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欢乐海底世界评价:[转载]为什么要“一师一法一本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01:07
为什么要“一师一法一本尊”?(2011-03-01 21:07:23) 原文地址:为什么要“一师一法一本尊”?

智藏按:当今很多人对无上密法生起了信心,对藏地高原那片纯净的心灵圣地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这对初学者应该是必然的一个过程,而到藏地去亲身体验密法的殊胜和领受加持也有无量功德,对于寻找真正高僧大德和具德金刚上师者而言也是比较保险的一个途径;但是如果只是满足于见了多少位成就大德、受了多少大法、得到多少殊胜灌顶,而不付诸于实修,那就如“说食数宝”一般,永远无法亲尝正法之甘露。而短暂无常之人身稍纵即逝,又把解脱之事推向了后世,“一世复一世,世世皆蹉跎”,而末法之黑暗越来越浓,将来修行的顺缘更少,“法”亦将隐,“魔”势更盛,“善知识”住世的缘起逐渐消失,人们的内心将被贪嗔痴邪见所侵蚀、外在环境将被越加频繁的地水火风刀兵饥馑瘟疫所毒害、高度发达的科技需要人们掌握无数的知识和技能,人类拼命地往外求取,充满了竞争、贪婪和嗔恨和无尽的痛苦,各种邪说魔说充斥于世,哪里还有时间反观内心?哪里去找善知识闻受正法?哪有顺境允许我等修行?故上师大德们谆谆教戒:以“一师一法一本尊”而付诸实修为要。

真正欲解脱者---

佛法难闻今已闻,恩师难遇今已遇,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一、节选自《尊贵的第五世多智钦土登龙洋仁增嘉措仁波切2011新年祝福》
  第一个祝愿,是希望弟子们好好理解“一师一法一本尊”,树立正确的事师和学法观念!在藏区有很多教派,有无数修行的方式,但是,无论哪一位大成就者,他最后的修行都是靠一位根本上师成就的。每一位上师调整弟子的风格不同,但到哪位上师那里都必须由浅入深、有次第地修学。在上师们中间跑来跑去,一直在入门的功课上打转,不仅对自己来说徒劳无益,更白白耗费了宝贵的光阴!从生到老,到死,始终跟随一位上师,这是我自己始终以来的信念,也是一直以来的向往。脚踏实地地修好一位上师的法门,会修得塌实一点、修得专注一点,到最后,你得到的法很可能也更深入而全面

二、为什么应当全心全意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索达吉堪布

1、“应当全心全意地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在其前稳重安住”

“真正来讲,一个修行人没有必要到处去求法。应该以自己根本上师的法为主。当然,也并非一定要依止法王如意宝、修法王如意宝传承下的教法,不管是阿秋喇嘛还是年龙佛父佛母,对于你曾经得过的、与自己最为相应的法精进修持,这样比较好。不然人生非常短暂,经常把自己的修法和窍诀换来换去不一定成功,也没有很大意义。”

2、“其实每位上师的窍诀都是大同小异”

“如果听别人说上师的窍诀这个很深那个很深,自己未全部得到,心里就不舒服,然而已经得过的最为甚深的窍诀一个也不实修,置之度外,这样一来,任何加持与悉地也不可能得到。

其实每位上师的窍诀都是大同小异,只是在表达的方式和语气上稍有不同,而且一位上师依靠某法获得成就的话,他就会特别赞叹这个法,比如法王如意宝是通过麦彭仁波切的《直指心性》获得证悟的,因此经常着重强调赞叹《直指心性》;华智仁波切依靠《窍诀宝藏论》见到了心性的本来面目,故而经常赞叹《窍诀宝藏论》。每位上师的传承和证悟方式都不同,在宣说窍诀时也就会有所不同,实际上,依靠弟子猛烈的信心真正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之后,那对他来说这位上师的窍诀就是最殊胜的。”

 

3、“一直换来换去,你的修行不会有任何进步”

“确实是这样,每个上师的修法和传承都不太相同,今天这位上师让你修玛哈嘎啦、明天另一位上师让你修普巴金刚……这样的话,到底应该修哪一个,舍弃哪一个?的确很难取舍。

 因此,大家应该依止一位最主要的根本上师,以他的修法为主,如果得到其他的传承或修法,你应该想:这位上师的修法与我的上师的修法没有差别,应该归结在一个修法当中修持。以这种方式修行会好一点,不然今天依止一位上师,按照他的方法修两三天;后来听说另一位上师,又依止这位上师修两三天,就这样一直换来换去,你的修行不会有任何进步,自己的相续也不会出现很大改变。”

4、“在多少位上师座下依止也相应有同样多的誓言要守”

     “虽然都是释迦牟尼的教法,但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传承,以宁玛巴来说,也有白玉派、佐钦派等好几个不同的传承支流,其中很多的修法观想都是不同的,因此依止太多上师只会给自己的修行带来更大困扰。”

