就如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样。

  如果中国选择以调整对抗西方的印钞和流动性输入,不管是真调整还是“假摔”,都足以震慑“热钱”的肆无忌惮。中国产业调整后,进入产业的“热钱”就只能成为投资,变成长线“冷钱”,人民币汇率也将再一次进入下降通道,外资在汇率上的套利和渔利就变成了套牢和损失。

  就如对于铁矿石的博弈,如果中国产业进入调整,钢材价格下跌,日韩就不敢贸然把铁矿石价格炒作过高而自吞苦果。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高价签署铁矿石进口合同的背后,就是吃准了中国不会产业调整。因此,中国与世界的博弈要有全方位的思维,没有只涨不跌的事物。

  如果美国的印钞不能成功的以流动性输入中国,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世界工厂”,中国产业调整绝非一国之事,那些依靠中国高价购买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将极为被动,世界也将会如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影响深远的全球政治经济连锁反应。

  在这里,谁主动调整谁就占得先机。次贷危机后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美国已经抓住了金融体系的调整主动权。现在,在实体经济适应金融危机的调整中,如果中国能够占得主动,对于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