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 抓马:牛蒡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3:20:13

   

牛蒡(niúbàng)原产于中国,以野生为主,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并被培育成优良品种,现日本人把牛蒡奉为营养和保健价值极佳的高档蔬菜。牛蒡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纯正的口味,风靡日本和韩国,走俏东南亚,并引起西欧和美国有识之士的关注,可与人参媲美,有“东洋参”的美誉。另在动漫中牛蒡的意思,是说人软弱就可以使用牛蒡来形容他人。某死亡重金属漫画的经典语录词典“珍妮的男朋友是一个牛蒡男”。  概述    牛蒡的英文名:Burdock    牛蒡为我国古老的药食两用食物蔬菜,明朝李时珍称其“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其益人”,《本草纲目》中详载其“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名医别录》称其“久服轻身耐老”。宋人苏颂曾这样描写牛蒡:“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如栗木小而多刺”,“根有极大者,作菜茹尤益人”。世界著名的营养保健专家艾尔·敏德尔博士在其所著的《抗衰老圣典》中这样描述:“牛蒡的根部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它是一种可以帮助身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的温和营养药草。牛蒡可每日食用而无任何副作用,且对体内各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能。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日本人常年食用牛蒡根部。”    目前主栽的品种多为日本品种,有柳川理想、南部白肌、松内早生、山田早生、札幌大长白、野川、白肤等。在我国长期做为药用,近年来才开始对牛蒡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理进行研究。[1]

形态特征

  牛蒡为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2m。茎直立,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大形,有长柄;茎生叶广卵形或心形,长40~50cm,宽30~40cm,边缘微波状或有细齿,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具短钩;花淡红色,全为管状。瘦果椭圆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刚毛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2]   牛蒡价值

营养价值

  牛蒡的肉质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l00克鲜菜中含水分约87克,蛋白质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纤维素1.3-1.5克。胡萝卜素高达390毫克,比胡萝卜高280倍。维生素Cl.9毫克。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毫克,磷106毫克,铁7.6毫克,并含有其它多 种营养素。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编《蔬菜栽培学》载各种根茎蔬菜每100克食用部分营养成分对照表(含量单位:毫克)    种    类     蛋白质 粗纤维       钙     磷     铁    胡萝卜素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   牛 蒡      4700       2400      242    61   7.6     390.0             0.02              2.29        25.0   胡萝卜        600         800        19    29    0.7        1.35            0.01              0.04        12.0   菠 菜      2400         700        72    53    1.8        3.87            0.01              0.13        39.0   番 茄        800         400          8    24     0.8        0.37            0.30              0.02          8.0   马铃薯      2300         300        11    64    1.2        0.10            0.01              0.03        16.0

药用价值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西医认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中医认为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研究表明,牛蒡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和抑制癌细胞滋生、扩散及移弃水中重金属的作用,是非常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我国《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国家权威药典中把牛蒡的药理作用概括为三个方面:有促进生长作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和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2002年国家卫生部把牛蒡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占总氨基酸的25%~28%,精氨酸占18%~20%,且含有Ca、Mg、Fe、 Mn、 Zn等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癌、抗突变的作用,因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广泛的药理活性。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药理实验表明,牛蒡甙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能治疗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种疾病及抗老年痴呆作用。

特殊功效

  1、可增强人体内最硬的蛋白质“骨胶原”,提升体内细胞活力。   2、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可产生三十种以上物质,其中“多量叶酸”能防止人体细胞发生不良的变化,防止癌细胞产生。   3、促进体内细胞的增殖,强化和增强白血球,“血小板”,使T细胞以3倍的速度增长,强化免疫力,提升抗癌之功效。   4、促使体内磷钙及维他命D在组合上之平衡,维持人体成长。   5、能清理血液垃圾,促使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防止老化,使肌肤美丽细致,能消除色斑,黑褐斑。

食用方法

烹肴介绍

  一、沙茶牛蒡   原料:鲜牛蒡500克,沙茶酱30克,芝麻酱10克,花生酱10克,泡椒茸15克。精盐,味精,鸡精,干淀粉,白糖各适量,生菜叶少许,精炼油50克。   做法:   将新鲜牛蒡去皮洗净,切成“一字”条(或用清水牛蒡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后,捞出沥尽水分,纳盆,加入沙茶酱、芝麻酱、花生酱、精盐、鸡精、白糖、泡椒茸拌匀,再逐一拍上干淀粉备用。净锅上火,放入精炼油烧至七成热,下如拍好粉的牛蒡条浸炸,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装入垫有生菜的盘中即可。   二、牛蒡排骨汤   原料:牛蒡250克,排骨250克,香菜少许,盐2小匙,胡椒少许。   做法:   牛蒡片,泡入醋水中以防止变色。排骨(或五花肉)切小块。锅内放水煮沸,放入排骨与牛蒡,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加盐,胡椒调味。盛入大碗中,撒入香菜即可。   三、蜜汁牛蒡   材料:牛蒡1斤、麦芽240克、糖1斤、酸梅4粒、白芝麻少许。   做法:   1、牛蒡切成3公分长段加水(要腌过牛蒡)煮至熟烂加入酸梅并上、下翻动使之入味,再下糖用小火续熬至糖溶化,再拌入麦芽糖,并常翻动一面烧焦,待水分收干即可。   2、使用前拌入少许白芝麻、增加美味。 注:不加锅盖,水分才易蒸发。   四、牛蒡一家亲   材料:羊肉1斤、牛蒡1斤、老姜,酒、盐、味精各适量。   调味料:炖肉料即可。   做法:   1、先把羊肉烫去血水及腥味。   2、牛蒡去皮洗净,用刀切断。   