    “所以说,如果自己连一个誓言也不能守护,那依止多位上师非但无有功德利益,反而会积累罪业。

5.上师健在时,我们初学者应当像“小孩拉着母亲的衣襟”一样也不离开上师。

     “熙熙攘攘的人流当中,孩子片刻也不能离开母亲,如果松开抓住衣襟的手,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上师健在时不应离开上师,一定要紧紧抓住上师衣襟,否则你自认为已经具足独立自主的能力,实际上你还根本没有成长,离开上师的话,一定会在茫茫轮回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的。”

   ——选自《山法宝鬘论讲记》

 

三、跑破鞋子还是坐破垫子?-普巴扎西仁波切

标签:

杂谈

分类: 12佛法问题名词术语

   节选自:普巴扎西仁波切《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之上师瑜伽讲解(

    往昔善星比丘对释迦牟尼佛生起邪见,做了诽谤,结果堕入地狱之中。业报现前时,他无法承受地狱的痛苦,方知佛语不虚,于是一心祈祷释迦牟尼佛:他现在真正知道佛陀讲授的才是正法,所以他愿意修持正法,以解除痛苦,祈请佛陀赐予加持。于是释迦牟尼佛现前,对善星比丘说:我给你讲授皈依的修法,至于是否依教奉行,还得看你自己。从中我们看到,即使佛陀本人也无法象把石头扔到楼上一样,将善星比丘迁转到清净刹土之中,而是以讲法的方式使弟子精进修持获得加持。所以,上师给弟子讲经说法,就是上师在赐予真正的加持,弟子能否纳入自相续生起功德,就靠弟子对上师的信心以及修法中的精进。这种加持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不是说上师的加持力有强弱,而是弟子的信心和精进有强弱,才呈现三品的区别。弟子要是具有上品的信心和精进,他就能够获得上师上品的加持;要是信心和精进为中品、下品的话,所得到的加持也就为中品、下品。要是没有信心,又不去精进修法,那么永远也得不到加持。上师的加持犹如渔钩,弟子的信心犹如鱼口,这两种因缘不和合的话,渔钩在大海里放上一万年,也无法钓上一条鱼。弟子若能以信心获取上师的加持,就如鱼口咬上了渔钩,一刹那就能被钓起来脱离无边轮回深海。
  
  不知道这种含义的人,天天东奔西跑,这边受个灌顶,那边求个传承,到处朝拜,总是不能安定身心,认真闻思修习上师传授的法。果像猴子掰包谷一样的依止上师,信心会生长吗?长年累月把时间花在路途上,精进会具足吗?藏族人有句俗话:“狗到处跑肯定会挨石头,人到处跑肯定会遇麻烦。”
  
  昨天来了一个居士,对我讲他在藏地的“流浪记”。我觉得这样一个汉族居士,千里迢迢来到藏地,人生地不熟的,实在不容易,谁能说他对佛法没有信心呢?但另一方面,他又不知道怎样保护和增长自己的信心,不能善加利用。这让我想起我在汉地期间,也遇到过许多佛教爱好者,有的对密宗很感兴趣,想了解,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善知识;有的对密法具有信心,也想修持,却又不知道怎样入门。在末法时代里,人心庞杂,物欲横流,而汉地还有这么多善根深厚的三宝弟子,真是值得赞叹。可是有些虔诚的佛教弟子没有遇到明师指点,未能踏上实修之道,不知道怎样运用自己的信心去求取解脱,以至于空过此生,未来依旧流转轮回,这又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和悲悯。好比一个人拥有一辆汽车,本来可以干一番事业,但却没有开车的技术,只好用牛和马来拉着车走。我们如果通晓了上师瑜伽,就可以极快地圆满自己的信心以及一切功德,如同掌握了驾驶技术,就可以开着汽车飞跑。因此,我就对他说:你要是对于佛法真正有信心,想在今生获得解脱的话,何必这样到处周游呢?往昔的一切佛菩萨没有哪个是跑破了鞋子而成就的,而是坐破了垫子才成就的。释迦牟尼六年住山洞,也是以安住于禅修为根本。以前我对汉族弟子也说过:汉地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善知识,只是由于环境的染污,证悟者稀少。你们发心到藏地求法很好。然而已经知道如何修法之后,再长期居留藏地,我不一定会赞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依据诸大圣教言,作为一个修行者,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安定下身心,一心修法
  
  有人说:藏地有殊胜的圣地,到圣地修法可以得到加持。加持的含义上面已经讲过,姑且不论。诸佛菩萨的加持难道不是周遍法界吗?我想诸佛菩萨不可能只加持藏地,不加持汉地吧。所以最关键的还是信心。藏地有莲花生大士以及许多大成就者居住过的圣地,而汉地也有很殊胜的圣地,例如,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圣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圣地等等。汉传佛教历史悠久,各地有许多名山古刹,都是高僧大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按说也是具备加持力的圣地。所以,掌握了修法的方式,尤其是具足出离心与信心以后,在任何地方修持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