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凝樊兵:[栗彦卿: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09:40

栗彦卿: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栗彦卿  时间:2011-02-12   浏览次数:198 次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P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TD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DIV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LI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JSON-- {"p":{"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td":{"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div":{"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li":{"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P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TD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DIV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LI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TRS_AUTOADD_1297470347656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 /**---JSON-- {"p":{"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td":{"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div":{"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li":{"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28px"}} --**/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生产力基础之上,对社会主义经济学仅是个遥远的合理逻辑预则,更不适合于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历史遗留的落后生产力的局限,由于依然存在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压迫,更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官僚特权主义的危害,处于生产与管理一线的劳动大众的积极主动性和智慧尚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集中与发挥,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政治经济学,到目前为止仍在艰难地探索之中。必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切实还政于民,才能真正务实地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有机关系,并通过继续的对外开放与仍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统一市场恰当衔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生机勃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的《资本论》经济学,包括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对社会主义(其对生产力的要求更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仅是个遥远的合理逻辑预则,更不适合于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近现代东西方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特别激化的特殊产物,建立的生产力基础远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由于落后生产力的局限,由于事实存在的西方对东方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压迫,更由于公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官僚特权主义的危害(苏联即是如此),处于生产与管理一线的劳动大众的积极主动性和智慧尚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集中与发挥,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政治经济学,到目前为止仍在艰难地探索之中,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实力仍处于建立在廉价人力物力基础上的世界代工厂的地位,仍不够强大。这种局面必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切实还政于民,才能真正地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有机关系,并通过继续的对外开放与仍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统一市场恰当衔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阶级社会的经济学必须是政治经济学
  总的来说,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是探讨人类社会及其个体在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各种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经世济民的科学。经济学的原始的本义就是经邦济世,经世济民,包括管理的内涵。狭义的经济活动,指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广义的经济活动,就是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统称。所以,经济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研究社会财富的生产及其分配。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无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政治,治国理民,就是从原先的经济的经世济民范畴中管理内涵的进一步单列,就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核心任务就是在管理国家社会过程中研究和实施社会财富的如何生产,尤其是如何分配。政治、经济还是一体化。政治经济学即探讨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恩格斯说它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把政治经济学等同于经济学。经济与政治的近现代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给出了科学的诠释——辩证唯物的生产力决定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如何贯彻和形成,就是通过统治阶级制定的一系列政治法律制度成文法及风俗习惯思想文化不成文法。“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经济的生活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这与马斯洛的人的五个顺次提升的需求层次(具一般性大众性),都证明了社会科学本身或者主要是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科学,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经济而论经济是急功近利的,不合理的,不治本的。在治国理民中,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必须两手抓,且都要硬。
  要先交代一下,本文的“政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主体是民主政治,附带专制统治。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主流,其实施的范畴主要在统治阶级内部,随着统治阶级的历史演进,民主政治的波及面不断扩大;专制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特定阶段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短暂衍生品,且主要是针对被统治阶级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的是工人、农民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在和平建设时期,核心是人民民主政治。