3、将羊肉、牛蒡、姜调料品一起放入锅内至熟,食用前加点酒、盐、味精即可。   五、健康五行汤   主料:牛蒡300克,白萝卜100克,胡萝卜100克,萝卜叶四分之一,香菇1枚。   做法:牛蒡切成2毫米厚的薄片,其他其他蔬菜连皮切成大块加水1500克,大火煮沸后慢火熬10-15分钟即可。   功效:   1.促进正常人体细胞繁殖;   2.增加血液中白血球和血小板;   3.在人体内产生30余种抗生素;   4.提高人体免疫力,净化人体环境,清除人体垃圾。   六、香辣牛蒡丝   主料:保鲜牛蒡丝200克   辅料:芝麻 红辣椒 葱丝   调料:盐 味精 少许胡椒 少许白糖   做法:   1、牛蒡丝入油锅炸成金黄色。   2、锅入低油,下放辅料入锅,再放入炸好的牛蒡丝、调料,翻炒均匀出锅。   特点:香辣可口。   评价:这道菜十分爽口,有滋补效果,而且热量低,多吃也不会有发胖之虞。可以一次多准备一些,冷藏当作凉拌菜使用。

精加工介绍

  1、牛蒡茶   工艺流程:原料→陈化→清洗→去皮→护色→吹风切片→二次护色→吹风→烘烤→出炉→粉碎→检验→包装→成品。   牛蒡茶在日本作为高档保健食品消费十分盛行,具有降低血压、健脾和胃、补肾壮阳之功效,对肾虚体弱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它能清除人体内尿酸等代谢垃圾,有防癌、抗癌和美容等作用;对高血脂、糖尿病、便秘、类风湿、性功能减退和肥胖症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经常饮用牛蒡茶对增强人们的体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牛蒡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护色→切分→烫漂→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保温→检验。   3、牛蒡酱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切片→烫漂→打浆→浓缩→装罐→封口→冷却。   4、牛蒡晶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破碎→浓缩牛蒡汁→合料→成型→烘干→过筛→包装。   5、速冻牛蒡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刨皮→切丝→护色→烫漂→冷却→沥水→速冻→包装→冷藏。

深加工介绍

  1、菊糖的提取   牛蒡根中菊糖含量较高。菊糖活性广泛,对控制尿糖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可作为防治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癌、便秘等的保健食品配料和天然药物;还有可能作为植物抗病诱导子,激活植物的防卫免疫系统,抵御病虫害,可以用来开发新型的无毒、无公害的生防制剂。郝林华等对牛蒡菊糖的制备方法研究如下:牛蒡根洗净、晾干、切片,然后经干燥、机械粉碎、过筛,制得牛蒡根干粉,分次热水浸提并分次过滤,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除去小分子杂质后脱色处理,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脱蛋白,离心除去滤渣;所收集的滤液进行乙醇沉析、离心,收集滤饼;用无水乙醇、丙酮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制粉得牛蒡菊糖成品。[4]   2、挥发油的提取   牛蒡子干燥后粉碎,水蒸气蒸馏,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干燥后过滤,得到挥发油。罗永明等用GC-MS从牛蒡子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6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8%,其中R和S-胡薄荷酮含量较高。   3、木脂素的提取   牛蒡子干燥后粉碎,用石油醚或乙醚于索氏提取器中脱脂后,有机溶剂浸泡、萃取、过滤得到木脂素提取物。Omaki,Ichihara和Yamanouchi等先后从牛蒡子中分离到12个2,3-二苄基丁内酯木脂素,木脂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血小板的结合作用。   4、多酚的提取   牛蒡根洗净切片,有机溶剂、组织捣碎,过滤,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提取物高压灭菌,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含量。多酚类物质如咖啡酸、绿原酸等具有抗癌抗突变作用。

