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诚毅学院篮球场图:牛蒡秋季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8:43:51






  牛蒡是一种肉质根类保健蔬菜,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消费量较大,在我国只作少量药用。在日本、韩国及我国山东、江苏等牛蒡主产区,主要是春季播种夏秋收获,由于冬春季寒冷,对牛蒡生长不利。因此冬春季牛蒡产品很少。为了做到周年生产,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在西南地区发展秋播冬春收牛蒡取得成功。

  1、品种选择

  根据肉质直根的长度和生育期,牛蒡可分为大长牛蒡,长150厘米,晚熟;中长牛蒡,长70-100厘米,中熟:短粗牛蒡,长70厘米以下,早熟。应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市场情况选择优良品种。

  2、土地选择

  对土地的要求较高。要求是沙地或沙壤地,7.2米的土层中没有石头和夹泥层,否则会使牛蒡形成歧根,降低牛蒡的品质。

  3、播种时间

  牛蒡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既耐寒又耐热,在12N35℃条件下均能发芽和生长,但种子发芽和植株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20-25℃。牛蒡在7月上旬至8月均可播种,但最好不要超过9月,以保证在冬季到来之前有足够的生长时间。

  4、开沟起垄、施底肥

  牛蒡要开沟种植,且最好机械开沟。机械开沟的规格为行距0.7米。在开沟前先画线,将过筛的土杂肥(每亩3000千克)、复合肥(每亩50千克)以及10%的辛拌磷粉粒剂(每亩700克,拌沙土10千克)沿线撒施,再用开沟机沿线作业,机械开沟一方面可以将1米以上的土层打碎,另一方面可将肥料和农药均匀撤入土中。开沟后,要将开沟隆起的垄土踩紧踏实,使土层形成上紧下松的状态,以免雨后垄沟塌陷。

  5、播种方法

  牛蒡种子的成本较高,为了提高出苗率,应进行催芽播种。但芽不能太长,露白即可。由于牛蒡的根系损伤后易畸形,产生歧根,因此多采取直播。牛蒡种植密度以亩植 9000株为宜,播种时每10厘米摆播3粒种子,定苗后,每10厘米留1株。一般每亩用种400-450克,5-7天即可出苗。摆播前,要先用小锄在垄顶中间划出一条宽10厘米的播种沟,用水浇透,再喷洒20%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以防地下害虫的危害o

  6、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当子叶展开,出现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除去劣苗、畸形苗和徒长苗,保留生长健壮一致的幼苗。在幼苗3-4片叶时按?0厘米的株距定苗,使亩植株数保持在9000株左右。需要说明的是,牛蒡的密度应根据土壤、气候条件以及牛蒡的收获时间来确定。过密将影响牛蒡的长度和直径,过稀会影响产量。

  (2)除草培根。牛蒡封行前杂草较多,应及时除草。结合中耕,封行前在牛蒡的根部培土,以免根茎结合部因裸露出现裂纹、黑皮和虫蛀。

  (3)浇水施肥。牛蒡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但又怕涝,如果积水超过24小时就可能造成根部腐烂。牛蒡需肥量较大,且耐肥性强。要根据土壤的月巴力情况,尽量满足其对肥料的需求。除施足基肥外,整个生育期还可追 3次肥。第一次在植株长到30-40厘米时,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第二次在封行培土前,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施后及时培土护根:第三次在肉质根开始膨大时 (约播种后2个月),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以促进牛蒡肉质根的迅速生长。

  (4)病虫害防治。危害牛蒡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根线虫、蛴螬等,除在播种时撤10%的辛拌磷粉粒剂外,还要在播种后及时用2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沿垄项喷洒防治。牛蒡的地上害虫主要有叶甲、蚜虫、菜青虫等,可用吡虫啉、BT、莫比朗、金世纪等进行防治。牛蒡黑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    

  (5)冬季盖膜。10月份气温逐渐降低,为了保证牛蒡的正常生长,防止因低温造成叶片枯萎,应及时搭拱盖棚,提高地温。

  7、采收

  秋播牛蒡在生长5个月后即可采收。一般亩产可达2000-3000千克。具体采收时间应根据出口的规格和市场行情来决定。采收时先用镰刀割去叶片,留下10厘米的叶柄,然后用锄头小心刨开泥土,再轻轻拔出牛蒡。洗净后,根据肉质根的直径和长度进行分级。鲜牛蒡出口的质量标准是:肉质根直长,无虫蛀,无黑皮,无腐烂,无畸形,头大尾小,无刀伤,无空心,无泥沙杂质,并要求达到一定的长度和粗度。出口到日本的等级标;隹有7个级别,具体标准是:3L级要求根径3.6厘米,长65-90厘米;2L级要求根径3厘米,长65-90厘米上级要求根径2.5厘米,长65-90厘米;M级要求根径2.2厘米,长65-90厘米;2M级要求根径1.8厘米,长65-90厘米:S级要求根径1.5厘米,长65-90厘米;2S级要求根径1.2厘米,长 65-9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