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剑4护驾:第三章?生活就是佛法??[连载]海云继梦法师讲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14:55

第三章 生活就是佛法  [连载]海云继梦法师讲法

(2010-12-01 20:59:24)转载 标签:

佛法

生活

沟通

生命尊严

觉悟

随缘

真诚

教育

分类: 佛海法云

                          

                 第三章  生活就是佛法    [连载] 海云继梦法师讲法 

 

     3-1  沟通

 

      在修行的领域里,基本上是不怎么沟通,因为大家所面对的是三宝,面对的是真理,在此前提下,自己必须去摸索、了解状况。但人与人之间是有所不同。那是人际、社会性的,所以沟通互动是必须而且很重要的。

 

       沟通其实是一种鼓励与鞭策,也是一种参与、一种关怀,目的不在降服或打倒对方,屈服及羞辱对手,也不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表明自己的立场。沟通是为了理清事情的状况,把面具拿掉,不用去隐藏自己,来了解彼此间的内心世界。

 

      由于今天社会结构发生病变,很多人为了适应这时代的环境,常常为了了解外在的状况,隐瞒内心真正的意图,以便做出决定,因而导致彼此之间的互相猜测,造成很重的不满。

       家庭也是如此,父母亲无法跟子女沟通,夫妻之间都也无法坦诚以对,结果整个世界都跟着扑朔迷离。一个小孩子如果从小就這样成长的话,其人格性、人生覌怎么会健康呢?

 

      我们都应该坦然表达内心世界,清楚地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状况,同时也彻底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才有办法建立共识。

 

 

      3-2  撒娇

 

       在生活中撒娇是柔软的一面,却也是人性一大缺点,因为我们很容易在被撒娇的时候,也同时被欺骗了,由于没有智慧而无知看清人性。到底撒娇是个什么东西呢?说实在的很少有人会认真看清楚它,一旦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便也觉得人生中充满着陷阱。

      一个人要是硬冲着你来,你会有所防御,但是当一个人是软绵绵地给你好处,让你尝到甜头时,你根本就失去了戒心,不懂防御了。

      撒娇它其实是无所不在,所以当它表现出来时,常常会让人措手不及。唠叨是一种撒娇,叛逆也是一种撒娇,但是叛逆会让你有所提高警觉性。撒娇则不然,我们通常对撒娇的定义是指儿童,事实上少年人、成年人也会有撒娇的一面,很多孩子一心想要表现优良,其实这是一种想取悦你的态度,为人父母者是否看到了?

 

 

      3-3   工作与生活

 

       工作就每个人而言即是事业,看你以什么样的心境来对待它。假如按社会名声、职称高低来衡量,那任谁都会感到痛苦。即使当了总统也只是人民的公仆而已,那种事业又有什么好?如果不以社会标准区分,每个人面对工作时,都以欢喜、愉快的心境来面对、来完成,那便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工作无贵贱、无大小、无高低,端看你的心境和心量如何。你若是很诚恳慎重,而且愉快地接纳,它便是一份事业。

 

      不要让工作变成压力与逼迫,工作完成以后留一点心,留一点空间,创造自己的文化和品味,开创自己的生活格局与家庭特色。现在的工作和收入,足以让我们不愁享用,甚至还能做进一步的恰当运用。我们的假期也增加了,至少周休二日,每天下班也有足够时间在家悠闲,如果这样都还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创造个人或家庭的文化,那不是平白浪费了现有的财富吗?

 

     我们没有必要一辈子戮力竞争,活出我们的尊严来!我们应该懂得生存乃是必须,但除了满足生存条件外,本身还得尽量拥有生命空间。工作的同时,活出我们人生的尊严;求生之余,更要展现生命的荣耀。

 

 

     3-4   生活即在修行

 

       生活就是把事情做好,不管在商场与官场上,认真去做就好,至于赚钱、升官并不重要,名利、权利都不是目标,那都只是奖品。今天你有那个福报,只要认真做就会成功,成功以后自然就会有名、有利,甚至拥有权力。要懂得善用其心,对自己的工作及自己的生活,要好好地负起那份责任。一旦明白了真实性的生命价值与意义,那么生活的本身,事实上就是在修行。也毋需再去区别生活是什么,修行是什么,以及要如何去调和这两者。假如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认真工作,你的生命品质会非常高尚。

 

     放下世间的情爱、名利地位及权利欲望,懂得从生活中去调整,让它圆满,这才是生活中修行。

 

