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猴皮鞋代理:长春老建筑物语—“满洲国”的大陆科学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41:03

长春老建筑物语—“满洲国”大陆科学院

     “满洲国”大陆科学院,位于新京大同大街最南端(现长春人民大街南段,长春应化所)。此大院总占地25万平方米,从1936年到1941年,陆续修建了18栋房舍。而院内的三层主建筑于1937年7月开始建设,1938年建成投入使用。


    这栋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典型的非对称结构。其造型简洁、落落大方,最吸引眼球的,是宽大厚重的门厅和各处细部的小造型设计。2007年,此楼进行了整体维修,墙体部分被全部拆除,留下主框架,就像想让人了解框架的结构设计一样。期间有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孤独的框架立在那里,引起了人们的一片担心。2009年,在不断地“论证”后,终于完成了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的特征。



    “满洲国”成立后,基于对自然和人文科学的重视,相继筹建两大研究基地,直属于国务院管辖。分别是“大陆科学院”,主管自然科学的研究;“建国大学”,主管人文科学研究。在这个背景下,1935年3月,成立了“满洲国大陆科学院”,其任用的人员基本都是在国际科学领域具有一定声望的日本人。

    大陆科学院成立后,一方面自建了一些研究所,而在1937年取消满铁附属地后,接收了满铁的水道研究所、污水处理实验所、兽疫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同时又接管了沙俄时代成立的哈尔滨文物研究所,民生部所管的卫生技术厂等单位,通过不断整合,形成了具有19个研究室、3个试验室、3个工厂,1所分院和4个附属研究机关的庞大机构。而在人员上,有主任研究官17人、副研究官34人、研究员约100人、加上雇员和办事人员500人,总院人数达650人,再加上附属机关的400人,形成了超过千人的庞大队伍。

    大陆科学院的研究领域,涉及规划、农产化学、林产化学、畜产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电气化学、燃料、冶金、机械、动力、给排水、土木、建筑、土性、燃烧、航空、防毒等专业。配有低温试验、理化试验、木材试验等专业实验室,还有罂粟油、胶合板、机械加工等试验工厂。在哈尔滨分院,主要从事动植物、地质、经济和考古的研究;而后接收和设立的新京卫生技术场、奉天(沈阳)兽疫研究所、马疫研究处等机构重点从事细菌研究,奉天地质研究所则重点于矿业勘探开发。大陆科学院广泛的专业组合,对后来的传统科研领域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吉大化学系、长春生物制品所的国内闻名,都与此有具有一定的关系。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不论是国民政府还是新中国政府,当初随“满洲国”要员逃亡而被中方捕获的日本研究人员,都被很好地安抚并留在了这座科学院内,进行了科研重建工作。

    1948年长春解放后,在原大陆科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工业研究所”;1949年9月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1952年归属中国科学院,改称“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1952年12月,中科院将位于上海的“物理化学研究所”迁往长春,并将长春综合所中非化学专业调出组建新所,1954年6月,中科院将上海所和调整后的长春所合并成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应化所)”。这个名称一直叫到今天。当初,那些留下的日本研究人员,陆续被安置在东北各地,继续从事相应专业的试验研究,一直到1953年苏联专家大批援华,他们才陆续返回日本。

    1962年,在这所大院中,新建了一栋大楼,就是现在长春应化所的办公大楼。此建筑延续了传统的中式风格,对称结构、中规中矩。对看过前边博文的朋友们来说,这种风格已经是很熟悉了!新大楼建成后,当初“大陆科学院”的主楼逐步变成了“研究生院”。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自五十年代成立以来,在科研领域内硕果累累,在高分子理化研究、无机化学及无机分析化学研究、结构化学研究等诸多领域中,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项,研究成果达上千项。同时为国内化学领域培养了诸多的顶尖研究人员。

    风雨飘摇七十年,在这个顶尖的科研大院内,发生过太多的故事。科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其成果用好了,会极大造福人类;而科技与邪恶的结合,也足以毁灭人类!把握好这样的利弊,是人类永远要面临的课题!

 

    (此篇博文的贴图,全部来自“良师益友”等网友的网络贴图,在此表示感谢!)