  二、人类社会一般的总体的自发的发展规律,是经济第一,(民主)政治第二,文化不是第三,因为文化涵盖了经济和民主政治,是经济与民主政治的总体的深层次反映;近现代第三世界后发展国家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世界统一市场由经济的一体化连带的政治与文化的一体化的先进影响,在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前,其发展规律是非自发的追赶型跨越式的,可以、能够和必须经济、民主政治并列第一,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关于人类社会一般的总体的自发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做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科学揭示,即经济第一,政治第二。马克思指出,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内的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是一种关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是微观的小单元的个体的简单的管理学)的科技力,一种物质力。政治上层建筑是宏观的国家层面的整体的复杂的社会统治管理的科学,关乎阶级斗争和民主政治,即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核心关乎社会财富是否公平合理的分配,进而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实际改革进程,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同样也是一种物质力,不但直接决定着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发展进程,对生产关系进而波及生产力的反作用力亦不次于决定性作用。生产关系是政治上层建筑的自然性的组成基础;在阶级社会里,自然性的东西还得服从一定阶级的武力统治。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里的“物质力量”即“武器的批判”,专指阶级斗争,指政治革命及改革,阶级团结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力量,被压迫阶级有机生命体为和谐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合力,物质力。马克思恩格斯说:“(原始社会除外,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又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者直接地总结说:“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突出表现在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过程中,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直接动力和杠杆”。
  为什么要这样讲 过不过时 这要细究阶级斗争的历史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原因,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受这一矛盾运动制约的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表现为剥削统治阶级与被剥削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剥削统治阶级总是凭借其占有的生产资料和在生产关系中的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残酷的压榨和掠夺,无偿地占有被剥削阶级的一部或全部劳动,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及进一步的发展,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不得不进行反抗。这就是阶级斗争,既包括暴力革命,也包括民主政治斗争与改革;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临界点,主要表现为暴力革命,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缓和期,在特别时期特殊环境,主要表现为民主政治斗争与和平改革。其根源在于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对立,有压迫阶级不劳而获的存在,其最终目的,是追求物质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这种阶级的公平合理性追求,最终要通过武装的阶级斗争夺取政权达到武力的阶级统治,和接下来主要通过民主政治文明的实际建设来体现最大多数劳动者主人翁的权力与地位;反过来又直接决定着劳动者对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或不占有状态,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规定着劳动力社会劳动的实际成效,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速度。
  有相当的社会学工作者认为,阶级斗争就专指暴力革命及和平改革,不包括民主政治建设。这是狭隘的不正确的理解。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全部政治史,一切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斗争,都最终归结为阶级斗争,归结为民主政治斗争,归结为追求社会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的物质利益斗争,最大多数的差不多全部的劳动者的主人翁权力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说,(原始社会除外)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上的奴隶起义、农奴起义、农民战争,由于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仅是对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简单再洗牌,是社会发展的量的积累,具有相对的进步意义;封建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特别是近现代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于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大潮,是对社会财富分配的与时俱进的合理化改革,形成了前进的合力,是社会发展的质的飞跃,具有绝对的进步意义。所以说,阶级斗争同样是一种物质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斯洛的人的五个顺次提升的需求层次理论,暗含着阶级斗争和民主政治,从一般性大众化的角度上吻合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关系原理。总体来说,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程度并从中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即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建设自身的能力,第一位地决定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决定是归根到底性的,而阶级统治尤其是民主政治文明的发展,代表了人类本身团结协作共进的能力,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力量的大小,第二位地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决定性是依附于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的;经济与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础的两个文明,经济是根,政治是干,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经济是枪,政治是党,两者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左右腿,相辅相成,互为统一。文化中的科研教育,直接影响着高素质劳动力的再生,影响着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影响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传递与发展,故涉及经济范畴;文化中的思想传播,直接影响着阶级觉悟的提升,影响着民主素质、民主政治和阶级斗争,故涉及政治范畴。所以,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总的反映,特别是抽象的理论层次的高度归纳。它的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当的科技生产力的支撑,必须经过一定的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对社会成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政治法律制度对人们生活行为的强制性规范。理论是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相结合的理论,是对经济、政治活动的拔高和指导。正如马克思、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比如近现代的世界,先是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商业革命,后有发源于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其次才有启蒙运动,再有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比如近现代的中国,先有西方主导的先进生产力推动的世界统一市场对中国的侵略,后有了民族经济的一定发展,才有了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成功,旋拿新文化运动以补救。这是人类社会一般的总体的自发的发展规律,是市场主导型,是生产力驱动型,是经济第一,政治第二,文化不是第三,因为文化涵盖了经济和政治。
