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仁表近况:第三方162期:人口普查不能白花钱没结论!-搜狐财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2 17:17:39
每过十年时间,在中国都要举办一次人口普查,在十天时间里,650万人口普查人员奔走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普查13亿多人口的具体状况。要知道,中国可是拥有2亿多流动人口的啊?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是一件多么具有前现代执着精神的事情吧!
  接受普查的九成民众要回答18个问题,而其它人则要回答多达45个问题,传媒报道这次人口普查成本高达近百亿元。当然,投入就是要有产出的,花费这么多钱做出的调查,必须要有政策跟进才对得起吧。 【我来说两句】  转发至:

原因 人口普查查得是什么?

  前文说到,90%的接受普查的人口要回答18个问题,这18个问题包括姓名,性别,教育程度知道民族归属和户口。注意啊,这里问到户口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之前的普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征就在于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这不仅包括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也包括大学毕业后决定不回家乡留在异地的大学生,甚至也包括那些不愿做空巢的留守儿童,跟随农民工父母辗转各地的流动儿童,找到他们绝对难上加难。

  而对要回答45个问题的人口来说。他们更要回答关于个人健康,就业,迁徙,居住的详细情况,是否已经买房还是租房,租房的话租金有多少,甚至细致到房子有多少房间等等。根据4月28日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如果仅得出中国大陆2010年总人口只有13.397亿这一个统计数字外,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政策参考 人口统计变量

 国家不会无缘无故做一次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是因为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是科学治国和国家宏观决策的基础。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人口和住户的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基本情况。而在人口普查中,无论是10个问题,还是45个问题,收集到的信息都是来之不易的人口统计变量,是我国制定国策的重要依据。

  那么人口统计变量有哪些结论呢?首先,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明显放缓;其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但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降低,老龄化趋势初现;第三,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素质提高;第四,城镇化进程比预期的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50%;第五,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比重下降。

改革 人口普查得出五大方向

  既然人口普查已经得出五大结论,那么我们又能期待政策做出怎样的调整呢?首先,人口年均增长率已经在放缓,民众这几年来已经听到了老龄社会的来临,“124”家庭等等新名词,而人口普查将此用数据明确展示出来,各省市都将此作为自己政策制定的宏观背景。其次,老龄化趋势初现,未来10年我国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会稳定在9亿左右,2013年后,我国的劳动力会逐步下降,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再,刘易斯拐点即将来临。而应对这些挑战,不知道我们的政府是否曾认真思考过,在实施30年后,计划生育政策在未来的必要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预期的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50%,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再考虑进去那上两亿的流动人口,这会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冲击,以往房地产企业蓬勃发展的故事根基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适龄人口的增加,当我们看到,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比重下降这样的统计事实时,三者叠加都在放缓时,房地产的故事还怎么讲?保障房又将何去何从?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十年可以挥霍,当花费巨资进行调查后,我们期待政府尽快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政策推进举措,否则,花钱不办事又将贻人口舌,并最终丧失政府公信力,让一场原本意义深远的调查沦为花冤枉钱糊弄事的执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