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没有俄罗斯:《建国大业》到底好不好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44:14

《建国大业》到底好不好看?

[ 标签:建国大业 ] 人气:1解决时间:2011-06-23 10:26

精华知识

好评率:15%
问问推荐的网友答案

  

  《建国大业》得天独厚的明星阵容和绝对的票房“天赋”,很多人认为不可复制,而韩三平恰恰把这种影片“类型化”。类型化的第二部《建党伟业》已经公映,它在享受天然优待的同时,也承受着天然的制约。

  

  谁说不可复制

  

  圈内人都叫韩三平为“三爷”。

第一部韩氏大片《建国大业》是“三爷”半推半就完成的任务。第二部《建党伟业》却是他主动的要求。

  

  《建国大业》一战功成,创造了一个中国式奇迹。但是众人都说:不可复制。韩三平却以为可以复制,而且可以持续复制,主张“敢于坚持和发展”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这种类型片是美国没有的,“美国的电影不光是类型化,它从类型化又发展到系列化,像《007》系列、《第一滴血》系列等等。而《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就是我们很想开创的一种,在政治上、经济上符合党和国家现实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

  

  在旁人看来,韩氏大片的几个标志是:伟人云集+明星云集+红色播出季=票房奇迹;在媒体看来,《建党伟业》与《建国大业》不同,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中的青春片。

  

  在韩三平本人看来,《建党伟业》还有更多的筹措。信仰是其中一个前提:“40年前我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是我,包括剧组里的一些年轻人也有这种信仰。他们了解到党经过了坎坷的血雨腥风,从53个党员发展到如今8000万党员,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政党;了解到建国时在册的680万党员中,牺牲的就有370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党有着60年执政经验,并仍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韩三平说,为了表达对党的信仰、对党的感情,他们一定要拍这部电影——“但是光有信仰和感情,不足以拍出一部观众喜欢看的电影。”

  

  韩氏大片打破了许多传统主旋律大片的传统。立异之一,是引入非专业的编剧。《建国大业》的主要编剧王兴东没有参与“建党”。“建党”的编剧是两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参与《建国大业》的年轻编剧董哲清楚地记得,2009年10月3日,他被韩三平叫到办公室,告知要开始准备《建党伟业》,而当时《建国大业》刚刚公映。

  

  韩三平的要求首先不能拍成一部13人开会的电影,“一大”只是个结果,要追根溯源——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又为什么“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1921年为句号,起点则曾有三个版本:1917: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1900年。初稿是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最终确定的是从1911年开始。

  

  韩三平梳理的影片三段论是:第一段是讲当时的中国怎么不行;第二段是探索怎么才行;第三段是解决了怎么才行的问题。“所以第一段是比较黑暗的,甚至是肮脏的,有一种‘黑帮片’的感觉。中间这个段落是开放的、积极的,充满碰撞的,带有‘政论片’的色彩。第三段是我们要重点渲染的,13个‘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18岁,最大的也就四十多岁,这样一些人,建立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政党,有点‘青春片’的拍法。”韩三平说。

  

  很多历史实地已经不存在了,要么年久失修,要么成了红色旅游胜地了,都无法作为拍摄景地。比如嘉兴的南湖、北大的红楼、上海望志路106号会址、李大钊办公室等等。”韩三平说,“我们为了保证影片的质量,前前后后在中影怀柔影视基地搭了几十个场景。”韩三平全情投入的“建党”,2011年1月关机。

  

  《建党伟业》一早定下的公映日期是6月15日,上映前一周,还在听取意见,进行后期加工。对这样一部要紧题材而言,“慎重”是其不得不承受之重。

  

  “电影还面临一个困难,就是它的档期不是人为选择的,为了给建党90周年献礼,它必须在七一前夕上映。”

  

  6月15日,《建党伟业》如期公映。公映之前,围绕这部“时尚的主旋律电影”的话题、猜测、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仅此而言,韩氏大片也算又创造了一个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