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锦绣人家装饰:北大“会商制度”刍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42:46
 “会商”这个词我是第一次遇到,而且不解其意,足见才疏学浅。也难怪我与北大无缘,成不了孔庆东们的同事。
  
  河北大学就没有“会商”之类的高端词汇,那里一道封条就叫所有学生都shut up了,哪里还有什么“思想偏激”,需要“会商”的人物。
  
  这就是北大超过河北大的地方。早年的北大有“五四”,现在的河北大只有“五毛”,全是校长的斑竹,班主任的跟班。现在的北大有“会商”,今后的河北大呢?估计只有“会餐”。
  
  百度一下,“会商”原来竟是体操比赛的术语,专指裁判组就评分问题进行的磋商。裁判长从四名裁判的评分中去掉最高、最低分,取中间两分,若两分差距在规则允许范围,则为有效分,否则便要通过会商调整至许可范围。
  
  模糊以为,会商中兼有“会面”、“商量”的意思,是不是还要倒杯茶水?不得而知,估计要看双方的口感与气氛。或许邵斌就是没有“会商”,因而出事的裁判。他自然不属于“思想偏激”,至多就是“学籍异动”罢。
  
  5月以后,北大将在全校推行对“重点学生”的会商制度,其中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而“重点学生”的“重点”又在“思想偏激”,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会商制度”起于去年,先在北大医学部、元培学院试点,今年着手全面推广。何以优选医学部、元培学院呢?或许是医学部可做数据采集、方法探索;而元培学院的学生多是各省市的佼佼者,许多人恃才傲物,颇有个性,因此需要专门治理,以起到“惩一儆百”的效力。
  
  “元培学院”显然是以早年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作为一代宗师,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成为那时北大的魂魄。捱过了民国,北大失魂落魄,徒有架子还在,仿佛这个学院依以蔡元培命名一样。以元培学院来会商“思想偏激”者,可谓十足的北大式的幽默。
  
  何谓“思想偏激”?据校方说“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等等,“有些学生太嚣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诋毁北大”,所以“应该将他们送到疯人院去。”
  
  北大学生三万多人,每人两毛就是6000,一天三顿就是万八,一月下来就是54万,问问总该可以,批评也不为过。自然,这点钱两对北大微不足道,但由此便断定学生“思想偏激”,需要会商,也未免太过小气了罢?
  
  之前多年,北大已成“阉校”,而今又成“阔校”,仿佛由太监荣升太监总管,富可敌国。但活力与精神呢?怕是只有潜到未名湖底去找了。
  
  1919年6月15日,民国八年,蔡元培发表了《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说:“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么?”放到今天,我倒觉得应该找他“会商”一下,而会商者最好是元培学院的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