  关于近现代以来的后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规律,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具有属于自身的特殊性。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世界,有了一般,就不排除特殊。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所以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近现代以来,第三世界后发展国家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世界统一市场的影响,由于西方先进生产力的传播,附带的西方相对先进的政治文明的传播,尤其是代表了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最高成就——指导工人阶级得解放的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的指南的传播,使得在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前,其发展规律已不再是自发的,而转换成追赶型跨越式的,可以、能够和必须是,经济、政治并列第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尤其如此。苏联是世界上(东方)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大国,记得其刚建立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就有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访问苏联,同时游历中国,临别的讲演《中国的到自由之路》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因为开路者的缘故,犯了许多错误,中国人应引为前车之鉴。国家社会主义是有弊病的,要想使它不成为官僚的专政,必须是实行这主义的人一定要爱自由爱德谟克拉西,且于人民受有充分的教育时,鼓励人民的努力,以求德谟克拉西和自由的实现。解决中国问题,根本的永久的方法是教育,但教育应以经济与政治问题的解决为前提。要解决很多中国人关心的能发展实业,同时免除资本主义和它所有的恶弊的发展的难题,便须有一万个有决心的人,为一种理想所激动,而志愿冒着自己性命的危险、攫得政府的权柄,改革中国的制度。中国直接从经济问题下手,是没用的;政治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改革中国必须先图政治之改良,然后再图各种经济的发展。苏联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上,曾经做出过非同一般的历史性贡献,经济上也获得过巨大的成就,但终因过分集权、民主政治建设严重滞后而致官僚主义及其腐败而改变颜色,重新倒入了资本主义的怀抱。其教训是举世震惊的,深刻的。近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总希望走先经济后政治自发发展的道路,达到民族的复兴。可是,内有千百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高度集权愚民的反动,进而经济上的落后的拖累,特别是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联合侵略压迫打压,以及俄国列宁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成功榜样引导,历史证明了资产阶级自发发展的道路行不通。被压迫民族和阶级必须先政治革命,初步夺取政权,尔后才有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及民主政治富民强国的可能。有西方资产阶级大力发展生产力开拓形成了世界统一市场的大环境,后发展国家的崛起,是近现代阶级矛盾激化的特别产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领导下,必须走经济、政治(包括阶级斗争和民主政治)并举,直至政治革命先行的路子。中国作为苏联之后的(东方)第二个社会主义大国,建国初期有毛泽东模仿苏联的中央高度集权,没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连带没有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发生一系列失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事业过程中,多次深刻阐述经济、民主政治体制配套改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实际放权的不彻底,依旧是高度集权,依旧是官僚政治体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后期,经济发展与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突出共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倒是提出来了,具体的实践困难重重,迷雾重重,举步维艰,社会收入差距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再看看同样具典型性的拉美后发展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由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使得“拉美化陷阱”成为横亘在后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标志性屏障。
  所以,时移世易,在事实存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世界统一市场的影响下,在西方先进科技生产力随着劳动密集型、资源主导型加工制造产业逐步向后发展国家转移而同步转移的情况下,在西方现代先进政治文明的影响下,近现代第三世界后发展国家在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前,其发展规律已经是非自发的,成为追赶型跨越式的,可以、能够和必须经济、政治并列第一。后发展国家必须形成政府主导型社会,必须积极借鉴利用西方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最大化地发展和超越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民主政治,以便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者集体的力量,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并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是,这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不等同于大力发展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式政治经济联合体。科学技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的基础工具,是人民大众普遍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的基本物质支撑。科学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而文化与民主思想嫁接不得,它是本国社会实际生产力发展的直接产物,由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直接决定。一方面,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实际建设高度,由本国的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所直接决定,绝对不可能超前,落后的生产力本身就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不高,要任重而道远,没有经济生产力落后,民主政治文明建设先进的道理。另一方面,这正是后发展国家在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借鉴过程中,需要科学技术、民主政治与思想文化精华配套引进,齐头并进,并使本国化的实际原因。(注:是吸取精华,除其糟粕,是扬弃,不是完全的西化)这也是跨越式发展的真实内涵。决不可以经济先进,政治文化落后,决不可以以文化与民主思想嫁接不得为借口,抵制和阻碍西方近现代先进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传播,其在后发展国家的借鉴与发展。再者,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无产阶级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取得政治革命的成功,并不等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现代高度。暴力革命是特殊时期,和平(民主政治)建设是一般时期,“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两者在很多方面不能等同。民主政治是一种现代政治制度,政治文明,一种相对最规范的国家社会管理制度,而不能依赖某一个人(领导)或某少数人的觉悟,道德自觉。一个国家民族的近现代化发展,是群体的事,人民大众的事,不能仅仅寄托于一半个人(领导人)、少数人。邓小平说,“制度是决定因素”,“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甚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指的都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其实际建设高度,尤其是人民民主选举制度的真正实施进度。所以,民主制度才是最根本的长远的。
  况且,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比如欧共体、北美经济自由贸易区、七国集团等,已经开始采取多国联盟、区域联盟、及发达国家联盟的现代民主形式,从综合性的世界性的政治经济的战略高度发展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我们广大的后发展国家更没有单纯发展经济而依然是高度集权官僚政治的任何理由。后发展国家民族独立前,先有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夺取政权为主,后有大力发展经济;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与科技生产力发展须同时并举。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毛泽东的著名的群众路线,就是民主政治。可以这样说,在后发展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必须是群策群力的形式,必须是政府主导型社会,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民主政治建设,以人民民主去去除核心的弊端——过分集权导致的官僚特权主义。
  这里不针对像新加坡那样的小国和岛国,其在后发展国家中不具有一般性。当然,这不是说就可以小瞧新加坡的现代化发展经验和科技力量。

来源:选举与治理 [关闭] [收藏] [打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吴敬琏:我认同“我们仍然处在政治经济学时代”这个重要提醒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 • 与劳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学勘误
  • •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
  • • 贺军:谁在抵触中国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