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吧:俞樾的后半生:家在苏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6:29:07
老胡侃史之二十四:
苏州--失意文人与失意官僚的天堂
俞樾的后半生:家在苏州

苏州 胡伯诚


曲园最主要的厅堂:春在堂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出任河南学政后的俞樾俞大人,如果没有科场"割裂"案,也许今生今世就与苏州没有关系了。是命运,将俞樾留在了苏州。苏州似乎永远是失意文人与失意官僚的天堂。苏州园林中,拙政园、退思园、茧园、网师园,一看园名,就读出了园主的人生宣言。--而为美纶美奂的城市山林起个谦让、退隐的园名,更是显露了苏州传统文化的幽默与智慧。

    但苏州自有苏州的可贵处。苏州毕竟是个可以做做学问的地方。

    俞樾于是选择了在苏州。他在苏州大致住了六处地方。先是在饮马桥租了房子;后又搬迁到苏州状元石韫玉的五柳园;太平天国灭亡后,苏州紫阳书院假梵门桥弄吴宅复课,俞樾出任书院的山长,就住在书院;俞樾辞去紫阳书院山长后,曾一度移居苏州大仓前。大仓前这个地名,现在的苏州方志上查不到了,想俞樾也不致写错,只能留待以后再查访。同治七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到苏州阅兵,就在大仓前俞樾府第为俞樾书写了"春在堂"堂名。一年后,俞樾迁入马医科的潘氏旧宅躬厚堂。苏州大佬潘世恩就出生在躬厚堂,他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重臣,也是苏州读书人中最会做官的一位,但史家对他有激烈的批评的。俞樾后来终于自建家园,名为曲园,已是光绪元年。他在曲园住了三十二年,直至终老。

    这六处地方,至少有三处是姑苏名胜。

    五柳园,在金狮巷,园主石韫玉是乾隆晚年的状元,一生事迹不多,官也做得不大,仅为山东按察使,作为状元来说,有点糟蹋了。石韫玉与《浮生六记》的作者沈三白是童年时代的好友,石韫玉做重庆知府时,曾请沈三白做他的文员,也是帮衬他的意思。后来林语堂为寻访沈三白的遗踪,翻遍了石状元的所有文集、诗集,居然没有记录沈三白的片言只字。林语堂感概的说,想不到两百年后,世人知道石韫玉,还是仗了沈三白薄薄的一本《浮生六记》。可见沧海桑田,世事真有点说不准的。石韫玉的五柳园,还是清初何焯的"赍砚斋"故址。何焯也是苏州一代名人,他的事迹,我在 《从金狮巷走出来的国学大师》一文中有粗略的描述。文化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连老房基也是代代相传,真是很怪。

    黄鹂坊桥梵门桥弄的吴宅,作者少年时代是经常在那里逗留玩耍的,那个地方有我的姑姑和我的同学在。只记得有很高很大的厅,很空旷;有很深很长的备弄,很怕人。大门是竹丝墙门,与大堂成曲尺形,我懂事时,它早已成了苏州民族乐器厂的一个车间了。但我根本不知道俞樾,不知道紫阳书院的。以后知道一点了,但已寻访不着俞樾与书院的痕迹,民族乐器厂已将它抹得干干净净。

    苏州有很多的历史古宅,都毁在街道工厂的手里,说来痛心。

    俞樾在梵门桥弄吴宅主持紫阳书院时也很感概。他早年经过苏州时,曾在梵门桥弄吴宅逗留过,吃过饭,因为他的一个舅公在吴家做管家的。想不到廿九年后,俞樾以紫阳书院山长的身份再度入住,当年的一个饭客,现在成了主人了。

    "曲园"是俞樾在苏州的唯一标志性建筑了,并成为苏州的一个蛮著名的旅游景点。全国的读书人到得苏州的,一个是寒山寺不能不去,一个是曲园很想看看的。曲园能兴盛到今天,当然与俞樾的名望有关,但也离不开他的曾孙俞平伯先生的声望。1953年,曲园就经俞平伯之手捐赠给国家了。苏州的园林整修也是从1953年开始的,当时成立了苏州园林古迹修整委员会。但苏州的园林资源太多了,论名气、论规模,显然都轮不到俞樾先生的曲园的。当时接收曲园的,不知是何等衙门?反正接收以后,是作为一般房产处理的,掌管的单位是房管所,房管所有什么能耐?隔隔断,装个门,一户人家就安排进去了。后来,甚至在曲园的花木扶疏间,建了个三层楼,安排它的要紧人家。很多年后,我认识的一个房管所工人在修理附近居民的房屋时,发现了一块有字的匾,反钉在地板上,知道我有点喜欢这类东西的,于是就送给了我。我一看,俞曲园的字:"百花香"。(见图)木板已经蛀了一大块,幸好没有伤着字和印,一直想修复它,但诺大的苏州城,居然找不到整修它的地方。

    曲园在文革后破败得不成样子了。是上海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会同苏州籍一帮国家级名人顾颉刚、顾廷龙等,当然也包括俞平伯先生的共同呼吁,才将曲园再次收回修复。修复后,是陈从周教授不满意了。有关部门将曲园修复承包给了几个香山匠人,将曲园修复得华丽无比,陈从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好像连最后的落成典礼也拒绝出席。陈从周教授觉得,俞樾生前是一介书生,他的曲园,是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才得以建成,所以是简陋的,体量小的,书生味的。现在,成了暴发户式的曲园了。他批评苏州:懂的人不主其事,主其事者不用心。终于将曲园修成一个不伦不类。

    这是文化的迷失。

    俞樾是很喜欢苏州,很喜欢苏州曲园的。俞樾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长达31年。杭州有他的"俞楼",有他的"右台仙馆",但他将"家"安在苏州,杭州只是在春秋两季去讲讲学,大部分时间仍居住在苏州。

    他死于光绪32年的12月23日。而在三个月前,他完成了枫桥诗碑:月落乌啼霜满天。一代大儒将他的绝笔留在了苏州。

    (本文完成于07年的12月23日,是为巧合,附记)

     链接:更多《老胡侃史》

 



曾国藩题“春在堂”细部。 俞樾题匾“百花香”已成为住家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