药理作用

  1.对肾病变的作用:取5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l0mg/kg的氨基核苷(PA),每10天次,连续6天;引起肾病变后反复给予牛蒡甙及甙元。结果表明,牛蒡甙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示抗肾病变作用。但甙元腹腔注射无作用,但经口服给药则显未效果。   2.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牛蒡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离体家兔子宫及肠管呈抑制作用。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及兔的强直性惊厥,对蛙下肢及兔耳管呈扩张作用,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中药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水解生成牛蒡甙元(arctigenin)及葡萄糖(glucose)[1]。又含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1],络石甙元(trachelogenin)[2],倍半木质素(sesquiligenan)AL-D及 AL-F[1]。种子含牛蒡甙[3],牛蒡酚(lap-paol)A、B[4]、C、D、E[5]、F、H[6]。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arachic acid),硬脂酸(stera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7]。

临床研究

  ①治疗习惯性便秘,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7,38(12):709)。②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3~5g,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9,17(9):32)。③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96)。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药用介绍

  【药材】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采集】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寒。   ①《纲目》:"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⑧《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不风痰,面目浮肿。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镜》)   ②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烂研,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仍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斗门方》)   ③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牛蒡根热捣,和腊月猪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⑥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圣惠方》)   ⑦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⑧治瘿:鼠粘草根汤洗,细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服六剂。(《救急方》)   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圣惠方》)   ⑩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咽喉肿病 (咽峡炎、扁挑体炎):牛蒡子6克,桔梗、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频频含咽。   妇人乳痈、肿痛:牛蒡子6克,炒研细末,踌香1厘,共研匀,一日2次,温黄酒送服。   小儿麻疹透发不快:牛蒡根适量煮汤饮服,有解毒利尿、防止并发肺炎之效。   急性中耳炎:鲜牛蒡根捣烂榨汁滴耳,一日数次。   一切痈疽疮疖:牛蒡根或叶汁涂敷,一日数次。   胃痉挛痛:鲜根捣烂绞汁,温饮半杯,一日2一3次。   鲜牛蒡根煮食,对胃癌、宫颈癌等有一定抗癌作用。老年血管硬化,预防中风:牛蒡根适量煮粥食,中风后半身不遂,服食亦好。[5]

发展前景

  日本等东亚国家受中华传统医学影响,对牛蒡的药用价值情有独钟,开发出了许多食用品种。牛蒡作为食疗蔬菜被搬上了餐桌,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且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由于牛蒡具有药用与食用双重利用价值,资源丰富,综合开发简便易行,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新资源食品”。但是目前牛蒡的国内市场开发较少,国人极少有食用习惯,这可能与栽培时间短、上市供应量少、尚不了解其营养价值有关。随着出口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大力宣传牛蒡的药用保健价值、食用价值,让人们逐渐了解牛蒡的食用方法,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使牛蒡产品既有出口市场的规模又有国内市场作后盾,并逐渐由稀特蔬菜发展为日常蔬菜。牛蒡的开发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关知识

  牛蒡最适合血压高的人食用   高血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钠的含量过高。   1、牛蒡根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吸附钠的作用,并且能随粪便排出体外,使体内钠的含量降低,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2、牛蒡根中钙的含量是根茎类蔬菜中最高的,钙具有将钠导入尿液并排出体外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牛蒡根中蛋白质的含量也极高,蛋白质可以使血管变的柔韧,能将钠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排出体外,也具有预防慢性高血压的作用。   4、牛蒡根中所含有的牛蒡甙能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牛蒡的发展 牛蒡五行蔬菜汤

功效:

  强身健体

成份:

  牛蒡、香菇、白萝卜、白萝卜叶、胡萝卜。

一日份

  白萝卜(中型)300-400克6-8两   白萝卜叶 130-200克3-4两   胡萝卜 130-200克3-4两   新鲜牛蒡 130-150克 3-4两 干15克   干香菇 3枚(需日晒干燥)   做法:将所有配料洗净,连皮切块,用不锈钢锅或耐热玻璃锅煮,加入三倍于菜量的水煮至沸腾,再以小火煮一小时(白萝卜煮烂熟)即可。菜汤冷却后放入冰箱内保存,两天内喝完,菜渣也可吃掉。

蔬菜汤和糙米茶的饮用方法

  1水煮型   使用玻璃锅或不锈钢锅,加入500-600毫升的水,水煮沸后关至小炎,放入蔬菜包煮25-30分钟,即可钦用。   2焖泡型   使用不锈钢保温杯,加入300毫升的开水(95度以上),放入焖泡型蔬菜包,将保温杯盖紧,焖30分钟,即可钦用。   3糙米茶可水煮亦可焖泡。按上述介绍的方法:40克一包的糙米茶,用600-700毫升水,20克一包的用300-400毫升水。   50-60度效果最佳。这样才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让蔬菜汤与茶的养份能迅速地进入细胞内做修复与更新。   徐州丰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汉刘邦的故乡--江苏丰县,丰县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县,历史上就有“丰沛收,养九洲”之美誉。公司现拥有各种蔬菜种植基地上千亩,在当地标准、工商部门的指导下,实行无公害规模化种植,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