     修行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做起,先圆满作人之道。作人,不要说一百分,也要自我要求八十、八十五分的标准,要先做到这一点。让我们的人格圆满、健康,人生观健全,人性没有缺憾、不扭曲,人际关系的良好,这样就好,其他的批评都无所谓。懂得终极目标在哪里,了解生命来到这个世间,它的价值、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奋斗方向在哪里,生命来到这里,你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当你把这些弄清楚以后,就会发现认真生活、认真工作,并不是为了得到人家的爱,也不是为了赚很多的钱,更不是为了地位、权力,而是为了良知与责任,这就是修行了。

 

 

 

      3-5   觉性的存在

 

       静态的存在唯有物理现象,动态的存在则是加了生理现象,动物的存在与植物的存在,皆属于动态的存在。六道轮回中的生命现象则是加入了心理现象,此等心理现象则是灵性的假象。一般而言,动物之间具有一些与人相互沟通的存在心理反应,人们称此为有灵性, 实则为一种初步的心理现象。又如蚂蚁、蜜蜂,或某些动物的生态系统中,有着某种程度的社会组织,这些情形都还是在四种现象综合的系统中,这些动物的存在,事实上只是一种惯性的生命存在而已。

 

      人类生命的存在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生命因子,就是能够觉知。人类除了觉知动物惯性生命存在的这种不正确性,在剖析各种不正确性之外,更能探索真正生命存在的真谛。这种真正生命存在的正确性,不论如何为他命名,并不影响他存在的正确性,故且名曰“觉性的存在”,此种觉性乃觉知到生命的存在,存在着一种趋向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此一境界的达成,乃在于生命质量的存在,拥有一种先天的本能。就生命的基本定义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好,此时比上一时好,此一念比上一念好,即要活得更好。

 

 

 

       3-6   恒顺,随缘

 

       世间人总是希望喜欢的事常常发生,不喜欢的事千万不要发生。事实上,我们所追求,渴望的,未必真是好事,我们所嫌恶,害怕的,也未必就是坏事。

       有些人一心想生儿子,一旦得子即喜不自胜,却不知是来讨债还是来还债的。要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要操多少心,经常省吃俭用,茹苦含幸带大的,却是个挥霍无度的败家子,直到租业始尽,才恍然大悟是个讨债鬼。所以说求子得子,我们看到的只是要求满足的那部份,另一部分,即毫无所知。这就是无知使然,待发现觉悟时,大半江山已去,无力挽回。 

      人生固然要有目的,但不用太坚持,否则生活就不够开阔。我们的生命应该是很广阔,若要经过一个正常且拥有宽广心胸的生活,那么对于目的性目标性的执着就得降低。目的性愈高的人,生活领域就愈狭隘。所谓自在就是随缘,境界来临时,就随顺其势。过逆境时,要能守住,遇顺境时,也要知道利益众生。总之要借着这个缘去发挥,把握了这个基本原则,就知道如何去面对。

 

       在生活中好好运用这个原理,心境自然清净、坦然。得之,不会特别高兴,不会去炫耀;失之,不会特别伤心,不会去烦恼。我们凡夫,“得”时必会满足陶醉,“失”时必会忧伤哀怨,要将这种得失心尽量淡化,不要看得太重,也不要刻意去追求。如果能这样,在家的学佛人也能达到很高层次,生活的品味也一定能超越一般人,也就能心无挂碍,清净自在了。

 

 

 

       3-7  真实与伪饰

 

        人生在世为了适应社会的标准与人事的和谐,常常戴着面具伪装活着,这就是自我的意识型态与社会意识型态。什么是意识型态?常听到有人说:“人生应该如何如何……”,这就是意识型态,不管是公认的看法或是个人的想法,都只是定义的问题,并不是真实的,真实的问题在讲存在的本身,而存在本来的样子是不需要你我来定义。

 

       人也一样,我们常会有些见解和认识,但这个见解并不是真实的,而我们却不自知,总是被很多的装饰品包装起来,以为人本来就该是这样。从小就是如此的被教育,我们也是如此的去教育子女,以为这样才对,完全是被牵着走,毫无主见,这就是虚伪。

 

      所谓“真实”,是要向内的。我们常说与人相处一定要和睦,这个和睦相当于佛法的恒顺,是要随顺真理,与真理相融~也就是向内的生活。但社会所谓的“以和为贵”是要我们去与别人相融,可是愈与别人相融,却愈觉得扭曲自己。这一扭曲,便丧失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于是生活就愈来愈无精打采,因为又成了社会样板,这些都是伪饰。总之,我们不但要随顺真理,与真理和谐相处,也不可违抗社会或道德,至于其他就随顺随缘。有福报,真理就自然现前,一切圆满;没有福报,就在这里打住,亦无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过一个真正的人生。

分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