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金箍棒视频:词语辨析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6:26:30
  

“班”与“斑”



班,中间从“刀”,原有分赐义,引申为依次排列。构成的常用词有:班次、班级、早班、中班、晚班、上班、下班、搭班、班车、班房、进修班、学习班等等。还有:班师,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班门弄斧,在传说中的古代工匠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

斑:中间从 “文”,原义为杂色的花纹,引申指纷繁的色彩。构成的常用词有:斑点、斑纹、斑白、斑竹、斑鸠、斑马、斑驳等等。还有:斑斑,如“衣服上血迹斑斑”;斑斓,如“春天的花,五彩斑斓,煞是好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如“我们调查了一个村庄,可以反映这一带的农村状况,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象和像

   梁、粱这两个字容易混淆,常有人把“桥梁”错写成“桥粱”等等。

梁,下面从“木”,往往同“木”有关。常用词语有:桥梁、屋梁、栋梁、梁上君子等。如田汉《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粱,下面从“米”,往往同“食”有关。常用词语有:膏粱、高粱、粱肉等。还有,黄粱一梦,比喻荣华富贵的梦幻破灭,这里的黄粱指小米。如:“严冬,他穿着破烂的棉袄,走进土地庙里躲避风雪,他迷迷糊糊地仿佛中了功名,立刻住进了状元府,一桌子粱肉美酒,全身是绫罗绸缎,他禁不住哈哈大笑,醒来,原来是黄粱一梦,他还睡在土地庙里。”这里的“黄粱一梦”的“粱”字和“粱肉”的“粱”字,都不能用“梁”。

“像”的第一个含义是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如:画像、雕像、塑像、像章等。第二个含义是相似,如:他两个长得很像,如同一个人。第三个含义是比如、比方,如:箭像雨点一样落在船上。第四个含义是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么都没看见。

“像”字有这么多含义,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第一个“画像、雕像”的意思,这是因为《现代汉语词典》是在1964— 1968年期间出版的。1964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简化汉字总表》。在这个总表中,“像”是作为“象”的繁体字出现的,但注明“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像’字”。所以在此之后出版的词典仍保留了“像”字,但是只有第一个含义,也就是说,只有在涉及到“人像、画像、塑像”等情况时,才用 “像”,其余都用“象”。在1964—1968年间出版的工具书和印刷品都是根据这一原则,教材当然也不例外。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使用中感到有些混乱,还不如原来那样好,比如说“他很象他哥哥”,按1964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总表》的规定,应该用“象”,但是从语义上分析,与人的模样不无关系,似乎用“像”字更贴切,也更加合理。如果就这一种情况还不算难办,问题是还有“这件衣服很象我那件”“这种水果很象梨”“这儿就象我的家”之类的句子,从语法结构看,与“他很象他哥哥”相同,但语义与人物无关,那又该用哪个呢?没法说清楚。所以后来经专家学者研究讨论,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其中就包括恢复“象、像”的原状,“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

但要把所有的书籍教材中的类似情况全部更正过来,一时还来不及,估计这种新旧交替的情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大家在使用时严格注意这两个字的区别。

“纪”与“记”

 

   纪、记这两个字读音相同,都读jì,字的右半边也都是“己”,而且其中有的意义是相通的,如记录、纪录,记念、纪念,记要、纪要等。但多数意义还是有区别的。

纪年:纪年代。如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公历纪年等。

纪元:纪年的开始。如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纪行:记载参观、旅行见闻。如:“我到上海,参观了东方璀灿的明珠——浦东,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回来写了篇《浦东纪行》。”

记忆:过去的人、事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如童年的记忆。

记号:标记。如打个“×”做记号。

记事:记录事情。如记事牌。

日记:把每天做的主要事情记录下来的文体。如《雷锋日记》。

记载:把事情记录下来。如:“这部书记载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出身”与“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决定的身份。如科班出身、贫农出身。“他贫农家庭出身,后来又参军,复员到地方上当了干部。”“昆曲是幽兰,十分清雅,现在科研出身的、传字辈的已寥寥无几了。”

出生,是诞生的意思。如:“我是1924年出生的,历经坎坷,风风雨雨,而今已届古稀之年。”

身,本义指身躯,引申义为自己、本身、身份。组成的常用语词有:身世、终身、身临其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还有,杀身成仁,不能写成“杀生成仁”。

生,本义是生长,引申义为生存、平生。组成的常用词语有:一生、平生、丧生、贪生怕死、九死一生、起死问生等。还有,舍生取义,不能写成“舍身取义”。

“订”和“定”

 

  看到“订”和“定”,有的同学肯定会说:“这两个字很容易区分的嘛。”其实呀,这两个字还真容易相混呢。“制订”和“制定”,“审订”和“审定”,你能分辨清楚吗?

先看看“订”和“定”有什么不同。

“订”和“定”许多地方可以通用。比如:“订阅”“订户”“订单”可写作“定阅” “定户”“定单”,意思上没有什么差异。但是,“订”只表示双方事先有所约定,并不管约定能否保证确定不变,强调的是过程;“定”表示事情已经确定下来了,不会轻易更改,侧重的是结果。所以,像“订婚”“订货”等一般用“订”而不用“定”;“定金”“定购”等则用“定”更合适一些。“商品定价”不能写作 “商品订价”,因为价格一旦确定了,就不能随意改动。

分清了“订”和“定”,“制订”和“制定”,“审订”和“审定”就不难区分了。

“制订”和“制定”。“制订”多指计划、章程等即将或正在拟定中。例如:新学期开始了,每个同学都要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制定”一般指计划、章程等定好了。例如:老师看了同学们制定的学习计划,十分满意。

“审订”和“审定”。“审订”指审阅修订的过程;“审定”是指审查决定,例如:审定计划。就是对计划进行审查并已通过,可以付诸实施了。

“斥责”和“叱责”

   这两个词都含有“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但两个词的意义侧重点有所不同。“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例如:“这种不文明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斥责。”“这孩子受到了父母太多的斥责,以至于完全不敢在人面前讲话了。”“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例如“你对他要有点耐心,不要总是大声叱责。”“即使他做错了,也不应该那样高声叱责,那太伤人了。”

“决”和“绝”

        “决”和“绝”同音而且词义又相近,很难辨清。我们平时又经常看到:决无此事,绝无此事;决不同意,绝不同意;决非偶然、绝非偶然等,究竟哪个对呢?

    “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否定词“无” “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绝不动摇、绝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对了。决无次品、决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也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