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可以买到警服:觉醒时刻,从灵性书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47:55

觉醒时刻,从灵性书说起

作者:苏惠昭 时间:2011年05月25日

点击订阅《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  打印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收藏

人类的觉醒时刻到了吗?

    日本经历超级大地震之后,世人越来越相信末日论,连带关心外星人活动。美国The Vault在线网站公布所谓FBI机密档案,间接证实飞碟与外星人存在那天,有台湾平面媒体破天荒地以之为头条,当晚素有“外星人节目”之名的东森电视谈话节目“关键时刻”,借势重启外星人议题。UFO、外星人、古文明、神秘现象从昔日的边缘、小道话题一跃成为今之主流,收视率胜过政论,与此同时,则是“灵性产业”大勃发,“灵性导师”倍出,有关“灵性”书籍繁花盛开。在“末日将至”的想象和威胁中,“地球命运”与“人类未来”从茶余饭后转化为严肃的课题。面对地震海啸飓风水灾旱灾粮荒还有战争,微渺的个人能够做什么?如何不被无所不在的恐惧吞噬?

    这样的时刻,科学家似乎已经很难安抚人心,安抚的工作某种程度由身心灵作家取代了。有医师背景的心灵治疗师喇哈夏(RAHASIA)日前来台授课,唯一一场公开演说中,携着他的著作《心的炼金术》。前来朝拜的读者挤爆会场,每一个人都渴求学习静心,进入当下,抵达合一。这就是《心的炼金术》所教导的,静心,往内看,察觉真实的自我,在那样的状态里,“我”和“神性”是合一的,也就是所谓的觉醒、开悟,而外在世界的转化亦始于自我的觉察、开悟。

    来自越南的神秘主义者一行禅师也在四月来台巡回讲学,进行禅修活动,一行禅师在台湾早已有众多作品和读者,根基深厚。配合禅师来台,立绪将过去出版的四本禅师著作重新整合为《一行禅师:活的佛陀,活的基督》和《一行禅师说慈悲喜舍》,天下杂志则出版《会心》、《自在》。

    “灵性书籍”难以归类,身心灵作家李欣频甚至把小说《暮光之城》都视为灵性书籍。假若以“自我觉察”与“改变生命”为书写准则检视这一波的新书,凡所有宗教书籍理所当然归属灵性书籍,“宗教外”则包含《秘密》、《力量》、《开启你的灵性的力量》、《悟道》、《2012大觉醒》、《不思考的练习》、《不生气》、《我的灵体》系列、《富足人生的12把金钥》等等。赛斯文化、橡实文化、生命潜能、橡树林、法鼓、方智、启示、星火文化、心灵工坊皆灵性书籍出版重镇,其中方智耕耘“新时代系列”已超过三十年。灵性书籍从来都是大众阅读生活的一部分,灵性与科学的对抗、融合的努力,也从未止息。

    外星人则让人类重新审视地球与地球人的定位,是为“人类不能不面对的真相”。《飞碟:全球国家机密档案大公开》是一本调查严谨的飞碟存在论著,由中央大学天文所教授陈文屏备述。已出版两百多本书的生化博士、能量医学专家,同时也是台湾飞碟学会理事长的江晃荣又有新书《地球空心论》,这项理论一向被视为伪科学、巫毒科学,但衡诸南亚大海啸以来地球所传递的信息,加上新证据佐证,江晃荣认为重启“地心文明”论此其时矣。

日本书等对台湾书业的影响依然显著

    日本灾后重建长夜漫漫路迢迢,但日本书对台湾的影响力,还是像太阳一样的烈烈照拂。

    《无限的网》是现年八十一岁的日本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自传。她长年患有精神疾病,有幻听幻觉,为了收伏惊吓和恐惧,这反成为创作的原点,无限蔓延的圆点之网就是辨认草间弥生的标记,70年代在欧美艺坛已打出一片天,台湾也有为数不少的粉丝。

    山崎丰子,从小说到电视剧,她恐怕是这几年覆盖台湾最深广的日本小说家,《白色巨塔》、《女系家族》、《女人的勋章》、《华丽一族》、《不沉的太阳》、《不毛地带》到《命运一族》,山崎丰子如何写出一部又一部跨产业的长篇巨著?《日本长篇小说第一人山崎丰子自述:我的创作,我的大阪》回答了一部分,由没出版过山崎丰子小说的天下杂志出版,比起山崎丰子的小说,这只能算是一本“小书”。

    《告白》一炮而红之后,凑佳苗成为“畅销”保证,《少女》、《夜行观缆车》两书齐发,未上市先轰动。

    异军突起的是三浦紫苑《哪啊哪啊神去村》,写一个高中毕业生平野勇气被丢到与世隔绝的山林工作,从充满无力感到慢慢融入自然的过程,书腰上一句宫崎骏的话:“真是一个好故事,我真想拍成电影”直接转换成了销售量。一个宫崎骏式的故事噢,光是这种想象就让人动心!

