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10.0系统好用吗:北京人眼中的外地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3:28:50
近来一个时期身边的朋友对“外地人”多有不忿,一说起来就是青筋胀开、言辞激烈、负面情绪饱满四溢。更令我惊奇的是平时非常温柔的女性朋友们,当她们说起外地人时也是牢骚满腹、很是不待见。我之前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这一下子潜移默化中似乎也对“外地人”因朋友们不断反复强化的言论概念再加上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形成了“我们不欢迎外地人”的刻板印象。
我想情绪总是有来源的,不妨做个理性的分析,就拿自己作为案例剖析,去揭示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产生如此之大之强烈的负面情绪。

我爷爷是军人,随部队来到北京扎下的根。我是北京生、北京长,打小就在部队大院生活,我的发小也都是基本上是和自己一个大院的。虽然没有生活在北京城的中心区域,也不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北京的纯爷们骨子里所具有的京腔京韵,但是受这方水土的滋养、在这个地界里东跑西颠,多少对这片土地也有着打心眼里的热爱,这儿是我的家、我的故乡!

可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大,全民的眼界也都随之扩展,人心思动,大城市里的人想出国、小城镇和农村的人又想要进城实现梦想,人人都有个上进的劲,虽不知确实所以,可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总归是值得嘉许的!看过《人生》才明白,很多年前,农民们被称为土地的主人,可换句话说也便沦为了土地的奴隶…严格的户籍制度将农村城市人口绝对的二元隔离化,农村户籍是不可能到城市里找到工作的,非农与农业户口之间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小时候往往老师让带着户口本到学校的时候,同学们不免对有差异之处充满好奇,后来长大点老听人家说“农转非、农转非”的,却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轻重。倒是生在城市里的人,老实说天生就没有这个包袱。有些人说现在之所以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国家之前的发展不平衡,牺牲了农村的利益,城里的人欠下了农村人的债。

但城市人的生活绝非轻松,有了土地就有发展与希望,可没有了土地就必须靠本事、拼技能为自己搏得一席之地。应该说不管是在哪里生存或生活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快乐与苦悲。面对就学难、看病难、考学难、就业难、行路难、找老婆难、物价飞涨、油价增高,人流拥挤、环境污染、楼价攀升…特别是80后,作为即将承担一个家庭与社会责任重担的群体,光是听听这些负面新闻就足可以让人焦虑抓狂。一时无法改变现状的前提下,有人灰心丧气的叹道:神马都是浮云。

我是焦虑的,于是我迫切的想转移掉自己身上的这些无形的压力,想找个突破口,想找到一种能让我可以暂时逃避可以不用去承担责任的罪责对象,很不幸“外地人”这个概念,便成为了我心中的那个替罪羊。

固然从宏观上看“外地人”给北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为这座城市为这个国家做着无比重要的贡献,但可惜的是他们所作的“贡献”于我却无异于宣战书,充满着竞争的火药味。我会认为房价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外地人跑来买房炒房造成的;就业难是因为外地大学生都跑到北京找工作;而在北京上学的外地大学生毕业后很多都不愿回家,却选择在北京扎根…宁愿做“蚁族”,他们比我能吃苦,更耐劳,可以比我们做的更多而索取的更少。我还会认为看病难也是因为外地病人们不远万里的扎堆来北京看病。甚至以为北京的公交车、地铁之所以拥挤也是外地人多的责任,还有地沟油、黑心棉、贴小广告等一系列犯罪活动也与外地人脱离不了干系。

我绝不否认以上的描述是一种带有恐慌意味的偏见,而因偏见又产生出“妖魔化”的连锁反应,而当我们对某一事物“妖魔化”之后,便就可以理所应当的产生出相应的打压排挤反应。说个有点远但显而易见的例子“邪恶轴心国”概念的产生。这可能真的是人们千万年来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普遍的应激反应。再举个好玩的例子,当美国国家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也往往会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在他们美国国内反对放宽移民政策的浪潮也是一波高过一波。所以我对于“外地人”这种反感心理的形成,也希望相关敏感人士能够理性的解读。

再者好比,本来我们是王村,以王姓村民为绝大多数原住民。开始因为一些原因张姓的人家开始来王村定居,作为远方来的客人,我们热烈欢迎,为您提供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我们欢迎你。但是慢慢的发现,张姓人家在这个地方兴旺起来,于是张姓人家便他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全都招呼了过来,他的亲戚朋友又把他们的亲戚朋友招了过来。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王家张家还是其乐融融的,两家甚至结亲而成了一家人。但是突然有一天王村的人意识到,不行了,在这样下去,我们王村的人可就变成少数群体了,并且眼看着张姓的人势力越来越强,开始抢占王家村的种种资源使得王家村出现了大量娶不上老婆的光贵和剩余劳动力的时候;面对王家村在不远的将来改换门庭这一危情之时,如果我作为王家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我心理将是何种滋味?如果我作为王家村村长又该有合作为?


虽然全国上下一盘棋,但任何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如若能允许像上面的故事中“王家村不复存在而变成张家村”这种现象发生,那便是这个政府的严重失职。毕竟北京不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而是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凝结了雄浑气魄的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大城市。北京可以被称之为全国人民的首都,但前提必须是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如果北京连北京人都容纳不下,那又哪里来的资本和胸襟为外来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呢?我用自己所站的角度与视野说出发自肺腑想说的话,我以为不论别人作何感想、如何评价,北京政府新近出台的种种政策都很亲民,尤其是限制外来人口的购房政策确实够给力的,算是为北京的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作为北京市民,我力挺政府的这个新举措!

我没有任何的不可告人的坏心思,作为生活在这城市里的一份子我拥有着对这个城市的权利和义务。我怀着质朴的对于故乡的热爱,希望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拥有更多的美好充满对于明天的渴望。如果你认为上述言论是一个北京人对某个外地人个体的污蔑、贬低,挑动了你脆弱的神经,激起了你愤懑的情绪,那你就真的与我之间有很深的误会了。因为其实在我身边有不少的来自祖国各地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喜悦,也共同分担挫折与痛苦。我也打心眼里佩服这些外地朋友的精神与行动,你们的努力勤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可这仍免除不了我切切实实的焦虑,而而这焦虑来源于对于“外地人”这一个庞大群体概念的模糊性恐慌,恐慌于人口基数超越与资源匹配的零界点以及感官上造成的“我们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包围”的“假象”的困扰。如果你看了上述言论,也是一肚子的委屈,愤怒的气息不知向何处宣泄,我的建议就是用你的一腔热血把自己的故乡建设的更加美好。记住我说的话,你对你的故乡是有权利有义务更有责任的,你也可以对你的家乡的政府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出你希望让家乡更加美好的良好意愿,我想现在还是有一些渠道可以让政府倾听到你的声音的。

是的,让家让故乡发展的更美好,任重而道远,幸而,你我都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