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兵王8难下载:阎家桥背后有故事……--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36:11
阎家桥背后有故事……
见习记者 王子君/文 记者 张光辉/图

历经百年,阎家桥古韵犹存。
阎家桥:又名孙留桥,横跨于宜阳县莲庄乡孙留村村西的石桥沟上。该桥为单孔石桥,高7.55米、宽4.2米、长17米,桥体由青石垒砌而成,桥拱高而陡。
阎家桥,又名孙留桥,横跨于宜阳县莲庄乡孙留村村西的石桥沟上,因附近村民多为阎姓而得名。从清代到20世纪50年代末,阎家桥一直是洛阳至洛宁的必经之地。
据宜阳县文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考古研究人员黄六锁介绍,从外观上看,该桥为单孔石桥,大致呈东西走向,高7.55米、宽4.2米、长17米,桥体由青石砌成,桥拱高而陡。拱下是路,供人通行。
该桥桥面由青石板铺就,历尽沧桑,石板早已风化磨损,然而桥面车辙及连接石板间的铁细腰仍可辨别。此外,桥面两侧设有石栏杆和石栏板,石栏板高约0.6米,厚约0.1米。石栏杆顶端刻有石狮,栩栩如生;石栏板上刻着二龙戏珠、麒麟送祥等图案,活灵活现;拱顶南北两侧各有石龙头一个,颇为壮观。
“除桥两侧的石栏板局部受损外,该桥整体保存完好”。根据石桥的建筑特征及所用石料,黄六锁推断该桥为清代中前期所建。
关于阎家桥,史料记载不多,只有民国七年编撰的《宜阳县志》中这样写道:“阎家桥为孙留村村民张鹏程、张鹏里兄弟二人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始修。”阎家桥为张氏兄弟捐资修建,对此,孙留村村民大多能够证明。
现年82岁的村民阎怀祥老人说:“村里老人常讲,在古代,村里沟壑纵横,百姓出行饱受其苦。张氏兄弟倾尽家资,捐修石桥3座,以便乡邻通行。”
一口气捐建3座桥,莫非张氏兄弟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其实不然。据张鹏里第8代孙、现年68岁的张二虎介绍,先祖张鹏程、张鹏里并非达官显贵,亦非士绅名流。
相传,张氏兄弟靠耕种为生,生活穷困潦倒连吃水也得到别家去挑,久而久之遭人嫌怨。
一日,兄弟二人决定在自家宅院内打井,突然,从地下挖出3个石槽,石槽内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但是,兄弟俩并未用这些银子置办家业,而是将所挖之银全部捐出,并请来工匠在孙留村附近的石桥沟、东沙沟、凤凰沟修建桥梁。
此后,兄弟二人生活依旧困苦。
乡邻深感二人义举,于是,为他们立碑刻传,代代传颂。即便是时隔280余年后的今天,提及此事,村民们仍心存感恩。
时光流逝,同时建造的另外两座石桥已毁于战火,唯阎家桥古韵犹存,屹立至今
阎家桥背后有故事……--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冯玉祥攻占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冯玉祥驻军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洛阳牡丹,国色!--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洛阳城头拉锯战--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何 起源故事多 韩何一家亲--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竹马声声 渐行渐远……--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快看,咱洛阳也有“达人七太”--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便民电话本--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韩再称朝是“敌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世俗的幸福--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揭秘国宴--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世界各国国宴大观--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开水白菜--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钱币市场行情--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缘何春来早--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将“隐形”进行到底--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让雪花飞--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再见“外星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袁大头银币价跌一成 --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抢购黄金--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地球值多少钱?--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黄河之水入城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邮票大涨别盲目投资--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