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默江修仁新版番外9:图文:雄伟奇特的羌族碉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9:58:33
图文:雄伟奇特的羌族碉楼(我所了解的羌族之二:羌族建筑)

赵亚辉 摄/文

 

重要提示:衷心感谢您的关注!近期由于某种技术原因,本文图片可能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本文人民网镜像链接,即可正常浏览图文。



羌族碉楼的代表之作:黑虎羌寨

这个碉楼有30多米高

位于山崖之上的群碉
    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在岷山中穿行,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碉楼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
    碉楼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碉楼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碉楼的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
    碉楼的修建让人惊叹,匠人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碉楼建成后稳固牢靠,经久不坏。1 9 8 8年在北川县羌族乡水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现在羌区的碉楼虽能见到,但比以前少了很多,不少地方也新修了一些碉楼,多为观赏用。在一些保存完好的原始山寨,还有正在使用的碉楼,一般作为羌族民居的一部分,存储粮食使用。

碉楼是羌族民居的一部分


雄伟的碉楼


碉楼 民居


碉楼的脊梁。羌人说:“做人要象碉楼一样,要有脊梁”
  羌族民居多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在一些比较穷困的羌区,还有很多民居是木房。木房的修建也很有技巧,如何让房子更结实,通风性能更好,更能挡风遮雨。经过很多年的探索,羌人已经有了一套造木房子的方法。

羌族民居石板房


石板房屋顶


石板“层峦叠嶂”


位于半山的羌族村寨


羌族民居是石头垒成

一户羌族民居大院,碉楼是一部分

另一种羌族木居,主要在靠近汉区的地方


羌族木居,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


羌族木居
  羌族地区山高水险,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创造了索挢(绳挢)。两岸建石砌的洞门,门内立石础或大木柱,础与柱上挂胳膊般粗的竹绳,少则数根,多则数10根。竹索上铺木板,两旁设高出挢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
    现在羌区,仍然有很多索桥,大多是改良过的,不少用上了钢索,但是还保留了传统的痕迹。

羌区河上的索桥羌区河上的索桥


改良后的索桥



这个索桥已经是危桥



索桥和索桥边的木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亚辉 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行动简介   

    赵亚辉,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和报道,曾随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跨越三大洋,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抢救重伤员,上西藏阿里纳木那尼雪峰徒步攀登冰川,下西沙群岛报道首次地磁科考,赴印尼亚齐采访印度洋海啸重灾区,跟踪2005珠峰测量行动超过百日,潜入云南抚仙湖底探秘水下古城……   

 

    自6月21日起,从四川内江出发,将历时半年,行走西北,反映时代大变迁下的微观西部。路线涉及7个省区,超过120个县:寻访川西北——迂回甘南——西上祁连山——行走河套——纵穿宁夏——环绕巴丹吉林——嘉峪关外——丝路西行——探秘罗布泊——远征西北角——回访红色之都。欢迎大家参与,欢迎提供新闻线索,欢迎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