    大前研一在台湾盛极而慢慢趋于平平,《一个人的经济:成熟市场也有大金矿》让他重回畅销书行列。《一个人的老后》、《一个人的旅行》,这是“一个人生意”的时代,无论是渴望“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或不得不“一个人”,高龄化、少子化加网络化,这三大趋势正结合成一个巨大的经济体,这是正在发生的事,也是《一个人的经济》所揭示的商机。

    这也可以连结到摄影书的热卖。麦可弗里曼《摄影师之眼》、《摄影师之心》系列书畅销不缀始于相机数字化,“一个人”出外拍照,再把照片上传到facebook与朋友分享,这是“一个人时代”中,“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典型生活型态,一种“以一对多”的“一个人兴趣”。

“复刻”文学升温

    某一些书,它们从书市消失了,但它们曾经如此风风火火,一个无可取代的位置空空悬着,是作家某一个阶段的终结之作,或是已成为某一个世代的共同记忆,脸书时代奔向未来,也召唤从前。所以三毛回来了,钟晓阳回来了,张小娴“面包树三部曲”回来了,杨照的青春回来了,吴祥辉《拒绝联考的小子》也即将重现江湖。这也是一个复出的年代,传说弃笔不书的人,不知怎地又回来了,如2006年的吴祥辉,如现在的苦苓、蒋晓云。 

    新经典文化有一条书系属性鲜明,就是“复刻”,十七岁钟晓阳的《春在芜绿中》、1994年版朱天文《荒人手记》到1996年版杨照《迷路的诗》,都新衣灿灿的站在书架上,最要紧的是,中年情怀的作者皆为之再添新序,还多了新世代的回响,连结世代与世代的,原来是文学啊。

    蒋晓云,70年代以“张爱玲传人”之姿跃出文坛的新秀作家,匿迹文坛三十年,如今为“不忍心斯人独憔悴”故,提笔写下“眷村”之外的外省族群故事《桃花井》。

    经典不但要出,而且一段时间就应该推出新译本,很多文化界人士这么主张。《在路上》(On the Road)完全符合此说。1999年台湾商务出版梁永安翻译的杰克凯鲁亚克《旅途上》,十二年后的现在,漫游者以新译名《在路上》重出新版,翻译者何颖怡以挑战高难度译作闻名。一本书经历过两名译界高手,也是传奇。这本“垮掉的一代”代表之作,是“叛逆与反抗世代永远不灭的名著”,是“一本传奇经典,一种新世代之声,一本反抗文化的圣经”,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它恐怕也是一本灵性之书,虽然在路上,“他们的真实旅程乃是内求的”。4月3日在台湾开演唱会的Bob Dylan刚好是《在路上》最佳代言人,他说:“这本书改变了所有人的生命,包括我自己。”

    《辛波丝卡》也是《辛波丝卡诗选》21世纪新版,一样是陈黎与张芬龄的翻译,但多收进了七首诗人2002年后的作品。

    而从威尔杜兰耗时五十年,一整套《世界文明史》抽出最终篇的200页结论单独出版,并赋予一个实用的书名曰《读历史,我可以学会什么?》,在不可能细细咀嚼大部头经典的时代,不愧是个聪明做法。

    本月重要出版品还包括了《大卖空》(The Big Short),作者是以《老千骗局》(Liar`s Poker)跻身国际畅销作家的麦可路易斯。2000年先觉出版《老千骗局》,2011年财信重译《老千骗局》,与《大卖空》同时发行,前者写80 年代华尔街的贪婪,后者揭露史上最大金融风暴真相。关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麦可路易斯的书可能来得稍晚了些,但有什么关系,他就是那么会说故事,会拍成电影的那种。

    《伦敦的崛起》,一本援引庞杂史料,透过五位中心要角,讲述伦敦经过1661年那场毁灭性的大火后,如何在六十年中重建的故事,本书获得多位台湾文化精英集体推荐。 

    《粮食危机关键报告:台湾观察》作者彭明辉不是农业学者,而是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教授,他长期透过演讲和书写关注粮食与农村问题,阐述农业对粮食安全与历史、文化保存的多元价值,他问了一个政府必须回答人民的问题:“十三年以后我们吃什么?”

    《台湾文学三百年》是小说家宋泽莱援引史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将文化分成“春”、“夏”、“秋”、“冬”的文学历史阶段观念,重写从郁永河《裨海纪游》至今的台湾三百年文学史。

    《Google化的危机》声称是第一本反思Google成功背后可能的潜在的危机和阴影的书,最大的理由是,我们使用Google,如此的相信它,于是“交出了对价值、方法和程序的控制”,“而这些是让我们的信息生态系统有意义的事物”。

点击订阅《出版日报》 来源:《书香两岸》 2011年第5期

标签:出版  灵性书  日本大地震  图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