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电影主题曲:紧贴需求抓转型科学创新创品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2:38:17
发布时间:2011-01-04 14:54        来源:学习时报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认真贯彻全省党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需求管理为主线、课程创新为核心、资源管理为关键、流程重组为保证、队伍转型为根本,将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由重点突破转入全面转型阶段,经过三年多努力,转型基本实现。
全面转型不仅使我校培训规模四年翻两番,质量高位提升,效能品牌彰显,更为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持续创新提升的动力和竞争力。
一、以需求管理为主线,紧贴组织要求和学员需求明晰转型定位
按照按需施教的基本规律,我校通过对组织要求、岗位需求和学员需求的深入分析和紧密结合,使转型定位不断清晰:一是主动紧贴组织需求健全培训体制。我校积极争取市委依托党校成立常州市干部训练中心,形成了主体班培训、学历教育、城区与基层委托培训和外省市来常州异地培训“四轮齐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局面。二是紧贴岗位需求大力开发专题培训。由我校牵头、相关调训部门配合,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干部岗位需求加大专题培训项目开发力度。经过几年努力,计划内主体班中的专题培训项目已大大超过传统的分级调训的学制主体班,不仅即时服务于全市中心工作要求和各条线干部急需岗位素质能力的培训,而且积累了快速策划和组织实施专题培训的能力,还形成了“深度培训”教学模式。三是紧贴学员需求创新培训模式。我们对后备干部实行党校、清华和境外三位一体培训;对县处干部和科局级干部进修实行党校和著名高校两段式培训;对分级分类调训的主体班试行阶段式分专题小班化教学;同时试行校内选学和业余自主选学,以满足差别化个性化需求。四是与组织人事部门联合建立以需求调研为前提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每年底,党校会同组织部、人社局三家联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会、研讨会和干训领导小组联络员会议,对市委要求、调训部门需求、岗位需求和学员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下一年度主体班次培训计划建议,提交市干训领导小组审议下发,并对辖市区和条线干部培训提出指导意见,对下一年度干训工作形成改进意见,下达重点培训项目和教改项目任务分解书。五是将“开放办校”作为地市级党校转型发展的第一战略。
二、以课程创新为核心,建设按需选择适时更新的课程菜单体系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制定开发项目计划。我校在全面领会组织要求基础上,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学员需求调研,结合训中座谈反馈和训后跟踪,全面把握组织所要、岗位所需和学员所缺,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制定干训重点项目和年度开发计划。二是坚持开放配置原则内外并举抓好新课资源开发。对内:分析本校学科优势、师资专长及已有科研基础,突出校外不可替代或难以替代的市情市策、党性教育、社会管理和基础理论本土化教育四大重点。对外:由教务处定期不定期搜索国家和省干训机构及高端名家新课程,按照模块分类,通过紧缺性、时效性、质优程度、性价优势等要素进行评估梳理筛选进入课程库,内外整合更新形成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年度课程菜单予以发布,每学期调整一次。三是坚持健全组织与加大激励相结合完善课程更新提质机制。明确教务处牵头、教研处室负责人参加形成课程开发工作小组,负责需求调研、开发指南发布并拟定开发任务书,同时修订更新考核奖励办法。四是坚持讲题开发与教学方式创新相结合,促进主要教学方式运用课程化。在下达讲题开发任务书的同时,制订下发现场教学、能力训练、案例教学、学员论坛专题教案开发计划,基本实现了主要教学方式改革的课程化。将重大教学方式创新项目纳入教改项目立项,集聚人财物力进行集体攻关开发。五是坚持开发配置质量与成本相统一原则,实现优质课程差别化供给。我校对重要急需课程实行一课多角建库,只要授课质量优,高中低档都有备选;对部分重点紧缺课程和事务繁忙的领导专家授课实行校内外双重开发。
三、以资源管理为关键,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按需开发和高效供给
地市级党校优质培训资源有限,实现按需高效供给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明确我们需要并可利用的优质资源。实践中我们明确了五类开发重点:高端培训资源、现场教学资源、本土案例资源、境外培训资源、异地培训特色资源。二是明确开发方式。对难以掌控的市外校外重点资源实行基地化管理。几年来,我们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浦院、江浙沪省(市)委党校等建立高端培训基地 12家,市外现场教学基地20多家,市内现场教学基地30多家,协助组织部建立境外培训基地8家。对重点特色资源实行专门化管理,对市内校内能掌控的资源,采用合作建设基地,双方共建、我校管理。三是探索完善管理方式。我校由教育长牵头、教务处扎口,依托教学协调小组组成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基地开发和日常管理联络由教务处负责,培训项目开发、教案开发、教学活动使用和专业性基地管理由各相关教研处室负责,对重大项目开发则组织跨部门项目组来实施。
四、以流程重组为保证,全方位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我校一是以提高每一干训项目综合满意度为着眼点,继续深化完善培训项目制管理。通过提升训中管理、强化训前作为、重视训后服务,健全每个培训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使综合满意度稳步高位提升。二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着眼点,建设适应专题培训为主的教学运行体系。办法是健全强化八大机制:即着力强化了调研策划机制、课程开发、资源基地开发管理、兼职师资管理等机制;着力健全了项目组(与班主任)项目制管理机制、学员管理机制和培训质量综合考评机制。三是以提高宏观决策协调效率为着眼点,健全职责明确、统筹衔接、执行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我校明确:校领导层主要强化综合决策、体制性协调和规划政策工作,并由教育长牵头发挥好规划办、教改办、教师发展办和综合协调办作用。中层负责调研并提出完善的决策建议方案、领悟并实施好决策,同时做好资源开发调动的日常协调。操作层面是按需及时快速组织各相关项目组、工作组等,强化全校统筹和集体攻关能力。四是以提高日常运行协调效能为着眼点,加强教学组织方式创新。我们十分重视从三方面强化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包括领导方式(着眼于加强计划性和综合统筹),协调方式(着眼于加强策划创意、与调训部门协作、校内跨部门协作和考评激励方式创新等),执行方式(着眼于各工作组、项目组层级的调研策划、咨询论证、沟通互动和督查指导等)。
五、以队伍转型为根本,不断增强学科、人才、管理和品牌优势
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持续推进队伍转型:一是把好准入关调优结构。近两年来,我校提升引进人才标准,只引进正教授和博士级适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二是明确在职人员转型方向和要求。改革计划和预算管理办法、工作量考核和分配办法,增强全员适应转型紧迫感。对教研人员,明确要加快从教授向培训师转变,将参与项目组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教学活动策划、子项目组织实施、基地资源开发管理、教改项目均列入工作量考核范围。三是健全校本培训机制促进素质能力转型。通过制定校本培训大纲和年度实施计划,为全员素质能力转型提升提供指导和培训。四是广泛设立各种教学创新小组,让每位教师和教管人员都有独立创新的舞台。建立教学研究资料室和专门阅览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学规律研究活动,引导大家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深化、拓展和提升。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国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